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间的未来模式.doc_第1页
生活空间的未来模式.doc_第2页
生活空间的未来模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空间的未来模式未来, 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希望,也许更是绚丽的梦幻;对年青人而言,未来又是新生活的开始,一次生命的新的腾飞。当我们的设计师坐下来讨论未来之时,未来则充满着挑战, 对我们原已十分熟悉的设计技术,方法的全新挑战。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世纪之交时,未来对每一位设计师则意味着生命的冲击。这冲击于新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新概念对以往设计原则,思想的巨大震撼。 尼葛洛庞帝在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中所做的一切,标志着, 新世纪的人类生活将在 “数 ”的新技术影响下,发生革命性的彻底变革。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中, 数字化生存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

2、。 ”在此世纪之交的十字路口,我们的设计师们是否已体察到了,人类的新技术必将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 由此将给我们的设计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呢?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正是取决于人类在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日趋成熟的思维模式。从四大发明古国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英国产业革命直至19 世纪中叶以来层出不穷的各种以技术命名的时代。如:蒸汽机时代、汽车时代、飞机时代甚至今天人类正在不断努力探求的宇航科技。 这此科学技术的成功无一不对人类的生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人类生存必需空间之建筑也是在这种技术及人类不断发展的生活模式的作用下得到了飞速的前进。 与建筑共生的室内空间的发展

3、亦与建筑殊途回归。科技的高速发达, 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 但不幸的是伴随现代文明的成功,人类也向自身赖以生存的空间付出了昂贵的学费。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人际关系的淡漠,人口问题的突出 这一切,又使人类陷入了新的 “危境 ”,以建筑而言。现代主义的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创造了著名的国际主义风格, 由于代表了工业时代文明的先进,国际主义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泛滥世界,成为现代文明的代言词。20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逐步地意识到了现代文明的 “无个性 ”“单调 ”“无人性 ”的冷漠。随之而来的后现代主义、后期现代主义、新乡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等流派的涌现,表

4、明了现代人类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本世纪末的今天, 这种需求的反映更为迫切。刚刚召开的20 届国际建协的 北京宪章,提出了 “循环关系,着眼于人居环境建造的建筑学”。把建筑与城市规划“纳入一个动态听生生不息的循环关系之中 建立对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建筑关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体现。 ”与建筑并存的室内设计也理应如此。相对于建筑,室内设计与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密切相关。 今天的社会, 已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对人类生活模式的更加关怀。上海新近落成的浦东金茂大厦室内设计的成功应成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典范。其酒店客房内办公桌上设置的 intemet 网接口及更多的电源接口,都反映了酒店更加服务于日

5、夜穿梭的旅行商客工作生活需求。 而客房卫生间的盆浴与淋浴使用的互分,表明了设计师对现代人类自尊的更加珍重。客房衣厨可在走道及卫生间内两面开启方便了住客的生活起居。浦东金茂大厦室内设计的成功, 并不仅仅在于其辉煌高耸的室内空间和代表着最新时代科技的装修材料,更在于其所证明的对现代人类生活模式的更多关爱。是一次设计理念的成功。今天的设计师在沉湎于空间的摆布, 立面的界定,材料选择的时候,应更多关注未来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改变未来人类的生活模式,从而影响设计的思维、 法则。上海举办的世界经济500 强大会,就是一个信号, 从 500 强之中 50%于信息通讯产业的特征可以预见,未来将是一个信息的世

6、界,一个数的世界更是一个依赖于数字化生存的世界。“信息高速公路 ”今日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词,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有资料表明:“美国已有 1/5的人口属 SOHO 族( Smalloffice&honeoffice, 即小或家庭办公靠个人电脑与网络在小写字间或家里工作)。1995 年个人电脑进入约34%的美国家庭,同年全球个人电脑已达5757 万台;比1994 年销量增加 24.7%,同时已有155 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 万用户进入互联网络。 日本通产省的 1997年通信现状报告介绍1996 年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达285 亿日元。图书馆的网络化也正迅速发展。美国约 4000万人在万维

7、网上购物。 ”在我国,前不久在北京、南京等进行的“网络生存实验 ”也正昭示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将成为未来的生活模式。SOHO 式缩小了办公室空间, 甚至使办公回到了使用者的住地。完全消除了办公与住地的空间距离,克服了今日交通的繁忙、 拥塞。同时能源的共用,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城市的空气又重新变得清新、宜人,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 鲜花绽放, 大地吐新, 人类又回到了温暖的自然怀抱。SOHO式良好解决了与日俱增的人口爆炸与用地稀少的难题。为了使 SOHO式更加完善人类的生活,“多媒体实验室 ”更进行着人机间的情感互动实验。实验的结果将使人们摆脱SOHO式所带来的人机长时 “静语 ”的对峙困扰。

