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其创新应用_第1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其创新应用_第2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其创新应用_第3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其创新应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其创新应用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现阶段我省主要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北方地区冬春季地温低、二氧化碳不足 、以及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土传病害严重等问题。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受到生产后期畦面下陷、前期温度高作物徒长、操作繁琐、秸秆资源等问题的困扰。因此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进行创新,农户能够根据栽培茬口选择秸秆反应堆类型,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够得到更好地推广与应用。 一、秸秆生物反应堆行下内置式 此方式是主要应用形式。对于提高地温、补充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效果明显,主要应用于冬茬、冬春一大茬栽培。 1.1、挖沟 配置微型挖沟机 作物定

2、植或播种前, 按20cm50cm宽挖沟槽,槽沟宽度要小于畦上的定植行10cm左右。温室挖沟槽深20cm30cm, 每条沟槽中间的间距等于畦距。温室冬茬生产在8月下旬9月上中旬开始挖沟(先定值、后启动) 1.2、铺秸秆 主要选用玉米秸秆,也可选用稻草、稻壳、酒糟、圪囊、杂草等。秸秆用量20003500kg/亩,玉米秸拆开捆(不用整捆)铺满入槽沟,每畦30kg50kg,即每个槽沟内铺用6捆10捆玉米秸。铺实、踩实。秸秆铺施厚度比沟深高出10-15cm,畦沟两头的秸秆露出10cm15cm,利于氧气的输入。或利用废矿泉瓶底部打开插在玉米秸两头,输入氧气,减少了铺秸秆两头必须露出所带来的不便。减少劳动强

3、度,提高劳动效率。 秸秆上施农家肥 农家肥4000 -5000kg/ 亩,每畦50kg60kg。化肥混到农家肥中,或在做畦复土中间层撒施。当土壤已经施完农家肥时,可向每畦秸秆上施15kg左右农家肥。 喷施菌液 将宏扬秸杆菌8公斤配2瓶活化剂与80公斤温水搅拌化开,发酵2个小时即可使用。 1.3、做畦 先撒填少量土后,用锹拍打。随后回填土,不断用铁锹拍打秸秆和床面,让土壤和肥进入秸秆空隙当中。覆土厚度18cm20cm,不能超过25厘米。使畦高25cm30cm。畦面适当拍打。畦面进一步调平。采用软管滴灌,在畦定植行附近铺双根软管带。低温季节覆盖白色透明膜地膜。采用整畦覆盖,边覆盖边压严。禁用畦垄上

4、对缝条型覆盖和漂浮膜覆盖,防止气害发生。 1.4、 浇水启动 原则:温度需要提升时才可启动。秆杆浇大水,水面达畦高的三分之二,使上层所覆盖的土壤被水洇湿。日光温室冬茬栽培,10月底向沟中灌大水启动。日光温室早春茬,在作秸秆反应堆时,撒完菌种覆土前就浇水启动。棚室冬茬、春茬作过秸秆反应堆的当年秋茬不再作。秋茬作反应堆时,在需要提高地温时向秸秆灌水启动。 1.5、 防虫 秸秆藏有越冬害虫的,覆盖地膜前,畦面喷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虱虫和玉米螟。每亩用40%辛硫磷(黄瓜、菜豆不宜)1000倍液喷撒畦面,或用50%敌百虫乳油800倍液喷畦面(菜豆不宜)。 1.6、定值方法 做完秸秆反应堆7天左右即可定植

5、,尽量抢早。操作行尽量要大,总密度比常规降低(株距比常规增加)10%左右。 1.7、打孔 秸秆反应堆浇水启动后45天及时打孔,保持空气含氧10%以上。打孔方法在每行的2株之间外侧用直径14号钢钎子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浇水2次3次后要补打孔。打孔位置可与前次错开。沙土地打孔间隔时间适当加长。 1.8、预防过高地温 定植初期地温短时间可能偏高,导致植株徒长,不同果穗的果实差距变大。番茄激素喷花使用浓度降低20%。黄瓜向植株上喷100mg/kg乙烯利 ,一周后再喷1次。 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创新应用 2.1、秸秆粉碎生物发酵行下追施创新技术 2.1.1、材料混合 秸秆粉碎24厘米,秸秆3000

6、4000千克/亩。 先将秸秆淋透水,然后按秸秆:土为2:1的比例(体积比)将秸秆与土充分混匀,同时每立方米混施50公斤有机肥,或与常规栽培同量的有机肥。 2.1.2、发酵:将土、秸秆、有机肥充分混匀后,分层撒施菌种(宏阳秸秆降解菌 菌种8公斤/亩、活化剂2瓶/亩),堆成一堆或几堆 ,进行发酵,在土堆上盖一层塑料膜,每隔810天倒一次发酵堆。一般夏季发酵20多天,秋、冬季节发酵时间适当延长。 2.1.3、在设施内按南北方向,挖宽6570厘米、深30厘米的栽培槽,两槽之间留过道,以利通风和透光。此规格的栽培槽需营养基质7立方米/亩。 2.1.4、装填营养基质:在槽内铺塑料膜,膜上打两排孔防积水,孔

7、距为3040厘米、孔径为34厘米。最好将过道也铺上塑料膜,可以防止槽边被踩塌,防止冬季栽培时水分过度蒸发,降低温室内湿度。充分发酵的人工营养基质依次装填在每个栽培槽内,高度应略高于地面,因在灌水后营养基质会有下沉。 2.1.5、铺滴灌带和地膜、定植等其它操作同常规栽培方法。 2.2、行间内置式 在定植作物2个栽培畦或两拢之间开沟起土,一般宽30-40厘米、深10-20厘米,离开主茎30厘米远。铺放秸秆30厘米厚,沟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踏实找平,撒放菌种,用锨拍振,回填土壤打孔等,方法同行下内置式。 优点:畦面下陷问题得到解决;不受茬口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使用;改良土壤效果更明显,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最佳;同时有机肥能充分腐熟,减少土壤盐渍化发生,使反应堆技术得到全面提升。但较行下内置式温度提升效果差。应据茬口选择反应堆类型。 2.3、行间直接铺秸秆技术 在垄沟或畦间直接铺秸秆。可以撒菌种 (不盖土)实行高畦(垄)栽培,也可不使用菌种,可结合行下内置式使用。其好处是前期可降低地表温度,防止阳光直射;后期可提高地表温度,降低湿度,还可减少作业时对过道的踩踏,防止地面板结。 2.4、整根秸秆粉碎结合土壤高温消毒技术 将秸秆粉碎成10厘米以下的小段,2000-3000公斤/亩;宏阳秸秆降解菌菌种6-8公斤/亩, 按说明要求备用;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清洁田园后先旋一遍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