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渝东奇葩梁平竹帘画刘 勇(重庆市梁平县红旗中学,重庆梁平 405200)摘要:梁平竹帘2008年6月7日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次彰显出这一古老艺术的新生命。本文从梁平竹帘独特制作的工艺特点、特定的人文地域环境出发,竹帘发展简史、意义进行探讨,以其请教于方家。关键词:竹帘 工艺 特点 意义作者简介:刘 勇(1958-),男,重庆梁平人,梁平县红旗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师范大学名誉教授,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民间美术研究方向,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结业。Abstract: The Liang ping bamboo curtain on
2、June 7, 2008 authorizes for the national second batch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name list. Shows this ancient art once more new life.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Liang ping bamboo curtain specific humanities region environment, the bamboo curtain development brief history, the unique manuf
3、actures craf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ignificance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consults Yu Fangjia by it. key word: Bamboo curtain craft characteristic significance author synopsis: Liu Yong (1958-), male, Chongqing Liang ping person, Liangping County Red Flag middle school senior teacher, Chongqing Nor
4、mal university professor emeritus, Chongqing University Art academy folk art Research center special invited researcher. Folk fine arts research direc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Art academy graduate student curriculum graduation.一、 梁平竹帘的艺术特点辞海中有专门辞条记载:“竹帘画,在细竹丝编织的帘子上加上画的工艺品,产于四川梁平。”(辞海1876页)在竹帘上,绘花鸟,
5、或写意,或工笔,在上边加天杆,下边安地轴,成为“竹帘画。梁平竹帘出现了同类品种的两个产品,即素竹帘和画竹帘,素竹帘为纯的实用工艺品,画竹帘为观赏工艺美术作品,现就其艺术特点进行评述。素竹帘工艺竹帘选材以慈竹为主要原料,必须是竹节长,干花少,青皮未伤的隔年青或两年青,这样抽出的竹丝才会色泽柔和鲜嫩,清新悦目。梁平素竹帘的工艺制作十分考究,以民间手工技术为主,借助简单而巧妙的木结构机械,经过选竹、砍竹、锯竹、排竹、包青、清毛、去节、启片、分丝、匀丝、冲头子、迂篾、晾干、缫丝、牵梳、提纵、织帘、桄帘等,从收取竹子到成品包装入库,要经过八十余道工序的流水作业,需要优秀的操作技术和密切的配合衔接来完成。
6、达到轻如薄莎,淡如烟云的视觉效果和工艺水准,表面精密平顺,色泽黄中带亮,竹丝挂帘如丝之纤细,手感韧细腻。先将竹节破成1公分宽的竹片,然后将竹片两边的青色和黄色都刮掉,再用两把专用小刀,一前一后,一正一斜靠在一起,全凭手上功夫和技艺,从竹片中“碰”出相当于1毫米的四分之一厚度的竹丝出来,如果做1米宽的竹帘,可以先把竹片进行削头子,然后将几根竹片连接起来,再从竹片中抽竹丝,如果做超过2米宽的竹帘,先要抽出竹丝,再进行竹丝连接,其间不能有任何连接的痕迹,这就是技能高低的关键所在了。竹帘品种分为缫丝竹帘、抽丝竹帘、笔卷竹帘、窗帘竹帘等门类,尤以抽丝竹帘制作难度最大,工艺水准最高。它的每一根竹丝在抽好后
7、,还要通过三个细如针尖的小孔来整理,由孔中顺势缓慢抽出竹丝,其丝质柔韧圆劲,细腻光洁,用这种竹丝织出的帘子细如锦缎,平如池水。竹丝制好后,再用蚕丝作经线,光滑纤细的竹丝作纬线,织成细密匀净、色泽典雅,工艺精细,薄如蝉翼,细如毫发,帘质如绸,细腻光滑,柔软坚韧,完成后的帘子色泽晶莹。“细如毫发密如丝,浅淡春光傍倚帷;喷雾漫着晓雾湿,织云宛睹碧云垂。窥鸟拂日晴窗影,倚阁香凝湘水姿,为有空山飞瀑布,传来妙手见心思。”此诗形象地写出了梁平竹帘的精妙。经过无数的民间工匠艺人的不断努力发展,工艺不断完善,日制作精美,用途不断的扩大。巨幅竹帘,一般每幅帘宽3.1米高8米,每根3.1米长的竹丝用工量在一小时以
8、上, 5根竹丝捆在一起有二毫米粗,每一幅须用万余根竹丝织成,共用竹料七千余公斤。竹帘的宽度由竹丝的长度决定,竹丝的长短又受慈竹竹节的长限制,三米多长的竹丝每根至少要要粘接五、六次,经过精细加工,在一幅巨幅的竹帘上看不出一点竹丝头的衔接痕迹。制作大型竹帘,需要高超的手工技艺。粘接、抽取竹丝是最关键的工序。竹帘手工艺人凭借肉眼,根据不同竹料性能和天气气候变化情况,掌握粘胶的火候,对准竹丝丝头,牢牢粘接上然后小心地抽细,打磨。稍有疏忽,竹丝就粘不牢,气候一变,便自行脱落。织帘时,需要四人共同操作,节奏必须和谐一致,用力也要均匀协调。可以说,每织一根竹丝都凝聚着竹帘师傅的技巧、经验和心血。在为首都人民
