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提升课改品质-特色读书法助核心素养落地_第1页
关注核心素养提升课改品质-特色读书法助核心素养落地_第2页
关注核心素养提升课改品质-特色读书法助核心素养落地_第3页
关注核心素养提升课改品质-特色读书法助核心素养落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注核心素养,提升课改品质特色读书法助核心素养落地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策略。怎样突破识字量少的瓶颈?怎样从拼音读物过渡到纯文字读物,丰富阅读积累?借助传统优秀典籍的阅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转化,从而提升课改品质。关键词:核心素养;晨诵,午省,晚读;特殊读书法,课改品质。一、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后,教育界掀起一股学、用“核心素养”的热潮。有专家断言:中国教育正在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为此,我查阅到了“核心素养”的缘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北师大牵头,汇集多所高校和众多领域专家,历时三年,形成研究成果。它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

2、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质是对“面向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静下心来想,这其实并非是一个新话题,它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许不容怀疑,但它的实践性和指导性还有待检验:一个历时仅仅三年的研究成果,何以能支撑一个泱泱大国的基础教育不能不令人担忧。我也和我的同学一起探讨,教育的本质只是培养品格和能力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教育转变?指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

3、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报告序言)。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都谈到了人的终身发展。所以,我很喜欢眼下的这个说法:关注核心素养,提升课改品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曾经的“三维目标”和眼下的“核心素养”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的发展树立这样的理念,我们就不会迷茫、纠结,为“核心素养”而做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二、特色读书法使素养落地。巴蜀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聚焦:爱母语、会读书、会思考、会表达,光从这16个字上读来,它就已经符合“落地”的内涵了。这“一爱三会”立足于学生的现实,具有真实的可操作性。

4、以“会读书”为例。为了实现这一素养的落地,本学期我带领学生做了这样一些事。这学期,我接新班,教二年级一班,学生的现状是:爱疯跑,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不爱看书,也没有读绘本的兴趣,导致识字量小,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所以,要改变现状,就要让学生和书交上朋友。为此,我采用了特色读书法,让“会读书”这个巴蜀语文的核心素养落地,转化成学生们真正受益终生的自己的素养。(一)读书时间的划割。首先,要突破“识字难”的关口。我借力于国学吟诵,把三千来古代文人的读书方式带进晨诵课堂。我们吟诵的是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古代蒙学的识字教材。在格式上,它三字一句,琅琅上口,易懂易记;在内容上,它取材典

5、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它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千年流传不断。我们用吟诵的方式来读记三字经,又正契合了汉语这一旋律型语言的特征,深受学生喜爱。所以,每天早上7:50教室里准时响起三字经的吟诵时,学生们就是踏着这个调子走进教室,自然而然地开始吟诵。我要求他们“用三官”同时吟诵,即用耳朵听吟诵,眼睛看大屏幕相对应的字,同时嘴里和(h)吟诵。每天早上只需30分钟(7:508:20),两个多月下来,学生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识字(只认不写)700多个,

6、向着逐步扫清识字障碍迈进。当然,仅仅只是“晨诵”识字,仍然无法让学生喜欢上读书的。于是我们班又有了午省课堂。每天中午12:3013:00,所有的学生统一阅读中华美德故事,这是一本注音读物,从数不胜数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撷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奋发、友善互助七个方面,讲述一个个浅显易懂,又滋养孩子心灵的传统故事。由我亲自为学生朗读书中故事,学生用指读的方法边听边理解,在指导下勾出比较好又容易理解的词语。光听故事也是单一的,我给每个学生做了一本读书话本,听完一个故事,就按要求写几句话的感受,尽量用书中的句子辅助完成。九月份刚刚开始写的时候,学

7、生只能写出:“这个故事很好听,我都流泪”这样的话,个别学生能稍稍多写几句也是满篇的拼音,在持续的指导和同伴优秀写话的示范之下,两个月之后的现在,95%以上的学生能根据故事内容写出自己的想法了,基本做到了不写拼音。中华美德故事中的很多故事都是三字经的补充。比如书中有个故事叫黄香为父温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引用到了晨诵时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书中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写这个故事的感受时,引用了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是意料之中的期许,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晨诵、午省的课堂都设置在学校,学生回家后,还有一个晚读课堂。从时间的完整性上保证了读书的一

8、以贯之。晚读课堂设置在家中,首先向家人展示当天的三字经吟诵内容,接着复述当天的美德故事,家人签字后,有40分钟的自由读书时间,目前读自己喜欢的书仍然以拼音读物为主,但大约10%的学生已经可以读去拼音的纯文字的书籍了。晨诵,午省,晚读从时间的划割上确保了二年级学生阅读容量的规模,阅读效果的完整。(二)读书内容的接力。从二年级学生读书内容的选择上,我参阅了儿童心理学辅导,咨询了国学老师。最后落脚在以统一读“传统优秀典籍”为主,读自己喜爱的书为辅的实施上。阅读,也是母语教育。阅读应当有时代性,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阅读不能丢掉民族性。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

9、类的生活,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成了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参与了人类的认知活动,它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改变了人的学习方式,当然,不可避免的也改变了阅读的方式,阅读作为一门时代性很强的综合活动,在纷繁多彩的内容的冲击下,一时间眼花缭乱地不知所从。阅读内容和方式在大众化、现代化的领域固然前进了一步,但西化如潮涌时,传统精华却渐渐失落。我们的阅读在跨世纪和本世纪的日子实在难过,被西风浸透,被科技轻视,被娱乐撞击,被商业干扰曾经手不释卷的中国人,变成了手不离“机”的假文盲,被世界耻笑。阅读,最有趣的活动变得没了自我。读书内容的多样参与,我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力求将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有机结合,既有活泼温润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习,又有新锐开放的现代经典吸收,让这种交织着的生命体验带给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三、结尾。“核心素养”也许还会变,今天的“核心素养”和明天的“核心素养”也许会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