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1页
大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2页
大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3页
大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4页
大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学期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田轲李洁羚彭嫚整理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 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場、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着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 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东晋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哲学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 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游仙诗:游仙诗是道教

2、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意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 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 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 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当时以武帝次子萧子良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沈约和周颙是 其中的重要文人。沈约和周颙是声韵学专家,他们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谢眺等诗人则在诗歌创作 中大力实践此学说,从而形成了“永明体”诗,它是古体诗歌向格律诗转变的一次关键的转折。宫体诗:是指一种以

3、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靡丽轻艳的文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文人时达到全盛。“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也称艳情诗为宫体诗。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 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 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4、。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 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上官体:指唐高宗龙朔(高宗年号之一)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 内容空泛,注重诗的形式技巧,追求的声辞之美。初唐四杰:高宗、武后时期,当宫廷诗人仍然把诗歌当作点缀太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出现了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一批英姿勃发的天才少年。四人年少志大,才高位卑,他们志同道合, 互通声气,使得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从而使诗歌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给唐诗带来了真正的生机,四人由此被成为“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

5、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表现农家生活现实。多采用五言,风格 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 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经有一些边塞诗, 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时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 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这些诗人大多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 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

6、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 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新乐府 :即“新题乐府” ,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是否入乐为标 准。新乐府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人继承,后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支持。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叫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 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 ,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

7、求险,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 贾岛奇而清,卢仝奇而怪。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 为美。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 锤炼功夫, 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和变化, 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 的开拓。简答论述题: 曹植的诗歌创作: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 ;A 内容特点: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 白马篇B 艺术特色:诗情意气风发,诗语辞采飞扬后期诗歌: A 内容特点:主要表达由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抒

8、发生命价值不能实现的焦虑, 雄心不能施展的苦闷和对社会人生的悲剧性体验。可分为四类: a 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 ;b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c述志诗如杂诗d游仙诗如远游篇 游仙诗B 艺术特色:后期的诗歌是他在压抑、痛苦、悲伤中的哀号,善用比兴的手法寄寓悲壮的情 感,这类诗最能代表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时代风格,也代表了他诗歌的最高成就。 曹植是建安文坛上一位众体兼善的作家,也是建安一位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不仅当时好评如潮,A 文采富艳,辞采华茂,骨气奇高; 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他的不幸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后世同样影响深远。他的诗歌广受推崇的原因:BC

9、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 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哲理思考引入到诗歌当中,同时又能巧妙地将其与一系列艺 术形象结合,使得诗歌的内涵更深。在表现手法上,多用象征寓意,形成若即若离、隐晦 曲折的特点。( 2) 阮籍诗歌是在明朗单纯的乐府诗歌和文人拟乐府诗歌的基础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他扩展和 加深了诗歌的内在意蕴,开掘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潜力。阮籍的生平遭际和思想与创作之关系:( 1) 阮籍诗歌大多不是抒写具体人事引起的情绪波动,而是对宇宙、社会、人生的一种综合透视 和体验。他将黑暗的社会、腐败的政治、多难的人生内化为一种忧伤的情绪,一种痛苦的感 受,而在抒写这些情绪和感受时又省略了造成痛苦和忧

10、伤的环境和原因,表达的是纯心灵的 境界。( 2) 咏怀诗是他对时代与人生的体验、感悟和沉思的结晶,忧生和讽世是咏怀的两大主 题。陆机诗歌的特点(1) 内容多模拟 ( 2) 文词繁缛(3) 语言华美典雅,多用排偶左思咏史诗的特点:语言简净,不重词彩,没有累赘的铺衔,虽也多用对偶,但出语自然,不求工巧,这些都很好的适 应了抒情的主旨。A主题深刻:对门阀制度的批判,充满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浪漫情调。B开创了以咏史与抒怀相结合的创作道路C 诗歌语言精切,用典帖切, “借古讽今而又思致深刻” 。 左思作品发扬“建安风骨” ,内容充实有深度,作品有风骨和气度,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 陶渊明:(一) 陶

11、渊明的思想境界: 思想核心:庄子的思想,对儒道思想进行调和、取舍,委运乘化。 陶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没有虚伪、压 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委运乘化,没有身外奢求的人生,他喜爱 的生活环境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情趣的乡村。(二) 陶诗的艺术性:朴素、自然、真醇( 1) 是情、景、事、理的浑融,重在写心( 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没有激烈地语言,平淡自然)( 3) 萧散冲澹的意境(澹:安、平和) ,诗意恬淡醇厚原因: 诗人不是为了客观描述田园生活, 而是要强调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 因此他

12、不是随意 选取田园生活中的影像, 而是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他思想共鸣的影像, 于是, 平凡的生活素材便含 有了诗人的情感和趣味,意境由此而产生。(4) 富有哲理情趣,着重主题意象的把握,注重把感情融入到诗歌中。(三) 陶诗田园诗的内容: 第一类: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来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第二类:写躬耕生活的体验。第三类: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四)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其地位真正受重视在唐代,真正得到确立在宋代。( 1 ) 打破玄言诗统治的局面(2) 开创了田园诗的创作道路。诗风“平淡自然,韵味隽永”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 ;(1) 他既是第一个有

