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的教学设计_第1页
《诗两首》的教学设计_第2页
《诗两首》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诗两首》的教学设计_第4页
《诗两首》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he boss is like a tiger, the tigers butt cannot be touched, and the tigers butt is not suitable for shooting.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诗两首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会写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

2、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教学准备媒体资源:视频瀑布,教学课件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绝句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视频,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瀑布,设疑,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怎么样来写瀑布的。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瀑(p)。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3、播放教学课件中“课文诵读”部分,学生听读课文。4、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

3、(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3、读三、四行诗句。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

4、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指导书写“遥”、“瀑”写得左窄右宽。“疑”:右上方是“

5、匕”,不是“”。练习用钢笔描红。以上教学过程结合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辅助进行。第二课时一、复习上一节内容1、背诵望庐山瀑布。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播放课件中的“诗文赏析”部分,学生拓展学习相关内容。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1、先播放课件中绝句的“课文诵读”部分,学生先听读,然后再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2、通过,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

6、精读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是

7、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反复练读。练习背诵。五、指导书写。“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以

8、上教学过程结合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辅助进行。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2、背诵课文。3、抄写词语。教学反思:诗两首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1) 学生借助拼音读

9、古诗。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2.学生跟师读。3.指名读。4.师生对读。5.学生齐读。四、认读、识记生字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2.齐读生字。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1) 自由记生字。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五、巩固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2.读词语巩固生字: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六、指导写字1.书写生字古、声、多。2.观察生字

10、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古:横要长而凸。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3.生练习书写。第二课时一、复习1.齐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三、背诵古诗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1) 师范读。2) 自愿读。3)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2.背诵古诗。(指名背

11、、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四、指导书写1.口头扩词:古()()()声()()()多()()()处()()()知()()()忙()()()2.书写生字处、知、忙。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五、扩展活动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诗两首的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

12、山的感情。【课前准备】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2、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1、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2、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3、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4、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5、练习背诵。三、练写生字,抄写古诗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2、抄写望天门山。四、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

13、后雨1、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2、交流展示: 展示朗读或背诵。 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2、配乐情境朗诵。二、想象画面1、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3、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三、拓展活动1、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2、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诗两首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鹤、孟”等个生字。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

14、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有得。学会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教学难点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导入学习,理解诗题。由本单元专题“人间真情”入手,进入送别诗的学习。出示第一首诗题:黄鹤楼送孟

15、浩然之广陵解释诗题,理解“之”的意思。(二)初读古诗,理解生字。1指名初读。2理解生字。3自由朗读。(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自学诗句。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预设难点:西辞烟花理解“西辞”。通过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辞”的意思。理解“烟花”。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4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四)三读古诗,感悟情感。1初步感悟情感。2深入感悟情感。重点体会:离情、深情。体会“离愁”。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体会“深情”。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二、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一)总结学法。(二)学习交流。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交流要点:两首诗的相

16、同和不同点,了解作者、感受深情。有“送”“西”“尽”“故人”四个相同的字词,但具体含义不同。了解作者。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感受深情。通过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深情。3配乐朗读。三、布置作业阅读其他的送别诗,感受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唐李白唐王维黄鹤楼画古诗两首教学实录年级:四年级整理:印记(三河市皇庄小学 米涛)师:咱们准备好了?生:准备好了。师:上课吧!刚才背的一些送别诗,在动脑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真情。可以说自古重离别,可以记载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说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

17、,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让我先来看一首诗,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师:说的真好,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是?生:之师:“之”是什么意思呢?生:去。师:是去的意思,还可以说是到的意思。那孟浩然到广陵去了,那谁来给他送别?生:李白。师:就是本诗的作者,唐朝大诗人李白。师:你们知道送别的地点在哪吗?生:黄鹤楼。师:非常聪明的孩子。那我们先来看看“鹤”这个字。古人啊,将它这样写。我们都知道,右半部分是“鸟”过去呀,人们把长尾巴的鸟叫做“鸟”。我们大家看左半部分,有谁认识这红色的字?(que隺)对了,猜猜什么样的鸟

