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_第1页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_第2页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_第3页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_第4页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摘 要近年来,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自主性发展已然变成学前教育界的研究重点,“让幼儿在区域中更自主”的口号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实际落实。教师在创设区域游戏时,涉及到材料的投放、角色的设定以及内容的丰富等方面,出发点都服务于本班幼儿的自主性表现。相较于小班和大班幼儿,中班幼儿好奇好动、想象丰富、学会交往,他们在区域中游戏的自主性研究可挖掘力度更大。本文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探讨,从幼儿自身的经验和兴趣、材料的结构和丰富程度以及教师的干预与指导三个方面以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幼儿、材料、教师等三个维度出发,整理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关键词:中班幼儿;区域游戏;自

2、主性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ldren in regional autonomy in the gam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let the children in the area more independent slogan to get more and more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first-line teachers. In the creation of regional games, teacher

3、s involve the placement of materials, the setting of roles and the richness of content. The starting point serves the independent performance of class children. Compared to small classes and large classes, middle class children are curious, imaginative, and socialize, and their self-directed researc

4、h in the region can be explored more forcefully. This article also make the corresponding certificate for this discussion, from the childs own experience and interest,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and richness and teacher three aspects of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to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

5、s of specific cases in the last from early childhood, material and dimension of the three teacher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three aspects.Key words: middle class children; Regional games; autonomy2目 录摘 要Abstract目 录一 绪 论4(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 国外相关研究2 国内相关研究(三)相关概念概述1 区域游戏及自主性含义(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2 案例分析法3 问卷调

6、查法二 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自主性发展现状调查10(一)区域游戏的现状分析1 教师对区域的开放性创设有待提高2 区域游戏中操作材料低结构性是重中之重3 区域游戏中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欠缺(二)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现状分析1 幼儿游戏独立性遇阻,独立性发展不顺2 幼儿主动性受干扰,发展具有依赖性3 游戏内容选择时的创造性质量较低三 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自主性的影响因素16(一)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当前兴趣有关(二)与材料的低结构和丰富程度有关(三)与教师的干预和指导有关四 加强中班幼儿区域游戏自主性的建议21(一)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其自主性1 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挂钩兴趣点2 丰富材料内容,

7、提供低结构和分层次的材料3 避免强制干预,进行启发式引导(二)家长要创新教育观念,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1 重视游戏的作用,培养幼儿游戏的兴趣2 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孩子主动探索3 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三)家园共育,共同培养总 结24参考文献25第 3 页 共 29 页一 绪 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幼儿的区域游戏不仅局限于让幼儿各方面动起来、玩起来、锻炼起来,更多的关注是凸显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区域游戏凭其自身别具一格的空间分配和既定成规的时间保障1,毫无悬念地变成了培养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特色场地。通过本文对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首先是挖掘出区域游戏的特点以及中班幼儿目前达到的

8、区域游戏水平,然后找到影响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自主性发展的因素,同时为一线教师创设优质区域游戏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提高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性的发展水平。关于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探讨在已有资料中依然处在尚未成型的过程中,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以及如何培养的相关理论仍然缺乏总结。通过总结概述出影响中班幼儿区域游戏时自主性发挥的因素2。根据此影响因素,学前教育的教师可以丰富并拓展自身对区域游戏的理论研究层面,为以后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指导工作做了更好地铺垫。对中班幼儿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更为重要的是,一方面,笔者据此提出了让中班幼儿区域游戏更加自主的有效建议,这对我们幼儿园一线带班的

9、教师在创设区域游戏上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中班幼儿在教师的实践指导下,可以充分发挥区域游戏主人翁的作用,更加充实、快乐地操作和探索,在区域游戏中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主体性,获得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第 29 页 共 29 页(2) 文献综述1 国外相关研究由于国外学前教育界对区域游戏的研究较早,所以形成的具体理论多于我国。最初的区域游戏是以幼儿园活动角、活动中心等形式发源于欧洲。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学家Maria Montessori3可谓将区域游戏付诸幼儿园教学形式的实践第一人。她强调环境的重大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主客观两个层面,即活动的幼儿和区域的物质环境,其中值得强调的是物质环境方面。第一,她主

