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案_第1页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案_第2页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案_第3页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案_第4页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学目的要求】1. 把握辛弃疾纵横挥洒、慷慨激昂的词风。2. 了解辛弃疾爱国报国的创作基调。3. 了解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的概括。【重点、难点】1. 词中所蕴含的沉郁感情和报国理想。2. 典故、比拟及双关语的使用。3. 景物描写的象征意味。4. 辛词“以文为词”的特点。【所用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在南宋初年金兵占领地区,目睹金贵族统治者对北方人民的蹂躏,从小就深深地埋下了对金贵族的仇恨。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弃疾组织了两千人的一支抗金队伍,在济南南边的山区

2、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军中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耿京部下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营,辛弃疾这时正被派往南宋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讯,随同手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闯进金营,生擒张安国,率领被张安国裹胁的耿京旧部万余人,突破金兵的包围封锁,投归南宋。这时,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主张对金屈膝言和的人得势,辛弃疾和他们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过了六七年,他又写了九议。他系统地批驳了一些人散布的抗金必败的荒谬论点,提出了他的一整套抗金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但都没有被南宋统治者采用。南宋统治者派辛弃疾任了几处地方官,辛弃疾在各地也都积极从事抗金事业

3、。他任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知州时,使地处前线的滁州的萧条的经济得到明显的恢复。他任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知府和湖南安抚使时,建立了威震金兵的“飞虎军”。任福建安抚使时,积极储备粮食和计划建立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晚年任镇江(在今江苏)知府时,配合韩侂胄北伐,作了许多军事准备。可是南宋统治者不支持他,百般排斥打击他,在南归后的四十余年中,先后被免官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瓢泉(在今江西铅山)等处二十余年。辛弃疾的抗金抱负不得施展,词成了他抒发情感的方式。他热切盼望祖国统一,反对金贵族压迫,批判投降政策。在各种题材的作品里,不论是登山临水,送别友人,或是怀古忆昔,感叹时事等,他都表现了这种心情

4、。他对于南宋统治者的揭露和鞭挞是很深刻的;他指斥他们目光短浅,不以恢复大计为重;他痛恨理学家们空谈误国。他的大量的优秀作品,都离不开抗金爱国的主题,而且都写得那样深切动人。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雄浑豪放。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不受音律和流行的纤艳语言的束缚。他的词在思想内容上比苏轼更深广,他要求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相适应,因此他的豪放风格比苏轼更有所发展。他娴熟地运用经、史、子、集中的书面语言和民间口语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得语言生动而丰富。我们读他的词,就能深切地感到它所包含的慷慨激烈和悲壮苍凉的心情。另外,他的词里又常用一些暗喻的比兴手法,写得委婉含蓄。他还有一些写得

5、清新活泼、轻快流丽的小词。在艺术风格上,是变化多样的。辛弃疾的词,给当时和后世以巨大的影响。南宋一代,反映抗金或抗元的主题思想的词,风格上很多和他的作品相似。许多世纪以来,凡是反映重大题材,词人总是效法辛词的。当然,辛弃疾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他在一些表现抗金思想的词中常常流露出消极情绪,其中虽然包含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和控诉,但也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他的词,有稼轩词和稼轩长短句甲、乙、丙、丁稿两种版本,前者刻于元代,后者有宋刻本,其中甲稿为他生前所刻。存词六百余首。二、文本详析这是一个英雄聚会的故事。淳熙五年(1178),陈亮来到临安,上书孝宗,反对和议,力主抗金,但未被采纳。就在这时,他经吕

6、祖谦介绍,认识了辛弃疾,从此他们就成为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可惜别易会难,两人竟十年无缘唔面。直至1188年,陈亮终于从东阳赶到信州,专程来拜访居家赋闲的辛弃疾。这次拜会在古人笔下颇有传奇的意味,赵溍养疴漫笔载:陈亮访稼轩,“将至门,遇小桥,三跃马而马三却,同甫(陈亮字)怒,拔剑挥马首,推马扑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陈已及门,遂定交。”这次“鹅湖之会”,陈亮本也邀请了著名学者朱熹一道来,但因这次聚会政治目的很强,朱熹的政见与辛、陈又不大相合,便托辞不到。辛弃疾与陈亮相聚历时十天,据六年后辛弃疾在祭陈同父文中的追忆“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可复得

