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分析培训教材_第1页
常规分析培训教材_第2页
常规分析培训教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析化学检验培训资料、/. 前言一、 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变化的化学组成,它所回答的问题是: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及其相对 含量的多少。这些组分可以是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也可以是某个单独的项。显然,要解决这 些问题,那就既要研究测定物质组成的方法,又要研究有关的理论。因此,概括起来,分析化学乃是研 究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的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近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分析 化学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的认识不断的深化,提出“分析化学是一门探测和知识原子、分子信息的科学”。二、 分析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分析”技术本身并没有具体的产品,也不创造直接效益。如果说它有产品

2、的话,那就是分析结果。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和结果,生产和科研就等于瞎了眼。如果报出的结果发生错误,就变成了瞎指挥。这 将会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乃至使生产与科学研究走向歧途或失败。可见分析工作是何等重要。同 时,分析工作又是一种十分精细,知识性、技术性都十分强的工作。因此,每个分析工作者应当具备良 好的素质,才能胜任这一工作,满足生产与科研提出的各种要求。分析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1. 高度的责任感和“质量第一”的思想素质是分析工作者第一重要素质。 充分认识分析检验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作好本职工作。2.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工作是与“量”和“数”打交道

3、的,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因点错小数点而酿成一次重大质 量事例足以说明问题。随意更改数据,谎报结果更是一种犯罪行为。分析工作是一种十分细致的工作这 就要求心细、眼灵,对每一部步必须严谨从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草率,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3 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技能。当今的分析化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分析方法不断地更新,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备不断涌现。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不能适应的。即使是一些常规分析方法亦包含较深的理论原 理,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去理解它,掌握它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照单抓药,照葫芦 画瓢,很难对付组分多变的复杂的试样分析,更难独立解

4、决和处理分析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那种把 化验工看作只是会摇瓶子、照方加药的“熟练工”是与时代不相符的陈旧观念。当然,掌握熟练的操作 技能和过硬的操作基本功是分析工作者不可少的起码要求那。种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干起来却一塌糊涂的 “理论家”也是不可取的。4要有不断创新和开拓精神科学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尤其是分析化学更是日新月异。作为一个分析工作者必须在掌握基础知 识的条件下,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研究新问题,及时掌握本学科、本行业的发展动向, 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以促进分析技术的不断的不断进步,满足生产, 科研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化验员也应对分析的新技

5、术有所了解,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分析技术 和多种分析方法。第一部分分析化学基础第一章摩尔及摩尔质量第一节摩尔摩尔是国际单位制SI)的一个基本单位,它以微粒数量表示物质的量。摩尔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 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用于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几个、几十个分子 或原子参加反应,而是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万个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如果用分子或原子的个数来表 示物质的数量多少,就好像用米粒的个数了表示米的数量一样,既困难,又没有实际意义。若以一定数 目的粒子为集体来进行计算,就会方便得多。科学上规定,用“物质的量”符号n)来表示构成物

6、质的粒子数目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单位叫摩尔, 用符号mol来表示。当某一定量的物质中所包含的粒子数目和.012kg2c里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则由这些粒子所构成 的质量就是1摩尔,即1mo。实验测得0.012 kg12c包含了 6.02X1(F个碳原子数,6.02Xl(f这个数值叫做啊伏加德罗常数。由 6.02X1(F个粒子所构成的物质的量,就是1mo。1mol的任何物质都包含有6.02X 1&3个粒子。物质的量(也就是摩尔的数目)相等的任何物质,它们所包含的粒子数目一定是相同的。例如2mol 碳原子和2mol氧原子所包含的粒子数相同,都含有2X 6.02 13个粒子,只是粒子的种类不同。粒子 可以

7、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第二节摩尔质量及其计算1mol物质的质量通常也称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用M表示,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式(1)表示: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1-1)或用符号表示(1-2)m n 二M例1-1 90g水相当于多少摩尔水分子? 解: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8,摩尔质量M (H2O) =18g/molm (H2O) =90g据式(1-2)n (H2O)二m (H2O)M (H2O)18答:90g水相当于5mol水分子。例1-2 2.5mol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解:因 M(NaOH)=40g/mol又n

