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河道环境的影响_第1页
人类活动对河道环境的影响_第2页
人类活动对河道环境的影响_第3页
人类活动对河道环境的影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类活动对河道环境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褰的野外调查,研究褰被人工干扰情况下的河道的地形地貌,河道横断面形态近期变化,修建高速公路等对河道两侧地质环境的影响,观察河道上或旁边的人工建筑物大小,分析以上人类活动对河道环境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褰河道环境的演变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结果,其中,人类活动占据主要地位。 关键字:河道环境;人类活动;河道地形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渐优越,人们对河道的利用也逐步增多,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打破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对河道的影响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天然河流的关系。本文通

2、过调查获取褰河道的各项特征和数据来分析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其中包括开挖对河道中采砂、修建高速公路等对河道两侧地质环境的影响等。研究及分析人类活动对褰河这一类山区河流河道的影响,旨在从研究探讨人类活动对褰河道的影响得出人类活动对山区河流的影响,有利于人们今后更好的开发改造褰,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让山区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研究现状 雅安地处西南,山洪频繁,河流坡降较大,是全国暴雨中心之一,素有“雨城”之称。褰作为青衣江的支流,对其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人们对褰这样的山区河流的科学性研究却很少,上游占用天然河道现象比较严重,人工采砂及泥沙淤

3、积使天然河道改道,两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还没得到解决。这些都制约着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人类活动对褰河道横断面环境形态的影响 像褰这样的河流,河床下切强烈,由于坡降大,在雨季,河流涨率和退率都比较大1。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的日益增长,褰上游建有采煤工厂,为了节约成本,矿渣就近堆积在褰河道旁。每到雨季,矿渣就被水流带入河道淤积起来,河道的横断面形态也就改变,有些河段甚至改道,这对两岸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没有人工干扰的情况下,冲积河流的河道在水流作用下通常能通过自动调整使河流系统达到动态的冲於平衡状态2。显然是人工的干预超过了褰自我净化所能承受的负荷(如图1),才有了河

4、水浑浊(如图2)、河道淤积、河流改道等现象。据当地的相关文件可知:在褰上游开始采矿以前,河道虽然也有过改道、淤积等现象,但都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开始采矿以后,河道淤积更加严重,改道现象愈加频繁,每到雨季,河道两旁河堤常常被冲毁,河水淹没农田等现象比较严重。 图1天然河道 图2人类影响下的河道 周沙桥左右岸矿渣占用河道近30%,导致左右岸桥洞不能过水,水流通过中央桥洞后又迅速向右岸改道,导致右岸水流湍急,水流对右岸的冲刷就更严重,日积月累,河道左岸极容易被河水冲蚀。并且由于水流速度较大,河道中央产生了许多小沟,影响河流流态。 根据周沙桥河段的横截面图对流速进行粗略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没有矿渣淤

5、积的情况下,河流流速为1.2m/s,而在有矿渣淤积的情况下为1.7m/s,说明矿渣的堆积使河流溯源侵蚀的流速增加了42%,大大加快了河流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超出了天然河流自我更新的能力,才导致了上面描述的一系列问题。 3、人工建筑物对河道环境演变的影响 除了采矿,人工建筑也对河道演变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在河道旁修建公路、房屋、堤坝都会影响河流的自我演变。建在褰上的某宾馆商务楼占据了约半个河道;有人占用排洪河道修建豪华别墅3,这些现象一直影响着河道的天然演变也制约着人们的经济发展。人们总是想让河道沿着人们所预想的路径演变,但由于技术等各方面原因总是事与愿违。此外,一些工程建渣也遗留在河道中,与上面

6、描述的矿渣对褰河道有相同的损害。 河边某高速公路桥墩,横截面积约2m2,由于该桥墩大大减小了河水的过流面积,在雨季,河水对基础的冲刷强度就会很大,现今桥墩基础已被洪水冲蚀,成为危险建筑物,急需修缮维护。堆积在河道的建渣形成的淤积,由于建渣的形状与天然卵石形状相差甚远并且质地坚硬,这可能影响河道横断面形态与河床的各项参数很长一段时间4。据当地居民描述:由于近几年人类活动的愈加频繁,褰中上游河床平均抬高1m,河水浑浊,洪水爆发,河堤屡次被毁。 4、结论 经过对褰一系列的野外调研和河道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知道:河道是由河流与河床砂石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天然河道在洪水的涨落中会发生一些微弱的变化,但通常

7、能通过河流的自我调节达到平衡5。此外,人们要想生活得更加舒适、优越,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人类活动与褰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虽然人们对此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褰的治理,这样才能从更本上杜绝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协康,易立群,林三益. 山区河流水文特性初步研究j. 四川大学, 1999年6月第18卷第2期 2冉立山,王随继.黄河上游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分析j.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6月第31卷第6期 3 wang z.y. and liang z.,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 yellow river mouth j.earth sur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