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1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2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3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4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第1课 节日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2)操行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

2、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 和造型表现能力.2.学习内容教学重点: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3.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教学思路:(1)创

3、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 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

4、学生的扩散性思维。(5)总结示范: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6)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7)评价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 自主学习,探究学

5、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8)课的拓展: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2课 看花灯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或

6、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2、学习内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 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2、建议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7、课前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教学思路:(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

8、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6)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7)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8)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9)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9、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观念文化。 第三课 水墨变体画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2、学习内容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建议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2)欣赏: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

10、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方案二:欣赏 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3)讨论:师:什么是变体画?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4)作品评析: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5)尝试练习: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水墨画的技法要求: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7)学生作业练习: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b、可选择

11、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c、勾线后染墨。(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3)讨论交流: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4)创作构思: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5)创作练习: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

12、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6)作业要求: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 第四课 穿穿编编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

13、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建议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教学思路: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谈谈感受:回校后

14、,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用铅笔画底稿。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编。用手指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

15、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创造方法做。交流与评价: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课后拓展: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 第五课 纸卷魔术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2)操作目标: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3)情感目标: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

16、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3、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碟片、电脑课件、制作材料工具。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工具。教学思路:观看碟片:教师播放碟片动物世界,学生欣赏,能否说说你在碟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猜谜语: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动物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蛇)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到谁,总爱喊妈妈。(羊)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

17、嗓子。(公鸡)学生猜出后,教师出示该动物的纸卷造型让学生欣赏。小组讨论:教师给每组发一个纸卷动物造型,让学生分析讨论:采用了什么材料?如何制作的?学生试做:学生试做动物纸卷进造型,做好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述。学生制作: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个纸卷动物造型,可模仿范图制作,也可自己设计造型。交流与评价:以“纸卷世界”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介绍作业,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构思制作的。课后拓展:回家后,尝试用纸卷做“小兔子的一家”。 第六课 罐和壶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

18、和壶。(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再把对罐子和壶的欣赏、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同过运用多种的手法进行创作,大胆想像,大胆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3、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教学思路:(1)动画导入:从女

19、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2)欣赏:a、中国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3)说感受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4)创作练习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

20、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第二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学生准备:绘画 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教学思路:1、看陶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2)摸陶让学生上来摸摸陶,感受一下陶土和瓷的不同质感.(3)说陶说说陶土和其他材质的区别.(4)做陶常用方法有泥条盘制和轮制等到。例:泥板成型法:a、拍两块泥板,一块作罐底,另一块围成罐身,收口处配合双手协调制作。b、做一泥条粘于罐身作罐柄,装上壶嘴

21、;c、采用泥条和泥球装饰罐身。(5)赏陶将学生做好的罐和壶陈列在教室的窗台上晾干,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喜欢。 第七课 适合纹样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操作和绘画等手段,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交流创作的方法,在创作中发展个性。(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创作设计,用彩笔勾画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3)情感目标:在交流、欣赏、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受。2、学习内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欣赏、交流、操作,设计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

22、样。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收集各种适合 纹样的图片。教具:课件、有适合纹样的用品。学具:彩色笔、作业纸、点、线、面的图形若干。教学思路:1、观赏、讨论:(1)教师展示两只瓷盘,一只有适合纹样的瓷盘,一只白瓷盘。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一只,说出理由。(2)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3)找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4)找找大自然中的适合纹样。(5)学生分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特点。(6)教师小结:适合纹样就是适合一种形状,又能独立成为图案的纹样。2、欣赏、评议:(1)欣赏一组汉画砖上的适合纹样。(2)欣赏一组青铜器上的适合纹样。(3)欣赏一组瓷器上的适合纹样。(4)欣赏一组中外古建筑物上的适合纹样

23、。(5)分组交流评价这些适合纹样的造型特点。3、拼拼、玩玩(1)学生分小组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点,线,面的图形进行合作,拼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2)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介绍作品,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3)小组同学合作利用身体创作适合纹样。(4)利用文具摆出适合纹样。4、创作示范;(1)教师示范画一个适合纹样。让学生讨论,还可以采用哪些图案来创作。请学生试画。(2)创作要点:a、适合性: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出示图例)b、选择造型的主体内容:花卉、昆虫、风景、点、线、面。c、色彩的的搭配:冷色调、暖色调、对比色、七彩色。d、画的技巧:在每一方块中画相同或对称的图案。(3)设计师乐园准备六组

