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报道中的缺陷与建议_第1页
医患关系报道中的缺陷与建议_第2页
医患关系报道中的缺陷与建议_第3页
医患关系报道中的缺陷与建议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患关系报道中的缺陷与建议 一、医患关系报道中的误区 1、新闻标题带有指向性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所报道事件的主要内容。面对医患关系这类“敏感话题”,记者、编辑在制作标题时更应该避免对观众的误导。在2011年轰动一时的“八毛门”事件中,某早间新闻节目在进行报道时以“患者质疑,小病开刀要十万”为题,其中“小病”和“十万”形成鲜明对比,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可能会让观众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这也是当前电视媒体进行医患关系报道时存在的通病,如某午间新闻脱口秀节目曾以“女子顺产不懂礼数,肛门被缝”为题目报道“缝肛门”事件,这些带有指向性的题目传达出新闻内容的冲突性,

2、容易引导观众按照媒体期望的方向进行解码,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媒介素养并不高的观众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2、主持人专业性欠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持人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如在上文所提到的患者质疑,小病开刀要十万这篇报道的最后,主持人点评道“现在有两种可能,一是医生真的不会看病,二是医生故意开出天价,要赚黑心钱。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没有医德的表现。看来要讨个说法的不仅是这位孩子的家长,还有我们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这件引起全国热议的“八毛门”事件后被证实是患儿家长对医院和患儿病情的误解,而在这篇报道出炉之时,事件真相尚未调查清楚,但主持人的发言直接指向“过度医疗”和“医

3、德医术”问题,话语中带有一定的煽动性。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地引入“评论”的环节,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连线特约评论员进行评论;二是依靠主持人进行评论。无论是哪种评论,都要始终把“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放在首位,既不能在事情真相查出前过多下“结论”,也不能一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观众。在当前一些电视新闻评论中,“过度医疗”“收红包”等词汇频繁出现,这对观众而言,就起了错误的引导作用。 3、模式化展现在一些电视媒体的报道中,仍然存在对医患双方、医患关系、医患纠纷的模式化展示。如对医生正面形象的塑造,仍存在“高、大、全”“牺牲小我,服务他人”或者“虽然辛苦,但是值得”的话语套路,无法从多层面

4、展现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生的心理过程;再如对患者的报道,多集中于患者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和对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感激。此外,在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报道,也多从改革取得成就、得到医患双方支持等方面展现,而忽视“新医改”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体制下医患双方各自的难处。 4、存在“非此即彼”和预设立场“非此即彼”意为在报道中要么肯定医方,要么肯定患者,而没有把医患视为共同体放在大的社会背景和医疗体制中进行考量。预设立场则是指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存在“感情用事”和“先入为主”的问题,“感情用事”指一味在医患纠纷报道中同情弱者,并把原因归咎于医生和社会;“先入为主”则是指在医患双方发生纠纷时从“医生是否收取红包

5、”“医生是否想拿提成”等方面设计采访、报道。从新闻框架理论中可知,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认知框架和价值观框架,而在框架的作用下,就会对一些事物进行选择性的忽略。 5、采访不均衡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环节,新闻采访决定后期的写作和编辑,而均衡也是新闻采访进行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当前的医患关系报道中,依然存在缺乏全面听取双方声音的问题。如上文提到的患者质疑,小病开刀要十万中采访了患者的父亲和爷爷,患者的发言达到三段,但对医生的采访只有一段。这种采访上的不均衡也容易引导受众只听一方声音,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情。 6、缺乏第三方声音在当前医患关系报道的消息来源中,专家学者和民间社会

6、团体的声音都略显薄弱,这也和我国当前国情相关。近年来在解决医疗纠纷的过程中,各方都呼吁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第三方调解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在当前的调解中,多见后两者而很少看到人民调解的声音,这也是专家学者和民间社会团体声音缺失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对策 1、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医疗体制背景知识当前我国医患纠纷不断、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体制的不完善,现行医疗体制所导致的“以药养医”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加重医患两方的双重困境和沟通成本。媒体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医患关系存在的症结所在,加强对背景知识的学习、研究,了解医患双方的需求,以媒体之力,推动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推

7、动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在解决医患纠纷中的作用,为建设“公民社会”不断贡献力量。 2、深入基层,反映医患双方的真实处境新闻媒体想要真实地反映当前医患关系所存在的问题,不能仅在冲突、纠纷发生时扛起摄像机,而应该深入病房门诊,实地展开调查,倾听医患双方的心声,用镜头记录双方的真实处境。 3、报道中要遵循新闻专业主义近年来,西方新闻界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真实性、独立性和自由性。在中国新闻改革过程中,“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和实践,成为重构媒介和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改变新闻从业者群体结构的重要象征资源。在医患关系议题的报道中,媒体也应遵循“新闻专业主义”,在采访、写作、后期剪辑、主持评论等每个环节中牢牢把握真实、客观、准确、平衡的原则,不进行“新闻炒作”和“策划新闻”,不集中、大量地展现医患关系的消极面,合理运用新闻框架,在新闻伦理和法律的约束下,力求客观、真实地展现医患双方的形象,对舆论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努力消减当前社会所存的戾气。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