9、大会堂四川特制的五幅大型竹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竹帘画工艺辞海中有专门辞条记载:“竹帘画,在细竹丝编织的帘子上加上画的工艺品,产于四川梁平。”(辞海1876页)在竹帘上,绘花鸟,或写意,或工笔,在上边加天杆,下边安地轴,成为“竹帘画。光绪年间发展了油漆彩绘的画帘,是用光滑纤细的竹丝作纬线,蚕丝作经线编织而成,在素竹帘工艺上发展起来的画竹帘,在椅帘、轿帘、窗帘、门帘、帐帘开题字作画的首例,用其国画的绘制方法,然后在帘子的堂心中画上山水、人物、花卉、走兽等,稍加点缀,使清净平素的工艺竹帘,大大的增添了光辉。梁平竹帘画有素心、堂心二种。素心竹帘不施底色,直接在帘上作画。利用竹丝织肌理色彩,取其自然之
10、美,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极富有东方色彩和民族气派。竹帘画摹仿中国画的装裱形式,将画心添白。再在白底上作画。在竹帘胚上采用传统书画的表现手法,她融工艺与绘画为一体,由于其工艺精细、格调典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收藏性,有着其他工艺不可替代的艺术感染力。它既实用又是美化生活的装饰品。梁平竹帘画是工艺绘画与中国画相结合的一个产物。以竹帘代纸,在其上进行绘画,借助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或人物或花鸟或山水,可大写意可小写意可兼工代写。颜料大多采用国画、水彩、水粉色。一般不掉色褪色,无腐无毒无污染是绝对的绿色环保佳品。 梁平竹帘画虽然是借助中国画的形式,但是它的材料不同于宣纸,没有自
11、然的浸润,没有宣纸那样好画,全靠画工用工艺方法来处理,画师根据竹帘画的题材采用薄涂、厚涂、烘染、点染等表现手法绘制。梁平竹帘是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欣赏时不能用专业的眼光来评定审美 梁平竹帘画,也不能同中国画相提并论,它本质上是属民间工艺范畴, 所以要用中国传统民俗的审美方法来看待,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故民间工艺中的梁平竹帘画在审美追求方面有其自身的审美特点。梁平竹帘画是劳动者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它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者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欣赏时应参照其因材施艺、实用简洁、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热烈夸张、象征寓
12、意等特点。很大一部分文化名人的参与,使梁平竹帘画大大的提高了声誉。以黄胄、沈鹏为代表的一些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著名书画大师亦在梁平竹帘上作画、题字,使梁平竹帘画得以登堂入室,在中国工艺美术界独树一帜,饮誉天下,成为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二、 梁平人文地域环境梁平地处重庆东部的平行岭谷区,气候温和,群峰环抱,林木茂密,山青水碧,翠竹遣日,是一个风景清绝的地方。那里旧有八景,高梁耸罩,古洞蟠龙。崖泉瀑布,赤牛卧月,石马归云,垂云北观,万石耕春,福利钟文。垫江孔广赞有诗概括梁平的美景:西望有赤牛,东望有白兔,高梁山色佳,桂楼一齐赴,阑干倚夕阳,樵歌隔烟雾。此地平坦如镜,良田纵横,风景宜人,盛
13、产水稻,素有“川东米粮仓”之美称。在物产方面,梁平以竹出名,有紫竹,慈竹,斑竹,苦竹,刺竹,箭竹,风尾、观音等竹。此外林、木、松、竹、桐、柚。橘,芋,瓜之类和鸲鸽(八哥),鹦鹉等禽鸟,也是这里的特产,此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为梁平竹帘的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土壤”。当地百姓历来有 “不可居无竹”的生活习性,房前屋后,路边河畔绿竹成荫,苍萃欲滴。特别是号称“白里竹海”的西山,宛如绿色城,郁郁葱葱,逶迤不见首尾,品种齐(106种之多)堪称天然的竹类植物博物馆。农夫在闭假之余,伐竹编织,各式各样的生话用具和玩赏之物几乎都是行家里手。久而久之世代相传,梁平竹帘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逐渐形成,逐渐完善而立于民
14、族民间文化之林的竹编工艺代表,它是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三、 梁平竹帘发展简史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属本地土生土长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据梁山县志记载:“竹,栩毛之属,必他处所无及,征诸宋史,则尝贡锦”。梁平竹帘的产生和造纸技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据资料记载,手工造纸的“舀纸帘”,就是梁平竹帘的趋形,相传当时梁平百里槽有一位会编制“舀纸帘”的工匠名叫燕洪顺,他用手工破竹取丝,编织成“舀纸帘”,其竹丝细密,编织精致,工艺非凡,知县把他招进县府,让他用竹丝编织轿帘、椅帘、窗帘、门帘、帐帘,其绵薄如纱,精致美观,知县把这些精美的竹帘工艺品献给皇上,惊动朝廷上下,梁平竹帘由此成为贡品。这也
