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课件_第1页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课件_第2页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课件_第3页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课件_第4页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掌握:大肠埃希菌生化反应特点及致病性,卫生学检查的意义;志贺菌属的分群、致病性及耐药性;沙门菌属的致病性。熟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共性及鉴别要点;志贺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肥达反应的结果分析及用途;肠热症的微生物学检查;沙门菌带菌者的检查;其它肠道杆菌的致病性。了解:沙门菌抗原结构与血清型;特异性预防;其它肠道杆菌的生物学特点。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重点 1、肠道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 2、肠热症的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肥达氏反应的 分析判断。难点 肥达氏反应的分析判断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肠 道 杆 菌 埃希菌属

2、大肠埃希菌(E.coli)-肠外感染 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肠外感染和食物中毒正常菌群 克雷伯菌属 沙雷菌属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ETEC EIEC EHEC EAggEC致病菌 致贺菌属 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属肠道沙门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肖氏沙门菌 希氏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E.coli)-肠外感染 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肠外感染和食物中毒正常菌群 克雷伯菌属 沙雷菌属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ETEC EIEC EHEC EAggEC致病菌 志贺菌属 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属肠道沙门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肠热症 肖氏沙门菌志贺菌属 希氏

3、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食物中毒 猪霍乱沙门菌 败血症 肠炎沙门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问题:1、三种肠道杆菌的形态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通常用哪种生化反应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3、用哪种实验可以鉴别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俗称大肠杆菌 :通常为非致病菌 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属(E. coli) 志贺菌属(志贺菌属(shigella)通称痢疾(通称痢疾(dysenterydysentery)杆菌)杆菌 :致病菌致病菌 沙门菌属(沙门菌属(shigella):):致病菌致病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生物学形状 形态染色:E. coli痢疾杆菌(革

4、兰染色)痢疾杆菌(革兰染色)无鞭毛无鞭毛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动力 +动力-动力+shigellaE.coilSalmonella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生化反应:糖分解实验细菌E.coilshigellaSalmonellaglucoselactose+-+-+-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培养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SS培养基EMB培养基E.coil分解乳糖,菌落红色 分解乳糖,菌落紫红色或紫黑色shigella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不分解乳糖,菌落为无色Salmonella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不分解乳糖,菌落为无色SS培养基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细菌克氏双糖铁

5、培养基( KIA)H2S产生上层下层乳糖颜色葡萄糖动力颜色大肠杆菌+黄色+黄色痢疾杆菌红色+黄色伤寒杆菌+/红色+黄色肖氏沙门菌+红色+黑色纯培养和生化反应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E.coil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 或shigella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硫化氢试验 有些细菌如沙门菌、变形杆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铅或铁离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 +(FeS黑色)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IMViC试验I - 吲哚(indol)试验M -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V - VP(Voges-Proskauer)试验C -枸

6、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 试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IMVIC test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Indole testMethyl red testVP testCitrate Utilization test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O 抗原 H KE.coilSalmonellashigellaE.coilSalmonellaE.coilSalmonellashigellaH antigenO antigenK antigen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致病性-致病物质1.黏附素:2.外毒素:v 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

7、erotoxin,ST)v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v 志贺样毒素E.coil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致病性-所致疾病 (一)肠外感染: 化脓性感染 泌尿系感染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二)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咳引起人类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咳引起人类腹腹泻。泻。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可分为五类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可分为五类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菌株菌株 疾病与症状疾病与

8、症状致病机制致病机制ETECETEC 婴幼儿和旅行者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腹泻;霍乱霍乱样样腹泻腹泻质粒介导质粒介导LTLT和和STST肠毒素肠毒素,大量分,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黏附素泌液体和电解质;黏附素EIECEIEC 较大儿童及成人较大儿童及成人痢疾样腹痢疾样腹泻泻(粘液脓血便)粘液脓血便)质粒介导质粒介导侵袭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皮细胞EPECEPEC 婴幼儿婴幼儿腹泻;水样便,恶心,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呕吐,发热无毒素无毒素、无侵袭力无侵袭力伴上皮细胞绒伴上皮细胞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和腹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和腹泻泻EHECEHEC 出血性结肠炎

9、出血性结肠炎,血清型为,血清型为O157O157:H7H7,可并发可并发HUSHUS溶原性噬菌体编码溶原性噬菌体编码Stx-IStx-I或或Stx-IIStx-II,中断蛋白质合成中断蛋白质合成; A/E; A/E损伤,伴小损伤,伴小肠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肠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EAECEAEC 婴儿婴儿持续性腹泻持续性腹泻;水样便,;水样便,呕吐,脱水,低热呕吐,脱水,低热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伴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伴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液体吸收下降血,液体吸收下降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开始开始 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为黄

10、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 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无白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无白细胞细胞 伴腹痛伴腹痛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致病:毒力因子主要是菌毛和志贺样毒素。毒力因子主要是菌毛和志贺样毒素。 轻则轻则 能使人发烧、腹痛、反胃。能使人发烧、腹痛、反胃。 重则重则 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泻、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泻、水肿水肿和肠炎和肠炎等等 症状。症状。 并发并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可能引起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可能引起病 情更为凶险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情更为凶险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 重的可致人死亡。重的可致人死亡。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

