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被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蚕丝被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蚕丝被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蚕丝被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蚕丝被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贝兰蚕丝被加工项目加贝兰蚕丝被加工项目加贝兰蚕丝被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管部门:宁夏固原市商务局项目主管部门:宁夏固原市商务局项目主管部门:宁夏固原市商务局项目实施单位:固原经济开发区永鑫蚕业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单位:固原经济开发区永鑫蚕业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单位:固原经济开发区永鑫蚕业有限公司报告编制单位:固原丰达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报告编制单位:固原丰达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报告编制单位:固原丰达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二二二八年九月八年九月八年九月目 录第第 1 1 章章 项目概要项目概要.5第第 2 2 章章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6第 1 节 基本信息.

2、6第 2 节 主营业务.7第 3 节 经营状况.7第 4 节 财务财产.7第 5 节 发展规划.8第第 3 3 章章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8第 1 节 茧丝行业现状.81世界茧丝行业发展格局.82我国茧丝行业发展现状.93 “东桑西移”工程简介.104宁夏茧丝行业发展现状.115固原*蚕桑产业发展规划.12第 2 节 项目的必要性.121是贯彻纲要的客观要求.122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133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需要.144是实现统筹发展的战略举措.14第 3 节 项目的可行性.151自然环境适宜.152地理位置优越.153原料基地稳固.154企业发育良好.165技术基础扎实.16第第 4

3、4 章章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162第 1 节 产品性能.161蚕丝.162蚕丝被.17第 2 节 产品方案.18第 3 节 产品市场.18第第 5 5 章章 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9第 1 节 项目选址.19第 2 节 平面总图.19第 3 节 工艺流程.20第 4 节 仪器设备.20第 5 节 土建工程.201技术依据.202建设内容.20第 6 节 基础设施.211电力.212供排水.213供热.22第第 6 6 章章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22第 1 节 组织机构.23第 2 节 岗位定员.23第 3 节 项目进度.24第 4 节 消防安全.241. 消防设施.242消防管理.25第 6 节

4、环境安全.25第第 7 7 章章 项目投资项目投资.25第 1 节 项目投资概算.251.投资概算依据.2532项目投资概算.25第 2 节 项目资金筹措.26第第 8 8 章章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27第 1 节 基础参数.27第 2 节 销售收入.27第 3 节 成本费用.28第 4 节 利润总额.28第 5 节 现金流量.29第 6 节 财务损益.29第 7 节 盈利能力.30第 8 节 偿贷能力.31第 9 节 敏感分析.31第 10 节 盈亏平衡.32第 11 节 评价结论.33第第 9 9 章章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33第 1 节 社会效益.33第 2 节 生态效益.35第第 1010

5、 章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36第 1 节 结论.36第 2 节 建议.36附表附表.381.项目经济指标表.382.项目投资概算表.393.项目资金来源表.404.项目收入分析表.405.项目成本分析表.416.项目资产折旧表.427.项目财务损益表.4248.项目现金流量表.439.项目偿贷计划表.4310.项目资金平衡表.4411.项目敏感性分析.4412.项目盈亏点分析.44附件附件.451企业营业执照.452企业税务登记证.453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454 蚕桑产品经营许可证.455企业财务审计报告.455加贝兰蚕丝被加工项目加贝兰蚕丝被加工项目加贝兰蚕丝被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

6、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第第 1 1 章章 项目概要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 加贝兰蚕丝被加工项目2项目单位: 固原经济开发区永鑫蚕业有限公司3项目产品:蚕丝被(4 种规格单人单被、双人套被、双人单被、儿童睡袋)4项目目标:贯彻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开发蚕茧深加工产品,巩固“东桑西移”成果,发展桑蚕特色产业,拓展生态农业功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5项目地点:宁夏固原*市经济开发区6项目指标:(1)产品产量 20000 套件单人单被 5000 件双人套被 5000 套双人单被 5000 件儿童睡袋 5000 件(2)建设内容占地面积 20 亩建筑面积 4550m26购置设

7、备 9 套件(3)燃料动力年耗量年用水量 3600m3年用电量 24 万度(4)项目定员 59 人管理人员 5 人技术人员 14 人生产工人 40 人(5)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投资 1088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550 万元无形递延资产 38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500 万元资金筹措 1088 万元企业自筹资金 488 万元申请银行贷款 400 万元项目专项资金 200 万元(6)财务评价指标达产后年经营收入 1350 万元年均总成本 785 万元年均销售税金 53 万元年均利润总额 485 万元7年均所得税 79 万元投资利润率 39.7 %投资利税率 50.3 %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 31.8

8、 %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 1430 万元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 4.3 年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 34.1 %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 1756 万元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 4.2 年第第 2 2 章章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第第 1 1 节节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项目单位:固原经济开发区永鑫蚕业有限公司机构代码:715035717住所地址: 宁夏固原市经济开发区设立时间: 1999 年 9 月性质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 200 万元股东人数:5 名(自然人)技术团队:公司现有员工 48 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13 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15 名,管理人员 6 人,操作工 14 人。法人代表:张满宏 联系电话:

