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报告_第1页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报告_第2页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报告_第3页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报告_第4页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2015 年 6 月、尸、 亠前言一 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1.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 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2.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 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2. 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 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总结、八 、亠前言在 人类社 会发 展 的 历史长 河 中,园 林 景观 艺 术 和园 林

2、文 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 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可以说,集艺术、技术。文化于一 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 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 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 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 与理想,其物质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 理想家园。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 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容 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 所制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

3、方 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 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总体 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 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 的、有序的景观。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 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 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 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 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 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 哲

4、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的异同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起来的。世界上古今园林艺术基本上可分为中、西两大类;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其景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均匀,常以轴线作引导,包括树木也都作规则式造型。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 表,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 ,以曲线作为引导,成为著称于世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中西 园林就如同象形的汉字同表音的西方文字一样有着天壤之别。1中西园林差异之表征1.1总体布局上的差异中西古典园林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突

5、出自然山水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主体 ,其花木配合山水布置,园林建筑亦服从于周围 的自然环境,与山水树木相协调,并作为陪衬、表现或点缀山水意境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造园要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所以,在园林设计中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西方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规整式园林”其构图特别强调园林中部的轴线园林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同时,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还布置体量高大且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在建筑物前后则是几何造型如地毯般的草坪与树,它们作为建筑的陪衬,使主体建筑高大雄伟。可

6、以说, 西方古典园林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以突出主体建筑的原则来构园,所以西方古典园林越显得只是建筑物的扩大或延伸,连山水花木也仿佛是建筑的组成部分。1.2对“园林美”追求的差异在对园林美的追求上,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从而产生“意境美”。这种意境美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刻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与典型化的;它强调的是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神之上 ,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之上。西方古典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

7、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这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式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强烈地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 追求。彭一刚先生在谈及中西园林的不同美学思想时指出犹豫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不同反应在造园艺术的追求上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也注重形式但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然也注重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造园意在悦目而中国造园意在赏心。1.3空间处理手法上的差异在空间处理上,中国古典造园“命意在空不在实”,显现的是活泼、动态、多点透视的空间。中国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它把园空间与自

8、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利用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间限定 ,达到无限的空间领域。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组织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而西方古典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其边界和空间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空间尺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 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是着重于强调以建筑实体营造所需的气氛;它多运用数学和几何学原理来处理空间的形式,从而产生主次分明、均衡、明晰的空间形态。2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差异的原因各名族

9、特定的“精神气候”造就了各国园林的容形式结构和艺术手法 从而形成了中西园林迥异的艺术风格。1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一朴素的天然景象和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 尽人为之能事。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 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2造园思

10、想从老庄哲学开始,理想失落的士大夫阶层不是顺应外界的变化而积极地调整心理结构,而是无视外界变化,在心里顽强地保持着感情与心理平衡的稳定状态。与这种人生哲学相关的审美情趣,则是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不能时时遨游名山大川,藏身山林,便在市井中辟园林,理水叠石,作山林之想。园林的创作原则即山水画论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 ;而中得心源,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 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升华。艺术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而西方那种“几何审美”“人工美”观在中国古代

11、绘画和园林中几乎是全然不见的,与之恰成对比的则是倾心于自然美的追求。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进展 ,使计算成为理性方法的实质 ,几何学是主要的 科学。艺术中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要合乎逻辑。此时的封建君权也在各艺术领域建立了严格的规 ,以便于控制艺术,颂扬强大的专制政体。他们所制定的绝对的 艺术规则和标准就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以代替直接的感性的审美经验,用数字来计算美,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型和比例 ,并且企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在这种“唯理” 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园林追求传达一种秩序和控制的意识,有时与园林之外自然界那明显的“杂乱无序”或“难以驾驭”形成对照;时

12、与园林之外城镇或都市的骚乱相关联;有时则与同花园相接的住宅生活的繁忙和紧有关。这就是规则式花园的由来。通常,这类园林可包含花木、喷泉、精心制作的雕塑等要素,以传述一种快乐、华美或奢侈的附加意识,与环境特征一一自然界、城市或家庭形成对照。路易十四的园林中有一种对规整性的极度要求,20世纪的“波兰次曼”园林中则有对华美的强求。3造园材料由于造园艺术的全部容是靠物质材料(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来体现的,是一种物化了的艺术形式,因而,中、西方造园艺术的差异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无疑会有更多的更直接的物 质方面的原因。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名山,这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中国也是盛产石材的国家,造园家利