8、 (NaOH)=2.5mol据式(1-2)m(NaOH)= n( NaOH) M(NaOH)=24DM100(g)答:2.5m ol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0g.在实际应用中有时用摩尔这个单位显得太大常常还采用毫摩尔(mmo)做单位o 1mmol就是1mol的千分之一,即1mol=1000mmol第二章溶液第一节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就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在科学实验、化工生产和食品工业及 其检验中常要求溶液具有一定浓度。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质量分数与质量浓度(一) B的质量分数(3B)GB3102.8-9中将B的质量分数定义为B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9、用符号WB表示即(2-1)式中WBB的质量分数mBB的质量m混合物的质量由式(2-1)得知,构成比值的分子和分母都是质量单位无论用ug (微克)、哑(毫克)、g (克)、kg (千 克),最终计算结果都为纯数。因此,在计算所得数值(比值)之后不应再加任何其他单位或符号,而 应该纯数表示,或表示成为某一数值乘上02、103, 10_6, 109等形式。质量分数(w)代替了过去固体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或品位用的“百分含量”、“质量百分 率”、ppm ppb等名称和符号。如“氯化钠在水中的质量百分数浓度为5”,应改为“氯化钠在水中的 质量分数(w)为 0.25或 w (NaC) =0.25。例2

10、-1 将35克葡萄糖溶于65克水中,求该溶液中葡萄质量分数。解:w (C6H12O6)=m (C6H12O6)/m (C6H12O6+H2O)=35g/( 35+65 g=0.35或表示为 w (C6H12O6) =35X102w (C6H12O6)=35%答:该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35%。(二) B的质量浓度(pb)对于溶质为固体的一般溶液,常用质量浓度PB)来表示溶质B的浓度。其单位为mg/ml, g/L 等。它表示了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3的质量。如100m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0g氯化钠,将其表示 为质量浓度时就成为“30g/100nfl,此时出现分母带系数,所以只能表示为300g/

11、L或0.3g/mL以g/mL 为单位时,大多数溶液要表示成小数,在配制和使用时不方便,故以g/L为单位比较合适。、物质的量浓度B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据GB3102.8-9)它以符号Cb表示, 单位为mol/L。Cb(2-2)式中,V为溶液的体积。例2-2 已知浓硫酸的密度(p)为1.84g/mL其质量分数(HSQ)约为95%,求每升浓硫酸 中H2SQ的物质的量n (H2SQ)及溶液的浓度c (H2SQ)。解:n( H2SO) =m (H2SC4) /M (H2SO) =1.84X1000.95/98.08=17.9mol)c (H2SC4) = n (H2SC4)

12、 /v (H2SC4) =17.9/1= 17.9(mol/L)答:每升浓硫酸中H2SC4物质的量是17.9 mo溶液的浓度是17.9 mol.根据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定义CB=rfe/v贝 Srfe=cBV溶质的质量mB= pbMb= cbVMb(2-3)例2-3欲配制0.0200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250ml应取重铬酸钾多少克解因重铬酸钾的摩尔质量M(K2C2O7)=294.2g/molM(K2Cr2Q7)=c(K2G2Q7)VM(K2Cr207)=0.0200250X 103X294.2=1.471(g) 答:应称取重铬酸钾1.471g.三、液的稀释和浓度的换算(一)溶液的稀释在溶液

13、中加入溶剂后,溶液的体积增大而浓度变小的过程,叫做溶液的稀释。由于在稀释时只加入 溶剂而不加入溶质,所以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即稀释前溶质的量=稀释后溶质的量Cb又因为rB=CBv设稀释前溶质的量n=CiVi,稀释后溶质的量n=C2V2则溶液的稀释公式为CiVi= C2V2(2-4)应用式(2-4)时,浓度Ci和Ci必须采用同一浓度表示法,体积Vi和Vi也必须采用同一体积单 位。例如24欲配制0.2moI/L盐酸溶液1000m应取12 mol/L浓盐酸多少毫升?解:设应取浓盐酸的量为x12x=0.2107 mol/LOH;碱性溶液H+v107 mol/LOHoH+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