9、136295416668第第 2 2 节节 主营业务主营业务固原*经济开发区永鑫蚕业有限公司创建于 1999 年,是宁夏唯一具有蚕茧收购营销资质的民营桑蚕产业开发龙头企业,是商务部认定的“东桑西移”工程宁夏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企业,是经备案登记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对外贸易经营企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蚕种扩繁与养殖、蚕桑种植,蚕茧收购、加工与营销。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公司+农户”经营机制,为农户提供种桑养蚕的产前(市场信息与生产策划) 、产中(种苗供与技术咨询培训) 、产后(产品收购、加工与销售)服务,以其龙头功能推进桑蚕产业发展。其中产后(产品收购、加工与销售)服务是公司盈利环节。第第 3 3 节节

10、 经营状况经营状况公司依托国家商务部 “东桑西移”工程,在宁夏南部山区固原*、中卫两市 8 县(区)建成优质桑园 3.2 万亩(以“公司+农户”经营机制建成 2.8 万亩优质桑园,企业自营桑园 0.5 万亩) ,占当地桑园总面积7.6 万亩的 42.1%。孵化种桑养蚕农户 2.16 万户。公司现有每批催青 2万张蚕种的全自动远程遥控催青室 4 个,蚕种扩繁能力达到 20 万张;小蚕共育室 190 间(30/间) 、成蚕饲养棚 305 间(60/间) ;拥有日加工鲜茧 15 吨自动烘茧站 2 处;公司为农户提供种桑养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业务遍及宁夏全区,收购加工蚕茧量占宁夏全区产量的76%

11、。2007 年投产桑园 1.8 万亩,以“公司+农户”经营机制饲养桑蚕3.32 万张,产鲜茧 1264 吨,种桑养蚕农户收入 2192 万元,公司烘制干蚕茧 240 吨,销售收入 1263 万元,获净利润 256 万元。9第第 4 4 节节 财务财务财产财产项目期末数(万元)项目期末数(万元)流动资产336.47 负债 557.46 固定资产 456.59权益 520.24无形资产 284.64 资 产 总 计 1,077.70 负债与权益总计1,077.70 2007 年公司销售收入 1263 万元,获净利润 256 万元。2007 年底,公司总资产 1078 万元,其中流动资产 336 万

12、元,固定资产 457 万元,无形资产 285 万元。权益资产 520 万元,负债 558 万元,负债率 51.7%。第第 5 5 节节 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种桑养蚕。公司规划到 2011 年,以“公司+农户”经营机制经营桑园 5 万亩;饲养桑蚕 10 万张;年产鲜茧 4000 吨;烘制干蚕茧 1500吨;产业销售收入 1 亿元;产业纯利润 8000 万元;企业纯利润 2000 万元。种桑养蚕农户亩均纯收益(含劳动工资) 1500 元/亩年,劳均纯收益(含劳动工资)8000 元/人年。产品加工。公司规划到 2011 年,建成集缫丝、蚕丝被加工于一体的蚕丝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蚕丝被产品 2 万套件,加

13、工升值干蚕茧100 吨、蚕丝 33 吨,年销售收入 1350 万元,实现利税 500 万元。科研开发。申请和实施科技攻关项目、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基金项目、新产品试产项目、科技开发项目,推进蚕桑产业科技进步;申请和实施市场建设项目、市场开拓项目、外贸促进项目、信息条件建设项目,构建蚕桑产业流通体系。实现规划的基本条件,一是已经奠定了发展桑蚕产业的认识基础、10技术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二是蚕茧丝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蚕茧市场需求旺盛,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三是国家以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为载体,扶持西部地区发展桑蚕产业,本公司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东桑西移”工程宁夏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企业;四是固原*市

14、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宁夏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制定了蚕桑产业发展规划 ,把蚕桑产业列入生态经济特色产业范畴给予大力支持。第第 3 3 章章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第第 1 1 节节 茧丝行业现状茧丝行业现状1 1世界茧丝行业发展格局世界茧丝行业发展格局茧丝绸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凝聚着源远流长而的中华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迅猛发展,一举成为全球生产和出口大国,生丝和坯绸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 70和 45以上,居世界首位;生丝、坯绸和制成品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 80、60和 47左右,居世界前列。茧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优势,茧丝绸行业已成为由我国

15、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茧丝绸贸易和消费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法国、日本、韩国等已相继退出茧丝绸行业,茧丝绸生产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市场前景看好。但是,我国目前还只是“茧丝绸大国” ,而不是“茧丝绸强国” 。 我国加入 wto 后,茧丝绸行业既拥有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弱点,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激烈竞争的挑战, “茧丝绸大国”11地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生产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尤其丝绸印染后处理技术水平与意大利等国相比差距很大,产品档次不高,国际驰名品牌几乎空白。如果外资一旦进入,将给我国茧丝绸企业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印度在世界银行、泰国在欧