13、用不同形状、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 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 , 唤起人们对于崇山峻岭的联想 , 使人们仿佛置身于 大自然的群山之中。因而 , 假山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形象。西方的 自然地理条件则为西方规则式园林的起源提供了造园的物质基础。 地中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 明的摇篮。公元前 3000 多年 , 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尼罗河沃土冲积 , 适宜于农 事耕作 , 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 , 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 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乃是最可珍贵的地因此 , 古埃及人的园林即以“绿洲”作为摹拟的 对象。尼罗河每

14、年泛滥 , 退水之后需要丈量耕地因而发展了几何学。于是 , 古埃人也把几何 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渠和水池的形状方整规则 , 房屋和树木亦按几何规矩加以安排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4 建筑物在园林中的地位在法国 , 建筑统率着园林。不但建筑物在布局里占着主导地位 , 而且它迫使园林服从建 筑的构图原则 , 使它“建筑化” 。 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或是构图上和其他各类建筑所 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不但花园 , 甚至连林园都建筑化了 , 道路、水池和小建筑物把几何 格律带进了林园。在花园里 , 人们并不欣赏树木花草本身的美 , 它们只不过是有各种颜色和 表质的材料 , 用来铺砌成平面的

15、图案 , 或者修剪成圆锥形、 长方形、 球形等等绿色的几何体。 花园的美 , 是这种图案和几何体的建筑美。在中国 , 建筑并不一定统率园林 , 尽管江南私家 园林中建筑物占有较大的比重 , 但在园林里面 , 还是园林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 , 建筑物只起 点缀风景 , 或供游客驻足赏景、小憩娱乐之用 ; 自然本身还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等渗透 到建筑物里去 , 迫使建筑“园林化” ,随高就低 , 打散体形 , 并且向自然敞开。人们欣赏的是 树木花草本身的美 , 不但欣赏它们的自然形态 , 还欣赏它们的生命和“人格”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

16、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其造园手法已 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 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 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汉文化的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是一 个民族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政治历史背景。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的。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兴起隐逸思想园林的影响。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变革、政 治动荡的年代,文人士大夫阶层

17、不满社会现实,而又无力对抗,他们选择了“隐 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 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因此从一开始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创造一个幽静恬然的环境, 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 身养性的目的。这种隐逸思想导致了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山水精神的形成,后世不断发展的中国古典园林开辟了思想指导的先河。美学基础。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 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 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 境创始时代

18、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 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 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 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 林、计成、石涛、涟、渔等人都集诗、 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 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 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 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

19、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 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在魅力。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过改造通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 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 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 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列宁 格

20、勒的彼得宫喷泉。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 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 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 林的重要容。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布局规则方整 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 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 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 天,英国等欧洲

21、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 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 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 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 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 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

22、迫自然接受匀称 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 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 竞相仿效。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 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 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 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引入中国的 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

23、英国造园家雷普 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 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 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 把英国自然风景园 推进了一步。从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 家也纷纷仿效。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了对公园的研究。19世纪下半叶,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于 1858年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 时,创造了 “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他把传统园林学的围 扩大了,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以至区域围的景物规划。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系

24、统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后出版的克里夫兰的风景建筑学也是一本重要专著。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创立风景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备的专业培训课程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办这一专业。1948年成立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成为世界造园 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 艺

25、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在的精神品格。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 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 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含蕴。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畴一一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 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从留园看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 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

26、 相同。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 人在室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 视野空间大 为拓宽。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 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 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 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 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 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的建筑景

27、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园中景物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可见当时修建时,园主人淡泊名 利,归隐山间的心态。旧时的园主人独具匠心地栽下一茶一松, 象征着夫妻间交 织缠绵的感情,留给后人古木交柯的感叹。墙角那几块零散布置的置石,也许是 主人随意掇拾的,而它们却因此在这里沉睡了上百年。 还有园中最引人注目的一 处,留园三绝之一一冠云峰。它乃太湖石中的绝品,相传为宋末年花石纲的遗物, 集“瘦、皱、漏、透”四大特点的冠云峰高耸入天,引人入胜。园虽然有许多建 筑物,但也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 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 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 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漫步在留园中,远处传来评弹、昆曲的吟唱,透过精致的漏窗望去,只见清波悠荡的湖水、粉墙黛瓦的楼阁、随意散置的乱石和郁郁葱葱的植物相融合,那 水、那楼、那山、那树、那声都回荡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淡泊、幽静的江南美 景图。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运用乔灌木、藤木、花卉及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材料,通过设计、选材、配置, 发挥其不同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