10、张用若干不同的活动区划分教育领域;第二,她规划和设计同区域中对应所需的具体材料和教具,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70年代后,随着美国“开放教育”的提出,区域游戏4作为该理念的直接体现,从欧洲传播到了美国学前教育界。美国著名学者John Thomas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对区域游戏中的环境和幼儿两方面因素都有所补充。在区域游戏的划分中,他主张动静分离,即像角色扮演区这类热闹的区角和像美工区这类安静的区角要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稍作空间上的隔断,从而避免活动中的幼儿的不专注和交叉影响。与此同时,他还认为教师创设的各个区域应该涉及艺术、科学、语言等不同领域,从而达到区域游戏之间的均衡状态。在区域中游戏时,幼

11、儿是好奇、好动、好玩的主体。教师在创设区域游戏时,必须考虑本班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在幼儿游戏时进行合理适宜的互动与指导,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随着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启动,著名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和Kavid Henry Feldman依据双方的多元智能理论和非普遍性理论,共同主持了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光谱方案,其中围绕的核心内容正是区域游戏。幼儿在该方案的区域游戏中,只受自身主体支配,可以按照自身喜欢的、想尝试挑战的想法,自主选择游戏区域进行探索和操作,教师并不干涉幼儿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操作,而是准备有趣丰富的材料刺激幼儿的个体需要,让他们更加自主地游戏。光谱方案

12、的提出让许多学者认识到,幼儿在区域游戏方面的自主性培养能有效刺激幼儿个体的特长和能力的发展。也正因如此,该方案得到耶鲁大学著名心理学家Robert Jeffrey的首肯,被称作“全世界教育中等待已久的杰出研究”。2 国内相关研究对于幼儿园区域游戏这方面的研究,早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时,学前教育界就已经开启探索模式5。历经20余载到如今,幼儿在区域中游戏的相关研究正在蓬勃发展,逐渐完善。业内人士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儿童观的充实,对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表现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已经逐渐锁定到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研究上来。全国各方学者

13、不约而同地强调“让幼儿在区域中尽可能自主,成为区域游戏真正的主人”。自去年3月1日起,我国还施行了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第二十五条再次强调,教师应该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本班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的活动和表现能力是根据自身而议的,具有个体差异性,但是幼儿能力的发展都需要通过“自主”这个共同途径得以实现。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自主程度直接关系着个体操作、探索、创新等能力的提高。新规程第五章幼儿园的教育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中不乏区域游戏和自主游戏6。区域游戏的创设应当注重为每位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注重对幼儿主动探

14、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等层面的支持。因此,目前国内学前教育界的大方向是跟随新规程等文件的指示,紧扣“主动探索”“表达表现”等词眼,致力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性的研究,努力解决如何让幼儿在区域中更加自主游戏等问题。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述,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提高中班幼儿区域游戏自主性的合理性建议:第1, 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不同区域对应所需的游戏材料和教具,提高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第2, 尊重幼儿的主体意愿,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在幼儿区域游戏时进行合理适宜的互动与指导,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挥。第3, 教师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中班幼儿

15、尽可能的提供轻松、开放、多元的游戏环境和自我表达的机会7,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更加自主地游戏。(三)相关概念概述1 区域游戏及自主性含义(1)区域游戏又叫区角游戏、班级活动区等。区域游戏通常情况下都解释成班级教师根据教室包括走廊在内的可利用活动空间,为幼儿创设不同种类的活动区作为游戏环境,以便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在这些活动区域内,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进行的对材料的操作、和同伴的互动等活动统称为区域游戏。国外幼儿园教师一般创设的区域游戏有角色扮演区、积木建构区、社会性活动区、科技数学区、户外活动区、语言阅读区、戏水玩沙区等;相比较之下,国内幼儿园教师经常创设的区域游戏有美工

16、区、数学区、角色扮演区、建构区、阅读区等。(2)自主性我国学者邹晓燕从三个方面对自主性加以诠释幼儿自主性是主体自我依靠、自我控制以及自我主张的综合体现。此次研究中,基于研究主体比较特殊,是年龄尚小的中班幼儿,笔者对“自主性”一词的界定更加侧重于在教师创设良好环境、投放丰富材料的前提下,幼儿自由独立选择游戏伙伴和活动内容、主动探索操作材料、和同伴交往合作,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学习以及自我完善。2 中班幼儿的特征根据韩冰,焦杨8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对策和马群9浅论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的相关文献研究,笔者总结出了中班幼儿的特征如下:(1)好奇好动,多感官探索随着身心的自然发展,中班幼