16、共体、越南在法国的支持下,茧丝绸业强势发展。特别是印度和泰国已形成了独特的丝绸风格,越南则以低成本低价格与我国抗衡。2 2我国茧丝行业发展现状我国茧丝行业发展现状茧丝行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产业,是我国最具国际市场竞争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我国的茧丝行业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61-1978 年为平稳发展期,蚕茧产量由 6.2 万吨发展到 17.3 万吨。1979-1994 年为快速发展期,蚕茧产量由 17.3 万吨发展到 77.7 万吨。1995-1999 年为调整收缩期,蚕茧产量由 77.7 万吨锐减到 44.7 万吨。2000-2005 年为恢复发展期,蚕茧产量由 44.7 万吨,发展到 71

17、.2 万吨。2006 年以来,以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为标志,进入战略转变期。我国加入 wto 后,政府致力于发展茧丝行业、挺进国际茧丝绸市场。目前,我国茧丝行业的现状是:规模稳步增长。规模稳步增长。2005 年,我国蚕茧产量 68 万吨,比 2000 年增长49.6;桑蚕鲜茧平均收购价 978 元/担,蚕农年收入达 120 多亿元,比2000 年增长 45.8。实现工业总产值 1500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94.5%;蚕丝产量 13 万吨,比 2000 年增长 73.3%;蚕丝产品销售收入1250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94.8;实现利润 48.6 亿元,比 2000 年增12长

18、237.5;蚕丝产品出口 85 亿美元,比 2000 年增长 183.3,其中真丝类产品出口 37.5 亿美元,比 2000 年增长 89.4%。布局趋于合理。布局趋于合理。区域结构调整加快,2005 年,中西部蚕茧产量 34 万吨,占全国的 58.5,比 2000 年上升 9.9 个百分点;蚕丝产量 4.5 万吨,占全国比重由 2000 年的 27.5上升到 40。产业集约程度提高,2005年年产桑蚕茧 5 万担以上的县(市)达到 63 个,产量占全国的58.65;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山东等五省(市)丝绸商品出口额占全国总额的 90;形成了一批茧丝绸集中产区和企业集团。产品领域不断拓展,

19、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拓宽,蚕茧蚕丝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饲料、化工产品等多种行业。技术不断进步。技术不断进步。桑、蚕育种领先国际水平;小蚕共育、方格蔟、省力化饲养和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模式广泛推广;缫丝技术显著进步,截止 2007 年,自动缫丝机比重由 2000 年的 20.5提升到 80以上,茧丝及其产品质量居世界前列。市场机制形成。市场机制形成。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打破了垄断经营格局,取消了丝类商品出口经营资格的限制,开放公平、有序竞争格局和市场价格体系初步形成,以“公司农户”为机制的一体化公司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多元化股份制

20、企业比例达到 90以上,流通经营体制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竞争能力增强。竞争能力增强。随着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蚕丝产品内销量日益增长,蚕丝被、蚕丝针织品等已成为消费新热点,我国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意识增强, “凯喜雅” 、 “苏豪” 、 “丝丽”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推出,13标志着我国茧丝行业步入品牌战略轨道。我国蚕茧和白厂丝产量已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 75和 74;白厂丝和真丝产品出口量已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量的 90和 70;主导国际茧丝绸市场价格的能力日益增强,正在改变着我国茧丝绸价格受制于外商的局面,正向成为国际茧丝绸交易、价格、信息中心的目标迈进。面临严峻挑战。面临严峻挑战。虽然我

21、国茧丝行业拥有发展优势,但目前仅是“茧丝行业大国” ,而不是“茧丝行业强国” 。桑蚕生产仍未突破小农经济状态,蚕茧流通体制还需完善,科技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形象策划与宣传推介不力,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集团和驰名品牌。3 3 “东桑西移东桑西移”工程工程简介简介为了优化我国茧丝行业区域布局,进一步发挥品种、质量及成本优势,引导桑蚕茧丝绸原料基地从土地资源紧缺的东部向地域广阔、自然条件适宜的中西部转移,推进产业升级,提升竞争能力,加快从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的进程,国家商务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 “东桑西移”工程。 “东桑西移东桑西移”工程的目标是:工程的目标是:培育 200 个技

22、术先进、市场服务网络体系健全、万亩以上的生态蚕茧基地,培育九大新兴蚕茧出口产区;培育 50 个以“公司+农户”为机制、以自动化为特征的初级茧缫丝加工企业;培育 30 个自主创新能力强、集科研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蚕丝产品大型企业;培育 20 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14“东桑西移东桑西移”工程的任务是:工程的任务是:桑蚕茧丝生产以点促面,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级优质蚕茧蚕丝生产基地;丝绸纺织以东促西,大力提升丝绸纺织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水平;丝绸及其它丝产品贸易以内促外,培育丝绸及其它丝产品名牌,开拓国内国外两个消费市场。“东桑西移东桑西移”工程的进度是:工程的进度是

23、:前三年夯实基础、构建格局;后两年拓展规模、实现目标。 第一阶段(2006-2008 年) ,建设茧丝行业原料基地。在中西部地区培育一批万担以上蚕茧生产基地,使 100 万户蚕农实现人均桑树 1000 棵,户均增收 3000 元(每斤蚕茧收益 10 元) ;使茧丝行业成为中西部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东部地区通过提升现有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丝绸加工园区现代化水平,带动西部发展。第二阶段(2009-2010 年) ,提升茧丝行业技术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培育一批国家级重点蚕茧生产基地,培育一定规模的丝绸初加工能力。东部地区全面提升丝绸深加工水平,丝绸品牌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中西部茧丝行业稳步

