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苏北调变奏曲》的情感表现_第1页
浅析 《苏北调变奏曲》的情感表现_第2页
浅析 《苏北调变奏曲》的情感表现_第3页
浅析 《苏北调变奏曲》的情感表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 苏北调变奏曲的情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52-01 一、作品及作品结构分析 (一)作品分析 苏北调变奏曲,该作品被视为中国民族单簧管作品的开山之作。作品通俗易懂,运用我国本民族的五声音阶,旋律亲切、朴实、平易近人,曲调中式,具有很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作者用简洁的民间音乐语汇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乡间生活和劳动的场景,演奏者可以跟随旋律的呼吸去想像、沉浸在苏北农村的快乐生活。 为了让这部作品在演奏上更为突出的表现出单簧管的演奏技巧,使单簧管技巧在中国民族单簧管作品中更能发挥其特点,所以在乐曲里作者采用了西洋音乐写作中的变奏曲

2、形式,使此曲完全符合单簧管的演奏要求,而在内容上则运用了中国的民间音乐曲调加以发展变化。西洋曲式构筑形式,中国音乐表述内容,两者的完美结合使苏北调变奏曲成了音乐创作中“洋为中用”的成功范例,是中国单簧管作品“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半个世纪以来,这首乐曲不但被国内的演奏者们所钟爱,也被世界其他国家的单簧管人士当作中国单簧管的代表作品加以了解和演奏。 (二)作品结构 了解苏北调变奏曲的创作背景对演奏时掌握此曲的基调、风格和情感非常有帮助。那么了解一些此曲的结构,对演奏好此曲也是有益的。 二、作品分段处理表现手法与重点、难点 (一) 前奏部分 前奏是由六个小节(钢琴伴奏)组成,明确了乐曲主题的速度、

3、力度等诸多音乐表现,所以在演奏前奏的速度为moderato的速度,在力度上是“弱渐强减弱”,引出单簧管演奏的主题,富有表现力。 (二)主题部分 根据前奏在最后结尾处的力度来决定单簧管进入的力度,如果过强或过弱的话与前奏的力度不符,单簧管主题进入的时候显得过于唐突。作品力度记号标为mf的时候,演奏者会更加不确定自己的力度。因此当主题演奏进入的时候要大大方方,开门见山,缓而不慢,在音色上要做到亮中带柔,柔而不虚,演奏气质要朴素爽朗,情绪上轻松愉悦。 全曲主题在演奏过程中在技巧上的难点就是吐音部分,即2124小节的28个断音。这28个断音是带有连线的断奏(吐音)这种断奏叫次连音,奏法是舌头轻碰各音,

4、试音听上去有音头而又不间断,这种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吐音要求自然要做到节奏保持统一,吐音的颗粒感强,同时注意在力度上要由弱到渐强再渐弱。这28个断音加一个二拍的长音构成了主题部分的结束,充分的展现了作品的音乐情绪。 主题部分,是全曲的精华,被浓缩成了一个微电影,讲的是“清晨,太阳冉冉升起照亮了整个生机盎然的苏北山林,两只小鸟叽叽喳喳的唱歌,打破了宁静的山村。不一会儿,整个山林都忙活起来,开始了新的一天。” (三)第一变奏部分 第一变奏进入的时候,使乐曲得以变化发展,在情绪上要比主题更加热烈活泼。在变奏部分的时候,要注意速度、力度等因素与主题部分之间的对比,这样能够更为突出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更好

5、的去诠释作品的情感表现。 这一部分,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力度关系很重要,进入第二乐句(30、31小节)时,力度为mp,音色干净明朗;第三乐句(32、33小节)要于第二乐句形成力度的对比,力度要小于第二乐句,两个乐句之间形成回声的感觉。此段的结束句(28个断音)将主体部分的结束句原样重复,这种变化之后的重复,变与不变的交替出现,使乐曲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如果说主题展现的是苏北山林的喜悦,那么第一变奏部分就是苏北山村劳动人民的喜悦。 (四)cadenza、过渡段 过渡段为华彩部分(cadenza),在这段华彩里,这部分的演奏比较自由,难度也较高,使用的音域很广泛,因而也比较引人注目。演奏时,要做到张弛

6、有度,有缓至急。作者运用中国的五声音阶,以简练的音符和大写意的手法向人们描绘了一幅乡村小景山林里,成群的小鸟嬉戏;山村里,放学的孩子追逐玩耍。 (五)第二变奏 华彩之后的andante cantabile(如歌的行板)是全曲速度最慢的一度。通过速度之间的变化,把之前描写的苏北山林的喜悦转换为作曲者对苏北无限风光的赞美。音乐情绪要做得更为舒展,在反复的时候力度变化从p升为f,展现了从赞美到无限热爱的一种递进、升华。因此演奏这段旋律要比前边更有激情,音乐要随着旋律线条的走势跌宕起伏。第二变奏在全曲的结构中很重要,调节音乐情绪,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六)第三变奏 第三变奏,速度上andante

7、变为allegro。这一变奏部分使音符增多速度加快,把全曲的情绪推到了高潮,所以这也造就了这一段是全曲的精彩的部分,宛如一幅苏北人民大联欢。当28个断音的结束句第三次出现的时候,乐曲进入了结尾。 (七)coda、尾声 尾声部分是由以连续十六分音符固定低音的音程所构成,这种演奏发放在单簧管作品较为常见,许多人都喜欢在平常的练习演奏中用它来炫技。:allegro(快板)进入到coda的花奏段后,情绪又是一种递进。尾声的演奏首先要求的是气息能够在一口气中完成这一段的演奏。当乐曲在辉煌的颤音之后,听众往往还沉浸在那热烈的氛围中时,又以干脆利落的两个音结束,给人以壮丽,且回味。 四、结语 通过对张梧先生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的阐述,以及对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使演奏者能够更透彻的理解作品当中的内涵,在演奏时能够更加准备的把握的作品传递的音乐情绪。根据对作品中突出性的乐段的阐述,体现出该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希望能够传达出苏北调变奏曲之所以是一首成功之作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卿烈军.怎样提高单簧管演奏水平m.华乐出版社,2005 2陶纯孝.单簧管教学曲选集(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张 梧.中央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