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心教育理论视角下师生关系 的建构作者: 日期:开题报告题目关心教育埋论视角卜师生关系的建构指导教师张桂院别教育学院班级小教1 0语文学号10 1 08 090246姓名楼如蔚二0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第一部分选题的意义近日,一连串的校园砍杀事件,体现出人们对于生命的漠视、情感荒漠化(常感到不快乐、不幸福)、社会责任感淡化等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世界呼吁教 育理念应由“学会生存”转变为“学会关心”,“关心教育”应该作为培养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人的选题是“关心教育理论视角下师生关系的建构”,该选题针对现在的师生之间关系的疏离、关心的缺失。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
2、就应该鼓励甚至强迫小孩子去学习我们为其事先规定的课程内容。我们呼唤关心教育,需要老师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仅仅说“我关心”是不够的,这只能说明你的确试图去关心学生。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56页)也即“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 在”。师生关系是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校园里的各种群体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双方民主平等交往、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教学相长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3、是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11关心教育理论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富有影响力的德育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备受关注,成为西方教育理论的强音。关心教育理论对今天学校关心文化、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关心教育理论的现实背景研究首先,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巨变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关怀要求。传统家庭的结构功能发生急剧的变革。成人对个性化的追求促使他们趋向于以冲突的方式应对家庭中的不平 等,许多家庭的破裂与重组在所难免。家庭破碎与重组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莫过于儿童。诺丁斯在教育哲学等书中提出:教师是贫困家
4、庭子弟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体面人,教师必须引导这些孩子创造有尊严的生活,不再步其父母后尘。现实背景之二是教育背景。诺丁斯在对学校关怀的挑战一书中曾愤慨地批评了按标 准化步骤搬砖块式的教育模式扼杀了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关怀能力,把教学阉割得了无生趣。喘她明确抨击了“学科结构化改革”运动将教学活动简化为固定模式的做法,指出它与科学、 认识论及伦理学领域中存在的“方法至上”的趋势一脉相承。现实背景之三是肇始于经济效益至上主义的“新道德”现状。“正如丹尼尔贝尔冷眼分析的那样:现代美国经济领域的全部活动都严格地遵照效益原则运转,目标是最大限度 地获取利润。在这个日趋非人化的体系中,人的丰满个性被压榨成单薄无
5、情的分工角色。作为代偿,这个日益强大的技术与经济共同体又宽宏无度地许愿社会进步的奇迹,提供广泛选 择就业和社会流动的自由,促进社会享乐倾向。”所谓“新道德”是美国品格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对美国道德现状的评语。它的典型表现是“先为自己着想、自行其道和自我放纵”。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是直接针对自私、冷漠、暴力等道德滑坡的现实和教育机构中关心缺失的现实而提出的。:2:综上所述,在分析了关心道德理论由之生长出的现实背景之后,我们将焦点置于关心理 论本身。现今社会呼唤关心教育,关心教育是基于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开展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关心教育的理论关注研究关心教育不仅有其现实背景,同
6、时也是道德教育理论中很多人关注的问题。这其中突出的要数麦克菲尔、迪勒、诺丁斯的理论观点。英国学校德育家麦克菲尔等提出了德育的体谅模式。在这里,“体谅”既指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意味着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别人。麦克菲尔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与他人友好的相处,无论喜欢或者是不喜欢,帮助人们去满足这种需要是德育的首要职责。青少年对人际和社会问题的反应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社会试验期。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成熟的社会判断力和行为的发展。在他看来,成熟主要是指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摆脱困境的最有意义的方法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简要地说,成熟就是创造性的关心。品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
7、接教来的 ,在引导学生关心人、体谅人的人际意识中, 重要的是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上起道德表率作 用。迪勒针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交流所产生的冲突和错综复杂的世界性矛盾,在总结的“关心伦理观”是一种“关系本体论”。“关心伦理观”拥有一种“关心理想” 。“关心伦理观”秉持一种“关心性关注”的方法论。“关心伦理观”主张尊重每一个人的 特殊性。迪勒的关心本体论是基于世界整体和依赖关系中的平等理念而提出的。因此,她认为“关心伦理观”关注的目光是共存和合作之上的“共同探究”和“共同欣赏”多元文化。人们在“投注”关心中相互了解 、理解对方的文化,共同体验彼此文化中的快
8、乐和活力, 以最后达到“共同欣赏”的理想境界 。也就是说在多元文化中,人们应当相互怀有关怀之心 , 以平等、尊重相处,直至相互“欣赏”。“ 1 9 8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 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作了题为学会关心:2 1世纪的教育一一圆桌会议报告。该报告指出,世界已变得越来越小, 正面临走向一 体化、全球化的世界,我们不仅要学会关心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他人,关心国家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关心学得的知识。学校道德教育怎样应对 全球化的挑战,怎样培养具有关怀品质的人,成为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关心教育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了,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
9、主席内尔诺丁斯教授是其主要代表人物。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系统论述了她的关心伦理学和关心教育思想。她把关心作为一种关系是关心理论的核心,以这种道德关系为核心建构道德教育分为: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个部分。关心理论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营造良好的 学习氛围,重视师生之间的关心关系的建立以及学生作为被关心者对关心关系的构成做出的 贡献。诺丁斯认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动物和植物、关心 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营造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培养出学会关心的人。她强调: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当代学校教育可以借助