24、发展;新增 200 万亩桑园 200 万担以上蚕茧增量,形成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大力发展的茧丝行业格局。“东桑西移东桑西移”工程的措施是:工程的措施是:统筹安排部署、科学合理规划;完善政策法规、构建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扩展国际影响;强化宣传推介,弘扬丝绸文化。4 4宁夏茧丝行业发展现状宁夏茧丝行业发展现状1998 年,宁夏政府就发展茧丝行业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调研论证。专家一致认为, “发展茧丝行业是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生态经济的可行且有效的途径” ,并15建议将茧丝行业列为宁夏十大支柱产业之中。自治区政府制定出

25、以“10年内发展 30 万亩蚕桑种植基地”为总目标的茧丝行业发展规划;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多方面积极扶持固原*(今原州区) 、泾源、青铜峡、贺兰、红寺堡及宁夏农垦集团发展茧丝行业。 “九五” 、 “十五”期间,自治区科技部门主持完成两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宁夏茧丝行业开发技术研究和宁夏沙荒地治理及优质蚕茧开发研究 ,其研究成果分别获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等奖。2000 年,国家茧丝绸办公室认定宁夏为国家茧丝绸原料基地西移示范区和茧丝行业科技开发研究基地;2001年日本协力银行和欧盟金融机构对宁夏茧丝行业提供了低息贷款和无偿援助;2006 年国家商务部批准宁夏固原*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建立桑蚕茧

26、丝基地,现已圆满完成 20062007 年度计划任务并通过国家商务部鉴定验收。目前,宁夏茧丝行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桑园总面积 10万余亩,桑蚕饲养量约 20 万张,鲜茧产量约 720 万公斤,涌现出一批示范典型,显示着茧丝行业在宁夏的生机与活力。5 5固原固原*蚕桑产业发展规划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固原*市政府以建设宁南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契机,制定了固原*市蚕桑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发展的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机遇,切实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种养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枢纽,以产业化经营为目

27、标,着力强化扶持引导,稳步发展种养基地,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科技水平,统筹完善运行机制,16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努力建成技术先进、体系健全的生态蚕丝产品基地。规划在 20082012 年期间,桑园面积从现有的 3 万亩发展到 10 万亩,饲养桑蚕 20 万张;年产鲜茧 8000 吨,烘制干蚕茧 3000 吨,实现产值 2亿元。到 2012 年,建成集缫丝、蚕丝被加工于一体的蚕丝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蚕丝被产品 20 万套件,消化蚕丝 1000 吨,年销售收入 1.4 亿元,实现利税 5000 万元。第第 2 2 节节 项目的必要性项目的必要性1 1是贯彻是贯彻纲要纲要的客观

28、要求的客观要求茧丝行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产业,是我国最具国际市场竞争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贯彻国家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开发独具特色的蚕茧丝深加工产品,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推进茧丝行业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一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期间的发展目标是:科学确定优势发展区域,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建设一批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建立桑蚕新品种开发研究体系,实现桑蚕品种更新换代;发展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型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使行业整体技术装备与产品质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

29、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进一步健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建立较为合理的茧丝价格机制。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实现平稳增长,到 2011 年,蚕茧产量达 8590 万吨,蚕农年收入达到 200 亿元;蚕丝产量达 1719 万吨,17工业年产值 2500 亿元;年出口创汇 5055 亿美元,初步实现“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的目标。“十一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任务是:期间的发展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中西部要依据市场需求,坚持适度、平稳、持续增长的原则,结合退耕退牧还林,发展生态桑园,发展设备先进的缫丝、绢纺等加工工业;深化贸工农一体化改革,提高组织

30、化程度;提高桑蚕生产技术,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拓展国内外茧丝绸市场,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宏观管理体系,提高行业运行质量;弘扬中华茧丝绸文化,树立茧丝绸强国地位。“十一五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措施是:期间的主要措施是:统筹“东桑西移”工程规划;倾斜支持“东桑西移”工程;加强市场信息引导;强化行业制度建设;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弘扬蚕茧丝绸文化。2 2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中国茧丝绸业历尽沧桑,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是种桑养蚕的经济比较效益显著。 “十五”期间,

31、我国蚕农总收入 500 多亿元,年均增长 10%。宁南山区地处欧亚大陆黄土高原暖温带湿润森林草原干旱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态气候条件适宜桑蚕栽培和桑蚕饲养。多项检测数据和测试结果表明,宁夏蚕茧解舒率、茧层率均居国内名列前茅,质量可与国内最好的山东省的蚕茧相媲美,国家茧丝绸办公室指定宁夏为国家茧丝绸原料基地西移18示范区和茧丝行业科技开发研究基地。多年实践证明,在宁南山区种桑养蚕,平均每亩桑园产茧量近 80 公斤,蚕病损失率0.8%,鲜茧烘干率达到 41.5%,干蚕茧解舒率 72%,出丝率达到 29.6%,白厂丝品质达到4a6a 级,具有强劲的质量