18、叫 que呢?大胆的猜。生:我觉得应该是()的意思师:太对了,那说到这,你对这个鹤字有什么样的印象啊?生:我觉得是既长又短。师:既长又短,好像有点不太合情理,是吗?你的意思是什么?生:左半部分()让它尾巴很长,所以()师:它的尾巴应该是不长不短。从字形当中我们就好像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它呀确实是一种让人喜爱的鸟。它的鸣叫声震九天,它的舞蹈雅致翩翩,在咱们中国民间早就被定为仙鹤。黄鹤楼就留下了仙人乘鹤升天的传说。诗人最后还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楼,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分别了,那我们再来自由的读一读诗题吧,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好,让我们把书打开。100

19、页,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字正腔圆的读读这首诗?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不但字音准确,而且还颇有韵味。我们把这种韵味再来感受一下。(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第二句。生:烟花三月下扬州。师:第三句。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师:最后生:惟见长江天际流。师:真是富有韵味啊!就这样,我们来自由的练读这首诗吧。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读好这首诗,那只是刚刚触到它的表层,通过这些诗句,你都了解了哪些诗意呢?说说看,平时你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意呢?生:我一般都用一句话中的重点词和重

20、点句来理解这句话。师:看样子,从字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就好理解了。好办法,你呢?生:还有先把不懂的字都翻译成现代的话,然后再看这句话。师:不懂你怎么翻译啊?仔细的说。生:。师:好办法。你呢?生:我理解诗句第一种方法就是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注释的话再看一下注释。师:非常好。你还有?生:就是先把自己懂得,然后看一下,然后可以再联想一下。师:他的意思听出来了吧,谁能再说说,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句的?生:()师:你的方法是他说的这样吗?是呀?其实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意思是说,是把会的先想一想,然后呢上下句联系联系,也许刚开始不懂的,一联系上下句就会了。非常好。有的时候,就让我们来默读这首诗,来理解诗

21、句的意思。重点词语之间写批注生:(自学)师:要不然咱们这样吧,跟你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小组把你不理解的一些地方互相问一问,也许,好不好?生:()师:再大点声,让我们都听清楚生:烟花为什么像烟雾一样?师: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吗?生:()师:你对自己能满意吗?她的问题是烟花为什么是花,开的像烟雾一般。你怎么理解?生:形容花开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烟雾。师:花太多,太繁茂了。这回你满意了吧?其实对烟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好了,别的组还有问题吗?你们。生:我们没有搞懂什么叫天际流?师:这个刚才有的组讨论过了,你们组讨论的,你能帮他解答一下吗?生:天际流,流你应该知道吧。水都是可以流的,天际就

22、是特别特别远,天边。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长江水都往天际那边流了,一直流向了天边。师:就是这个意思。不着急,你说的真好。还有问题,你有什么问题?生: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碧是什么意思。师:哦。最后的同学能帮你解答。生:碧就是很蓝的意思。师:有一个词叫做碧绿,碧极了,绿极了。你说的意思有点发蓝了,碧空就是生:蓝天。师:说的多好。好了,没有问题了,是吗?还有问题,你说。生:我不太明白西辞是什么意思?师:你看看_马上就举手了,来,请你说吧。生: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师:你说的真好,孩子,你怎么了解他们两个的地理位置的呀?你怎么知道的?说吧生

23、:就是查了一些资料。师:他在学习之前就先查的资料。真是个好习惯。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大家来看一下。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广陵是哪里?生: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师: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生:烟花三月下扬州。师: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生:扬州。师:他们呀真的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而黄鹤楼在?生:西。师:广陵在?生:东。师:也就是西辞的意思应该怎么说比较恰当呢?你再说一说。生:我觉得应该是离开西边去东边。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

24、烟花,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过吗?生:见过。师:诗中的烟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意思吗?生:不是。师: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春色满园关不住。(播放课件)生:一枝红杏出墙来。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两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别了。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别诗诞生了,让我们放声读吧!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

25、江天际流。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生:李白在黄鹤楼那块送孟浩然去广陵,第一句就是说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去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是说花开的很茂盛的时候,孟浩然要去扬州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只有一只船在水中,远方蓝天就是没了。师:只有一只船在江上行驶,是吗?一直到这只船都没有了,消失了。看不见了。生: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说,只能看见长江,远看就是天连着江,所以说是天际流。师:江水都流向了天边,是吗?说的不错。如果让我们把这个分别记下来,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几十个图板。可是诗人李白用了多少笔墨呢?生:28个字。师:让我们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领悟,透过这28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了?用我们的

