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肖敏中期汇报_第1页
精选肖敏中期汇报_第2页
精选肖敏中期汇报_第3页
精选肖敏中期汇报_第4页
精选肖敏中期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收集整理_仅供参考学习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课题名称:黄芪提取物体外抑菌分析学院(系):里仁学院年级专业:10 级生物工程学生姓名:肖敏指导教师:李秀锦完成日期:2014.5.8一、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次课设的基本内容是选用黄芪这种植物,用醇提法提取其中的有效抑 菌成分,然后在体外进行抑菌实验,采用的是管碟法和二倍稀释法,紧接着 测定黄芪提取物的最低杀菌浓度(MIC),最后运用单一变量试验探讨影响 抑菌作用的因素,包括样液的不同处理、pH、糖和盐等。本毕设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所得的抑菌圈大小判断 黄芪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依据二倍稀释法测得黄芪提取物的

2、最低抑菌浓度以 及通过单一变量实验探讨其影响因素。二、毕设进展一)已完成的研究内容1、采用醇提法将黄芪浸泡、超声以提取其有效成分,并制备了一系列不 同浓度的提取液2、管碟法体外抑菌实验、测量抑菌圈大小3、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4、pH对抑菌作用的影响5、.糖、盐对抑菌作用的影响二)尚未完成的研究内容1、样液不同处理对抑菌作用的影响2、数据处理及分析3、撰写论文、审查核对、毕业答辩三、现阶段研究结果与分析1黄芪提取物的抑菌效果黄芪提取物对大肠赶紧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见下图1、图2及表3-1 (抑菌圈直径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图1大肠杆菌图2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胸表3-1黄餓取物

3、对实验前抑菌圈昶(mm)金黄色删即22p 322*3卫平均伽黄罠提取枷11肿10,12211A9.0p9曲8曲23.5*2皿24.(23.W22922.5心22卞生理盐水卫82由图1、图2和表3-1可知,黄芪提取物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且对革 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性明显强于革兰氏阳性菌。2二倍稀释法测黄芪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由于黄芪提取物与液体培养基混合后并加入细菌培养后,与对照液相 比,细菌越多则透光度越小,当完全没有细菌时透光度最大,也就是吸光值 越小,其吸光值表见下表3-2表黄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吸光值表门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心稀释度a校正前门校正心校正后Q檢正前

4、Q檢正Q校正后/1 2心1.412a1.4080.0041327 祕13250一0021如0.932a0.9300.0020.9740.971P0.00知 1胖0.5珈0.阳0*0020782O.623P0妙存110.5070.5060.0010.4760.284*30921 32p0.44 和Q-3*0.079+1(M3 204570.2* 卩1W0,4090.262450.1570.3妙0J03P0.292 I11血03血0.1420.2180.362 0 04卯0313卩 *1/256P0382004血0一34 卜035知0.0320.327 a不加黄篦提取液朴03760.370.342

5、PhP0.342 心注:苗英提取物的最初浓度为匚主旦用由表3-2可得黄芪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大肠杆菌:MIC (g/ml) =1/16 *0.5 = 0.03 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MIC(g/ml)=1/4 *0.5 = 0.125 g/ml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以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在相同条件下为阳性对照,可比较黄芪提取物与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苯甲酸钠的吸光值表如下:也 表3耕魏对大肠檀和金黄色制翡園测踰和1?度卩金黄色葡萄脚 *1创0.002*O.(W*1/#0.00”0伽*18p0,00加0皿1卩 *1.10伽0.002卫*13”0.0020一004*1集0伽0.002卫*1伽

6、O.OO10.007*3*饷013卫0.022十不加黄删淞0.3420.306+-1”b由表3-4可知,当样液的稀释度大于1/128时,吸光值接近于零,说明 此时混合液中没有菌生长,而当稀释度为 1/256时则吸光度不为零,说明有 菌生长,所以稀释度为1/128时的苯甲酸钠浓度对大肠杆菌即为最低抑菌浓 度,即 MIC (大肠杆菌) =0.004 g/ml 同理 MIC (金黄色葡萄球菌)=0.004 g/ml鉴于黄芪提取物和苯甲酸钠都有抑菌作用,根据以上的数据和得出的最 低抑菌浓度可对两者进行比较,二者相关数据比较见下表:表玮黄甜諏物与苯甲酸钠抑菌能力比枷供瞄最低抑菌浓度NC) 口黄脑枷大肠杆