11、后机制:机制:O157H7大肠杆菌也称Vero埃希菌,可以像通常的致病菌一样产生细菌毒素,能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故也称Vero毒素,也称志贺样毒素(SLT)。使感染者出现腹泻等一系列病症,甚至因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受损而死亡。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传染源:传染源:1、牛是大肠杆菌的主要传染源 2、受污染的水和饮料也容易传播病菌。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小孩、老人以及其他免疫力差的人群容易成为“牺牲品”。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防治:防治: 1、原则上应特别注意食品卫生: 避免避免 食用烹调欠火的牛肉,尽量不喝生牛 奶,不食不干净的食品、水果、蔬菜 等,不饮用不干净的饮料和生水。 避免避免

12、 与患者密切接触,或者在接触时应特 别注意个人卫生。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2、这种病菌对热敏感,一般不会在充分煮熟 的食物和经过严格灭菌程序的牛奶及奶制 品上找到栖身之所。3、消毒剂也是的致命克星。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致病物质 主要致病物质为菌毛主要致病物质为菌毛侵袭力侵袭力、内毒素内毒素,少数菌株产生少数菌株产生外毒素外毒素(shiga toxin,ST) shiga toxin,ST) 。1、侵袭力-菌毛粘附并穿入回肠未端、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粘膜固有层上皮细胞增殖、炎症菌毛粘附及穿入是致病的首要因素!shigella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肠粘膜肠粘膜内毒素内毒素肠壁植物神

13、经肠壁植物神经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破坏破坏对内毒素的吸收对内毒素的吸收毒血症症状毒血症症状炎症、溃疡形成炎症、溃疡形成u内毒素内毒素肠粘膜肠粘膜脓血粘液便脓血粘液便肠功能紊乱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痉挛肠蠕动失调、痉挛直肠扩约肌痉挛:直肠扩约肌痉挛:腹痛、里急后重腹痛、里急后重促进促进u 外毒素(志贺毒素)外毒素(志贺毒素): :由由A A群志贺菌群志贺菌型和型和型产生型产生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STST生物学活性生物学活性 肠毒素性肠毒素性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 神经毒性或致死毒性神经毒性或致死毒性 志贺菌有毒株志贺菌有毒株 无毒株无毒株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二)致病

14、性和免疫性2 2所致疾病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传播途径:粪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口传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急性痢疾急性痢疾(2 2)中毒性痢疾中毒性痢疾(3 3)慢性痢疾慢性痢疾3免疫性免疫性中毒性痢疾病人中毒性痢疾病人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目前至少有目前至少有6767种种O O抗原和抗原和22002200个以上血清型个以上血清型, , 根据其对宿主的致病根据其对宿主的致病性性, , 可分为三类可分为三类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甲、乙、丙甲、乙、丙) )人人肠热症(伤寒、副伤寒)肠热症(伤寒、副伤寒)鼠伤寒杆菌鼠伤寒

15、杆菌肠炎杆菌肠炎杆菌 猪霍乱杆菌猪霍乱杆菌人、动物人、动物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败血症败血症鸡痢沙门氏杆菌鸡痢沙门氏杆菌 鸡伤寒沙门氏杆菌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动物动物三、沙门菌属三、沙门菌属(Salmonella)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沙门菌属(沙门菌属(salmonella) 仅对人仅对人 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肖氏沙门菌肖氏沙门菌 希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二)致病性(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侵袭力侵袭力内毒素内毒素肠毒素肠毒素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二)致病性(二)致病性2所致疾病(对人)所致疾病(对人)(1

16、)肠热症:肠热症:伤寒沙门菌引起伤寒伤寒沙门菌引起伤寒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肖氏沙门菌肖氏沙门菌 引起副伤寒引起副伤寒 希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传染源传染源 伤寒或副伤寒病人或带菌者。伤寒或副伤寒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消化道(粪口传播)口传播)致病过程致病过程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经淋巴液经淋巴液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经胸导管)经血流播散经血流播散肝、脾、肾、胆囊、骨髓等肝、脾、肾、胆囊、骨髓等三周后三周后 恢复期恢复期病菌被清除病菌被清除 四周四周胆囊带菌胆囊带菌肠穿孔、出血、溃疡肠穿孔、出血、溃疡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

17、寒最后2 2、胃肠炎(食物中毒):、胃肠炎(食物中毒):最常见最常见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大于大于10108 8食物中毒(发热、恶心、呕吐、食物中毒(发热、恶心、呕吐、 腹痛、水样泻)腹痛、水样泻)3 3、败血症:、败血症:希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血血败血症(高热、寒战、厌食、贫血)败血症(高热、寒战、厌食、贫血)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 4. 4.无症状带菌者无症状带菌者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三)免疫性(三)免疫性 病后有病后有牢固的免疫