26、心去感受。生:我感受到李白送孟浩然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还有那种忧愁的思想。师:感受得真好,孩子。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种依依不舍的深情呢?接着说吧。生:就是我是从后两句诗感受到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有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描写的。师: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会感到舍不得。这位同学不仅感受到了,而且还给我们读了出来。谁还想谈谈你的感受?生:我是从第一句和后两句感受到的李白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因为,我觉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还没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还能回来。师:都消失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但也不会只载一只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

27、远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吗?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对孟浩然感情很深,因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视着他,想和他一起去扬州,一直陪伴着他,并没有留意到身边的船。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生:孟浩然。师: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却还长久的驻足,你在想什么呀?生:我在想孟浩然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多么想和他一起去扬州。师:多么想和他一起去,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诗句好吗?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说的好,读的好。生:如果我是李白,我就想,孟浩然会不会去了不会再回来呢?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28、惟见长江天际流。师:你的感受都融入你的朗读当中。你呢?生:我也想去。师:你都恨不得想去了。把你的感受读读。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你还想说。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载不回来呢,是无比的思念。师:无比思念,说的真好。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读的真好,孩子们,我们真的感受到你的思念。他们俩个人的感情有多深,让我们看看李白写的诗。谁来读一读?生:赠孟浩然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师:而此时,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听不见了知己的

29、话语。看到,听到的只是在天地间流淌的长江水。望着这滚滚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么?生:多愿意和孟浩然一起去。生:多愿意老朋友孟浩然赶紧回来呀!师:眼看帆去远,心如江水流。孩子们,能把这种感受再读出来吗?生:(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他用自己的感受读了这首诗。此时,我们真的能够感受到李白多么愿意将自己的这番情意放逐江水,让它泛舟远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感动。我们看,全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自古离别多伤悲,“

30、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生:(女)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生:(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团锦簇的想到这,又有怎样的感受?生:李白可能非常惋惜,这么好的机会不能跟老朋友去那么美的地方。他可能很惋惜。师:什么时候也能像孟兄这样饱览壮丽的河山,那该多好!带着向往的心情再来读一读。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是啊!与故人的深情使得这次分别带着一

31、种离愁。而内心带着对这次远行的向往,又使得这离愁带着一丝愉快。使得这首诗既情意绵绵又雄浑开阔,无怪乎千古流传啊!让我们也带着诗人那复杂的情感再次吟诵一遍。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如果你要知道这正值开元盛世,年轻的李白刚从属地相信你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先探讨到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怎样步步走进古诗,层层感受到诗的内涵的呢?生:师:古诗和其它_一样,也是有很多层次的。刚才,我们就试着铺开了这首诗的意思层。从而,通过它的语言文字触摸到了它的情感。其实,古诗的层次还是很多的,因为它的

32、内涵是很难穷尽的。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这首诗,想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哪种情感。先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自己感受一番。生:(自由朗读)师:能不能先和你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生:(交流)师:经过咱们短暂的交流,咱们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生:师:这次分别不知下次什么时候再相会。因此,这次分别生:很悲伤。师:有一点悲伤,想必两位诗人说了很多分别的话,喝了不少离别的酒。又端起这最后的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包含着怎样的话。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来呀!师:哎呀!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生:我觉得这杯酒中还有一份思念。师:是啊!出使西域,张骞用了十三多年,苏武用了十五年。这酒中能不盛

33、满了一份思念吗?生:这酒中还包含了诗人的悲伤,因为老朋友很可能就不会在回来了。师:事实真的是这样,在这次分别后的两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真的是一次诀别。你还有怎样的感受?生:我想到了这杯酒中还有一份祝愿。希望师:是呀!西出阳关荒漠绝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风兼雨。朋友保重啊!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种情感汇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首诗写出了每一个送别人的内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首诗被收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广为传唱。也就叫阳关三叠师:让我们在阳关三叠中再次吟诵这首诗。生:(读诗)师:这首诗还有很多内涵。其实在古

34、代交通不便,因此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意的方式。人不同,事不同,景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那暖暖的真情。生:谢谢老师!老师们辛苦了!老师们再见!诗两首的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重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准备:挂图、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诵古诗。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古诗朗诵。引导学生进

35、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5分二、复习古诗,欣赏评价 。师:你学过哪首古诗,给我们朗诵一首让大家欣赏。1.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2.互相评议谁朗诵得最美。复习学过的古诗,和朗诵方法。三、读中识字,准确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生字。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 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学习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方法。准确朗读古诗。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歌。