13、意识地致力于七言诗创作的诗人, 又是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他的诗歌音节 错综变化,大体上隔句用韵,雄奇奔放,适于表现激荡不平的情感。(2) 他的乐府诗把汉魏乐府的刚健质朴与南方民歌的艳丽浅俗结合起来,再加上文人创作的词彩, 从而使自己的诗歌语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3) 他在乐府诗中灌注了强烈的激情,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色彩,多方位、全面的反映生活,深刻 揭露社会矛盾。写景、写情都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昂扬飞动,富于力度,自我形象鲜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内容:记载了东汉到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其侧重两晋。所记载内容以反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 为主,全方位反映了士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趣

14、。特点:文字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无铺叙或过多的描写,也少夸张,但寥寥数笔,却能表现出 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它以仪貌取神的手法,抓住人物最有特征和最富有意蕴的言行,多用口语。 南北朝民歌的比较 :( 1) 感情表现上,北歌直率粗犷,南歌婉转缠绵;( 2) 语言风格上,北歌刚健质朴,富有力感,南歌精致华美,多用双关隐语;( 3 ) 诗歌形式上,北歌与南歌五言四句的体式为主。 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 内因:诗歌之所以能在唐代发展到顶峰, 最重要的是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诗人创作的自 觉意识。六朝以来,五言诗已经成熟,七言诗渐渐兴起,山水诗已经产生,新诗体已经出 现,声律学说已经盛行, 文学已经

15、独立于学术之外,各种选本和文学理论着作出现,万事 俱备只欠东风。(2) 外因:A.民族融合B强大而且气度恢弘的唐对于中外文化的交流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和开放C 社会结构,皇权成为了国家权力的核心,士族影响减弱,士人因科举制度而获 得出头机会 D 思想学说多元化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 在修竹篇序中,批评六朝以来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错误诗风,他认为纠正的方 法应该是,以建安正史文学为标准,来作出改变。他提出“汉魏风骨”的口号,要求恢复、发扬文 学中的英雄性格,以纠正当时诗歌柔弱轻靡的不良倾向。A推崇壮美刚健的诗风,呼唤“汉魏风骨”B 肯定风雅比兴的传统C 强调诗歌要有“兴寄”孟浩然诗歌的特点:

16、( 1) 不事雕琢,自有超妙之趣,语言淡而不薄( 2) 诗歌以冲澹(不绮丽)清旷为基调,孤清为特色 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诗中有画”表现在王维融诗法与画法与一炉上。 王维诗的表现技巧与画的表现技巧在诗歌中的融合有以下几种方式:(1) 他常常采用意象并列的方式描绘自己瞬间的空间印象(以田园乐七首之五、之六为例 分析)(2) 他善于将点、线、面、色等本来属于绘画的表现手法融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在读者头脑 中唤起生动逼真的画面(以使至塞上为例)( 3) 采用国画中散点透视的方法,移步换形,便于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对象(以终南山 为例)(具体参见戴建业老师课件)李白主导风格: 豪放飘逸豪放是指李白的

17、诗歌感情豪迈奔放; 飘逸是指李白的诗歌给人一种流动轻快、 自然舒展的审美感受。 (结合具体诗歌论述,详见戴老师课件)艺术特色:( 1 )豪放飘逸,书写自我(2)丰富的想象,奇妙空灵的意境( 3)各种诗体,各有特色( 4)语言自然七言长诗的艺术特色 :( 1) 从句法特点来看,李白的七言歌行多采用无拘无束的散文句法,他的七言歌行完全像今天 的自由体新诗一样自由地挥洒,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审美感受。这种蓬头散发式的语言恰 恰呈现出一种飘逸自然、豪放浪漫的风格;他还将大量虚词引入诗中,加之他那奔放的情 感,读来令人感到豪迈不羁;( 2) 从章法特点来看,李白的七言歌行开合、起落都没有任何过渡的痕迹,飘

18、然而起,陡然而落,构成一种飘逸洒脱的美学效果;( 3) 从诗歌感情来看,李白的七言歌行中跃动的往往是一种对抗的情感,这些强度相当而方向 各异的情绪相互抵牾、排斥、对立,并因此而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绝句的艺术成就:( 1) 他的绝句在句法安排上纵横变化,非常自由,追求流动轻快、飘逸洒脱、自然舒展的审美效果; ( 2) 在句型上用单句而不用偶句,使音节错落有致,读来轻快流走;( 3) 从章法上来看,李白的绝句有如下特点:A 层层向前推进,后一句总是前一句的深入,形成了绝句章法上深层的内在结构主体对客 体的不断超越,使得诗歌不断向高远之境升华,激发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B李白的绝句多采用侧面切入或暗示的手法,引人想象,饶有余韵。杜甫 诗歌的主导风格: 沉郁顿挫“沉”是指情感的深沉高远, “郁”指情感的愤懑抑郁, “顿挫”既指诗中的技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