18、力牢固的免疫力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特异性预防特异性预防 减毒口服活菌苗效果较好。减毒口服活菌苗效果较好。 治疗治疗 首选氯霉素。首选氯霉素。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化脓性感染:化脓性感染:血液、脓液、脑脊液血液、脓液、脑脊液泌尿系疾病:泌尿系疾病:尿液尿液腹泻:腹泻:粪便粪便标本标本SSSS平板平板生化反应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血清学鉴定双糖发酵等双糖发酵等玻片凝集玻片凝集试验试验微生物学检查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v 本病第本病第1 1周取血液。周取血液。v 病程病程1313周取骨髓周取骨髓v 第第2 2周取粪便,第周取粪便,第3 3周取尿液周取尿液 Sa

19、lmonella顺口溜:顺口溜:1血血2便便3检尿,要检骨髓全知道检尿,要检骨髓全知道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发酵乳糖菌落SS培养基不发酵乳糖菌落(1)SS培养基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E.coil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 或shigella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如疑为致病性肠道杆菌需作血清学鉴定。已知分型Ab分离菌直接法玻片凝集试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卫生细菌学检查卫生细菌学检查 细菌总数细菌总数 大肠埃希菌菌群数。大肠埃希菌菌群数。大肠杆菌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3

20、 3个大肠菌群个大肠菌群/1L/1L饮水饮水 5 5个大肠菌群个大肠菌群/100/100毫升瓶装汽水、果汁毫升瓶装汽水、果汁卫生细菌学检查卫生细菌学检查大肠菌群指数大肠菌群指数我国卫生标准我国卫生标准:细菌总数细菌总数 100个细菌总数个细菌总数/1ml饮水饮水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2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肥达试验肥达试验,wodal test)Salmonella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反应加样程序反应加样程序 单位:单位:mlml 1 2 3 4 5 6 7 8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0. 9 0.5 0.5 0.5 0.5 0.5 0.5 0.5诊断血清诊断血清 0. 1 0.5 0.

21、5 0.5 0.5 0.5 0.5 弃去弃去0.5菌液菌液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从后往前加从后往前加血清稀释度血清稀释度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对照对照振摇振摇3724小时小时结果结果 + + + + + + -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四)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试验结果解释及注意事项:肥达试验结果解释及注意事项: 正常人抗体水平正常人抗体水平 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 O凝集效价为凝集效价为1:80 H凝集效价为凝集效价为1:160 副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H凝集效价为凝集

22、效价为1:80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 H与与O抗体的诊断意义抗体的诊断意义若若O、H凝集效价均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超过正常值,则可能感染了伤,则可能感染了伤 寒、副寒、副 伤寒;伤寒;若两者若两者皆低皆低,则患伤寒可能性很小;,则患伤寒可能性很小;若若O不高,不高,H高高则可能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回忆反则可能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回忆反 应应若若O高,高,H不高,不高,有可能是感染早期或感染了与伤有可能是感染早期或感染了与伤 寒沙门菌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寒沙门菌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曾患过伤寒或曾接种过伤寒菌苗,新近又感染流曾患过伤寒或曾接种过伤寒菌苗,新近又

23、感染流行性感冒或布氏菌等疾病时,可产生高度的行性感冒或布氏菌等疾病时,可产生高度的“H”凝集素及较低的凝集素及较低的“O”凝集素,这种反应称回忆凝集素,这种反应称回忆反应。反应。 确诊为伤寒的患者中,约有确诊为伤寒的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肥达氏反的患者肥达氏反应始终为阴性,故阴性结果不能排除伤寒的诊断。应始终为阴性,故阴性结果不能排除伤寒的诊断。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我们重点介绍了主要是非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致病性的志贺菌属和伤寒杆菌,他们均为革兰染色阴性的杆菌,因此形态染色一般无法鉴别,可通过培养(通常用SS/MEB平板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致病菌菌落无色,非致病菌呈

24、现颜色)、生化反应(非致病菌分解乳糖,致病菌不分解乳糖)和血清学试验鉴定(玻片凝集试验和肥大氏反应)。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思考题:思考题:问答题问答题1常见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菌属有哪些?产生哪些致病因素?可致哪些疾病?2、常见的引起肠内感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哪几种?简述其致病机制。3简述大肠杆菌引起的肠外感染。4简述志贺菌的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5.试述肥达反应的原理、结果分析及实际用途。6、简述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因素及与其有关的疾病。 肠道杆菌大肠痢疾和伤寒最后病案1、患者李x,男,19岁以发热、腹痛、头痛、乏力一周,于1999年7月人院,患者于入院前一周开始发热,体温达39,午后发热明显,可高达40,伴腹痛,轻度腹泻,稀糊状,每日28次。无恶心、呕吐,有时头痛、轻咳、不思饮食,精神不佳当地医院诊断为上感,曾给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静脉点滴,病情未见好转治疗一周后,高热仍不退,上述症状无缓解,即来本院诊治,以高热待查入院。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54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为64%,淋巴细胞为36%。查体:体温40,脉搏96次分,神志清,表情淡漠,胸前皮肤可见少量玫瑰疹心肺无异常。腹软,肝大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