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发展工伤保险管理意见_第1页
民政局发展工伤保险管理意见_第2页
民政局发展工伤保险管理意见_第3页
民政局发展工伤保险管理意见_第4页
民政局发展工伤保险管理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政局发展工伤保险管理意见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规范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169号,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伤保险实施范围和对象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条例和办法及本实施意见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条例和办法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二、相关

2、部门职责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经办工伤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市用人单位工伤保险事务。 (二)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不再单独设立工伤保险业务经办机构,但应配备人员具体承办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事务。 (三)市、县(市、区)地税部门负责工伤保险费的征收工作。 (四)市、县(市、区)财政、卫生、人事、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工伤保险的有关工作。 三、工伤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和缴费费率 (一)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步实施。*年年底前,先在市直和三区及

3、*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实施,*年7月1日,启动五个县(市)的工伤保险工作。 工伤保险基金统一调剂使用,并实行缴费率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待遇标准统一、政策制度统一和操作管理统一。 工伤保险基金具体征缴、管理和使用办法,按照安徽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地税等部门另行制定。 (二)工伤保险费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9号)规定,确定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 1、基准费率。行业基准费率按行业风险大小划分为三类:一类为风险较小的行业,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基准费

4、率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0;三类为风险较大的行业,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基准费率的调整,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财政、地税、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据国家规定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2、费率浮动。用人单位属于一类行业的,按行业基准费率缴费,不实行费率浮动。用人单位属于二、三类行业的实行费率浮动。 费率浮动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地税、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用人单位的具体缴费费率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上一年度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工伤保险管理(工伤抢救、申报等)、安全生产管理及职业性健康检查等情况,提出建议,

5、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四、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项目 (一)按条例和办法规定支付的职工工伤保险待遇; (二)职业康复治疗费; (三)劳动能力鉴定费; (四)工伤认定调查费; (五)对工伤事故、职业病发病率在同行业中较低的用人单位的奖励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费用。 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的提留和使用办法按条例和办法规定执行。 五、参保和缴费 (一)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时,应当填报*市工伤保险申请参保登记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2、法人代码证书及复印

6、件; 3、上一年度劳动工资报表及复印件; 4、用人单位历年已被认定工伤及伤残鉴定职工情况; 5、经办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职工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算。 (三)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经经办机构核定后,由用人单位按月向地税机关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四)参保单位无故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按有关规定,从欠缴之日起加收滞纳金,加收的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应参保但未参保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规定负担职工的工伤保险

7、待遇。 (五)用人单位少报瞒报职工工资,造成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其降低的部分由用人单位负担。 六、工伤认定 (一)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在48小时内及时上报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已参保的单位应同时报经办机构备案。 (二)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报经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延长30日。 (三)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

8、请。 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四)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应当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 (五)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材料; 3、受伤后,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4、办法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的相关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

9、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七、劳动能力鉴定 (一)设立*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员会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工会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县(市、区)不再另设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市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二)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书面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决定; 2、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3、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10、 4、工伤职工身份证及复印件; 5、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八、工伤保险待遇 (一)因工死亡职工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怃恤金凭供养亲属怃恤证从职工因工死亡的次月起领取,停止时间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18号令)第四条规定执行。 (二)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设施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三)伤残职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佥、伤残就业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以及伤残津贴,在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等级确定后,凭工伤保险

11、待遇证明结算。其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从伤残等级评定后的次月起计发;生活护理费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护理依赖等级之月起计发。 (四)l4级的伤残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办理退休手续,从批准退休的次月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停发伤残津贴。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退休前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其差额部分。 九、工伤医疗管理 (一)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延长,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并由工伤定点医疗机构出具需要继续治疗的证明,报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经治疗,不再需要住院治疗的职工,应当及时办理出院手续。对医院已下达出院通知,但仍不愿出院的,自医院出

12、院通知下达之日起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工伤职工自己承担。对定点医疗机构弄虚作假,出具虚假证明而延长停工留薪期的,除向工伤职工追回延长期内已支付的各种费用外,按工伤医疗定点服务协议管理有关规定,对定点医疗机构给予相应的处罚。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二)工伤职工旧伤复发需要治疗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直系亲属应及时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经确认后,选择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已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其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三)已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工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需要康复治疗或转外地治疗的,经本人申请、单位审核、工伤定

13、点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后,可以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或康复治疗。 转诊转院及康复治疗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四)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需要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按有关规定安装或配置相关器具。 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十、其它 (一)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交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工伤职工工资证明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被供养人经济状况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还应当分别提交相应材料: 1、被供养人属于

14、孤寡老人、孤儿的,提交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 2、被供养人属于养父母、养子女的,提交公证书; 3、被供养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交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 (二)用人单位破产或撤销的,应从资产变现中优先拨付依法应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三)*年1月1日后,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有关工伤保险待遇,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费用,自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次月起,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之前已发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未参保前的单位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有关工伤保险待遇,根据我市工伤保险基金积累情况,逐步纳入统一管理。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四)工伤职工在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工伤保险待遇经协商一致,按有关规定一次性处理的,其与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关系随之解除。 (五)用人单位当年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发生率在全市同行业中属于较低的,按办法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六)工伤职工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伤残津贴待遇的调整,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七)职工本人工资是指职工因工伤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