17、儿感知日常生活情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喜欢四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动一动。区域游戏时,他们积极运用感官去探索活动材料。遇到疑问和困难时,他们会萌发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是什么”“怎么玩”“为什么不能这样玩”,这些都是个体自主性的体现。(2)想象丰富,表征水平大大提高4-5岁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中班年龄的幼儿不仅爱游戏,而且会游戏。区域游戏时,内容丰富,情节变化,他们能够自行结伴分工、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和材料等,采用以物代物的替代方式,自由想象创造,整个游戏的表征水平有了大大提高。中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折射动画、电影的情节。(3)独立表达,学会交往随着中班幼儿生活

18、经验的逐渐充实,他们的词汇、语言也开始丰富多样。10虽然偶尔说话断断续续,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独立表达的热情。中班的幼儿在语言沟通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他们非常喜欢和游戏伙伴交往,一起在区域自主活动。(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2 案例分析法结合本人的幼儿园见实习观察和记录,以及教师访谈中例举的幼儿自主性表现,笔者选取典型案例,动态呈现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自主性的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并对此进行剖析,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以问卷的形式和手段进行调查研究的方

19、法,编制中班幼儿区域游戏自主性问卷调查表,主要从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二 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自主性发展现状调查(一)区域游戏的现状分析笔者的调查对象为某市某幼儿园中班全体34名幼儿和老师,通过实际观察,将24次所观察的区域游戏时间进行统计,整理得出幼儿园区域游戏单次时间表:表2-1 幼儿园区域游戏时间单次时间表幼儿园区域游戏时间单次时间表游戏时间活动次数比例0-15分钟0015-30分钟625%30-45分钟1562.50%45-60分钟312.50%60分钟以上00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幼儿园游戏时间30-45分钟居多,基本上体现了幼儿游戏时间的合理性,

20、充足的游戏时间是保证幼儿游戏质量的前提,根据实际观察,幼儿在游戏时间内固定游戏玩法11,而且各区域幼儿基本固定,建议“一物多玩”,并适时更换区域场地。根据表2-1,制作条形统计图如下:图2-1 幼儿园区域游戏单次时间条形图笔者根据表2-1并结合观察记录,通过了解幼儿区域游戏的环境、材料和教育价值,整理得出下表:表2-2 幼儿区域游戏的环境、材料和教育价值分析具体问题分析经常偶尔幼儿是否进行区域游戏65%35%区域游戏材料是否开放47%53%操作材料是否低结构性51%49%是否根据主题把握游戏环境和材料联系42%58%区域游戏中是否定期开放多种区域60%40%是否定期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环境3

21、6%64%表2-2中可以看出,65幼儿经常进行区域游戏,42的老师能够根据主题把握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联系,51的老师认为游戏材料简单易操作,36的老师能够定期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环境,60的老师能够开放多种游戏区域,由此可见,幼儿能够进行区域游戏,但缺乏游戏自主性,教师应该重视游戏材料和玩法的开放性,给幼儿提供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注重游戏中的教育价值。对此,笔者总结出区域游戏的现状分析如下:1 教师对区域的开放性创设有待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区域的开放性创设是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12。开放性包括互动和灵活,体现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层面,即材料和玩法的开放。材料的开放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

22、、需要以及发展水平,提供多样化和层次化的东西,让他们自主选择、操作;玩法的开放性则意味着教师不能强行干预幼儿的游戏过程,从游戏前的规则制定到游戏中的操作探索,再到游戏后的交流改变,幼儿始终居于主体地位,可以自主游戏。教师在区域游戏创设中应当注重其开放性,尊重幼儿的主体意愿,使幼儿自主游戏。2 区域游戏中操作材料低结构性13是重中之重Jean Piaget的活动理论谈到,幼儿游戏时的主动活动和教师根据主题目标精心创设的多彩丰富的游戏环境以及投放的操作材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游戏环境需要开放性,操作材料则需要低结构性。低结构的材料有助于幼儿自主发挥、充分利用、多样创造,锻炼操作探索能力,最大程度