32、竞争优势。农户种桑养蚕,旱地桑园每亩毛收入可达 1200 余元,纯收益可达 800 元以上;水浇地桑园每亩毛收入可达 1500 余元,纯收益可达 1000 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农民群众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实例不胜枚举。例如泾源县农民于文学,建成旱地桑园 5.6 亩,2008 年与固原*永鑫蚕业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养蚕 11 张,鲜茧销售收入 7066 元。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组建了桑蚕协会,与永鑫蚕业公司签订了种桑养蚕技术服务与产品收购合同 ,以河东村为示范基地,养蚕户已达 116 户,种植桑树 700 多亩。2008 年是桑园投产第一年,已交售了 3 批蚕茧,户均鲜茧销

33、售收入达到3000 多元,预计到年底户均鲜茧销售收入超过 6000 元,亩均超过 1000元。培育蚕茧丝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蚕茧丝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劳动技术密集型的桑蚕特色产业,是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3 3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建设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要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支持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落实退耕还林后续配套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宁夏南部山区要在今后五年建成 100 万亩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宁南山区(简称西海固地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

34、地区。长期以来,以粮19食旱作种植为主体,经济结构单一,广种与薄收恶性循环,植被资源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环境失衡。为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国家规定的退耕补偿期之后,当地农民如何维持生计、持续增收的问题,是事关能否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现实问题。桑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一季育成多年利用,根深叶茂,密植成林,抗旱耐寒,水分利用效率较农作物高 23 倍。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具有绿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生态效益。抓住国家提供退耕补偿的机遇,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再生型的桑蚕特色产业,既是

35、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集约化经营,增强农业竞争能力的可行途径;也是培育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发展抗旱避灾节水农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4 4是实现统筹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统筹发展的战略举措透视固原*市产业结构问题,一是工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二是工业与农业衔接不紧密,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龙头功能弱。以贯彻国家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着力培育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枢纽功能,积极构建集种植、养殖、精深加工、科研开发于一体,熔农、工、商、贸、科

36、于一炉的产业化经营链条,不断开发蚕茧丝深加工产品,努力推进桑蚕特色产业发展,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对于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延伸特20色产业链条,拓展农业新功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推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第第 3 3 节节 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可行性1 1自然环境适宜自然环境适宜宁南山区地处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欧亚大陆暖温带湿润森林草原典型草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 48,大部分地区 57,10积温 15003600,无霜期 100140 天,日照时数14001800 小时,年降水量 350650mm。自然

37、环境特点是海拔高、气候凉爽,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质地疏松、理化性状好,工业污染少,传毒媒介少,空气环境质量高,桑叶叶质优良,蚕茧内在品质好,具有优越的种桑养蚕生境条件,自然环境十分适合发展蚕桑产业。2 2地理位置优越地理位置优越固原*地处陕、甘、宁三省区首府城市西安、兰州、银川的直线交汇中心,福宁高速公路、中宝铁路和 312 国道贯穿全境,支线机场正在建设之中,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蚕丝加工产品可当日运抵西安、兰州、银川、呼和浩特等城市。通讯设施完善,煤炭、电力资源充足,一个以特色农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宁夏南部中心城市正在成长之中,具有发展种

38、桑养蚕和蚕丝产品精深加工的优越条件。永鑫蚕业公司所在的固原*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南缘,历经 15 年发展,现已成为服务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潜力深厚、投资环境良好、21拓展空间宽广的综合型经济开发区,为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奠定了基础。永鑫蚕业公司位于固原*经济试验区九龙路与省道平银路交汇处,距福宁高速公路固原*出入口 1 公里,距宝中铁路固原*站 2 公里,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运输快捷。3 3原料基地稳固原料基地稳固公司依托国家商务部 “东桑西移”工程,在宁夏南部山区固原*、中卫两市 8 县(区)建成优质桑园 3.2 万亩(以“公司+农户”经营机制建成 2.8 万亩

39、优质桑园,企业自营桑园 0.5 万亩) ,占当地桑园总面积7.6 万亩的 42.1%。公司已经建成的 3.2 万亩优质桑园达产后,年产鲜蚕茧 2400 吨,可烘制干蚕茧 1000 吨、缫制蚕丝 330 吨。项目达产后每年需要干蚕茧 100 吨、蚕丝 33 吨,仅为公司已建成优质桑园产量的 10%,项目产品原料供给来源充分保障。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示范引导下,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东桑西移”工程深入实施和宁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必将在宁南山区建成稳固的种桑养蚕基地。4 4企业发育良好企业发育良好固原*经济开发区永鑫蚕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鑫蚕业公司)创建于 1999 年 9 月,

