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7-09年试题回顾看备考策略_第1页
从07-09年试题回顾看备考策略_第2页
从07-09年试题回顾看备考策略_第3页
从07-09年试题回顾看备考策略_第4页
从07-09年试题回顾看备考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7-2009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回顾备考策略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加强备考的针对性。(一)、考试范围与目标要求 中招化学考试内容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外,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 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内容 和目标,不会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是将科学探究 能力的考查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考查之中。(二)、复习中,要注意几个变化:1、由“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转向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说明和解释”。2、由“纯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的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转向利用概念分析和说明事实和现象”。3、由“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或人为综合”

2、转向“对核心内容组块进行整体考查”。4、由“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化和数学化”转向,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5、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的规范和细节”转向在 实验中考察操作,强调操作的功能和目的”。6、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复述”转向“能够自己制取气体并进行简单的性质探究活动”。7、由“选择题占较大比例”转向“解释说明题、方案设计题、综合应用题占相当比例”。(选择题由12分减为10分, 综合应用题由10分增加为12分)8、由“单纯文字形式呈现试卷内容”转向“既用文字又用图表形式呈现内容”。二、注意知识归纳,加强系统备考。如:实验现象归类:“跟发光有关的实

3、验”、“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有气泡产生的实验”1、跟发光有关的实验: 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的实验:一氧化碳和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实验:氢气、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的实验:硫粉在纯氧中燃烧 燃烧时发出白光的实验: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蜡烛、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有浓厚白烟产生的实验: 红磷、白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有白烟产生。:、复习,从易到难”,注意备考的层次性:第一阶段: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进行考点过关;第二阶段:强化热点、突破难点,进行专题复习;第三阶段:模拟中考,实战演习。(一)、第一阶段: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分考点复

4、习;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三部分: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 四部分:化学计算;第五部分:化学与生活1、应该注意的几点: 防止“超标”学习,对已经不做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要人为拔高。需要淡化的内容:酸碱盐部分中有关反应规律的认识;离子鉴别如cr、-的检验;明确不考的内容:单纯的概念辨析题;电离方程式;用某些符号(a、b、c、m、n等)代替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下角 标进行代数推导的计算;多步连续反应的复杂计算;两种或 两种以上物质跟第三种物质,在同一容器内同时发生反应的 计算;有关晶体析出的较复杂计算;有关溶解度的复杂计算;过量计算;讨论式计算等。(2

5、)既要重视教材又要突破教材,要围绕考点的内容、技能、方法进行逐一深化,并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剖 析。例: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 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 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 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二)第二阶段:强化热点、突破难点,分专题复习1、推断题2、图表图像题3、实验设计、探究题4、信 息给予题5、开放式问答题第二阶段主要是补充第

6、一阶段复习的缺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同时,瞄准近几年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开 放型问题”、“化学与sts”等试题类型,结合环境、能源、 新科技等热点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加大化学信息 储存量,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解题所需信息的能力。例、开封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1)如果让你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2)上述报道引发了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学的关注, 他们收集家中铜器表面的绿色固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 铜器表面附着的绿色固体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猜 想: 查阅相关资料后,

7、猜想绿色固体可能是铜绿设计实验:ab1 .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固体变成蓝色,c 装置中液体变浑浊。2 .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3 .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结论:绿色固体物质中含有等元素。表达与交流:l上图中标有a、b的仪器名称是:a; b4 .上述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 .反应完成后,如果先移去酒精灯,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6 .如果将b, c两装置对调,行吗? 为什么?四、研究中考命题,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8、。(一)、近年来中考化学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指导思想明确,试题水平较稳定,实现稳中求新。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基本特点。着重体现双基要 求。(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和能力考查题量 适中,试题有较大的覆盖面。(6)题型基本稳定,逐步变化。编排由易到难,形成梯度。(8)重视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 技能的考查。(9)加强了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考查。(二)河南省中考试题的基本特点:1、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要知识点几乎每年都考,随之形成了每年必考的若干知识点和稳定的题型、题量,使试卷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1)、近三年频考点:基本理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构成;元素的化