24、活动材料:圆形盘子;方形头巾;三角形蛋糕;长方形地毯;椭圆形餐垫;水果拼盘。(4)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设计创作。(5)教师巡回指导。(6)设计博览会: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5、课后拓展(1)尝试为妈妈设计一件毛衣有适合纹样。(2)为班级的板报设计适合纹样。 第八课 车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二、学习内容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

25、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项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三、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

26、了解情况。教学过程:1、感知与体验:a、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b、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车的发展。c、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在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d、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2、创作与表现同学以线描绘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3、评价与反思a、同座位同学

27、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老师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栏上。b、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c、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 第九课 我设计的车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不同领域的应用,知道车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技能目标:培养对车辆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3、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生活的情感。二、学习内容本课是“车”主题单元的第二课,学生要了解车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学习设计,即通过自己的想像,对车的形象和车的功能进行新的改进,创作出

28、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车。这一课也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为下一课时“人造的车”的学习所做的必要准备。学生将通过一些图文的展示和信息的交流,拓展认知,启发思维,借助绘画的形式创作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车辆。教学重点:想像、设计新的车辆造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难点:想像与设计的思路,绘画与表现的技法。三、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车的音像素材、播放器、popwerpoint课件。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1、感知与体验:a、教师播放与车有关的声音资料,如火车鸣笛、车轮滚动、汽车喇叭声、摩托启动、自行车刹车等,学生听辨声音,以此判断车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以下问题

29、进行讨论并分析。车辆的外形:根据所听车声,猜测发出声音的车辆,回忆车辆的外形特征,用简洁的线条画出车的外形轮廓。车辆的功能:说说这些车的作用,再用肢体动作模仿它们不同的工作状态。b、教师对同学的讨论结果予以简要小结,使同学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即:车辆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应人们的需要而改进、变化。人们在设计与制造时,主要考虑的是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形变得更实用、更漂亮。二是功能变得更强大、更多样。c、师生共同就车辆的设计展开以下活动。教师向同学介绍班格尔等著名的车辆设计师以及各种经典车型,同学也发表意见对众多大师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交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各组选派同学向

30、全班同学交流,介绍本组同学的好创意,金点子。教师对同学的发言做简单小结,同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即:外形创作可分为几何形、实物形,力求简洁、协调。功能设计可分为组合式、添加式,力求多效、强势。d、教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予以强调,并用简洁的线条进行绘画演示。2、创作与表现a、采用情景创作的形式,由学生担当车辆设计师,自行设计创作一幅新款车型效果图,也可以参考教师给出的资料图重新组合。b、动作快的同学,可采用以下不同的练习方式:在完成的效果图上添画一些必要的人物或场景,添加成完整的情景图。3、评价与反思a、作品交流小组交流。同学完成后在组内交流,向本组同学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全班交流。以“车

31、展”“新车发表会”“车辆设计展示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同学将作品展示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区内,全班同学观看这些作品,由各小组选派的“推介员”负责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优秀作品并回答大家的提问。b、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简要小结,鼓励同学开阔思路,设计出更具高科技、更富时代感、更兼人性化的新车。 第十课 我造的车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造车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同车辆的造型特征,并对废旧材料有一个新的认识。2、技能目标:掌握造车的基本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车。3、情感目标: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学生在对待创造性生活时的持久性与耐挫力。二、学习内容教学重点:运用废旧材料“造车”

32、,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创造的乐趣。教学难点:废旧材料的合理借鉴与运用,解决车辆造型的变化方法,以及车辆各部分的组合方法。三、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色彩纸、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油泥、剪刀、胶水、教师制作的车的范例。学生准备:各色彩纸、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油泥、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所带的废旧材料,感受不同的形状,材质特征,以及色彩情况,教师就这些生活中用过便弃之不用的废旧材料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2、教师将“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的话题引向本课主题,并在每组中选择一件材料,快速地组合,制成一辆奇特的车,分别请两位同学进行以“车”为主题的创作尝试。二

