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语文教案_362_第1页
精编-语文教案_362_第2页
精编-语文教案_362_第3页
精编-语文教案_362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教案 【推荐】语文教案合集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教案 篇1一、教学内容: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彩图绘本的学习兴趣。2、结合语文学习,通过观察想象图文结合创作绘本。3、感受小老鼠和海狮的珍贵友情和合作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启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感受友谊和合作的力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盒子!同学们,咱们来摸一摸盒子里装了什么?(有的同学摸出了直尺,有的摸

2、出了手套.还有的摸出了苹果)2、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与苹果有关(二)、出示封面,揭示书名。1、出示遮去书名的封面。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看到这些苹果,你心里会怎么想呢?真想摘一个尝尝。)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鼠小弟”)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咦!这不是上节课来我们课堂做客的“鼠小弟”吗?大家还记得他上次穿着什么来的吗?(红色的小背心)3、今天我们的鼠小弟又出来干什么了呢?我们看看他来到了这棵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下。鼠小弟望着苹果在想什么呢?4、书名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三)、讲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1、我

3、们看一下鼠小弟能吃上苹果吗?4、小鸟和猴子按书的正常页数出现。5、大象和长颈鹿先出现小老鼠的模仿动作,让学生猜想会是什么动物。6、袋鼠和犀牛老师先告诉学生是什么动物,让学生猜想他们会有什么本领。(故事内容很简单,前面六个动物的出现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出现方法,使故事更充满趣味。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又不失学生联想的趣味。)7、树上还剩下2个苹果,你猜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动物呢?(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8、继续讲述故事,揭示意义。海狮有什么本领呢?海狮一个人能拿到苹果吗?(体会合作的重要性)鼠小弟和海狮合作拿到了苹果,你猜鼠小弟会怎么办呢?(体会分享的快乐。)他们两个拿到苹果会怎么办呢?出

4、示最后一页。(四)、揭示道理,小结,1、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通过合作我们就能做到平时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分享是快乐的,一个人的快乐分享给10个人,就会变成10份的快乐。2、你能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和你的朋友之间有哪些快乐合作和分享的事情吗?3、如果这时又来了一群小动物,他们都很想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已经没了啊,你想鼠小弟会怎么做呢?(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懂得分享的重要性)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大自然的美。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通过有感情、

5、带有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课文内容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趣,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自然。、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续写诗歌。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文稿。、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首歌(教师播放好大一颗树。提问: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3、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写树的诗想当一颗树。(板书课题)4、生说说自己读了题目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自读课文,了解课

6、文内容,把握树的特点:1、指名读课文,提问:读了诗歌知道了什么。(由二、三名学生接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课文的初步了解。(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写了树的什么特点?(2)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姿态: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姿势、体态,二是态度。课文既描述了大树的样子、体态,也暗示着”大树“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雅量:宽宏的度量。诗中指大树为了他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3、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概括出树的特点。4、给学生思考两分钟,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感悟诗情:1、师: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

7、概括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下面大家再仔仔细细地品味诗句,看你能想到什么。(提示学生抓住“沉默”“姿态”“雅量”“幽默”这几个关键词去产生联想)2、生:读诗句,谈谈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3、课下的思考题:这首小诗是写树还是写人?什么叫借物喻人?课外找一找写树的诗文。四、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尽量用上诗中的词语。(见演示文稿)大树常常是()寡言、不吵不闹,它()挺拔,不怕()的太阳,有甘于奉献的()。有时候,大树也很顽皮(),悄悄和你开个小玩笑。2、朗读课文。3、抄写生字新词。五、作业设计。、把课文读熟,背给家长听。、抄写新词,一个写4遍,生字扩词,并听写。第二课时一、

8、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情况。2、师: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绿色,离开过树木。古老的诗歌中有树(咏柳),现代的诗文中更是有树(鸟的天堂等)。二、比较阅读:1、出示鸟的天堂课文,读一读其中写大榕树的部分,与课文想当一颗树比较,有什么不同。2、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即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3、出示好大一颗树的歌词,说说此文与想当一颗树的异同。(如好大一颗树与课文想当一颗树相比,也挖掘了树的特点,但好大一颗树赞美的是树的高大、坚韧、奉献、胸怀宽广的品质。)4、引导感悟想当一颗树等诗文带给我们的启发。(小诗表面写树,实际是写人。)三、读诗文、听音乐、想