36、通过看注释、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 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学习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五、配图想象,加深理解 。老师把语文书为古诗“乞巧”配的插图展现在大屏幕上,配有音乐朗诵“乞巧”这首诗。1.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2.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景象说出来。培养想象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检查已学,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把乞巧这首诗讲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画的有创意。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

37、赛。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3.大家评议。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习兴趣。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1. 带领学生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句的意思。2. 你能不能自己学习翻译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老师点拨。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乞巧这首诗。老师觉得大家朗诵得很好。这首诗应该怎样朗诵,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呢?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1.学生结合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朗读的,思考朗读古诗的方法。2.总结出:前四个子与后三个字之间有短暂的停顿。第五个字

38、加重语气等。3.学生朗诵练习,互相评议。学习朗诵古诗的基本方法。并且朗诵嫦娥这首诗。四、读诗配画,加深理解 。老师播放音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嫦娥这首诗诗句的理解画一幅画。1. 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合作画画,根据图画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老师点拨。理解诗句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诗两首的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5默写。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教学时

39、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3)指名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指名朗读。(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诗人在诗中运

40、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1)解题。板书题目。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2)教师范读。(3)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

41、注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亲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三)巩固练习。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2欣赏二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3背诵二首古诗。4默写。(四).总结。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泊船瓜洲 游子吟一水 数重山 慈母 游子春风 绿 密缝 恐迟还 报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

42、璨的奇葩。它语言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人文和诗学素养。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每次教学古诗,基本上都是教师引领学生逐句讲解,再由学生背诵下来便大功告成了。虽然看似知识掌握了,但是古诗中所蕴含的深意以及语言的优美、凝练,学生却并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打破这种串讲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能主动去学习古诗,主动去感悟诗中的情感,进而有效地去品味诗中独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也在上欣赏了很多古诗的教学课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枫桥夜泊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学中他创

43、设的那种幽深的意境,以及课堂上那浓浓的诗意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便在自己的这节课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一、以“母爱”为主线,合二为一游子吟别母这两首诗都是以表现母爱为主题,其中又都饱含诗人们对母亲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将它们放到了一起来执教。由于别母相对来说是学生比较生疏的一首诗,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将它作为主讲来学习。而游子吟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便放在学习别母这首诗之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再由学生来自学完成。当学习完两首诗后,我又将两首诗中最能体现母爱的诗句穿插在一起,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了两首诗中所表现的母子亲情。这样,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学生对两首

44、诗有了整体的把握与感悟,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二、以“母爱”为基调,引情入境古诗,境界高远,蕴涵哲理,每一首诗都饱含诗人的深情,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更是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母爱”这个主题,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引领,并借助音乐、图片、语言的渲染,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在古诗的意境之中。比如当学生在朗读“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这句诗时,为了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母子间情之深,思之切,我进行了三次引读指导,同时配上凄婉的乐曲,孩子们早己身临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浓浓

45、的思念之中,这样,诗意不用多讲,而诗情便自然地流进了学生们的心中。三、以“母爱”为牵引,拓展升华五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并且经过前四年古诗词的滋润,已经具备一定的对古诗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学习两首诗之后,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我适时地引入白居易、周寿昌和李商隐的有关描写母爱的诗句,一句“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母子分别时痛彻心扉的伤感,而“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又再次让学生们感悟到儿女对母亲的那份思念。当情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引出李商隐的这句“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又将学生的思绪落实到了如何回报母爱的思考之上,这样就使学生们的感悟更

46、加深入一些。当然,除了这几句古诗外,还有不少现代诗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将一些现代诗也融入本课之中,学生们是否会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试着打破常规,将两首赞美母爱的现代诗引入了本节课,让学生们在读悟的过程中,感悟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这样,也将我们祖国古今语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贯穿在一起,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或者内容相关、或者风格相似,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找到共鸣点。同样的一节课,学生学得多,学得活,学得透,学得主动,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诗两首的教学设计7教 学目 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47、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知识点梳 理理解古诗意境 背诵并积累春天的古诗教 学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

48、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背诵古诗。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

49、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背诵古诗。第三课时(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识字写字 三、书写练习。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课 后反 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

50、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诗两首的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句3习本课生字新词。4背诵这两首诗。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2理解诗句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三、指导学习示儿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