40、在宁夏固原*市经济开发试验区注册,机构代码为715035717,是宁夏唯一的具有蚕茧收购营销资质的民营蚕桑产业开发企业,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东桑西移”工程宁夏蚕桑茧基地建设定点单位。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蚕种扩繁与养殖、蚕桑种植,蚕茧收购、加工与营销。服务范围遍及宁夏全区,收购加工蚕茧量占宁夏全区产量的72%。公司总资产 1400 万元,拥有每日烘干鲜茧15 吨的自动烘茧站2 处,22每批催青 2 万张蚕种的自动控制蚕种场2 个,桑苗繁育基地100 亩,桑园3.0 万亩(其中公司自营示范桑园0.5 万亩,以“公司+农户”的机制孵化农户桑园 2.5 万亩) 。5 5技术基础扎实技术基础扎实“九五” 、

41、 “十五”期间,自治区科技部门组织永鑫蚕业公司、宁夏农学院、固原*市农科所等单位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完成和示范推广了科技攻关成果宁夏蚕桑产业开发技术研究 ,引进筛选出适于宁夏生态条件的优质丰产抗逆的蚕桑品种和优质、高产、多丝量蚕桑品种以及专养雄蚕品种、广食性蚕品种。借鉴国内外蚕业新技术、新成果,开发出集约、省力、工厂化养蚕技术体系和优质、高产、绿色桑园构建模式;提出宁夏蚕茧解舒率、出丝率和丝胶含量优势表达途径,开发出宁夏蚕茧生产 5-6a 级白厂丝的技术保障体系。其研究成果获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宁夏发展蚕桑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第第 4 4 章章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第第 1 1 节节 产品

42、性能产品性能1 1蚕丝蚕丝(1 1)蚕丝的结构组成。)蚕丝的结构组成。蚕茧的质量指标主要是:鲜茧出丝率20%;干蚕茧解舒率70%;鲜茧烘干率41%;白厂丝等级 4a6a。蚕丝由丝素和丝胶组成,丝素是丝纤维的主体,丝胶包覆在丝素的外面,具有保护丝素的作用。蚕丝大分子主要由 18 氨基酸(如乙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等)组成,另含有少量的蜡质、脂肪色素和灰分。因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和蛋白质构成,发展潜力深厚、市场前景广阔。23(2 2)蚕丝的传统用途。)蚕丝的传统用途。种桑养蚕发祥于我国,蚕丝迄今已有 5000余年的历史,素有“纤维皇后”之美誉。蚕丝织品光泽晶莹滋润,质地轻柔悬垂,挺括而富有弹性,

43、手感柔软和爽且具独特的丝鸣感,不仅是典致高雅和富丽高贵的象征,而且具有冬暖夏凉、吸湿不燥、抗静电、抗过敏、抗紫外线、滋润肌肤等众多保健功能。蚕沙、蚕蛹是传统的中医保健、治疗药物。(3 3)蚕丝的现代开发。)蚕丝的现代开发。蚕丝除了纤维丝织的传统用途外,近年来已深度开发和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保健品、医药、人工制成人体器官等领域。如丝素和丝胶,通过浓硫酸处理,能获得类肝磷脂活性物质,具有抗凝血活性、延缓血液凝固时间的功能,用于血液检查器材或抗血栓材料。用同样方法改变若干加工条件,可将富于吸水与保水性能的丝素和丝胶制成高级水性材料或肌肤生理保健品。通过高分子的化学合成处理,使钙、磷与丝素和丝

44、胶凝聚,可制成治疗骨折的“接骨材料”和人工肌腱、人工韧带。以丝素和丝胶为原料制成丝素膜,是治疗烧伤或其它皮肤创伤的保护膜。2 2蚕丝被蚕丝被蚕丝被的优点源于其原料蚕丝。蚕丝光泽柔和亮丽;质地优雅高贵;弹性强韧,拉力和同粗钢线略等,韧性强于其它任何纤维,弹性良好且不易勾纱破损。蚕丝被吸湿透气,冬暖夏凉。蚕丝的丝蛋白里含有 “亲水侧链氨基酸”物质,能迅速吸收并散发人体排放汗液及水份,维持被内干爽透气环境,保持舒适(蚕丝在一般情况下,其含水率为 814%,公定含水率为 11%,饱和时可达 30%而不觉潮湿感,吸湿性是棉纤维的 1.5 倍) 。对24风湿病、关节炎、肩周炎等患者尤为有益。蚕丝纤维细长又

45、坚韧,可织成密度低,稀而透明的织物,凉爽透气,没有束缚感。蚕丝是多孔性动物蛋白纤维,能吸气、泄气和含气,与其它所有纤维比较含有最高的“丝容积空隙” ,能吸收保存、容纳吞吐大量空气,热传导率很低,天冷时保暖性胜过皮、棉、毛;天热时又能排除多余的热量,使被内温度适宜。在人体散热与外界空气差异悬殊时,能双向调节被内温度,并形成极佳的隔离层,具冬暖夏凉功能。蚕丝被保健舒适,轻便易洗。蚕丝织物燃点在 300460c 间,发生火灾等意外时能有效阻燃。吸湿散湿,防整滋生病菌,静电性低,亲肤性好,贴身舒服。蚕丝织物重量轻,舒适便携。因其组织多孔,故污物可迅速清洗排除。保健:蚕丝是蚕体内的液状丝蛋白经过固化及纤

