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上物理35光的反射教学设计_第1页
苏科版八上物理35光的反射教学设计_第2页
苏科版八上物理35光的反射教学设计_第3页
苏科版八上物理35光的反射教学设计_第4页
苏科版八上物理35光的反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教学设计光的反射苏科版第三章第五节一、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属于几何光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 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 是认识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进一步学习其他光学知识的基础, 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 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是解释大量日常现象和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基础,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科学中了解里一些光的现象,

2、学习了一些关于光的反射的知识,但较浅, 不系统, 加上相隔时间较长, 所以学生知道的光的反射的知识很有限。学生刚学物理虽然还没有较好的掌握探究物理世界的方法和思维, 但也初步具有分析实验现象、 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 在教师的合理指导和启发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一定能顺利完成本节实验探究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专门术语描述光的反射现象。、初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能在生活、生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运用。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3) 、经历“光

3、的反射定律” 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提出问题和猜想、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 设计和进行实验、 收集和辨别有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探索的能力。( 4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反射现象中光束与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体验自然现象的对称和简洁。、 通过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领略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间的和谐与统一, 从而增进对自然的亲近感,强化对科学的求知欲。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 光的反射定律2、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节课我将以“创设情境一一设置疑问一一启发诱导一一鼓励探究

4、一一归纳总结一一应用提升”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小小的“发现者”和“设计师”。鼓励学生像一个小科学家似的去探求真理、获得真知。本节课学生在科学探究思想的指引下,在老师创设的情景、提出的疑问的启发诱导下,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大胆假设,勇于质疑,按照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去探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引导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2、我们能看到太阳、发光的日光灯的 原因是什么?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 的物体,如课桌、房屋等,又是为什 么?3、同学们看到过乒乓球扔在地板上反

5、 弹的现象吗?请试着画出卜图中乒乓 球反弹的大致方向。x学生小组讨论问 题,班内交流。通过问题1复习 旧知,为新课的 教学做好铺垫。问题2让学生初 步认识光的反射 现象及其普遍 性。问题3通过 类比的方法让学 生初步认识光的 反射规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光的反射现 象:将一支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平 面镜上,用光屏接收镜面发射的光斑, 改变入射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的角 度,观察光斑位置的变化,并讨论:(1)、什么情况下入射光束与反射光 束重合?(2)、当入射光束从与反射光束重合学生按提示进行实 验,小组讨论问题, 班内交流。学生按提示初步 观察光的反射现 象,讨论交流问 题,初步感知光 的反射所遵循

6、的 规律,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为光的反射的位置偏转一定角度时,反射光束的 方向怎样变化?他们可能有怎样的关 系?(3)、在斜射时,入射光束、反射光 束是否在同一半囿上?指导阅读p73 “信息快递”,小组 讨论认识什么是法线,什么是入射点 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 射角的含义。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设计实验:要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循的 规律,就必须先让光发生反射,并让 其将光路显现出来,然后观察其空间、 平面内的位置关系,以及入射角的变 化会引起反射角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你准备选择什么做光源, 让光照射 在什么物体上发生反射来进行研究?2、当太阳光沿墙壁照射

7、时,会看到墙 壁上有一束太阳光传播的光路,从中 你有何启示来显示光入射、反射的光 路?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入射光 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上?4、你准备怎样改变入射角,来观察反 射角的变化?实验时需要用到什么测 量工具?还需作出那条辅助线便于观 察和测量?5、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步骤及要点。实验探究、收集证据:6、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平面 内的关系是怎样的?7、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即入射角的 大小),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 及反射 角与其关系。自学“信息快递”, 掌握光的反射的几 个概念。学生弄清探究的问 题及探究思路。学生讨论交流问 题,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实验步骤。班 内交

8、流。学生实验探究,收 集证据,并将数据 填入表格。完成问 题6、8的探究并得 出结论。光的反射探究做 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出示探究问题, 明确探究目标。将实验探究以问 题形式进行细 化,对探究方法 进行合理启发, 帮助学生明确实 验目的,寻找实 验方法,培养学 生设计方案,选 择实验器材的能 力,有利于发挥 学生的实验创 新,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 作能力和通过实 验收集证据的能 力。实验序号入射角反射角1238、以法线为轴线,将反射光线所在平 面的白色硬纸板绕法线向后或向前旋 转,在白色纸板上还能观察到反射光束吗?归纳、得出结论:9、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

9、射光线与 法线在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反射角入射角。知识拓展:10、阅读课本p74 “读一读”,小组讨 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分析表格数 据,讨论交流,在 教师的引导下得出 结论。小组讨论,班内交 流,教师指导。培养学生根据证 据,分析、归纳、 总结,得出实验 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和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议一议:1、太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在墙上看小组实验,讨论交到了什么?太阳光照射到白纸上,在 墙上能看到上述现象吗?2、阅读课本p75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流观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自学部分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能力,再次由生(1)、什么是镜面反

10、射?什么是漫反活走向物理,认镜面反射射?识自然界中两种(2)、在暗室里,将一小平囿镜平放在阅读相关内容,小反射现象,并用不口便反卯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正对着镜组讨论问题,班内所学知识合理解面照射,从侧面看去,镜面和白纸哪个交流。弄清镜向反释,体现由物理显得亮?实验发现:镜面看起来竟是黑射与漫反射的区走向社会,服务的,而白纸反而比镜卸壳一些,这是什么缘故呢?(3)、从小同方1可能看到不发光物体 是因为什么?漫反射是否遵循光的反 射定律?另1。于社会。3、阅读课本p75 “生活、物理、社会”, 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1 )、什么是凸面镜?什么是凹面能力,认识光的凸面镜和镜?学生

11、自学,小组讨反射现象的普遍凹面镜(2)、凸面镜、凹面镜对光各有什么论,班内交流。性及日常生活中作用?(3)、凸面镜、凹面镜在日常生活中 各有那些应用?的应用。知识拓展幻灯片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问题?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你觉得较难的是了解学生的掌握什么?小组讨论,班内交情况,查缺补漏。小2口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 识?流。总结提升。4、在本节课中你最后感触的是什么? 还后什么困惑?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3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巩固所学 知识。七、板书设计:第五节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1)、三线同面;(2)、法线居中;(3)、两角相等。3、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光的反射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凸面镜和凹面镜:八、练习设计:1、一束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则这束光线与平面镜的角度是 ;若入射光线垂直射 向镜面,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