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步设计计算书一、 构件尺寸1、 确定梁的跨度2、梁截面尺寸二、 材料参数1、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本次试验梁制作采用32.5 号水泥、20mm40mm碎石、中砂,拟设计混凝土等级为C20的混凝土,混凝土标准差取5.0MPa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c=3.1g/cm3.水泥强度富余系数kc=1.13.中砂:s=2.66g/cm3,级配合格碎石:g=2.70g/cm3, 级配合格,Dmax=40mm1) 试配强度2) 水灰比 是否考虑水泥强度富余系数kc?由于混凝土深处在干燥环境容许的最大水灰比为 ,故最大水灰比取计算值 3) 确定单位用水量W0查表,塌落度 mm 3550mm查表,用水量 kg,可直接
2、采用。4)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C05) 查表得最小水泥用量为260kg,故取为计算值6) 确定砂率Sp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 的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当水灰比为 时,其砂率值可选取Sp= % 7)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S0,G0采用体积法计算解联立方程得、则计算配合比:2、 材料用量根据所设计梁截面和跨度,混凝土梁及立方体试件总体积:由计算配合比可得材料用量分别为、三、配筋计算试验提供钢筋级别 HRB335,箍筋级别可选用 HPB235,设计荷载为跨度3分点(距支座900)的两个荷载P/2作用,考虑本试验实际加载情况,需要考虑梁的自重。(混凝土重度25KN/m3)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其均布力大小:q=251
3、2018010-6=0.54KN/m1) 选取受拉主筋:采用12 的一级钢筋 根,试验前预留三根长500mm 的钢筋,用作测试其应力应变关系;架立筋选择2f6或282) 采取单筋截面设计:根据实际配筋验算适用条件1.适筋验算是否满足适筋或超筋配筋率:因为 是否满足大于最小配筋率的要求2、承载力计算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的规定,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列公式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式中,1,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 时,1取为1.0,1取为0.8;fc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采
4、用材性试验结果;h0截面有效高度,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h0= h-a ;b , h 试验梁矩形截面的宽度和高度;x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fyk受拉主筋抗拉强度标准值,采用材性试验结果; As受拉区纵向主筋的截面面积; as受拉区全部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取as20mm; b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Es钢筋弹性模量,对Q235 钢材取Es2.1105 N/mm2; cu正截面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 时取0.00333.由反算P:4. 斜截面抗剪设计 求剪力设计值梁自重可视作均布荷载 梁截面的剪力为支座处剪力为V= KN,本实验中梁不设弯起
5、钢筋,则剪力全部由混凝土和箍筋承担。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产生的剪力VF= KN,则有VFV=95.4%75%,故对该矩形截面简支梁应考虑剪跨比的影响,其中a=900=950mm,计算剪跨比 =ah0=6.12903,取=3.0HPB235钢筋的fy=210N/mm2验算截面尺寸 一般梁截面符合抗剪要求剪力图如下:(3)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1.75+1.0ftbh0=1.753.0+1.01.27120155=10.335KN0.1673mm2/mm 故满足设计要求配筋箍率 sv=nAsv1bS=250.03120540=0.154%sv ,min=0.24ftfyv=0.241.2721
6、0=0.145%箍筋间距和箍筋率满足要求4.正常使用荷载的计算式中,荷载分项系数的平均值,本次试验取1.4;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01.0;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对于以主筋屈服的受弯破坏取1.2;5.开裂荷载理论值的计算参照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开裂弯矩为:式中,m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对于矩形截面取=1.55 ;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采用材性试验结果; I0试验梁换算截面惯性矩; y0试验梁截面形心轴至受拉边缘距离;E钢筋弹性模量和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E=Es/Ec;Ec混凝土弹性模量,对C20 混凝土可取Ec2.55104 N/m