23、地实现自主。3 区域游戏中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欠缺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不容置喙。教师创设区域游戏,寓教于乐14,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发展。益智区可以开发幼儿的脑智力;阅读区可以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生活区可以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角色扮演区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等。区域游戏中的每一块都渗透着多种教育性,每一块又都有各自的主要教育方向,教师应该注重游戏的教育价值,以保证幼儿的全面均衡发展。(二)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现状分析本研究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编制中班幼儿区域游戏自主性问卷调查表,主要从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表现、探索游戏的不同玩法、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以及游戏中同伴交往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24、。调查对象为西安市某幼儿园中二班全体幼儿34名,共发放问卷38份,回收35份,回收率为92,调查时间为2017年9月12日至11月17日。笔者对西安市某幼儿园中二班全体幼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结果显示,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自主性普遍较低。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表2,绘制表2-3: 表2-3 幼儿区域游戏的自主性分析具体问题分析经常偶尔幼儿是否自主选区进行游戏36%64%幼儿是否自主创新游戏玩法42%58%幼儿是否自主对换角色进行游戏47%53%遇到游戏问题幼儿是否独立解决41% 59%幼儿是否选择游戏材料42%58%幼儿是否是区域游戏的创设者36%64%表中可以看出,36的幼儿能够自

25、主选区进行游戏,41%的幼儿遇到游戏问题时能够独立解决,42的幼儿能够自选游戏材料,47的幼儿能够自主对换角色进行游戏,42的幼儿能够自主创新游戏玩法,由此可见,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自主性较低,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开放、多元的游戏环境,尊重幼儿,使幼儿想说、敢说,鼓励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发展。根据表2-3和观察记录,笔者总结了区域游戏中幼儿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当遇到游戏问题时,很少有孩子会主动找同伴或老师帮助,有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会转移注意力,看到其他好玩的游戏会参与其中,还不时地提出游戏建议。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在自我和游戏之间、和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其独立性尤为重要,幼儿游

26、戏独立性遇阻,会直接影响其独立性发展。第二,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根据自身意愿进行自主游戏,他们大多会根据生活经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游戏,其中家庭生活经验的获得对幼儿进行自主创新游戏玩法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自选游戏材料,展开合理想象,设置游戏场景,和同伴共同游戏。比如男孩子多喜欢在建构区玩积木,他们会把积木臆想成手枪、超市、火车等;而女孩子大多喜欢阅读区,也有的女孩子喜欢在表演区穿各种漂亮的衣服,把自己当成公主进行游戏;有的女孩子喜欢照顾“娃娃”,自己当妈妈进行游戏。可以看出,幼儿游戏中主动性容易受干扰,与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发展具有依赖性。第三,中班幼儿会根据游戏内

27、容和操作材料的特性进行自主游戏,而有的幼儿则会多次重复玩同一种游戏材料,幼儿园实习观察中我发现有个男孩毛毛,他总是固定玩同一种区域游戏材料拼插玩具,一开始他还挺开心,后来时间长了他也没有兴趣了,索性在那坐着发呆。由此可见,区域中的游戏虽然有其固定玩法,但幼儿缺乏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创新游戏玩法,游戏内容选择时的创造性质量较低。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出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自主性现状分析如下15:1 幼儿游戏独立性遇阻,独立性发展不顺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当遇到游戏问题时,能够凭借自身进行思索、判断、选择、行动,便是独立性的表现。中班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相较于第一时间向教师询问求助的做法,他们更倾向于自主

28、尝试、独立探索16,而有的幼儿则是无所事事,影响其游戏中独立性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游戏遇到困难,独立性发展也会受到影响。2 幼儿主动性受干扰,发展具有依赖性中班幼儿在区域中根据自身意愿主动游戏,涉及到区域、材料、伙伴的选择和角色、任务的分工,这些环节都是以幼儿的主动性为核心,依赖于区域中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动机,这些也会影响其主动性发展。3 游戏内容选择时的创造性质量较低区域中的游戏一般来说,有其相对固定的玩法,但在幼儿进行游戏的具体过程中,会因为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个体差异产生不一样的自主创新,在游戏内容选择时创造性质量有待提高。例如以物代物的替代想象,中班幼儿缺乏根据游戏内容的变化和操作材料的