46、维化而形成的多孔性蛋白纤维,动物蛋白占 97%以上,含有人体必须的 18种氨基酸,具透气、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有滑爽、透气、轻柔、吸湿、不剌痒及抗静电等特点,具有滋养皮肤,增强皮肤细胞活力,防止皮肤老化等作用。18 种氨基酸散发出的细微 “睡眠因子”,能使人的神经处于较安定的状态,促进睡眠质量。由于蚕丝的柔软、透气、吸湿等特性,在与皮肤接触时,会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愉悦感,从而给神经末梢一种良性刺激,这种持续不断的有益刺激通过整体调节反馈于皮肤,使其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局部免疫功能改善,缓解皮肤搔痒,利于皮损消退。蚕丝的丝胶有防止螨虫和霉菌滋生的成份,能防止有害生物在人睡眠时侵入

47、人体;蚕丝纤维的化学成份又与人体皮肤构成很相似,使蚕丝被非常贴身柔软且无静电,使用舒适,且不易脏。25第第 2 2 节节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产品定位高档精工,手工纯蚕丝棉被芯,具传统工艺特色,纯棉布绣花被套。产品类型单人单被双人套被双人单被儿童睡袋产品规格2.1 米1.6 米2.1 米2 米,配套订单、双人枕头2.1 米2 米1.2 米1.2 米睡袋,配枕头被芯重量()1.52.02.01.0年产量(套)5000500050005000产品价格(元)600900800400蚕丝被属高档高价日用品。蚕丝被的成本核算依据主要是:鲜蚕茧烘干成干蚕茧的产出比例是 45%左右,干蚕茧缫成丝棉的产出比例是

48、36%左右,即每公斤纯丝棉需要 2.8 公斤干蚕茧原料。1 公斤丝绵的成本等于2.8 公斤干蚕茧成本加上辅材(被面等) 、各项生产成本、各项税收(如企业所得税 33%) ,每公斤蚕丝被直接成本至少 300 元。项目产品定价每公斤 400 元左右。第第 3 3 节节 产品市场产品市场茧丝绸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和传统产业,不仅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更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产业迅猛发展,产品质量享誉全球,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 80%,出口量占世界的 70%,居世界第一。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国际丝绸贸易和消费格局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过去丝绸主要生产国法国、日本、韩

49、国等已陆续退出,世界丝绸业生产中心逐步向我国位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增强,被誉为“纤维皇后”的茧丝产品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世界范围的消费热潮逐年升温,茧丝产品26开发如火如荼,需求量和价格持续增长。尤其 2005 年 1 月取消了茧丝产品出口配额限制,使茧丝产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近 3 年我国的茧丝产品出口量以年均 10%的速度增长,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香港、阿联酋、印度、日本、意大利、巴基斯坦和伊朗。海关统计资料表明,仅 2007 年1 月,我国茧丝产品出口额达 7.62 亿美元,其中茧丝非纺品出口2744.84 吨,金额 6919 万美元,平均单价 25 美元

50、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 44。国内茧丝产品销量与价格分别以年均 19.4%、18.2%的速度递增。中国茧丝绸行业 2006 年度监测报告公布,据全国 20 个蚕桑生产省(区)的统计,2005 年秋鲜茧平均收购价 1100 元/50 公斤,同比涨幅22%。2006 年春鲜茧平均收购价 1230 元50 公斤,同比涨幅 21%。2006年秋鲜茧平均收购价 1520 元50 公斤,同比涨幅近 40%。2006 年干蚕茧收购价格从 6.6 万元/ 吨涨到 8.9 万元/ 吨,涨幅近 35%。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茧丝及其产品仍将在较高价位运行。项目产品拥有广阔的内销、外贸市场前景。第第 5 5 章章

51、技术方案技术方案第第 1 1 节节 项目选址项目选址固原*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南缘,历经 15 年发展,现已成为服务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潜力深厚、投资环境良好、拓展空间宽广的综合型经济开发区,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奠定了基础。项目选址于固原*经济开发区九龙路与省道平银路交汇处,距福宁高速公路固原*出入口 1 公里,距宝中铁路固原*站 2 公里,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运输快捷。项目用地面积 20 亩。27第第 2 2 节节 平面总图平面总图1.1. 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固原*经济开发区永鑫蚕业有限公司蚕丝被加工项目平面布置图职工食堂办公室门卫门卫展销厅检测室绿地绿化广

52、场绿地原辅料库净选缫丝车间轧芯车间缝纫刺绣车间集成成品库车间车间2.2.规划指标规划指标总用地面积:13340 m2(20 亩)总建筑面积:4550m2平面占地面积:4550m2建筑密度:13%容积率:0.34绿地率:40.5%第第 3 3 节节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蚕丝被加工工艺流程图28干蚕茧净选缫丝轧芯生产计划原料检验采购原料布料裁料检验刺绣检验缝纫检验集成检验入库销售第第 4 4 节节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6fjt-1200 型蚕茧缫丝机 2 台套xkd-8110b 型缝纫生产线 2 台套dgk401c 型被芯成型机 2 台套锁边/刺绣/检测配套设备 3 台套第第 5 5 节节 土建工程土建工