7、m2;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As/bh 。混凝土强度的确定1. 单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方法:每一试块的抗压强度fcu按式fcu=P/A计算,以三个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精确至0.1MPa。三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2. 根据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标准值,采用如下统计公式计算该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式中fck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边长为150mm 的混凝土立
8、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c1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比值,对普通混凝土,其强度等级C50 时,取c10.76,对高强混凝土C80,取c10.82,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c2对C40以上等级的混凝土考虑脆性折减系数,当C40时,取c21,对C80,取c20.87,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fcu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对单组试验取fcu0。试验方案设计一、试验目的1. 通过试验初步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操作程序。2. 通过试验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3. 通过试验加深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特点、变形性能和裂缝开展规律的理解。4. 通过试验了解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9、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梁的受弯性能。二、试验仪器及设备 三、试验方案(一)根据初步计算结果画出配筋图(二)试验梁的加载及仪表布置1. 试验梁支承于台座上,通过千斤顶和分配梁施加两点荷载,由力传感器读取荷载读数。2. 在梁支座和跨中各布置几个百分表?3. 在跨中梁侧面布置几排应变引伸仪测点或粘贴几个5*40mm的电阻应变片?4. 在跨中梁上表面布置几只应变片?5. 在跨中受力主筋中间位置各预埋几只应变片?四、试验量测数据内容各级荷载下位移、应变(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发展情况(包括裂缝分布和最大裂缝宽度max)。五、试验步骤(一)试验准备1. 试件的制作。2. 混凝土和钢筋力学性能试验3. 试件两
10、侧用稀石灰刷白试件,用铅笔画40mm100mm 的方格线(以便观测裂缝),粘贴应变引伸仪测点。4. 根据试验梁的截面尺寸、配筋数量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试验梁的承载力、正常使用荷载和开裂荷载。(二)试验加载(设计一个荷载分级表格)1. 对试验梁进行预加载。如何分级?2. 调整仪表并记录仪表初读数。4.对试验梁分级加载,如何分级?5. 当达到试验梁开裂荷载的90时,改为多少进行加载?6. 开裂后怎么加载?7. 当达到正常使用荷载时,荷载持续5 分钟后,记录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手持式应变仪读数。8. 超过正常使用荷载后继续加载,按什么进行加载? 9. 当达到试验梁破坏荷载的90时,改为多少进行加载?
11、直至试验梁达到极限承载状态,记录试验梁承载力实测值。10. 当试验梁出现明显较大的裂缝时,撤去百分表,加载到试验梁完全破坏,记录混凝土应变最大值和荷载最大值。11. 卸载,记录试验梁破坏时裂缝的分布情况。(三)人员分工试验总指挥 1 人,负责对现场实测数据的观察判断构件的受力阶段并决定加载的程序;试验加载1人,负责控制电动油泵站或手动油泵,根据力传感器的读数稳定每级加载量;测读电阻应变仪1人,负责电阻应变仪的检查和调试,测读并记录各个电阻应变片的读数; 测读手持式应变仪1人,负责测读并记录手持式应变仪的读数;测读百分表1人,负责测读并记录百分表读数;观察裂缝2人,负责观测裂缝的开展情况,并对裂缝进行描绘。六、记录试验数据设计试验记录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摄影培训合约协议书范本
- 邻居相间围墙承建协议书
- 超市临时用工协议书范本
- 汽车车辆转让合同协议书
- 短视频业务合作合同范本
- 买卖打包红砖合同范本
- 设计顾问年费合同协议书
- 铜精矿海外采购合同范本
- 盖板涵工程劳务合同范本
- 美国指甲店转让合同范本
- 高考小说阅读导练:蒙太奇、意识流、冰山理论专项(理论指导+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查房
- 园林局城市绿化养护手册
- 法社会学教程(第三版)教学
- 人工智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挑战与机遇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应用文写作》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英语开学第一课-课件
-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
- 高三5月大联考作文“新技术”“新产业”“新质生产力”导写
-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