29、特性,应该对其赋予不一样的意义,创造出符合自身意愿的游戏。三 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自主性的影响因素(一)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当前兴趣有关根据表2-2和观察记录,可以看出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够自主游戏,游戏趣味性越大,幼儿游戏的时间越长,而且在娃娃家和表演区中幼儿能够运用相关生活经验进行游戏。案例1:角色扮演区之娃娃家情景描述:娃娃家里可乐把宝宝搂在臂弯里摇晃了几下,宝宝睡着了,可乐弯下腰把宝宝轻轻放到摇篮里。然后感叹说:“哎呀,宝宝睡着了,我可以去做饭了,等会儿宝宝醒过来,饿了就可以吃饭了。”她去洗了一个西红柿和鸡蛋,然后把它们放到锅里开始翻炒。她用锅铲翻炒了几下之后,突然可乐一拍脑门,“哎呀,我还

30、没有放调料,这样不好吃。”她在娃娃家里努力找了一圈,发现没有任何调料。这时可乐看见了我,立刻跑来对我说:“老师,娃娃家里什么调料都没有,这样做的菜不好吃,宝宝不爱吃的。明天可以弄些调料来吗?”我惊讶于可乐的表现,连忙说:“好的,那你需要哪些调料呢?”可乐一口气回答道:“我需要油、盐、糖、酱油、味精、醋还有胡椒粉。”“好的,明天老师提供这些材料,让你把宝宝的菜做的更好吃。”可乐露出了笑脸,“我可喜欢给宝宝烧菜了。哎呀,我的宝宝快醒了。”说完她跑向了摇篮。案例中可乐的行为可以总结出两点:第一,她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自主性发展很好;第二,她在娃娃家游戏中的部分生活经验来源于她的家庭生活,她很好地迁移到娃

31、娃家游戏中。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主创新游戏也起着积极的影响。活动中可乐为宝宝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她觉得没有调料不好吃,后来在找调料无果的情况下,她主动寻找老师表达她的需要,这凸显出她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自主性发展很好。通过她对于烧菜放调料更好吃和调料种类的认知和表达,不难看出这部分生活经验来源于她的家庭生活,她很好地迁移到娃娃家的游戏中。而可乐的厨房烧菜经验源自她的兴趣喜欢烧菜。案例中充分佐证了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自主性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当前兴趣有关。由此可见,影响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自主性与幼儿已有经验和当前兴趣有关。一方面,中班幼儿区域游戏内容的丰富建立在个体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只有在生

32、活、家庭、动画等渠道接触过相关现象,才能在区域中把该部分的经验迁移过来,服务于自主游戏;另一方面,兴趣是入门。区域游戏倘若能很好地抓住幼儿的当前兴趣,他们会非常喜欢玩该区域,游戏自主性中的主动性表现首先就会大幅度增强。(二)与材料的低结构和丰富程度有关笔者根据表2-1、表2-2和观察记录,绘制下表,了解到幼儿园区域游戏提供的材料大多以积木、积塑为主,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中积木类占83.33%,积塑类占100%,金属材料占16.67%,布类占41.67%,可以看出,其他材料投放相对较少。表3-1 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选择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选择材料次数(%)金属4(16.67%)积木20(83.3

33、3%)积塑24(100%)布类10(41.67%)泥4(16.67%)案例2:建构区之游乐场情景描述:多多和阳阳正在游乐场里合作搭他们的旋转飞船。多多先拿了四个粗粗的柱体作为支撑,阳阳小心地把两个大半圆垒上去,搭好一层;多多又在大半圆上放了四个高高的柱体,阳阳又在柱体上面垒了两个大半圆,搭好二层。多多拿来三个中板间隔搭在一层大半圆的边缘上,阳阳拿来三个长板,一端搭在二层大半圆的边缘上,一端搭在一层中板的空隙处。这时多多发现他们的旋转飞船中心没有支柱,他拿来三个最粗的柱体,小心地把手通过大半圆空心的中间部分,从最下面往上垒中心的支柱。阳阳见了立刻帮忙用手扶住外围,还对多多说:“你慢一点,别碰倒了

34、。”多多垒好中心支柱之后,洋洋又拿来一些小三角和小半圆,在二层的大半圆上面间隔排列,给他们的旋转飞船加了一个漂亮的屋顶。整个旋转飞船的支架全部搭好了,多多和阳阳一起数了数,总共有六个伸出来的旋转杆,多多对阳阳说:“还要搭六驾飞船就好了。”阳阳回答道:“这个旋转飞船好大啊,都没有地方放飞船和别的玩的了。”多多和阳阳四处看了看,突然阳阳放下手中搭飞船的积木,从建构区的柜子中抽出一箱雪花片和子弹头,对多多说:“我们用这个插飞船吧,还能不一样,这个好。”于是他们快速地分别拼插出三个雪花片和三个子弹头的小飞船,然后把它们放到伸出来的旋转杆旁边,整个旋转飞船搭好了。案例中不难看出,多多和阳阳在建构区之游乐

