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结晶粒度的研究_第1页
罗红霉素结晶粒度的研究_第2页
罗红霉素结晶粒度的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罗红霉素结晶粒度的研究 摘 要:简要介绍了罗红霉素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改进,通过对加水速度、温度、搅拌速度的控制,产品的结晶粒度、质量、收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罗红霉素结晶粒度 温度 搅拌速度 纯度 罗红霉素是大环内脂类药物中比较理想的品种,是红霉素经c位改造而成的一种衍生物, 罗红霉素对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都有抗菌作用,80年代初法国rouset-uclaf公司开发成功,1987年首先在法国上市,罗红霉素是大环内脂类比较理想的品种,迄今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的工艺通过在溶剂中加水,

2、析出罗红霉素成品,性状为不定形物,颗粒不均匀,主粒度为160um左右。本工艺通过改进将结晶粒度控制在300um左右。 一、生产操作 在1500l反应釜中投入溶剂500l、缩合反应液300kg。用醋酸调ph值到6,加入2kg活性炭。开蒸汽开始升温,回流30min当物料完全溶解后(调清)趁热压滤。滤液转入1500l结晶釜中,用碱液调ph到11,降温30min后,保持30-40,调节纯化水流量值为400-500 l/h缓慢滴加纯化水600kg,调搅拌60转/分。 二、结果和讨论 1.加水速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 由表中可以看出,体系的加水速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加水速度快有助于结晶粒度的提高。但加水速度太

3、快,且超过500l/h后对结晶粒度的影响明显减少。 2.搅拌速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按照加水时,搅拌定额在45分/转、50分/转、60分/转、80分/转进行实验,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发现随着搅拌速度的逐渐增加,对罗红霉素结晶粒度有很大提高,但搅拌速度过快,且超过60转/分,产品结晶粒度明显减小。 3.加水过程中温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见下表) 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按照加水时,温度定在26、30、35、40、45进行实验,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发现随着温度的逐渐增加,对罗红霉素结晶粒度有很大提高,同时有关物质(单杂)明显降低,产品的一次合格率也大大提升。 4.降温速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 在生

4、产过程中,加完水,需要对物料降温,分别按照降温到10所需时间,20min、30min、35min、40min、45min进行实验,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发现随着时间的逐渐增加,结晶粒度逐渐减小,所以保温完毕后快速降温,有利于晶体的聚集。 5.结晶粒度对成品纯度的影响 晶体粒度的改变和基本消除了结晶产品中的无定形物,晶体粒度均一,通过生产收集数据发现随着粒度逐渐增加,对罗红霉素结纯度有很大提高,粒度越大纯度越高。 三、结论 罗红霉素在结晶生产中,适当调节加水速度有利于粒度的成形;控制搅拌的速度有利于晶核的聚集;加水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有利于养晶,降低有关物质的含量;粒度越大,罗红霉素含量越高。通过对加水速度、加水温度、搅拌速度的控制,成品收率、质量由明显的提高,产品的综合收率由原先的68%提高到72%,产品合格率达100%。 参考文献 1郭志超 罗红霉素结晶工艺研究 天津大学 2013 .01. 2孟彩红 罗红霉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 2006.06.06. 作者简介:李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