33、、创作与表现。1、师生就车的制作进行讨论:从选材到制作方法。2、以46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自带的材料,合作制造一辆车。3、将小组合作的车辆置于黑板前的展示台上,请同学简单地点评。4、教师出示制造的精品车,请学生将它与前面造的车进行比较,谈谈不同的感受-更美、更奇特。5、学生讨论:如何将车变得更美、更奇特。(夸张造型;装饰车体)6、利用各种手段,小组将先前造的车变得更美、更有个性。三、评价与反思1、小组分别介绍各组所造车的优势后,进行“奇思妙想奖”“最最佳造型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的评选。2、欣赏其他材料制造的车。 第十一课 乘车印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日常生活中乘

34、车时的不同情形,体会乘车时兴奋、悠闲、焦急、无奈等情绪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2、技能目标:能以各种人物动态表现出乘车时的情景,并学习必要的构图知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回味生活的能力,通过对乘车的种种印象的讨论,去发现平常事中平常人的闪光点,宣扬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好风尚。二、学习内容教学重点:通过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方式,回忆乘车时印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情感。教学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乘车印象,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三、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思路:一、感知与体验教师提供房车的内部图片,让学生感受

35、坐在里面一定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房车的外部-原来是一辆车,由此导入本课主题:乘车印象。二、学习与创作1、学生回忆乘坐各种车辆的种种感受与印象深刻的事,并到黑板上画一画。2、针对黑板上的绘画作业,了解学生绘画情况,选择下一步的教学策略:绘画创作的指导重点放在人物动态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不同构图的表现方法。构图-画面的安排可选择车厢内的满构图或车厢外的大范围的构图。人物-示范各种相关动态,注意人物表情及人物间的高低变化与前后遮挡。3、欣赏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创作一幅乘车印象。三、评价与反思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2、可将学生作品汇集成册。 第十

36、二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一、教学目标责任制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了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二、学习内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通缉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课时:3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水粉颜料、笔、调色盘、铅画纸等。学生准备:

37、色彩丰富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水粉颜料、笔、调色盘、水罐等。教学思路: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复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游戏:教师取出一种三间色,学生要拿对相对应的两种原色。给6种颜色排排队、将红、黄、蓝、橙、绿、紫6种颜色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排队。说一说排序的理由。教师小结:靠一起的颜色很相近,很协调,距离较远的颜色反差较大,对比较强.(2)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板书归类归纳: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等等。欣赏多媒体演示的一组图片,谈谈画面的色彩,以及给你的感觉。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揭示:红和绿、黄与橙、绿与紫是对比色,对比使画产生很强的活力和跳

38、跃感,给人鲜明、刺激的感觉。蓝与绿、红与橙、紫与红、黄与绿等是和谐色,给人和谐、愉悦、层次丰富的感觉。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3)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用水粉色调配几种对比色和协调色。(4)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谈一谈对其画面色彩的感受。第二课时(1)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复习所学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知识。教师总结:无论是绘画或设计,对比与协调都不可少。如果以协调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对比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协调生动,统一中有对立;如果以对比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协调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丰富和谐,对立中有统一。(2)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欣赏几幅大师

39、的作品,有些是用对比色画出的,有些是用协调色画出的,比较它们不同的色彩感觉。说说自己对大师的作品的理解,感受色彩的魅力。小组畅谈感觉并进行探讨归纳:对比色:强烈、刺激、跳跃、张扬。协调色:温和、含蓄、平静、柔美。(3)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作画。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设计出画面的内容,再构思安排好画面,确定画面主体,将草图打好后,上色。(4)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展示学生作业,大家共同评议、交流观画感受,分享创作感受。 第十三课 染纸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2、技能目标:掌握不同的折叠方法及染纸的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

40、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二、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掌握染纸的原理及方法,制作一幅美丽的染纸。教学重点:学习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纸方法。教学难点:染纸时颜色搭配和多种染纸方法的使用。三、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2条扎染的丝巾,宣纸,颜料,水彩笔,录像,各种染纸作品。学生准备:水彩笔,颜料。教学思路:1、本课主要是采用欣赏,小组合作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2、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来进行教学,在引导,发展和拓展阶段恰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鼓励,让他们创作出更好的