35、场的游戏中能够自主的选择材料,发挥想象力,根据材料的固有属性进行以物代物的替代想象和制作改造,而且建构区的材料供应非常到位,为他们在建构区游戏中的可操作性和能动性得到保障。幼儿园建构区一般提供的是积木材料,多多和阳阳的旋转飞船就是用常规的积木搭建主体支架。但当搭到飞船时,他们发现空间不足,与此同时,阳阳更是敏锐地发现,建构区的柜子中除了积木,还有雪花片和子弹头。于是他们把雪花片和子弹头的拼插结合到积木的搭建中,完成了他们漂亮的旋转飞船。整个建构过程中,该班建构区的材料供应非常到位。例如,积木中的柱体就有三种规格,还有各种半圆、三角、板块等。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提供了雪花片和子弹头这类小型桌面建构

36、材料,它们简单易拼插、可操作性强。该班建构区的材料提供为幼儿的自主搭建奠定了物质基础。案例2从正面直接反映出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自主性与材料的低结构和丰富程度有关。区域中的游戏材料是中班幼儿自主操作探索的直接物质载体。一方面,面对低结构的材料,中班幼儿的能动性增强,可操作的空间扩大。他们可以根据材料的固有特质进行以物代物的替代想象和制作改造等等,这些都是对他们自主性的锻炼;另一方面,材料种类和数量丰富充足,自然能满足中班幼儿游戏时多样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游戏伙伴之间的模仿和从众,增强了幼儿游戏中自主性的发挥。(三)与教师的干预和指导有关根据观察记录中教师区域游戏指导的方式、结合表2-2,

37、并进行整理归纳,得出幼儿园教师区域游戏教师指导介入的方式(角色)有导演者、旁观者、共同游戏者、舞台管理者、游戏带头人,具体如下:表3-2 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介入的方式(角色)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介入方式(角色)方式导演者旁观者共同游戏者舞台管理者游戏带头人次数24693512占比(%)27.90%6.98%10.47%40.70%13.95%由表3-2,制图3-1如下:图3-1 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介入方式条形图由表3-2和图3-1看出,教师在区域游戏中指导介入方式有很大差别,导演者占27.9%,共同游戏者占10.47%,游戏带头人占13.95%,教师在区域游戏指导中多以观察者和舞台管

38、理者为主,其他游戏介入方式较少涉及。案例3:美工区之创意油泥坊情景描述:仔仔和睿睿在创意油泥坊开心地商量着今天要做肯德基里好吃的薯条、汉堡包和鸡米花。仔仔在用黄色的油泥搓条,睿睿已经团好两个圆球,一个绿色的,一个棕黄色的。睿睿一边继续团圆一边说:“我的汉堡包里面有猪排,还有生菜。我做的比你快。”睿睿说:“我的也快好了,我的薯条是大份的,要搓好多根。”仔仔搓完薯条,又准备用红色的油泥捏一个装薯条的纸盒,睿睿正在把他团好的圆压扁夹在一起。这时,主班教师走过来说:“昨天美工区这里做的就是肯德基,你们今天不用做这个了,捏秋天的蔬菜,比如说茄子、胡萝卜、西红柿这些,我们才学的。”睿睿兴奋地举起手上的油泥

39、说:“老师,我的汉堡包就要做好啦!”。仔仔也小声嘟囔道:“昨天我和睿睿没有玩到这个区,我们也想做肯德基的吃的。”老师打断说:“不做了不做了,做点新的,捏蔬菜,这里有图片,照着捏。”于是仔仔慢吞吞地把他做薯条的油泥团在一起,睿睿也把压扁的“猪排”“生菜”不情愿地慢慢分开,两个人开始捏蔬菜。区域游戏结束时,两人一个蔬菜还没捏出来。案例中可以看到,美工区之创意油泥坊游戏中仔仔和睿睿两个游戏伙伴在商讨后自主择定了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并且在游戏过程中非常专注投入,操作技能也很好。主班教师的干预是为了响应当时的课程主题“多彩的秋天”,出发点是帮助幼儿巩固对秋天蔬菜的认知,但是却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意愿,强制干预