14、强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弱。可以看出,在酸性溶液里不是没有0H,在碱性溶液中也不是没有H+,在碱性、酸性、中性溶液 里,都同时含有日+和OH,只是两种离子的浓度大小不同而已。溶液的酸碱性可用H+或OH来表示,习惯上常用H+表示。当溶液里Hj很小时用Hj表示溶 液的酸碱性就很不方便因此,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就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34)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是:中性溶液,PH=7;酸性溶液,PH7。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所以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强弱和 碱性强弱。H和PH的对应关系可用图3-1表示。H+ 10101102 10310

15、410510-6 10_7 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PH 0 1 2 34 5 67|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图31 H+和PH的对应关系图第三节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一、酸碱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很大。测定溶液3H的方法有很多,通常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 或PH计(酸度计)来测定。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酸或弱碱溶液中PH的改变会引起指示剂分子结构的改马从而发生颜色的 变化。每一种指示剂有一定的变色范围因此,可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确定溶液的PH。常用的几种指示 剂的变色范围如表31所示。表31几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

16、范围(PH)甲基橙玫瑰红色4.4甲基红r红色6.2石蕊红色8.0酚酞无色10.0二、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以中和反应为基础的。通常可用已知浓度的酸溶液来测定碱溶液的浓(也可已知浓度 的碱溶液来测定酸溶液的浓度。为了测定碱溶液的浓度,测定时可把已知浓度的酸溶液用滴定管滴入 一定量的被测碱溶液中,当酸碱完全反应时(这时加入的酸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待测碱溶液的物质的量 符合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根据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碱溶液的浓度。滴加酸标准 溶液的过程称为滴定。酸碱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亦称等当点。在等当点时,反应往往没 有易为人察觉的任何外部特征,因此,通常都是在待测溶液中加入

17、指示剂(如甲基橙)利用指示剂颜 色的突变判断等当点的到达。但指示剂的本身是一种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在变色时要消耗一定量的 酸或碱,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指示剂的用量不易过多否则会影响滴定的精确性。例 3-1中和20.00mL盐酸,用去c(NaOH 为0.20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0.05mL。求该盐 酸的浓度为多少?解:c (HCI) V (HCI) = c(NaOH) V (NaOHHQ) = CZOHNZOH)- 02010 =0.1010(口。|4)V( HCI)20.00答:盐酸的浓度c(HCI)是0.1010moI/L第四节缓冲溶液、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纯水的PH为7,如果在纯水中加

18、入少量的酸和碱,PH就会有显著的变化。如在1L纯水中加入两 滴(约0.1 mo) c(HCI)为1 moI/L的溶液,Hj就由107 moI/L增加到104mol/L, PH由7降低为4, 降低了 3个PH单位。若在1L纯水中滴加2滴c(NaOH)=1 moI/L的氢氧化钠溶液,OH为104 moI/L, H+就由10-7 moI/L降低为1C-10 moI/L,PH由7上升到10,升高了 3个PH单位。但是,在1L含有醋酸及醋酸钠各为0.1 moI/L的混合溶液中,同样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则PH几乎不变。如果在含有氢氧化铵和氯化铵各为).1 moI/L混合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再

19、在其 中加入少量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或加水稀释,则溶液的颜色也几乎不变。以上这种含有弱酸(或弱减)及其溶液叫缓冲溶液。它在一定范围内能使原来PH不因外来的少 量的碱而发生显著变化。、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其组成中必须具有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且两种成分之间必须存在化学平衡通常把这两种 成分称为缓冲对或缓冲系实验得知:凡是弱酸和它的强碱盐或弱碱和它的强酸盐以及多元酸式盐和其 对应的次级盐都可作为缓冲对根据缓冲对的组成不同缓冲溶液有3种类型1. 弱酸及其对应的盐如醋酸与醋酸钠碳酸与碳酸氢钠。弱酸对应盐(抗碱成分)(抗酸成分)HACNaAcH2CO3NaHCO2. 弱碱及其对应的盐如氨水与氯化铵。弱碱对应

20、盐(抗酸成分)(抗碱成分)NH3 H2ONH4CI3. 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 如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多元酸的酸式盐对应的次级盐(抗碱成分)(抗酸成分)NaHCGNc2CO3NaH2PC4 Na HPQ三、缓冲作用的原理在含醋酸和醋酸钠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电离:NaAbNaT+AcHAC=H+ Ac醋酸钠完全电离生成Na+和Ac离子。同离子效应使醋酸的电离程度降低。因此,在这个溶液中存 在着大量的醋酸分子和Ac离子,而且它们之间按式35)建立电离平衡,则生成物必然向着反应物 转化,也就是溶液中的Ac离子将和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醋酸分子,最后又建立了新的平衡。达到

