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_第1页
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_第2页
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_第3页
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_第4页
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及相关资料,探究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2.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

2、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合作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特点。【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图片。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古诗和歌曲中描述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学生:南方地区。教师:说的好。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学生进行简单阐述,谈自身的印象和感觉,教师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一边看图欣赏美景,能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通过图、诗词相连接,让学生先从感性的

3、角度认识南方地区,然后慢慢过渡到理性分析,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承转: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进行新课: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4—46页内容,图文并茂,将知识点勾画出来,按导学案要求完成自主部分。(1)南方地区位于_以南、_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频临_海_海。(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部是_高原和_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平原和_丘陵。(3)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_毫米以上,气候类型是_和_,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4)南方地区的土地被称为“_,是在_环境下发育形成

4、的。学生互评、互纠,教师点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及特点。联想质疑: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与其文章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生: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学生: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教师:通过课本45页7.3图,要求学生能够找出这四大地形区,通过图左下角的海拔图例估计大致海拔。学生:(读图)四川盆地海拔200500米左右;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东南丘陵海

5、拔200500米左右。小组合作归纳课本46页活动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2、当有寒潮来袭,四川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比较温暖?为什么?学生:(看图合作得出结论)四川盆地比较温暖,因为盆地北面有高山阻挡。教师:什么山?学生:秦岭、大巴山。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再观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很少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广州北面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仍能受到寒潮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设计意图:将此题设计成探究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发思考。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更不是学习的结

6、束,理想的课堂会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和社会。、南方地区的东西部跨我国地势的哪些阶梯?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否存在差异呢?请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我国东西部差异图片回答这些问题。课件展示:南方地形图和东西部景观差异图片:学生观察两幅图,合作思考后得出结论。学生:西部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教师:回答的非常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知识回顾:课件展示-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根据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

7、位置判断,该地区处于哪个温度带?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处于哪个干湿地区?学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学生:南方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教师总结: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南方地区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学生: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往往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课件展示: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的土壤教师补充:红壤不同于北

8、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地,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阅读课本46页阅读材料: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谈谈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形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势。设计意图: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产生质疑,让地理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探究二: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展示自备资料,交流展示,归纳总结:南方地区的居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主食以大米,过节吃年糕、元宵,居住的房屋多为尖顶,屋基较高有利于排

9、水、挡水;窗户宽大,利于通风纳凉;水上运动项目是当地居民的强项。三、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构建知识框架课后小结位置:秦岭淮河疑难,青藏高原以东地形:西部平原,盆地,东部平原与低山丘陵交错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气候:湿热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红色土壤广布的“红土地”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指出南方的范围;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灯自然地理特征;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10、;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等方法,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观;2.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3.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1.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导入新课讲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我们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居

11、住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活动一:利用教材45页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自行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学生完成观察地图并发言:略教师指导并板书:1.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活动二:多媒体展示教材45页图7.4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学生小组合作在图7.3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著标志和形成基础。指明学生:在多媒体地图上把三处地形区指出来并归纳地形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板书:2.地形:复杂多

12、样西部: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沿江:平原和三角洲过渡:地形上南方地区存在着东西地形的差异,就气候类型而言,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请同学们观察我国气温以及降水图,归纳南方的气候特征。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归纳南方气候特征。教师指导并板书:2.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了解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是湿热;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称为“红土地”(板书)。板书:过渡: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对气候也有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红壤的,请同学们阅读“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以及云贵高原。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理特征。活动三: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6页活动题。过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已经认真地了解过了,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发展怎样的农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农业。板书: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展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农业景观图,师生共同归纳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并板书。1.类型:水田农业展示:南方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