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以下简称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6例,对照组60例。全部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同时服用降脂汤号或号。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6%(p0.05)。结论:降脂汤号或号有降脂、降酶、改善肝细胞功能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 脂肪肝;中西医结合;降脂汤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083-01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

2、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物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脂肪肝的常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饮酒及家族性遗传等因素。脂肪肝的病程若不得到及时控制,可进展到脂肪性肝炎,甚至脂肪性肝硬化。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是由于中性脂肪肝在肝内蓄积过多所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脂血症所致脂肪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大中城市检出率高达10%以上1。因此防治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门诊比较常见,笔者2003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脂肪肝13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3、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7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56例,女20例,年龄3065岁,病程35年。对照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268岁,病程2.55.0年。 1.2 病例选择 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以下标准1。病史:肥胖和(或)长期饮酒,或有糖尿病病史。症状:无力、腹胀、右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固醇6.2 mmol/l或三酰甘油1.8 mmol/l或两者均增高,136例中伴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alt40 u/l)者21例。b超或ct提示脂肪肝。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组同时

4、服用降脂汤号(用于alt不升高病例)或降脂汤号(用于alt升高病例)。降脂汤号:黄芪10 g,当归10 g,赤芍20 g,川芎10 g,丹参20 g,茯苓10 g,白术10 g,泽泻20 g,生山楂20 g,柴胡10 g,决明子20 g。降脂汤号:当归10 g,赤芍20 g,川芎10 g,丹参20 g,茯苓10 g,白术10 g,黄芪20 g,生山楂20 g,柴胡10 g,茵陈30 g,垂盆草30 g。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维生素c片0.2 g,维生素e 2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转氨酶正常,血清总胆固醇下降40%;有效:症状减轻,转氨酶

5、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固醇下降20%39%;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2 结果 治疗组76例中,显效36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60例中,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性变性,一般认为,肝内脂肪来源过多,肝脏合成脂蛋白功能降低及氧化脂肪酸功能减弱,磷脂来源不足从而合成脂肪肝2。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而且主要与三酰甘油有关3,4,脂肪肝疾病进而又影响脂肪代谢,加重高脂血症而形成恶性循环。倪燕君5认为,脂肪肝是由三酰

6、甘油合成和分泌之间不平衡所致。脂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血症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肾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常见病,为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脂肪肝发生密切相关,脂肪代谢紊乱,过量脂肪在肝内持久积聚,导致脂肪肝随着高脂血症发病率上升,脂肪肝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正确治疗。 脂肪肝的西药治疗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疗法,常用传统调脂药物,疗效尚不肯定,有些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多,从而影响临床效果。最近研究表明,西药辛伐他汀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则疗效显著。中医把脂肪肝归属于“胁痛”、“疾浊”等范

7、畴。中医学认为,脂肪肝主要是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脾失健运,湿浊内阻,形成痰湿内蕴,痰湿阻络血行不畅又引发血瘀,终至痰,湿郁互结6。脂质沉积而形成本病。 方剂中,黄芪、当归、赤芍有益气疏肝作用,川芎、丹参、山楂有活血化瘀作用,茯苓、白术有健脾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泻、决明子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和抗脂肪肝等作用,有阻止酯类在血管内滞留或渗透到血管壁的功能,并能促进胆固醇的运输和消除等作用。山楂有扩血管、降低胆固醇作用,丹参有改善肝脏循环的作用。茵陈和垂盆草合用有明显降酶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降脂汤号或号可降脂、降酶,改善肝细胞功能,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病学杂志,2003,11 (2) :71-72. 2赵晓威,王江河脂肪肝与高脂血症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521-524 3路萍,赵春颖,刘霞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患病率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报,2000,21:68 4黄巧云,杨福泰,钟频祥,等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