41、作品。3、在作业上,让他们的尝试多种折叠和染纸的方法,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4,、在课后拓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染纸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利用课后的时间,与同学或家长合作,做出染纸服饰等等。教学过程:做游戏,看看哪张纸的吸水性最强,如果将这些纸染上颜色又会怎么样的效果,介绍染纸的步骤,介绍折纸的方法和染纸的方法,欣赏染纸,布置作业,学生染纸,教师辅导,作业点评,作品展示。一、引导阶段1、师生互动。教师带来2条丝巾,一条是白色的,另一条丝巾的颜色比较鲜艳,而且丝巾上还有一些图案。a、你喜欢哪一条丝巾,为什么?b、你知道丝,丝巾上的颜色和图案是怎

42、样形成的?c、你还知道哪些扎染的产品?2、欣赏播放一段手工印染的录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印染,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师生互动出示染纸,比较染纸和丝巾相同和不同之处?4、揭示课题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美丽的染纸。板书课题:染纸二、发展阶段1、欣赏作品,师生交流让学生欣赏多张染纸作品,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问题:a、染纸上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b、染纸上的颜色是利用怎样的方法染上去的?2、师生互动。a、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制

43、作一张染纸。先将纸对折几次,不要打开,然后将折好的纸的一角放入彩色颜料中,颜色在纸上迅速的染开,之后小心的将纸打开,纸上染出了有规律的图案。b、教师小结染纸的方法:先折后染。3、染纸的方法及步骤a、折纸。折纸时折出的式样,决定了染完后整个印染的效果,根据要染花纹,把纸张折叠成较小的形状,折时边与边要对齐。b、调颜料。根据自己需要,调出颜料,色彩可调稀一些,以增加纸张的吸水性,所调色彩的颜色重一些。c、染纸:浸染法或点染法。4、学生活动,老师辅导。5、教师巡回辅导。6、作业讲评。三、课后拓展。欣赏民间印染工艺。利用课余时间,与家长共同设计。 第十四课 套色纸版画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套色

44、纸版画的基本知识,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2、技能目标:掌握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和技巧。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学习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印制,让作品新颖、独特,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拼看到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教学难点: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三、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纸版画范图,彩色油墨,胶滚,白板纸,刻刀,剪刀,笔,6b铅笔,吹塑纸,乳胶,瓶盖,木蘑菇,马莲,勺子,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白板纸,吹塑纸,圆珠笔,剪刀,刻刀等。教学思路:一、师生互动1、展示纸

45、版画作品供学生欣赏、探究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大家想知道吗?我们学校美术组的同学创作的纸版画作品在全国少儿画展中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班上的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他们为我们学校赢得了荣誉,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感谢!想知道他们创作的是哪些作品吗?好,老师选了几张作品让大家欣赏,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我想请同学们到讲台前面来欣赏他们的作品,一边看一边可以议论。2、引发学生讨论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送出去比赛的纸版画作品,怎么样?好看吗?它有什么特点?比较一下哪一幅作品更特别一些?这幅彩色的纸版画和其他纸版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再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这幅纸版画可能是用

46、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3、互动、交流、演示同学们看得很仔细,很会动脑筋,谈了很多方法,这幅画是用两块版子印出来的,我也想根据同学们说的这种方法来尝试印制一下,看看会不会是这样的效果。首先想一想,我选什么材料来表现呢?秋风瑟瑟,落叶飘飘,老师也拣到了不少造型奇特的树叶,我想选一片叶子用它来做套印的主版吧!再选一块有纹理的墙纸作为底版。下面要进行拓印。先将选作底版的墙纸滚上一种颜色,再将树叶滚上另一种颜色;将滚好颜色的树叶放在底版上。选取个张白色或浅色的印纸覆盖在上面进行拓印。揭开印纸,看看,用这种方法印制的纸版画是不是和黑板上展示的有同样的效果?好不好看?也给老师鼓掌好不好?揭示课题。老师刚才用两