8、 SOHO式解决了工业化时代由于工作地点的不停变动,人们频繁迁徒造成的邻里关系冷漠,社会安全动荡之顽症。在工业化时代“工作社会化,大集体共同操作, 与生活孤寂并存,每人是一张牌,在不断洗牌的陌生化社会中,总是孤独脆弱的小纸片。 ”SOHO的工作方式重新合工作生活为一,以往令人生厌的许多事务工作在家庭的温馨氛围中重新使人感到兴趣。工作不再是以往的烦躁而是生活的乐趣。SOHO式已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类在 SOHO式的工作状态下,自由选择休息、工作、游戏的时间。而随之而来,我们今日室内空间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流行的几室几厅可能不再是重要的居室主要单元, 代之的可能是各类不同活动的空间。也可能随

9、着网络生存的不断深入,未来家庭已经不再有那么多的各类橱、柜、桌子。网络生存方式将会伴之出现许多中介服务产业,今日我们生活中许多用品不一定都得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各霸一方 ”。而是由那些中介服务机构为您 “代管 ”。生活空间的未来模式 :今日电视的黄金时段,不再由电视台所限定。您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设定 “黄金时段 ”拥挤的书房,已成为您家中悠闲的“酒吧。 ”那些以往堆积如山,也无法存贮的书籍,正静静地 “躺 ”在您的 “笔记本 ”上。甚至您可以带着 “一屋子 ”书去旅行。未来的生活带来人类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这些需求取决于不同人的文化、知识、体验。应该预见到21 世纪的生力军是今天的儿童和少年,

10、他们正是与计算机网络共同生长的一代,我们今天颇感新奇、 陌生的网络在他们的眼里就象每日晨起暮落的太阳一样平常、自然。在未来生活的创造中活动中,尼葛洛庞帝领导的“媒体实验室 ”( MediaLab) 功不可没,正如媒体实验室的宗旨: “不为当前技术所限,发明和创造性地利用新媒体,以改善人类生活和满足个人需要。 ”今天媒体实验室利用超级计算机和全新的人机交互设备进行实验,正是为了使之成为明日人们日常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东西。我们已可感觉到媒体实验室所做的一切,可能就是未来新生活的代名词。 而这又将作用于我们的意识,最终导致生活模式的根本变革。正如马克思的 “物质决定意识 ”,目前风行的SOHO式使工作

11、形式上更个人,单体化,对老人易造成远离子孙, 缺乏亲情爱抚的心理失衡。今日社会保健服务和医学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又一新的社会病症。 1997 年 6月 21日西文七国首脑会议声明:“我们现在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对付我们老龄化社会人口变化给经济、财政和社会带来的后果。”我国在 1998年也已宣布,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这些作用于室内设计, 由于长期处于孤独的工作境地,可能会猝发病症, 或由于年老体弱而造成的行动困难。因而室内的安全保障设施及便捷良好的通讯设施成为了室内的日常用具。再次, 老人们比以往对人际交流的渴望将更为迫切,社区服务中心和以关爱老人生活的服务设施也会应运而生。21

12、 世纪的生活将会是丰富多彩,也是极端个人化的。人们将会以“我 ”来向社会提出更多的需要。工业时代的量产化、批量化和后工业时代的小型化,小批量将变为明日的非物质化、个性化。这一切可能正合老子的“反者道之动 ”“物极而反 ”。SOHO 式反映于室内设计的作用。现在尚不甚明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其必然变革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生活模式。网络和光盘在今天的孩童眼里”就像成人眼中的空气一般稀松平常。“在数字化的环境中,新的一代正脱颖而出,完全摆脱了许多传统的偏见。如果你不想与时代脱节,就必须重新开始学习生活,去实在把握“数字化长生存 ”的含义。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尼葛洛庞帝的预言,应成为今天我们设计师的警言。 面对未来, 设计师更应加强自身修养的学习,准备好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相信,21 世纪的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将对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设计产生巨大震撼。 人类的生活需求更趋于个人的“专有 ”。设计师是一个为各类人服务的综合产业。也许科技的飞进, 我们今天被尼葛洛庞帝视为“原子 ”的平常物体, 将被大量的 “比特 ”所替代。也许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会把我们今天所坚信不移的生活理念“砸 ”个粉碎, 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