21、新的平衡时,HAc仅略有增加,Ac略有减少,溶液中日+ 实际上很少改变。当加入少量碱时,溶液 中的HAc电离的H+立即与OH离子结合,生成更难溶的H2O分子。由于H离子减少,溶液中的HAc 分子又立即电离为Ac-和H+离子,由于溶液中有大量的HAc分子存在,因此尽管消耗了HAc分子,而H+几乎维持不变。若加入少量的水使溶液稀释时,则由于溶液中Ac和Ac降低的倍数相等, 故HAc/Ac 的值不变,根据H+=K HAc/Ac,可知H+ 仍无变化。显然如果溶液中HAc或 Ac太低,而加入大量的酸或碱时,溶液的PH也将发生变化。在碳酸-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碳酸是弱酸,而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它们的电离式

22、如下: H2CQb=H+HCC3-(3-7) NaHCO=HCO3+ NcT(3-8) HCO3=H+CO3-(3-9)在此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CO3O3和CO子-。当加入酸时,则H+增加,式(3-9)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也就是与CO3结合成HCO3离子;当加入碱OH离子,降低了H+,平衡就向右移动, 也就是溶液中的HCO3离子电离生成H+离子。因此碳酸和碳酸盐的混合物溶液就起到了缓冲作用。缓冲溶液在工业、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金属器件进行电镀时的电镀液常用缓冲溶 液来控制一定pH。又如人类的血液即依赖缓冲作用而维持其H在7.23附近,否则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在食品检验中,分离和鉴定某

23、些离子也要用到缓冲溶液。每一种缓冲溶液都只能在一定PH范围起到 缓冲作用。常用的缓冲溶液的PH范围及配制方法可以从分析手册中查到。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节溶度积一、溶度积在一定的温度下,用难溶的电解质氯化银配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未溶解的固态氯化银和溶液中的 银离子氯离子存在一个溶解与沉淀的平衡,简称沉淀平衡。溶解AgCL (固) 二Ag+CI_-沉淀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平衡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达到溶解沉淀时,服从化学平衡规律。即+ -Ag CL Ki=AgCL一定温度下,Ki是常数,氯化银是固体,也可以看成常数。所以Ki* AgCL也为常数,用Ksp 表示。+ Ksp= Ag CL Ksp表示难

24、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与物质溶 解度有关因而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室温时,氯化银的溶度积是1.56X1O10,写成KspAgCL=1.56 X1O1。对于电离出2个或多个相同离子的难溶电解质,如氯化铅,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关系式中,各 离子浓度应取其电离方程式中该离子的系数为指数。例如2+-PbCL=Pb +2CLKspPbCL=PbCL-Fe (OH) 3=Fe3 +30H3+3KspFe(OH)3=Fe OH-二、溶度积规则某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称为离子积,用符号 Qi表示。如氢氧化镁溶液的 Qi=Mg2+|OH-2。Qi与Ksp

25、的表达式相同。但两者的概念是有区别的Ksp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时, 即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对某种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Ksp为一常数。而Qi表示任何情 况下离子浓度的乘积,其数值不定。Qi是Ksp的一个特例。Qi与Ksp有下列3种情况: Qi=Ksp时,沉淀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是饱和溶液; QiKsp时,有沉淀析出,是过饱和溶液。以上称为溶度积规则。但有时根据计算结果QiKsp,应有沉淀析出,实际上,往往因为有过饱和 现象或沉淀极少,肉眼观察不出沉淀。另外,有时加入过量沉淀剂时,由于生成配合物而不能生成沉淀。第二节沉淀的生成根据溶度积规则,我们掌握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规律。欲使某物质沉淀,