7、耶”,两人谈得十分畅洽。陈亮辞别东归,辛弃疾竟恋恋不舍地去追赶挽留,因途中雪深泥滑,不得前进而罢。当晚辛弃疾就写了这首词,表达他的思念之情。词中描绘了二人真挚的兄弟般的友谊,抒写了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怀念,同时也抒发了他们抗击金兵,光复失地的共同理想。这首词的一开头,诗人就用历史人物来比拟陈亮,给他的风度才识以极高的评价。“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原本在辛弃疾眼中,陈亮的行为同陶潜有几分类似,高洁志趣而不合流俗。但这次与陈亮相会,辛弃疾才知道,陈亮的归隐并非出世,喻之为入世的诸葛亮更恰当些。这是辛弃疾对积极入世,以国事为己任的陈亮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自愧不如之意。接着,“何处飞

8、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耍破帽多添白发”。乍看这几句,像凭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细分析,实是用了一个形象性的暗喻。事实上是,此时的陈亮与稼轩都年近五十,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故触动他们的无穷感叹。那“鹊”似乎也有暗指朝中那些闹闹嚷嚷、搬弄是非的小人之意。“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这几句表面上是写冬天景色,暗中则比喻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以至山河破碎。同时,赞美像陈亮那样的爱国志士,只有他们支撑东南半壁的危局,才使南宋的枯山脊水有些生气。但辛弃疾又认为抗战派的力量毕竟太单薄了,暂时无法有所作为。也许这是鹅湖相会时辛弃疾与陈亮观点不同的地方。陈亮是行动派

9、,主张立即对金采取作战行动,而辛弃疾对形势的认识要悲观一些。这几句可以说是语语双关,寓景以情,以比兴见意,抒发无穷感慨,流露了对国事的忧愤。整个下片又回到畅叙友情。“佳人重约还轻别”,这句是全词主旨所在。既推许陈亮的“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但也只是点到为止,接着就极力铺陈与渲染诗人追赶陈亮,为风雪所阻,惆怅而归的情景。“怅清江”几句中所描写的行路之难,既是实指,也暗示了诗人政治斗争与人生道路上的不顺利。“问谁使、君来愁绝?”这是从写景到抒情的转折句,是虚拟的一问,含而不露地道出了友人陈亮(兼指诗人自己)的极度愁怨。他们的愁怨,不仅是因朋友的离别而促发的,更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局势和他们在南

10、宋朝廷中的不幸遭遇而造成的。因此,此句中蕴含了十分沉郁的感情。以下数句,一气贯注,暗用数典,如飘风骤雨,抒发了诗人对陈亮极为浓烈的思念之情。“铸就而今相思错”六句中,前三句用的是唐末罗绍威的典故,用夸张手法说自己没能留住陈亮,致使今天两地相思,是费尽人间铁铸成的大错误,是人生一大恨事。同时,这又是语意相关的,既表明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思念之深,又谴责了朝廷一味屈辱投降,搜刮人民的财富奉送给金朝,弄得南北河山空相望。歇拍二句则是明用太平广记所载独孤生的故事,又承接小序“闻邻笛悲甚”,暗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长夜”一词,显系针对时局而发,虽其字面意思是指冬夜之长,实际是对朋友的劝慰。诗人以悲痛的情语

11、结束全词,再一次突出了诗人心绪的哀切和相思的绵远深长。全词沉郁悲壮,感人肺腑,感情浓郁,忧思深广,景物描写鲜明,并富有象征意味,颇可咀嚼。由此词开始,辛弃疾和陈亮用此调此韵唱合,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又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胜事。三、其他参考资料1.辛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及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以入词的地步。为了充分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各种功能,他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艺形式的优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从而形成辛词独特的风格,“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提要)。 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

12、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决定于辛弃疾战斗的经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词里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战斗的雄姿,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他爱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而不喜欢那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的长松,堂堂直节的劲竹,而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里的秋瓜与冻芋。他写长剑是“倚天万里”,写长桥是“千丈晴虹”(沁园春期思卜筑),甚至写水仙花的盆景也是“汤沐烟波万顷”(贺新郎赋水仙)。突兀的坚定的青山,在他的想象之中,不但妩媚可爱,而且奔腾驰骤,像万马的回旋,像巨犀的拔海而出(注:参看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及沁园春灵山齐庵赋等词)。他词里不仅出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

