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人教版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1页
历史必修3人教版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2页
历史必修3人教版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3页
历史必修3人教版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4页
历史必修3人教版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目历史年级高二班级时间课题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 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 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

2、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 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重占八、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 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难占八、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处的历史背景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学习用具自主学案情境问题1:一、开眼看世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熟悉基础知识。学生填完后,相互交流,自主修正。材料1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叙材料3: 1842年,魏源编成海

3、国图志,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海国图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它使得中国人 对世界的认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魏源也成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行者之一。但是 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 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人物主要活动著作内容林则徐魏源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1、鸦片战争和以后,为什么出现向西方学习

4、的新思想?2、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有何异同?3、他们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4、怎样评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问题解答: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 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 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和 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他们面向世界,开始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 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开

5、眼看世界。2、共同点是都曾翻译过西方的书籍,介绍了许多关于西方地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而林则徐是第一个主动认识到了解西方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人,是在的影响下,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3、军事技术。4、进步性: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 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局限性: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落后于西方,仅仅学习军事技术是不够的。拓展探究:阅读教材和材料三,思考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遇到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遇到这些问题?问题解答:1,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在中国和日本产生了不同影响。2、第二问

6、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意在唤起学生多种意识。比如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培养忧患意识;努力学习,时刻准备,抓住机遇的意识等等,也为总结新课打好基础。规律总结: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 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情境问题2: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主学习:结合材料一、二和教材,概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质、根本目的。材料1:所谓 “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

7、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张之洞(洋务派)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学于经矣。”材料2: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 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 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 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语材料3:京师同文馆旧址(图)问题解答:“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

8、“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 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它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综合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问题解答: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在于没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层面。规律总结:教师适当介绍评价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历史评价要运用以下三个基本观点。一是唯物的观点。 即站在正确立场,以史实为依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好说好,是歹说歹,既不拔高,也不贬低,实事求是,客观评述。只有真实,

9、才能接近真 理。二是历史的观点。即把被评价的对象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评论。要重视被评对象的阶 级属性,社会属性和时代属性。三是辩证的观点。即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不能用片面 的、静止的观点去考察、分析被评价的对象。情境问题3:三、维新变法思想材料1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一一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2:名人名言:康有为: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 可待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

10、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 变官制严复: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 手段材料3:将知新报与当时中国报业水准,知新报可谓当时的优秀报刊。而知新报 与时务报相互呼应,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知新报除畅销 华南地区,更远销日本、越南、新加坡、美国等地,为昔日影响中国华南风气的大报。即使在百日维新 失败后,其他维新派的报刊被迫终刊,而知新报仍继续出版,乃当时中国唯一仍鼓吹维新变法的报 刊。其意义不仅在于当代人物和社会思潮,而是更深远的激发后人对国家民族的热情。由于知新报 所处的为澳门,独特的政治背景令言论上得以自

11、由开放,在中国南方起了舆论先锋的作用,可以“言时务报所不敢言”。所以,知新报为在中国新闻史亦具有重要的地位。合作探究:根据教材结合材料一,思考、讨论: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郑观应提出了怎样的思想?3、郑观应的思想与冯桂芬的思想有何不同?4、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问题解答: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向西方学习的范围在扩大,特别是涉及到政治层面,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4、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自主学习:根据教材结合材料二,自

12、己设计表格,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三人的主要思想,掌握维 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人物著作思想康后为梁启超严复自主学习:根据教材结合材料三,概括总结维新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意义。问题解答: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它引起的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 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 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 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

13、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 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情境问题4:材料1 :林则徐建议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 批是:“无理!可恶! “一派胡言”。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材料2:顽固派极为恼火,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首先上奏表示反对,紧接着倭仁亲自出马,对奕 此举大张挞伐,兴师问罪。他向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力言:“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指出令学士、大夫学习制器之理,且

14、用升官、银钱去引诱他们,这是重名利 轻气节,“上亏国体,下失人心”。倭仁尤其反对“奉洋人为师”,他质问奕:“天下之大,不患无 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术,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材料3:其守旧者,谓新法概宜屏绝;其开新者,谓旧片概宜扫除。小则见诸论说,大则形诸奏牍,互相水火,有如仇傩。山东道监察御使杨深秀折拓展探究: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合作学习:学生思考、讨论,写出答案。规律总结: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 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 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 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 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课堂小结:时间背景人物主张实践特点影响师生共同填写表格,学生交流后教师适当总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