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实现文本深度解读 藕与莼菜教学案例松江区古松学校 王文娟【背景】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探索未知,让学生产生跨越障碍的愉悦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粗略看来,叶圣陶先生的藕与莼菜是一篇表达思乡的“一望而知”的课文,仔细读文,会发现有很多被学生忽略的妙处可以挖掘。我们要引领学生钻研文本,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体验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与深邃的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无味之味”背后的“至味”之所在。【课例
2、】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这篇经典散文,初步触摸到叶老的情感和思想,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品读作者对故乡的物与人的描写,体会他的怀乡之情。2、赏析文中的生活场景,感悟作者借思乡所传达的对生活的思考。3、 学习课文借物抒情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导入后,教师提出第一个主要问题:“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写了两地的藕与莼菜,他为什么更喜欢故乡的藕和莼菜呢?”学生通过默读、圈划,抓住文本中描写故乡和上海的藕与莼菜的语句来回答。但是他们容易忽略的是一些虚词。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虚词,从而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片断1:关注虚词,体会作者对故乡物的喜爱和赞美1、师问:作者为什么更喜欢吃故乡的莼菜呢
3、?生1:因为故乡的莼菜有着“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并且莼菜数量多。师:除了关注描写莼菜“色泽”与“味道”的词语,还有一个虚词也不应该忽视,你发现了吗?生:足师:请同学们齐读删去“足”后的句子:“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令人心醉”,然后再读原句。生齐读师:一字之差,情感差异就很大。我们在阅读时要关注类似的虚词。在朗读时注意重音予以强调。师引导学生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分析。分析举隅:(1)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当然能日餐一碗了。(引导学生关注“每”“总”、“满”、“当然”等词语才体会故乡莼菜数量之多)(2)“非
4、上馆子难以吃到”;“直到最近,才算尝了新”;“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引导学生关注“非难以”这一关联词,“才”“竟”等词语来体会莼菜在上海数量之少,在对比中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在第一个主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和上海生活的对比体会故乡景色的美丽怡人、故乡人的淳朴善良、故乡生活的恬淡闲适,体会作者对故乡的赞美和怀念之情。教学片断2:品词赏句,体悟作者对故乡人的赞美师:故乡的人有怎样的特点?生:健康的、美丽的。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师:此处的“风致”能换成“形象”吗?可讨论一下(生思考、议论)生(读字典的释义)
5、:“形象”指一个人的外貌或容貌;“风致”是指“美好的容貌或举止,用“风致”更强调美感。师:对,“形象”程度不够,用“风致”强调美感,可见作者对乡人的赞美。生:乡人还是淳朴、善良的。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把藕洗干净了再去卖,说明他们为顾客考虑。师:说得好!师追问:如何理解此句中的“珍品”?生:“珍品”本指极其宝贵的物品,可见他们对藕的看重。师:“藕”本普通,但是乡人们却像对待珍品一样呵护,为的是把最好的给别人,多么淳朴!追问:还有哪些词语能读出这一点?生:不仅是“洗濯”,还用“一再”这一虚词强调。师:好!开始关注虚词了,语言品味愈发深入了。
6、生:“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随便”一词说明他们这种“好的留给顾客”的行为变成习以为常的事情了。用“他们”展现了乡人们都是这样的,反映故乡民风之淳朴。师:分析得好!不仅关注了虚词,还关注了人称代词。我们知道“濯”一般用在书面语,庄重典雅,“洗”一般用于口语,此处作者为什么用“濯”而不用“洗”?生:也是说明乡人们对洗藕这件事看重。师:对!选用何种语体色彩的词,是带有作者的深刻用意和情感的。我们在品味语言时,也要关注这一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借助朗读来体味故乡生活的恬淡闲适和这里上海的生活特点。分析举隅:第2小节中“抢”、“供”等词
7、语可见这里的人受金钱利益的驱动,这里的生活已经没有乡人那种淳朴的气息了。通过前文的分析,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赞美和怀念之情。接下来通过分析6、7小节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浓的思念和对生活深刻的思考。教学片断3: 涵泳文字,体悟作者思乡背后对生活的思考1、师:第6小节哪些词语能够表达作者那种深浓的情感?分析举隅:(1)“萦系”指缠绕,“萦系”着的是化不开的乡情,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故乡总会将我们牵系。(2)“偶然”与开头的“忽然”相呼应。因为作者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积淀,一旦触及,思乡之情就会喷涌而出。2、师:作者用藕和莼菜上市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两幅故乡的生活画卷,细读这两
8、个场景,说说它们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吗?生(齐):无味之味。师:作者在故乡时,他觉得故乡的生活是平淡的,如同藕与莼菜的味道。当他离开家乡,来到上海,经过对比才发现那平淡宁静的生活才最令他心醉,正所谓“无味之味是至味”。师:作者在怀念着故乡,也在思考着生活。所以第6小节哪一种句式居多?生(齐):设问句师:是啊!作者用回环往复的语言不断思考着生活,由“我”到“我们”,最后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升华为一种普遍性的认识,那就是生(齐):“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追问:如何理解这句话?生:哪里有我们喜欢的人,喜欢的生活,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师:说得好!哪里有我们所眷恋的人、生
9、活,哪里能让我们的心灵平静、安宁,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借用苏轼定风波里的词句,正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处的故乡不仅仅是地域的概念,更是一种心灵的故乡。【反思】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教师必须首先要沉浸文本,关注文本在语言表达上所呈现出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表达的精妙处,从而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对于本文“借物思乡”这一主题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以及借思乡传达出的对生活的思考。在上课过程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沉浸文本,关注文本所独具的语言表达形式,在品词赏句中拉近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距离。通过设置几个层递式的问题,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深处、走入作者内心,聆听作者的思乡背后的思考,最终让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进入一个全新的、开阔的境界。关注语言表达形式,才能实现文本深度解读,这样的语文课才会给学生带来思维和心灵的触动,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才会“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点评】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背后承载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智慧、情感和审美内涵。因此,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对某个内容的思想提炼,汉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建市政工程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案例题
- 2025年注册会计师之注册会计师会计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产业园区安全月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营销方案搭配
- 大型广场舞活动方案策划书
- 地面滴灌工程施工方案
- 市场的零售活动策划方案
- 教研组读书活动策划方案
- 咨询现场踏勘方案设计
- 营销文化方案
- 体检中心投诉处理流程
- 银行解冻申请书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全册)单词表
- 全心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及护理
-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 2002版干部履历表(贵州省)
- DL∕T 1396-2014 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 理规范
- 行路难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防欺凌隐患排查和矛盾化解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