9、画面:1、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说说自己听读诗文后,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启示。3、指导朗读背诵。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续写想当一颗树。2、背诵课文。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悦之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教学难点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

10、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童年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易读错和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2.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一)细读深究-体会小屋的简陋。1.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屋的词语,思考:小屋什么样,小屋里有些什么。2.学生汇报。3.瘸腿的门、肥沃的小园、方方正正的大“眼睛”窗口、一铺光光的大炕、两个木呆呆的箱子、一面用满半边花的镜子,小屋的这一切,给你怎样的.印象?(简陋)4.正是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给了作者终身难忘的快乐童年。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表达作者童年快乐的词语和句子,感

11、受作者的快乐。(二)细读深究-感受作者对小屋感情的不断变化。1.是什么吸引作者走出了小屋?(弯弯的小河、多得要爬出来的鱼、平展的田野、软绵绵的白云。)仔细阅读第6-8自然段,感悟作者的感觉与感情。2.同桌互读第9、10自然段,讨论:“啊,小屋,我竟舍不得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3.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过渡:小屋,不仅仅养育了作者,也给了作者难忘的童年时代。当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呢?到文中亲身感受一下吧。(三)细读深究-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1.指名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恋恋不舍。2.小屋“小了

12、”,小屋“远了”,小屋“老了”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11-14自然段。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

13、句。2、文章议论思路。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4、关于序。5、背景介绍。二、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

14、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4、作者从论证角度看,

15、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5、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7、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四、课堂延伸: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

16、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3、课后作业: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掌握关键字、词。背诵此文。教学反思: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学习字词、运用字词的能力。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理清课文自然段,并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学习字词、运用字词的能力。2、初读课文,

17、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学习字词、运用字词的能力。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1、出示列宁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认识这个人吗?你对他了解吗?2、让学生结合课前找的有关资料进行简要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交流,你们对列宁这位伟大的人物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 课讲的是他小时候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找出生字: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字,是生字,在下面画上横线,并对照汉语拼音,练习读。2、同桌间互相读一读画出

18、的生字。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诚 列 宁 姑 客 兄 妹 间 互 相 床4、同桌同学互相读,听一听谁的读音正确。5、师指名再读课文,特别要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做到读正确,读后进行评价。(二)、学习生字:把生字读一读,让学生说说那些字比较难记,然后教师把生字写在黑板上。先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汇报:诚:左边是言字旁,表意,语言说话要诚实,右边表声,两字读音相同。列:这个字左边容易写错,容易把撇写出头,还容易把点写的太长,成了捺。可以建议学生观察,左上是一笔横,左下是“多”的一部分。客: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宝盖头,下边一个“各”字。兄:上边是一个口,学生容易写成“日”,可

19、引导学生想一想,一家几口人中有一些构成兄弟。妹:这个字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学生容易把右边写成“朱”。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注意两条横的长短是有区别的。互:这个字不容易写好看。特别是第二笔和第三笔,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一写。床:会意字,房屋中用木头做成的。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现在的窗都有什么样子的。用生字组词语:诚:诚恳、诚实、心悦诚服、诚心诚意间:房间、时间、空间、间隔宁:安宁、宁静、宁愿5、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2)让学生说说诚和互的占格情况。3)在书中练习描写。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三、巩固练习

20、:教师出示卡片读词语:诚实、房间、互相、床上、兄妹、兄弟、列宁、陈列、花瓶、说谎、承认、打碎、邮递员、姑妈、做客、捉迷藏、只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读一读:(1)( )到( )家去( )。(2)表( )表( )和列宁在( )里捉迷藏,他们( )追赶。四、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1、自由读,标上自然段序号。2、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订正序号,并检查字音。3、同桌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抄写生字、生词。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宁打碎花瓶后主动认错的故事。2、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3、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知道做错了事,主动认错,

21、才是。4、根据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宁打碎花瓶后主动认错的故事。2、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学难点 :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以及回家后的心情。2、能分角色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 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列宁吗?请你说一说你对他的了解。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俄国人。2、板书课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讲述了列宁小时侯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在当时没有承认。回家后,他在妈妈的教育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一听:字音读的准不准,是不是做到了流利朗读?2、自由读,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指名读课文,读后并说一说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二)、细读课文,深入学习:1、第一、二自然段:1)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列宁打碎花瓶?(一、二)2)指名读,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打碎花瓶的?结合书中的插图说也可以。(捉迷藏时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花瓶掉下来,打碎了。)理解什么是:不小心3)自己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