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水造墙在堤防加固防渗工程中的应用_第1页
射水造墙在堤防加固防渗工程中的应用_第2页
射水造墙在堤防加固防渗工程中的应用_第3页
射水造墙在堤防加固防渗工程中的应用_第4页
射水造墙在堤防加固防渗工程中的应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射水造墙在堤防加固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在建筑堤坝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系列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防渗作用。射水法是现阶段用于混凝土防渗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当前的堤坝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堤坝防渗技术入手,结合我国的建筑施工实际,对当前的工程中容易出现的的渗水漏水现象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防范,并对这种方案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射水法;防渗施工工艺;接缝 在堤坝施工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的防渗技术是当前重要的施工方式之一,而针对我国目前的众多建筑物来说,进行房屋的防渗作用是其施工的重点和核心,因此我国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

2、决的方案。 1 项目概况 我国的某处堤坝建筑时间为2011年,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了防渗透处理,由于该项目容易出现洪灾,因此在施工中出现了停工的现象,只是完工的日期超过了一年的时间。 2 地质状况 在我国的设计单位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剖面的分析,提出一定的方案,土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a、粘土层。这属于土层的第一个层次,表面为一些黄褐色的土壤结构,厚度大概在10米以下。这部分土层的特点是粘度较强,在土壤的上层分布有一定的壤土,其厚度不会超过一米,而在泥质的淤泥层表面,泥土的渗透性差,属于比较弱质的透水层。 b、细砂层。这部分属于棕黄色的土壤结构,厚度在10米以下,属于强透水层。 c

3、、中沙层和粗砂层结构。这部分的砂层颗粒较大,厚度较大,属于强透水层结构,其中的卵石的直径分布较广,圆度较大。 d、砂岩层。这部分主要是紫红色的土壤结构形式,表面的风化程度较高,深度较大,属于弱透水层结构。 3 设计简介 该项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加固优势,分出一定的范围和独立的施工段,整个的施工段长度为1750米,深度在17米,所涉及的面积在4万平方米左右。总的来说,防渗墙的中心线结构和大坝的走向一致,靠近堤外的部分,同时防渗墙的墙孔为中心墙结构的形式,孔洞的面积和深度不小于1米。墙体的厚度不小于22厘米,压强较大,同时墙体的抗渗能力系数较大,允许的坡度较大。 4 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

4、4.1 施工设备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该项目进行前期的机器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指切割机的切割过程。切割机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成槽机、水泵组合和混凝土的浇筑组合三部分。在安置的过程中,需要将其落实在铁轨上,其成槽器的长度和厚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机型的结构表面根据不同的土质要求进行处理,一般要大于卵砾石的表面,以确保其强风化。 4.2 施工的流程按照一般的射水造墙技术进行处理。 4.3 施工准备 a.施工时首先需要进行现场的清理工作,清理的过程包括平整度和施工平台的清理,最窄的位置一般不要超过五米,而最短的长度不得小于20米,在线路的布置方面,要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进行多个角度的施工处理,保

5、证项目的分段施工的合理性。 b.其次,施工时需要进行泥浆的布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循环沉淀的方法进行,根据不同的沿线,设计不同搞得路线,在循环路线的沉淀方面,根据当地的泥浆池和废渣池的容积,确定基本的泥浆池容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泥浆中的杂物可以充分的沉淀,循环的线路更长,长度更大,坡度范围较大。一般来说,废渣池需要设置在河滩的低洼处,现场进行废浆处理,并经过自然的沉淀后,排放到河道中。 c.开槽。在墙体中心线上每隔10m定出控制桩位,根据墙体厚度人工预开槽位。开槽既为了成槽定位,又为保持槽内水头,防止塌孔。 d.铺轨。铺轨是最重要的施工准备工作。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中心线布设,且

6、使轨道上成槽机的成孔中心与防渗墙中心线重合,偏差不大于3cm。轨道下的地基应平整、稳固,铺轨侧离墙体中心线2.53m范围内不能有坡度。轨道下枕木的铺设间距根据轨下地基的坚实程度在0.40.8m之间调整,铁轨间距根据成槽机轮距确定。轨道距墙体中心线的尺寸误差不得超过3cm。铁轨与铁轨、铁轨与枕木之间,用固定组件连接。 e.造墙机就位。造墙机就位后,利用造墙机的重量,在铺设好的轨道上先行往复行走进行预压,然后复检轨道并进行调整。 4.4 造孔技术要求 造孔是射水造墙技术的关键,包括移机定位、射水造孔和清孔换浆等3 道工序。造孔采用跳仓法,即先造序孔,再造序孔;造序孔时,必须在序混凝土槽板初凝后进行

7、。两序孔的施工循环间隔,按混凝土初凝期和施工速度来控制,一般要求达到4872h,该工程按造79个序孔后返回打序孔。 a.移机定位。按照事先在轨道上做好的孔位标记,移动成槽机就位,对中、调平、卡轨定位,校正机架与成槽器导管的垂直度,垂直度误差应小于1/300。 b.射水造孔。开动卷扬机、水泵、泥浆泵,启动成槽器上下运动,冲击切割地层成槽,根据不同地层,施工技术参数经验数值如下:k造孔用固璧泥浆比重为1.151.20g/cm3,漏斗粘度为1825s。进入砂卵石层后,应提高泥浆比重和粘度,一般比重为1.21.30g/cm3,粘度为2528s;l孔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21.5m,并不宜低于作业面

8、以下30cm;m射水成槽泵压控制在0.3mpa左右,开槽施工时小些,而进入砂卵石层后则大些,在造序孔时要打开两侧喷嘴,泵压控制在0.5mpa左右。 c.清孔换浆。入基岩1.0m后,利用反循环系统进行清孔排渣及换浆,采用槽底抽吸、槽顶补浆的方法,对槽底沉淀物和泥浆进行置换清除。清孔用泥浆比重为1.101.20g/cm3,粘度为1820s,含砂量小于5%。清孔换浆结束后1h,应达到以下清孔标准:k孔低淤积厚度不大于10cm;l孔内泥浆比重不大于1.30g/cm3,粘度不大于30s,含砂量不大于10%。清孔中,应注意始终保护孔内水头,以防坍孔。 4.5 浇筑水下混凝土技术要求 a.墙体材料。防渗墙混

9、凝土在泥浆中浇筑,配合比以流态混凝土设计,入孔坍落度1822cm,扩散度3444cm。混凝土初凝时间应不小于6h,终凝时间不宜大于24h。水泥用量380kg/m3,砂率40%,水灰比0.65。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32.5,骨料选用洁净的天然卵石和中粗砂,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b.混凝土拌和、运输及浇筑。混凝土拌和及运输能力不小于计划浇筑强度的1.5倍,以保证浇筑能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时间不宜超过40min。防渗墙采用直升导管法排泥浆浇筑,导管连接采用抱箍式快速接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该项工程中,结合了建筑设计师的经验和方法,经过测试后的堤坝没有出现渗漏和管涌的现象,安全系数得到了提高,施工质量得到了保障,建筑质量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