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_第1页
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_第2页
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_第3页
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_第4页
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湖北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3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根据全国爱卫会、卫生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012年版)(卫疾控发20133号)要求,特制定此方案。一、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三)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二、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一)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二)分工和职责1.

2、各级行政部门省爱卫办负责组织全省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各级爱卫办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监测工作,并提供所需的专项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2.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各级监测点工作,督促检查监测工作落实,按时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监测结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测质量控制及考核工作。3.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湖北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负责本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并对区、县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超市等环境)

3、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布放不少于100个有效夹。各市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范围,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2.监测时间每月中旬开展监测,以月为统计单位。3.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120mm65mm),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大于15m2的房间按每15m2为1间折算标准间数,放夹数量依此类推。沿墙根均匀布放,鼠夹和墙基垂直,踏板端离墙基1020mm;室外每5m布夹1只,顺自然缓坡放置,使踏板端低于支夹端。居民区以外环境

4、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操作间、餐厅)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4.统计与计算鼠密度(捕获率)=捕获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100%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记录捕鼠地点及监测当日的天气情况。5.注意事项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监测中应防止死鼠的体外寄生虫游离而叮咬监测人员。(二)蚊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市设居民区、

5、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五个不同环境的监测点。除牲畜棚外,其它监测均在外环境中进行。2.监测时间根据我省蚊类季节活动规律,每年3月开始监测至12月止,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两次监测间隔不得少于15天,风雨天气顺延。3.监测方法统一采用诱蚊灯法。选择远离光源干扰和避风的场所悬挂诱蚊灯,诱蚊灯光源离地1.5 m。每个监测点悬挂诱蚊灯1盏,每次监测悬挂诱蚊灯时间从当天日落后开始,次日清晨收回诱蚊灯。密闭收集器后,再关闭电源。将诱捕的蚊子麻醉或低温处理后,分类、计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数据。4.密度计算蚊密度只/时=捕获蚊总数(只)捕获时间时灯数(三)蝇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市设农贸市场、餐

6、饮外环境、绿化带、居民区四个监测点。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2.监测时间根据我省蝇类季节活动规律,每年3月开始监测至12月止,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两次监测间隔不得少于15天,风雨天气顺延。3.监测工具捕蝇笼:直径为250mm,笼体高400mm,笼脚高100300mm,圆锥形芯高350mm,顶口直径25mm。4.监测方法采用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诱饵为红糖食醋饵(25g+25g)+25ml水。诱饵盘与诱蝇笼下沿间隙1220 mm,笼身底端离地面高度约1030cm。上午910h之间布放蝇笼,下午34h间收回,每次放置6h。将捕获蝇类麻醉或低温处理后分类,计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5.密度

7、计算成蝇密度只/笼=蝇总数(只)笼数(四)蟑螂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市设农贸市场、餐饮、宾馆、医院和居民区五个监测点,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3.监测方法统一用粘捕法(粘蟑纸规格:170mm100mm)。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每15m2房间放1张,不足15m2的单独房间按15m2计算,大于15m2房间按15m2为一间折算,粘蟑纸放置12h,晚放晨收,每个监测点不少于30张。监测时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为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4.密度计算蟑螂密度只/张=捕获蟑螂总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数)侵害率=阳性粘蟑纸数(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100%四、数据收集反馈及工作考评(一)数据上报各单位要认真填写湖北省病媒生物监测表,并于每月最后一日前发送电子版至hbcdcxsb。年度监测报表须由填表人、审核人签字之后存档。 (二)资料存档包括原始数据、监测报表、工作总结等。资料内容应包含植被生境概况、病媒生物种类数量及季节变化,并记录监测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结果反馈省疾控中心消杀部负责每月收集汇总17个市(州)监测单位报表,汇总分析,监测结果报卫生厅疾控处,同时挂省疾控中心网站。(四)工作考评省疾控中心每年组织开展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