53、程1 1技术依据技术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及备案文件;建筑物所在地地质报告和地形图。2 2建设内容建设内容生产车间轻钢结构 3200原材料库房轻钢结构 400产成品库房轻钢结构 400办公室砖混结构 200 职工食堂轻钢结构 200厕所砖木结构 5029暖通设施 3000配电设施(4kva 变压、线路 1000 米、路灯)1000 配套上下水管道改造 2000m场区硬化 1000围栏围墙砖围墙/铁栅栏 300大门与门卫室 100征项目建设用地 20 亩第第 6 6 节节 基础设施

54、基础设施1 1电力电力技术依据。根据轻工业车间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按照建筑及电气设备技术要求,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电力要求。变配电。项目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 4kva 低压专线供电,并加设备用电源,以满足消防负荷在主回路失电时启动之用。用电负荷有功功率 280kw;无功功率 85kvar;现在功率 105kva。选用变压器 1 台(干式)容量为 4000kva。电位联结。车间供电采用 tn-c-s 系统,从各建筑物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引出 pe 线作重复接地。其电阻小于 4 欧姆。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管道,主配电箱均由总等电位联结线连

55、接至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详见国家标准图集等电位联结安装97sd567。电力安全。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j50054-95)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j50052-95)规划设计,用电设备均采用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设备,并采取安全接地、短路保护、过电保护、防雷等安全措施。机房等场所设防静电地板。302 2供排水供排水(1)供水工程水源。供水水源由城市供水管网直接供给。供水水压 0.30mpa。用水量。生活用水 70 人,人均用水量标准 40l/人日,小时变化系数 kh2.5。最大日用水量 2.80m3/日,最大小时用量0.50m3/小时。日产品生产量70 套件,生产用水量标准 1

56、00l/套件,小时变化系数kh2.5。最大日用水量 7.00m3/日,最大小时用水量 2.50m3/小时。合计最大日用水量 9.80m3/日,最大小时用水量 3.00m3/小时。管材配件。室内生活供水系统管材采用三型聚丙烯 (pp-r 供水塑料管,管径 dn50 为热熔或管件接头,dn50 为热熔或法兰接头。(2)排水工程排水系统。各用水点器具排水由管道收集后排出室外, 并设通气管。管材配件。排水管采用排水 upvc 管,粘接口,在每层设伸缩节一个。3 3供热供热技术依据。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 供热通风设计手册 ,其它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基础资料技术要求。室外温度:冬季室外温度:-17;夏季

57、室外温度:27.2。室内温度要求:办 公 室 18;车间 16。建筑结构热工性能。外墙传热系数:1.56w/m2.k;外窗及外门传热系数:6.4w/m2.k;屋面传热系数:1.16w/m2.k。供热指标。供热面积 4000m2;供热热指标 90w/m2;供热热负荷315kw/h。供热系统。低温热水供热,供水 95,回水 70。下行上给式地沟31敷设双管供热系统,平 面系统分为 2 个平衡系统,在 2 个系统的起始端分别设置平衡调节控制阀。供热入口装置压力表 2 块、温度计 2 块、平衡调节阀 2 个、检修阀 2 个、泄水阀 2 个、除污器 2 个。地沟内管道采用岩棉保温管壳,保温厚度为 50m

58、m。采用铸铁四柱 760 型散热器,共计2800 片,顶层散热器均装动跑风门 1 只。第第 6 6 章章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四制”规定,采购和施工均纳入政府统一招标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经营管理运行机制。第第 1 1 节节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总经理办公室监事会股东会董事会采购供应部质量管理部市场营销部生产研发部净选车间缫丝车间轧芯车间动力车间缝纫刺绣车间集成车间计统财务部第第 2 2 节节 岗位定员岗位定员序 岗 位岗 位 定 员 (人)32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合计1经理(兼质量管理部部长)112副经

59、理(兼质量管理部部长)113办公室1124计统财务部115质量管理部1236生产研发部227采购供应部118市场营销部119净选车间16710缫丝车间17811轧芯车间17812缝纫刺绣车间18913集成车间27914动力车间156合 计5144059第第 3 3 节节 项目进度项目进度项目建设期限 2 年(2008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 。2008 年 16 月完成项目考察、调研、可研、论证、评估、选址、规划、设计;2008 年 712 月完成土地征用、招标、设备选型、岩土地基工程;2009 年 16 月完成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安装及员工前期培训;2009 年 712 月设备调试

60、、试产运行,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实施进度甘特图任务规划设计与可研认证 前期准备与地基工程 土建工程与设备采购33 设备安装与员工培训 设备调试与试产运行 试产运行与竣工验收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9年 2009年 2009年 时间 6月 12月 3月 6月 9月 12月第第 4 4 节节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1.1. 消防设施消防设施项目主要原料是蚕茧,辅料是布匹,中间产品是蚕丝,终端产品是蚕丝被。蚕茧、蚕丝具阻燃功能。布匹是易燃物,综合评定项目企业为二级防火消防对象。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84-85(2001 版)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