40、并且对幼儿的指导也是命令幼儿“照着图片捏”,而不是让他们自主发挥捏蔬菜。主班教师的本次干预和指导是不正确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幼儿在美工区的游戏体验不愉快,同时也不能好好完成教师的任务,获得相应的发展。对此,幼儿是区域游戏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定位只是帮助和支持。一方面,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专注力较高。教师在观察巡逻时不合时宜的干预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质量和自主性发挥;另一方面,当幼儿遇到游戏问题无法自主解决时,教师的指导就变成推动游戏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存在。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案例中充分佐证了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自主性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当前兴趣有关、与材料的低结构和丰富程度有关、与教师的干预和指导

41、有关。对此,笔者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提出了中班幼儿区域游戏更加自主有效的建议:第一,中班幼儿区域游戏内容的丰富建立在个体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在创设区域游戏时,游戏内容应该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相挂钩,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提高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同时,家长要创新教育观念,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断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积累。第二,区域中的游戏材料是中班幼儿自主操作探索的直接物质载体,教师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材料种类和数量丰富多样,满足中班幼儿游戏时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区域游戏的质量。第三,幼儿是

42、区域游戏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定位只是帮助和支持。区域游戏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意愿,适时的介入幼儿区域游戏中,在幼儿游戏时进行合理适宜的互动与指导,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自主性的有效发挥。四 加强中班幼儿区域游戏自主性的建议为了使区域游戏更好的发挥其教育价值,实现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独特作用。根据表2-3、调查问卷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幼儿区域游戏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还需要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其自主性1 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挂钩兴趣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更多是在幼儿园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重视家园合作,携手

43、家长一起丰富幼儿的阅历,引导幼儿观察积累。与此同时,教师在创设区域游戏时,游戏内容应该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相挂钩,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觉得好玩和想玩,前来该区域进行自主游戏。2 丰富材料内容,提供低结构和分层次的材料材料是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直接作用对象17,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该能让幼儿在区域中“动起来”和“活起来”。这就要求操作材料种类齐全、数量多样,方便中班幼儿的自主创造。与此同时,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之间的能力水平具有差异性。教师应该兼顾能力稍弱和稍强的幼儿,结合幼儿的兴趣差异,提供分层次的操作材料,让他们都能在区域游戏中自主,获得相关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区

44、域游戏的教育价值。3 避免强制干预,进行启发式引导中班幼儿在区域中所有自主性行为表现的前提就是遵从个体自身的意愿,教师万万不可强制干预他们的自主选择、判断、思索和体验18。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的干预应该以推动游戏情节顺利乃至精彩进行为出发点,特别是在幼儿自主尝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无果时,进行一定的干预。与此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干预和指导是一体的,教师在干预后应该以“启发式”的教育原则引导幼儿做出改进,处理好游戏问题,然后“放手”,让幼儿进一步自主发挥。(二)家长要创新教育观念,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1 重视游戏的作用,培养幼儿游戏的兴趣每位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更多是在幼

45、儿园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积极改变教育方式,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游戏,使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尊重幼儿的想法,使他们能够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从而鼓励幼儿自主游戏,获得相关能力的提高。2 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孩子主动探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身心的发展,中班幼儿感知日常生活情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喜欢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动一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遇到困难时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与幼儿主动分享交流,适当放权,为孩子提供主动表

46、达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3 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力和积极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尊重幼儿,通过“放手”,让幼儿进一步自主发挥190。并且,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夸奖,夸奖要具体、明确,只有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三)家园共育,共同培养目前幼儿园的现状是家园不太配合,不论是在教育上还是生活中,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很少与老师主动交流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然而,幼儿园教

47、育和家庭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通过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紧密合作、及时沟通,才能真正上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不仅在幼儿园,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与家长都应该重视家园共育,一起携手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积累,获得各方面相关经验,实现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从而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总 结幼儿是独立发展的人,是区域游戏的主人翁,幼儿的自主性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促进幼儿在区域性游戏中对自身社会性、自主性的锻炼及成长。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发现,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性的发展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这和幼儿自身经验兴趣、材料的结构和丰富程度以及教师的干预与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20,同时,家长要不断创新教育观念,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重视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累观察。因此,课题也在对策中从这几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参考文献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 S.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图书:1Maria Montessori.The 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