26、必须使其离子积大于溶度 积,这就要增大离子浓度,使反应向生成沉淀方向转化。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铬酸钾,当Ag+离子浓度的平方与CrO2离子浓度之积QiKsp时,即有沉淀 析出。例41将等体积的0.004mol/L硝酸银和0.004mol/L铬酸钾溶液混和时,是否能析出铬酸银Ag2 CrQ)沉淀?解: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加了 1倍,由于是等体积混合,浓度各减少一半。Ag+=0.002mol/L2- CrO42-=0.002mol/L + 2 2- Qi = Ag+2CrO42-9 查表得KsPAgCrO4=9X 1C-12TQiKsPAgCrO4 有铬酸银沉淀析出答:能析出铬酸银沉淀。第三节 沉淀的

27、溶解根据溶度积规则,欲使沉淀溶解,必需减小该难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使VKSP离子浓 度减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弱电解质 加入适当的离子,与溶液中的某一离子结合生成水、弱酸和弱碱等弱电解质,例如氢氧化镁能溶于盐酸和铵盐,其反应式为Mg (OH) 2=Mg2+2OH+-+2HClf 2Cl+ 2H2H2OMg (OH) 2= Mg2+2OH+-+2NH4Cl = 2 Cl-+2N H4+TJ2NH3+ 2H2O由于溶液中生成弱电解质H20和NH3,使得0H 减少,因而Mg2+ OH2 vKsPMg(OH)2,平衡 向氢氧化镁溶解的方向移动;若加入的酸或铵盐足够多,则沉淀将不断溶解,直到完

28、全溶解为止。同理,难溶弱酸盐可溶于较强的酸:- 2+ -由于溶液中生成弱电解质H2O和NH3使得OH-减少,因而Mg OH-vKsPMg(0H)2,平衡向氢氧 化镁溶解的方向移动;若加入的酸或铵盐足够多,则沉淀将不断溶解,直到完全溶解为止。同理,难溶弱酸盐可溶于较强的酸:CaCo+2H =Co2 +H2O+CQ T二氧化还原反应 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某一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其浓度。如:3CuS + 8HNO= 3Cu(NO)2 + 3SJ + 2NC2 T + 4H2 O 在硫酸铜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因为2被、氧化为S,从而使溶液中旳S2-降低,Cu2+ S2-vKspCus, 沉淀溶解了

29、。三、生成配合物 此部分内容详见第五章。第四节 沉淀的转化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适当试剂,与某一离子结合成为更难溶的物质,叫做沉淀的转化。例 如,锅炉成分之一的硫酸钙,它既不溶于酸,又十分坚实,清楚起来很困难。通常采取加浓纯碱溶 液的方法先使它转变成碳酸钙,然后再用酸碱法将后者除去。CaSG+Na2CO3=CaCO3+Na2SO这一反应所以能发生,是由于生成了更难溶解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钙沉淀的生产,降低了溶 液中Ca2+,破坏了硫酸钙的溶解平衡,使硫酸钙溶解。沉淀转化的条件是Ksp(生成物)vKsp(反应物)。例如Kspcaso4为2.4X 10-,而4.8X10。两者的Ksp 相差越大,则沉

30、淀转化的愈完全。第五章配合物第一节配合物的概念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Cu (OH) 2沉淀。如果再沉淀中加入氨水并加以振动, 沉淀很快溶解,溶液呈深蓝色。这是由于生成了一种复杂离子u (NH3)42+,这个离子在水溶液 里很难电离,因此,水溶液里的C+大大减少了,当再加入氢氧化钠时,就不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了。如果把这种溶液浓缩、结晶,就得到了深蓝色的晶体,称为硫酸四氨合铜(Q)这是一种复 杂的化合物Cu (NH3) 42+,这种由一种正离子跟一定数目的分子或负离子所形成的一类复杂离子, 叫做配离子。像硫酸四氨合铜(U)这样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配合物(也称络合物)第二节配合物的组

31、成配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但一般说来,它都有一个金属离子作为整个配合物的核心,称作中心 离子。在中心离子周围结合着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负离子称为配位体。例如,硫酸铜氨Cu(NHs) 4 SO4这种配合物里,Cu2%中心离子,氨分子叫做配合物的配位体。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结合在一 起就构成了配离子SO2-距中心离子较远,跟中心离子的关系不像配位体那么密切。巴中心离子合 配位体一起构成的配离子叫做配合物的内界,在分子式中常用方括号巴它们括起来,而把其他部 分,如SO42离子,叫做配合物的外界。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也叫配合物的形成体,一般都是阳离子。配合物的配位体可以是分子,也可 以是阴离子。配离子是带有电荷