10、关心而重新焕发生机。:1综上所述,很多学者都对关心教育进行了独特的关注,基本都是从关心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对关心教育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关心教育理论没有特别系统的定义。 不过关心 教育在众多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 ,不同的理论学者对关心教育产生不同的推动作用 , 特别是内尔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对关心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关心的关系性研究侯晶晶在关怀德育论 中分析了关心的关系性指关心的质量与关心者的主观愿望不一定成正比,而关系性同时取决于道德环境,特别是被关怀者的道德状况和回应能力。由此可知,关心的关系性中包含有关关心的相互性之意:关心者和被关心者对关心关系的维持和促进都负有责
11、任。一方面,当关心者不加评判地尽可能如其所是地接受对方时,双方便处在关系世界中,而非工具性世界。另一方面,诺丁斯也强调了被关怀者的回应对关怀关系的重要 性。同时她也提到关心是关系性的,但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关心关系。布迪厄就是从权力而非关怀考察文化关系的。关心关系对于其他的关系具有基础性和渗透性。结成关系的人在之间,并不都有现实的关心关系,但可以存在潜在的关心关系。是否将诸关系的一种一一潜在 的关心关系一一转化为现实,取决于相遇的一方是否有被关心的需要,另一方是否有关心的意愿和能力。无论从自然还是伦理的意义上来理解,关心都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2在学会关心一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到德国哲学家马丁
12、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海德格尔对关心的广泛定义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内尔诺丁斯认为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意味着一种关心。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问题,关心关系就会,两人的接触仍然意味着某种指向,这种关系可能已经不是我们需要的关心关系了。将关心置于关系中来看待都非常重要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教师多么努力地关心学生,
13、学生一方却感受不到关心。学生们抱怨“老师不关心我们”是有道理的,这样的抱怨提醒我们,一定是在师生关系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1研究关心的关系性是为了更好的从关系性角度研究师生关系,许多笔者对如何运用关心教育理论建构师生关系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少的。二、师生关系(一)传统型师生关系传统型师生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客体”等有关学说。“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他认为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积极性。“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他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
14、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遭到破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可能仍然存在某种关系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 0世纪7 0年代,我国有学者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学说,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承担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所扮演的角色在促进教育、教学活动中 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学生也被称为“双主体”, 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学生既是教师转型, 也 是他们的学习对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客体是统一的。”“这两个有代表理论性
15、德理论试图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找到一个正确的平衡关系,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在追求一种平衡的价值取向。这几种主体一客体理论都没超出二元对立思维的方式。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人的主体性明显 ,人际关系极端化,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权威,或强调学生绝对 中心,甚至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或“主客体”的师生关系,也因为约束的主体对象在师生关系的范畴难以达到其真正的平衡,使教育失去其真正的意义。”(二)新型师生关系20世纪90年代末,师生关系的研究开始从多种角度进行,师生关系的研究思路也逐渐呈现开放的态势。随着社会教育和变革时期的到来,人们的生存世界观、价值观和方向也有了改变,这一时期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建立新型
16、师生关系。青年学者徐杰从哲学、文化、道德、 教育法案和现代西方解释现象学的和21世纪启蒙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为基础,发表民主、平等、对话:2 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建构,崇尚理性的构建2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对话为特点。之后青年学者刘慧年轻学者在交往:师生关系的新概念以交往作为一个新理论的论基础上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统教育的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一客人的关系,现代教育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一主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 由此看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对话、尊重、理解,关心是师生交往关系的核心。(三)关心型师生关系
17、布贝尔坚持用“我、你”取代“师、生”。实际上是想塑造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内尔.诺丁斯指出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但是理想中的师生关系仍然可能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对一些学生来说,老师比家长更重要。从小到大,很多教师在学生生命里发挥了无 与伦比的作用。教师们肩负学生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马丁布伯指出,教师必须要有包容精神。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从两个角度看待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和从学生的角度。为了完善学生们的世界观,教师需要经常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好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们表现 出来的任何需要和进步,他也会从学生们的现有基础出发给每个学生确立更高的目标。这一在学会关心一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内尔诺
18、丁斯认为师生关系应该体现友谊关系的温暖,但是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不平等的。教师的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在教师的包容下。学生自由探索,这是好教师所求之不得的。教师们自己的个人和职业需要不能局限学生们的发展,这是身为教师最大责任。学生们也肩负责任。作为关心的接受者,他们必须要对教师的努力有所回应。一般情况下 ,这种互动关系是自然发生的。孩子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文化, 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都需要与他的老师建立一种独特的关系。当我们深入讨论教学 以及师生关系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建立一种关心的关系一一教师在其中成为关心者,教师也有责任帮助学生发展关心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呢?在海德格尔看来,关心是不可避免的。所