15、是梁平最早的实用工艺素竹帘。宋、元时期,梁平竹帘先在椅帘、轿帘、窗帘、门帘、帐帘等实用基础上,经过无数民间工匠艺人的不断努力,工艺渐趋完善,制作日愈精美,用途不断扩大。明代以后,在尚属实用的竹帘工艺基础上,首开了题字作画的先例,用国画的绘制方法画于轿帘、窗帘、门帘、帐帘之上。此一点缀,使清净平素的工艺竹帘,光彩倍增。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编写的梁山县志写道:“竹帘以破竹为细丝,织轿帘、灯帘、堂帘各色具备,极其精巧。”清代少京兆在诗中赞竹帘:“细入毫发密如丝,浅淡春光傍绮帷。喷雾漫着晓雾湿,织云宛睹碧云垂。窥鸟拂日晴窗影,倚阁香凝湘水姿。为有香山飞瀑布,传来妙手见心思。” 诗人把梁平竹帘描写
16、得形象十分生动,朦胧美的视觉形象,激发出对竹帘妙手心思的向往和感叹之情。“清末,梁平县出了一位技艺奇巧的民间艺人名叫方炳南,擅长花鸟和蔬果,名气日盛。他首创在那轻薄纤细、柔韧如纸的竹帘上,运用工笔或写意技巧画出了如飞欲动的花鸟和草虫,并在上边加上了杆,下面安上了轴,张挂起来,宛然如一幅装裱好了的古代卷轴画。他的这一艺术创举,后来就给我国工艺美术中,增添了一个竹帘画的新品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梁山县知县方和斋创办“迁善所”,任命方炳南为负责人,他在所里设竹帘编织组,专制竹帘,积极推广改良竹编工艺品,制作的竹帘工艺品,送展成都青羊宫博览会,一举夺冠。民国时期 (1925年),梁山实业
17、所所长唐安章和技师李光云,改手工编织而借用织布的原理编织竹帘,竹帘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产量提高,产值大增。民国十九年(1930年),竹帘制作负责人曹有光采用在帘面上涂上牛胶和织布的原理,避免竹帘久挂后竹丝下辍、帘面断缺的缺点,同时,改进送竹丝方法,工效再次提高。在这时期,梁平竹帘在画帘的基础上,人们还把刺绣这一民间工艺移植在竹帘上,梁平竹帘品种不断增加,有中堂、屏条、方、横推、通景屏和对联十多个品种。抗战期间,美苏盟国均有驻梁山(即梁平)军用机场的空勤人员,他们对竹帘工艺品大感惊喜,纷纷带回本国馈赠亲友,使梁平竹帘远渡重洋,并在异国他乡备受青睐。同时,引起一些异国商人的销售兴趣,请人来(梁
18、山)拍制梁平竹帘工艺的无声电影,带回他们国家放映宣传,使梁平竹帘名声大振。当时,以画竹帘为生的美工有7至8人,还有一些兼职画工多人,大大小小的竹帘编制作坊在县内星罗棋布,竹帘的年销量达十多万尺,织帘工人达50多人,在重庆、梁平等地还出现了一批经营竹帘画的小业主和小作坊,一时盛况空前。解放前夕,梁平竹帘由于内战影响,竹帘销量不大,织帘工人只有7人,竹帘画的产量只有300多尺,濒临灭绝。解放后(1954年),国家把艺人组织起来,建立了竹帘生产小组。有7名竹帘艺人组织起竹帘生产合作小组,当年5月,梁平竹帘参加莱比国际博览会展出,获得好评。1955年,企业更名为梁平城关竹帘生产合作社,社员增至23人,
19、初见成效。1956年,改生产小组为生产合作社,四川省投资8万元,更新厂房,建立原料基地,培养技工。1957年,竹帘艺人段嗣光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艺人代表大会,后被接纳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58年国家轻工部拨专款新建竹帘厂,重建三幢车间厂房和竹帘生产基地,艺人增至百余人,竹帘品种达二十多个,产品大部分通过广州等地外贸出口,销售产品供不应求。1959年牟炳衡等工艺大师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特制生产的高8米,宽31米的巨幅竹帘,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朱德委员长带领前苏联专家前来观看,前苏联友人将梁平竹帘称为“天下第一帘”,朱德元帅称其为“新中国的一大成就”。此后,梁平竹帘制作工艺被逐渐介绍到浙江
20、、湖北等地。随着市场的需要,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三峡风光”、“迎客松”、“麻姑拜寿”、“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等人们喜闻乐见的画材应运而生。岳飞、郑板桥、孙中山、毛泽东、舒同等古今名人书法用静电植绒方法移植于竹帘上,朴素典雅,别具一格。并将刺绣与绘画有机结合,制作出高档精美的竹帘工艺品,使竹帘工艺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薪火相传。1960年刘少奇、陈毅出访东南亚时,用梁平竹帘作为礼品,1966年至1976年特别是“文革”期间,由于横扫一切给竹帘生产带来灾难,竹帘也只能画或写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书画作品。受“破四旧”的影响,竹帘生产处于举步维艰的尴尬状况。1975年,邓小平出
21、席联合国大会,将梁平竹帘作为纪念品,携往大洋彼岸。很多省内外的著名书画家及诗人在竹帘上题诗作画,中国的黄胄、沈鹏等一批著名书画家掀然挥墨,在梁平竹帘留下墨宝,使梁平竹帘画的艺术品味得到提升。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竹帘带来了生机,竹帘产量逐年上升,达到59万尺。竹帘增加了工艺品种,有绣帘、植帘、书法、竹画挂包、竹拖鞋等。梁平竹帘多次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馈赠国际友人的佳品,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均有珍藏。1980年,梁平工艺竹帘厂再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承制了五幅高8米、宽3.1米的大型竹丝窗帘装饰品。此竹帘每厘米用竹丝在15根以上,每根3.1米长的竹丝用工量在一小时以上,每幅须用竹丝万余根