32、的,而配合物不显电性。因此,组成配合物的外界离子、中心离子 和配位体离子电荷代数的和为零。一个中心离子所能结合的配位体总数,叫做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例如在Cu (NH3) 42+中, C+ 的配位数是4。影响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因素有很多,常见中心离子配位数用表1表示。凡是可作为配位体(或含有可作配位体的离子)的物质,叫做配合剂。表51常见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配位数中心离子2Ag+4Cif+ Hg2+ Zn2+ Co2+ P广6Cci+ Fe?+ Fe3+ CcT第三节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命名方法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如果化合物的酸根是一个简单离子,就叫某化 合物(如氯化钾),如果酸根是一个复杂阴

33、离子便叫某酸某(硫酸铜)不同点在于必须标明配离子的情 况。对于配离子的组成系统按照阴离子配位体一中性分子配位体一合字一中心离子(价)的顺序一次命 名。对于一些常见的配合物,如Cu (NH3)42+称铜氨配离子,Ag (NH3)2+称银氨配离子等等。这 些都是习惯上用的简名,不完全符合配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改变的实质是得失电子。因此,从得失电子的 观点看,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加质得到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 某一物质失去电子时必然有另一物质得到电子即物质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

34、反应 总是同时存在的。这种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失 去电子的总数总是和另一物质得到电子的总数相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电子的转移,必然引起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氧 化是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是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变化 的关系示意可用图61表示。氧化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亍-4-3 - 2 - 1 0 +1+ 2 + 3 +4 +5 + 6 + 7还原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图61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变化关系示意图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常常表现为脱氢和加氢的现象。凡是发生脱氢现象的

35、 反应,即是氧化反应。凡发现加氢现象的反应,即是还原反应。第二节氧化剂和还原剂一、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它能使化学反应中的其他物质还原,而本身被氧化; 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它能使化学反应中的其他物质氧化,而本身被还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电子是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在氧化剂被还原的同时,还原剂被氧化。例如:_2e,I2HI +Cb=2HCI+12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本还原在上述反应中,碘化氢中的I-失去电子,被氧化成单质12,碘化氢为还原剂。氯气中的CI0得到电子, 被还原为CI-,氯气为氧化剂。由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不一样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也有强弱之分。获

36、得电子能力强的氧化剂, 叫做强氧化剂。容易失去电子的还原剂,叫做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所生成的氧化产物。又可能重新得到电承化剂得 到电子被还原后所生成的还原产物,也可能重新失去电子。所以,还原剂被氧化后所生成的氧化物又成 为氧化物,而氧化剂被还原后所生成的还原物又成为还原剂,这就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这种关系可表示为:-ne氧化还原剂氧化剂 1/3等的有效数字可认为是无限制即在计算中需要几位 就可以写几位二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及判定方法在标准中规定以数量形式考核某个指标时表示符合标准要求的数值范围界限值称为极限数值国 家标准GB/T1250-

37、89寸极限值的表达作了规定例如大于A(A),小于(A),小于或等于 (WA).在判定检测数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时应将检验所得的测定值或计算值与标准规定的极限值作比较 比较的方法有全数值比较法和修约值比较法当测定值或计算值远离标准规定的极限值日;判定其合格与 否很简单但若位于极限数值附近时由于选择比较方法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判定结果(一) 全数值比较法1该方法是将检验所得的测定值或其计算值不经修约处理如作修约处理但应表明它是经舍、进 或未舍、未进而得),而用数值的全部数字与标准规定的极限值作比!只要越出规定的极限值不论越出程 度大小),都判定为不符和标准要求如下表所示全数值修约法示例项目极限数值测定值或其计算值或写成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硅含量 A /0/ 0.0460.05(-)符合0.050.0540.05(+)不符合W(%)0.0550.06不符合0.2940.29不符合锰含量0.30-0.600.2950.30(-)不符合W(%)0.6050.60(+)不符合0.6060.61不符合(二)修约值比较法该方法是将测定值或计算值进行修约修约位数与标准的极限值书写位数一致,将修约后的数值与 标准规定的极限值进行比较以判定其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示例见表13-3表13-3修约值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