9、合价;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如:。2、。2、fe、naoh、ca (oh) 2、盐酸、硫酸、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co2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探究化学计算: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关溶液的简单计算(2)、热点探究问题:氧气的制法和性质以及催化剂的特征、空气中氧气含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探究co2气体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程度的探究金属的性质 溶液的有关问题 碳与氧化铜、氧化铁反应后,对残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生石灰、熟石灰变质问题酸、碱使指示剂变色问题(1)探究

10、酸溶液中的哪种微粒使指示剂变色?(2)探究碱溶液中的哪种微粒使指示剂变 色?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探究反应进行的程度:(1)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2)酸过量(溶液呈酸性)(3)碱过量(溶液呈碱性)铝制品的氧化及与酸的反应 2、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稳”一一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题量等保持基本稳定,全卷难度缓慢调整,从而使绝大多数 考生能接受。“变”一一主要体现在中档题的数量有所增大,考查能力的力度有所增大,题目的灵活性有所增大,用现在的“灵活” 代替从前的“难”,从而而使“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复习 方法逐渐失效。“新”一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题目的情境新;考查方式新。例1、某

11、“果冻”产品包装上的品名和配料如下: 品名:ad钙营养布丁。配料:水 蔗糖奶粉乳酸钙柠檬酸维生素a维生素d食用调色素。请回答:该产品中属于营养素的有(填编号)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该产品中 可以补充钙元素。人体缺少配料中的,会引起夜盲症。所以人体摄入营养要均衡。例2、阅读下列报道,回答问题。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 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 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增加。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反应。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它属于

12、(填无机物 或有机物)甲醛的物理性质是 o例3、芾巫再士制上学习时获得信息:在沙漠高温灼烤 高源下,沙粒中含有的少量的碳酸钙会发生反应:caco3 =cao+co2 t ,含有这类沙粒的“沙尘暴”可中和酸雨。请回答:(1)“沙尘暴”中能中和酸雨的物质的化学式若该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则中和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o(三)选题的原则:1、杜绝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繁难试题,杜绝,死记硬背,的题。2、夯实基础与探究创新并举;解决问题与活动操作并举;能力考查与热点问题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 查和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实验问题的解决相结合。例1、“文房四宝”中的徽墨、宣纸、歙砚是享誉中外的文化瑰宝,

13、徽墨是由松枝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烟怠加工制成 的,用其写字作画永不变色。徽墨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有人认为歙砚由大理石加工而成的,用实验证明砚台中是否含有(caco3)的方法是:;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了证明宣纸中含有碳元素,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例2、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国家实施新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做了明确规定,部分指标如下:序号参数类别参数单位标准值物质名称化学式5化学指标二氧化硫6二氧化氮7一氧化碳8二氧化碳9氨气10臭氧11甲醛12苯16可吸入颗 粒物(略)mg/m30.50(略)mg/m30.24(略)mg/m310(

14、略)%0.10nh3mg/m30.2003mg/m30.16ch2omg/m30.10c6h6mg/m30.11mg/m30.15材料2: 2009年中国环境报报道了新学期北京一些中小学教室因假期装修而引起甲醛、苯、氨气等气体污染的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材料1的表中,除第16项外,属于无机物的有(写化学式)属于有机物的有(写化学式)(2)冬天,农村中小学教室内常用燃煤炉子取暖,煤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空气的物质有其中导致煤气中毒的气体是(3)有研究表明,甲流病毒易附着在可吸入颗粒物和痰液飞沫上,并随它们传播进入人体。为了减少甲流病毒借 助空气污染物传播的机会,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空 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五、优化复习方式1、重视情景创设,在联系实际的应用中激发学生兴趣。2、重视综合性问题的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例、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实验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请回答 1、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