7、鼬0.004P金黄色葡碗0.125P0.004*3在相同条件下苯甲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黄芪提取物,由此可见,苯甲酸钠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芪提取物。3、pH对抑菌作用的影响探讨LB液体培养基在不同pH条件下黄芪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 用结果见图3:pH图3 pH对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由图3可知,pH对黄芪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有一定影响,中性或偏酸性 条件更有利于抑菌,pH为7条件下抑菌能力最强,偏酸性条件下(pH=5 或6)抑菌能力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多酚类物质在低 pH下溶解性更强、 更稳定;碱性条件下(pH=8或9),抑菌能力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碱处 理会使黄芪的某些抑菌成分与溶液中的碱

8、发生反应,从而使该物质的抑菌 活性降低。4糖、盐对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比浊法探讨不同糖浓度或盐浓度对黄芪提取物抑制大肠杆菌效果的 影响,结果见图4、510J05070橄图4蔗糖对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浓堰(%)图5氯化钠对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由图4、5可知,随着糖、盐浓度的增加,黄芪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 作用也随之增大,这可能与糖、盐本身作为食品防腐剂有关。比较两者的抑 菌率发现,当蔗糖浓度为40%时,抑菌率从23.6%增大到60.1%, 而当食盐浓度为5%时,抑菌率达到了 84.3%,这说明食盐对黄芪提取物抑 菌的协同效果优于蔗糖。四、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分析本次毕业设计面临的最主要问

9、题是体外抑菌实验抑菌圈不明显,达不到 理想结果,以及二倍稀释法测 MIC时吸光值的不稳定性,还有就是数据处 理与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多次反复做实验,比较数据、对比参考文献,并分析 总结,最后可得出以下结论:做体外抑菌实验时:最佳菌悬液0D值:OD600 = 0.10.2菌悬液体积V=200L样液体积V=100L抑菌圈不明显的可能原因:样液不新鲜;试验菌的浓度和培养基内试验菌的菌量;培养基的质量与厚度五、后续工作安排首先,对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内容还有一组实验尚未完成,即探讨样液不 同处理对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所以先完成这部分的研究内容。其次,再重新审视整个实验过程,分析利弊,对于结果不理想

10、的实验在 时间允许条件下重做一次,看能否有更理想的结果。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审查核对;准备毕业答辩。参考文献1 潘燕,张硕,张岫美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 品,2006, 8(9): 5-72 姚淑敏,池振明,段效辉.黄芪提取物对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D.食品 科学,2006, 27(8): 90-923 周建新,彭雪霁,姚明兰.黄芪提取物抗菌作用及其方式的研究J.粮 食与食品工业,2009, 16(6): 14-164 毛森军,霍健聪.黄芪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抑菌特性研究D.食品研究与开 发,2012, 33(10): 13-16

11、 毛琼,罗宗铭,宋晓岗几种中草药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B aD.广州工业大学,1998 Kang H,Ahn K S,Cho C,et a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Astragali Radix extract on murine TH1/TH2 cell li neage developme ntJ. Biol Pharma Bullet in, 2004,27(12):1946-1950.7 余 涛,高景莘,冯淑明,彭渝成.均匀设计在黄芪提取工艺中的应用D.实用医技杂志,2003, 10(12): 1393-13948 阿不都拉阿巴斯,田旭平.四种药用植物抑菌

12、作用初探J.食品科学, 2005, 26(12): 111-11411 Lin L Z. Liquid chromatogphy-electrospr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of the flavonoids of the roots Astragalus monoholicus and A.membranaceusJ. J Chromatogr(A) 2000, 876 (1-2) : 87-9510吕平,黄惠芳,韦丽君.四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J.中成药, 2010, 35(12): 216-21911杨樊辉,刘世军,相同顺,褚志杰正交

13、试验法优选中胃康胶囊中黄芪 的提取工艺杨J.武警医学报,2004, 13(3): 199-20012 Lee Y S, Han O K, Park C W,et al.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and nitric oxide regulation of aqueous extracted Astragali radix inRAW 264.7 macrophage cellsJ. J Eth nopharmacol2005,14, 100(3) :289-294.13 刘胜贵, 许方美, 张兰兰.植物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的方法研究J. 怀化学院报,2006, 25(2): 65-6714 李锐.黄芪提取物质量标准及慈竹茹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所,200515 李京晶,籍保平.十味中草药提取液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