47、块版子拼在一起套印出一张纸版画,这叫做“套色纸版画”,最常见最容易掌握的一种套色方法,想学习这种套印方法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套色纸版画”。板书课题:套色纸版画-拼装套色。二、发展阶段师生互动、交流:刚才,老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方法尝试套印了一张纸版画,我想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能不能帮老师总结一下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教师总结、板书制作过程。1、构思想想,你要表现一幅怎样的内容和画面。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来表现画面内容的主题。比方说:风景,人物,动物,植物2、制作分别制作两块版,一块作主版,一块作底版。无论是主版还是底版都可以选择不同质地和

48、肌理的材料,例如:白板纸,吹塑纸,墙纸,马粪纸3、拓印滚油墨,拼版,拓印。板书步骤。启发思考,讨论,交流。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展示评价。三、教学拓展四、总结。 第十五课 看新闻,画新闻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及时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知道身边都发生了哪些事情。2、技能目标:会用美术形式表现新闻的主要场景及情况。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新闻时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二、学习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并能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近来国内外的自大新闻,并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能够将时事的主题及概况表达清楚,使人一目了然。课时:1课时课前准

49、备:教师准备:教学范图,部分近来发生的重大新闻的录像片,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黑色勾线,彩色笔,作业纸等。教学思路:一、引导阶段欣赏录像。1、谁说说短片中播放的是什么内容?2、你知道这件事吗?你是怎样了解到的?3、原来大家是从电视新闻,报纸新闻或电台新闻上了解到的,你常看新闻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发展阶段师生互动。1、你知道新闻都有哪些种类?2、能告诉大家,你平时都通过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你用什么方式了解新闻?3、你知道国际上或国内最近发生过哪些正大的新闻?4、你对哪些新闻比较感兴趣?5、最近发生了哪些事情?教师活动1、前两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重大的新闻的资料,大家想看吗?2、教师课件展示近

50、来发生的各种新闻图片资料,弥补学生对新闻不了解的空缺。3、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新闻,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得出发生的什么事情。4、展示其他学生用美术形式所表现的新闻内容。师生互动1、构思。想好要画什么内容的新闻事件。2、构图。勾画内容,要表现出新闻事件的主题,主题突出。3、上色。给你的作业涂上合适的色彩。学生作业教师指导。要求:用美术形式表现出自己所了解的新闻。教师辅导: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及时展示出做得比较有特点的作业,进行过程性评价。展示评价。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一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喜欢?三、教学拓展。今天,我们用美术的形式表现了国内外不同的新闻,有的同学画了非典时期人们共同抗击

51、非典的情况,有的画了美国的911事件,有的画了nba篮球赛况其实,除了这些重大的新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每天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同学们的画笔就是一架摄像机,大家要学会观察生活,描绘自己的世界。 第十六课 石头中的生命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石刻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了解石雕艺术的制作工艺。3、情感目标:学会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学习内容:石头中的生命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石刻的知识,学习雕刻的简单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在掌握正确的雕刻制作方法基础上能

52、加上一些装饰。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各种质地的石头若干、小型石雕实物若干、电教设备、黏土等。学生准备:课本、各种黏土、肥皂、刻刀、牙签等到雕刻工具。环境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力所能及地悼念各种质地的小石块若干,教室内悬挂一些雕塑与石雕的图片或一些雕塑实物。教学思路:1、有条件的学校课前组织学生到附近有石雕遗址的地方参观,请教景点解就员,收集石刻的相关知识。(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展示石雕的图片,给学生观看。)2、通过现代雕刻作品和古代石刻的观察比较,让学生欣赏讨论后说说二者的异同。3、介绍雕塑与石雕的相关知识。4、启发学生回忆:谈谈你见过什么样的石雕作品?你知道一件石雕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制作石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5、教师示范一件“石雕”的制作过程。6、学生练习,作品展示。 第十七课 环境小设施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街头环境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2、技能目标: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美丽的环境小设施。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回忆,想像,表现小设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内容:通过观察和了解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漂亮有趣的环境小设施。教学重点: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美丽的环境小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