19、有有认知能力的人都在关心着人或者事物。冯晓艳在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及启示一基于学校关心文化的创设之视角中提到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控制型的,表现在课堂上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估,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和交流。课外,学生视教师为神圣不 可侵犯的权威。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控制为中心,控制固守着人与人心灵无交流隔绝状态的距 离,使人感觉到控制者并非出于公心 ,而是在使用狡计,并以被控制者个性泯灭为代价。 当前, 构建关心型师生关系意义重大。:佝诺丁斯在学会关心一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阐述到:“任何课程本身都不能自动使孩子们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师生关系决定孩子们对课程的学习热情。一种关心的关系可以使孩子
20、们对外部影响和课程知识产生接受性。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中,对话哲学居于主导地位。对话是双方共同追求理解、同情和欣赏的过程。对话可以是轻松的,也可以是严肃的;可以富于逻辑性,也可以充满想象力;可以偏重结果 ,也可以看中过程。但是对话永远 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探寻,人们一起探寻一个开始时不存在的答案。对话允许我们表达各自的 心声。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师生对话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在对话的互动关系中体验到被关心的快乐。教学的实质是师生的交往互动,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双向的活动。任何课程本身都不能自动使孩子们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师生关系决定孩子们对课程的学习热情。一种关心的关系可以使孩子们对
21、外部影响和课程知识产生接受性。不幸的是,目前在孩子们的世界里, 只有一种类似于契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促使他们长时间忙于自己并非真正感兴趣也不真正擅长的学习内容。任何一种关系都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所主张的充满信任的关心关系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兴趣的所在幸福与教育中,诺丁斯提到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更容易去了解他们的学生。在沉 默寡言的教师中,有关心意识的教师会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关注,能认识到他们广泛的兴趣 和才能。冋在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中提到教师必须关心自己学生的未来,以及这些学生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在帮助学生和自己从意识的局限中解脱出
22、来。网综上所述,关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生成性的道德品质,而且是一种道德的人际关系 ,强调关心教育过程就是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关心关系、营造关心教育氛围的过程。这些都是在关心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未系统地在关心教育理论的视角下建构师生关系。我通过研究关心教育理论视角下师生关系的建构,试图为良好、和睦、平等师生关系的建构提供更多良好、宝贵的意见。参考文献:1 (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一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岀版社,2 0 11.4:30-42;9 1-9 2; 116-11 82 侯晶晶.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5 : 4 5-4 6 ;5 6 -
23、5 7 ; 8 3 8 7;3漆玲玲.平等.对话.理解:从哲学视角解读师生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6:4刘慧.交往:师生关系的新概念一一当代教育转型中师生关系的理论探讨J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 001(04)5 刘高娃.关怀理论下师生关心关系的建立D.山西师范大学2 0 1 2戴隽瑶让人性在关心的沃土中健康成长D 东北师范大学2006 7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一一圆桌会议报告.教育研究1 9 90 . 78 黄丽衡.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 D.广西师范大学 200 7 .9黄丽衡,梁芸.新课改呼唤在教学中建立 “关心型”师生关系一一诺丁斯关心理论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 00 6 ( 03)1 0王艳华,纪文婷.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 2 )1 1周霞.关心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开放教育师生关系构建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1 0 (04)12姜凤坤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师生情感关系建构J 安康学院学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季甘肃兰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19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重庆合川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京市建邺区平安联盟工作辅助人员招聘42人(二)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福建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泉州市永春县金源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招聘测绘技术人员及财务人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南平分公司招聘15人(10月27日更新)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甘肃灵台县利民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人民政府下属国有公司招聘拟聘用(第三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北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博士人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天津宁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预防老年误吸的课件
- 2025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钢箱梁桥面铺装施工细节及专项方案研究
- 2025年银行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会议记录
- 教育大数据在国际化教育决策中的应用与创新报告
- 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
- 技能通道管理办法
- 从戎装到职场:退役军人心理健康赋能讲座
- 天津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 信贷尽职调查培训课件
- 筋膜理论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