22、,共用竹料七千余公斤,工程浩繁,技艺精湛,中外人士流连于此,均赞不绝口。1983年,又为钓鱼台国宾馆承制了13幅高8米、宽11.56米的大型竹棍窗帘装饰品。其技艺之精湛,使中外人士流连驻足,莫不称绝,大大地提高了梁平竹帘声誉,它与人民大会堂的竹帘工艺虽风格相近,但工艺却不同,充分展示了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梁平竹帘于1973年开始出口,被评为全国优质艺术品,1985年荣获中国竹业协会颁发的“信得过产品奖”,1986年获得省政府优秀旅游产品奖,1988年获得四川省“优质产品奖”,1990年获得“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铜奖”,1994年获得四川省“名优特新产品金奖”,1998年“梁平竹帘”被评为“重庆市
23、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3年获得重庆市第三届旅游产品一等奖,2006年在第五届中国竹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梁平竹帘2008年6月7日列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保护传承的意义“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不仅是各国的、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目前国内非常关注民族民间艺术问题。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成果,以及由这个成果扩大而成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像空气和水一样滋育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大众的心态,这就是挥之不去的故乡情怀。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人际和谐价值与文化认同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就是对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效的保护和有力的弘扬。在我们展现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不但可以弘扬其中的民族精神,还可以以此增进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家族认同,氏族认同、民族认同甚至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除了它特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之外,它还具有充斥着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抗菌肽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切削油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无机鞣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佳木斯市中医院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实操考核评分表
- 2025年年产10万吨生物质颗粒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陶瓷料浆分散剂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煅烧低钠氧化铝项目创业计划书
- 赵一曼红色家书课件
- 中国连三甲苯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1883-Friday-管理学章座-张-庆
- CSC-326系列数字式变压器保护装置说明书(SF4524)-V1331
- HG∕T 5068-2016 涂料用磷铁粉防锈颜料
- 菜鸟驿站转让合同范本
- DB63-T 2269-2024 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清单计量规范
- 清贫教学课件
- 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五上第17课《发明让生活更美好》课件
- 2021年北京市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东方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 环评报告
- 《法国地理》课件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江南联赛”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