13、韵),“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等战斗场景,就是对着水边的鸥鸟,眼前的酒杯,拦路的松树,也会发出军令似的约束;看到红红白白的花朵,也会想起吴宫的训练女兵;在幽静的小窗里听到外面的棋声,也会想起重重围城的被突破(注: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又新荷叶再和前韵:“小窗人静,棋声似解重围。”)。这些生动而夸张的描绘与想象,构成辛词豪放风格的特征。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而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裂时期,又经常受到妥协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空旷、洒脱

14、的表现。 其次表现在比兴寄托的手法上。由于辛弃疾是从北方“归正”来的军人(注:南宋王朝歧视那些从北方归来的人物,称他们为“归正人”),他的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既和偷安江南的小朝廷不相容,他政治上的孤危地位和屡遭毁谤的身世又警戒他不能肆意逞辞;这就使他有时不能不采取幽隐曲折的比兴手法,表现他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这部分词有时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它像伏流千里遇隙激射的清泉,又像密云不雨时闪现的电光,透露了这倾斜欲倒的百年大厦将要在暴风雨里崩坍的消息。下面这首他从湖北转官湖南时写的摸鱼儿,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

15、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词上半主要在通过作品主人公的惜春而又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下半更托为蛾眉遭妒表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对当权的妥协投降派的诅咒,说他们总有一天要断送了国家也葬送了自己。至于用斜阳烟柳讽刺昏暗王朝,就更明显。鹤林玉露说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是相当可信的。辛词这种手法继承了离骚香草美人的传统,同时接受了

16、婉约派词人的影响。由于作者还只能把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于腐朽的南宋王朝,在他对这王朝表示绝望的同时,就不能不给作品带来悲观的色彩。 词到了辛弃疾,开始运用大量的典故,因此前人有的认为他“掉书袋”。所谓“掉书袋”是指滥用书本材料来炫耀自己的渊博。辛弃疾的部分作品如选用和某一个朋友同姓的古人古事来对他颂扬,或全词集经语,都表现了这种封建文人的习气。但是必须看到,辛词更多地方的用典是为了托古喻今,像上举永遇乐、水龙吟等词所表现的,那实际上和他的比兴、寄托手法有其相通之处。 上述两方面的艺术成就,表现了作家的爱国热情、政治理想与丑恶现实的尖锐矛盾,同时形成了辛词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最后还要谈一谈辛弃

17、疾驾驭语言的能力。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至李杜诗、韩柳文,往往拈来便是,达到了刘勰说的“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文心雕龙事类)的地步。如他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词上片结句用杜诗,下片结句用三国志注引吴历,丝毫不见生搬硬套的痕迹。辛词里像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 辛词里有不少祝寿、迎送的应酬之作,又喜欢和韵、迭韵,以逞才使气;或漫不经心,以文字为游戏

18、。部分作品由于用典或议论过多,未免艰深晦涩,缺乏诗的韵味。 辛弃疾的词和陆游的诗是鼓舞南宋人民反对妥协投降、力争抗金胜利的一对号角,在当时就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后来每当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它们的影响就越大。南宋后期的刘克庄、金末的元好问,以及近代的梁启超,都特别喜爱或推重他的词,这不仅出于个人的爱好,同时是当时的民族危机促使他们要从这些作品里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2.辛派词人 和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和比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词风上都明显受到辛弃疾的影响,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他们用词记交游,发感慨,具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倾向,同时进一步把词推向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他们喜欢采用带有古诗或散文意味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贺新郎、沁园春等长调,而象五代北宋词人所惯用的浪淘沙、蝶恋花、临江仙、踏莎行等小令却相对地减少了。在语言上较少婉约派词人的雕琢习气,又带来了恣肆粗犷的作风。他们既没有像岳飞、辛弃疾那样的政治抱负与战斗经历,艺术上也不及辛词的精练,这就不能不削弱了作品的动人力量。四、思考题思路提示1. 你还读过哪些写送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