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习作评改之朗读自改法_第1页
小议习作评改之朗读自改法_第2页
小议习作评改之朗读自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议习作评改之朗读自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75-01 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园地里,存在着些许误区。有的教师“十目一行”,精批细改。对优生的习作“移藤动叶”,勾来画去;对差生的习作则“伐干削枝”,大幅删改。这样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烂漫”,满纸通红;细一读“云里雾中”不得要旨。这种“小工业生产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师整日陷于文山不能自拔,几乎失去人身自由。在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一般每两周一次习作。假如每篇习作400字,每班100人,那么教师在两周内就要批改8万字的文章,相当于半部长篇小说。这当然是困难的,长年累月办公桌上总是

2、高高的大叠作文本。刚刚批改完第一次习作,第二次习作又交上来了。愚公移山尚且可以挖一点少一点,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尽管天天“挖山不止”,前面却总是“高山巍峨”。再加上其他作业、班务工作、校务工作,真可谓“层峦叠嶂”了。在我工作的单位,很多语文老师都千方百计找校领导改行,带其他课,其理由都是认为小学生习作批改工作量太大了,语文教师作为批改学生习作的机器太不堪重负了。与精批细改相反,有的教师“一目十行”,敷衍塞责,不批不改,只着一字:“查”,学生苦作一番,教师却不屑一顾,谈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现象1:办公桌上有堆积如山的作文本,长期不批,文本上落了一层灰,不批又发不下去,只好大笔一挥

3、,写上诸如“阅”“很好”“较好”或“x年x月x日”之类的所谓批语了事。 现象2:台板下压着这样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下面一些文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格式正确、语言生动噢!原来是个“作文批语集锦”。有了这个,老师在下批语时只要相机进行“分解组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对一名学生习作的评价,真是“妙法”! 现象3:老师责任心太强,用要求作家写文章的标准来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批改作文时,毛病不分大小,优缺点不分主次,将学生的作文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鲜血淋漓”,结果是教师累了,学生腻了,师生全都心灰意冷了。 上述现象,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中仍可谓时时可闻、处处可见。在我18年的

4、教学经历中,类似的言论和现象也时有发生。那怎么做既能减轻老师评改的压力,又能培养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呢?我通过自己多年的作文评改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作文十分有效的方法朗读自改法,在此与同仁分享,期待与大家一起商榷。 1.初读。作文写完后,让学生自己轻声读一遍,主要检查习作中是否有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并及时做出更改。 2.细读。让学生再读习作,看自己的作文能不能读通顺,读流畅,如果感到别扭,说明习作中还有语病,如用词不当、前后颠倒等,这时候就要推敲文中的用词。 3.品读。让学生放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要求读出情感来,如果读完后感到索然无味,说明作文不精彩,这时要修改学生习作,对细

5、节之处要精心修改,如对神态、动作,内心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去大声朗读你的习作,让你的习作更精彩!完成习作后,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凡是读起来绕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可以让同学仔细查找问题,进行修改。例如,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总觉得别扭,后经仔细思考,认为“首先”与“第一个”应保留其一,避免重复。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觉得流畅多了。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 因此,朗读自改法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