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识图与常用电路_第1页
电气控制与PLC—识图与常用电路_第2页
电气控制与PLC—识图与常用电路_第3页
电气控制与PLC—识图与常用电路_第4页
电气控制与PLC—识图与常用电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电气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系统基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 电气控制电路读图方法电气控制电路读图方法 逻辑代数分析法逻辑代数分析法(自学自学) 基本控制基本控制 常用基本控制电路常用基本控制电路2.1 电气制图及电气控制电路读电气制图及电气控制电路读图方法图方法电气控制系统:由电气设备及电气元件电气控制系统:由电气设备及电气元件按按照一定的控制要求照一定的控制要求连接而成。连接而成。统一表达方式:电气控制图。统一表达方式:电气控制图。分:电气系统图,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分:电气系统图,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功能图图,电气安装接线图,功能图 等。等。电气原理图电气原理图 是

2、电气控制系统图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是电气控制系统图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也是识图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识图的难点和重点。 采用采用电气元件展开的形式电气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而成,便于绘制而成,便于阅读与分析。阅读与分析。 不按照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绘制,也不反不按照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绘制,也不反映电气元件的大小。映电气元件的大小。2.1.2 电气图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电气图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1.图形符号:图形符号:根据国家标准(根据国家标准(GB4728)规定。)规定。 由符号要素、限定符号、一般符号、以由符号要素、限定符号、一般符号、以及常用的非电操作控制的动作符号,根据不及常用的非电操作控制的

3、动作符号,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组合构成。同的具体情况组合构成。2.文字符号:文字符号:基本文字符号,辅助文字符号基本文字符号,辅助文字符号 基本文字符号:基本文字符号: 单字母符号:单字母符号:K-继电器继电器 双字母符号:双字母符号:KA-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 KM-接触器接触器3. 三相电气设备各接点标记:三相电气设备各接点标记: 三相交流电源引入线:三相交流电源引入线:L1、L2、L3;保护接地:;保护接地:PE。 电源开关以后的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分别按电源开关以后的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分别按U、V、W顺序标记。顺序标记。 分级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分级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 U1、V1、W

4、1;U2、V2、W2。各电动机分支电路各电动机分支电路接点标记:三相文字代号接点标记:三相文字代号+数字数字电动机绕组首端:电动机绕组首端: U、V、W;尾端:;尾端: U、V、W。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阿拉伯数字编号。阿拉伯数字编号。 一般用三位或三位以下的数字组成。一般用三位或三位以下的数字组成。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图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图 图图2-1图2.2 某车床的电气原理图2.2 2.2 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 分析的一般原则是:分析的一般原则是: 化整为零、顺藤摸瓜、先主后辅、化整为零、顺藤摸瓜、先主后辅、 集零为整、安全保护和全面检查。集零为整、安全保护和全面

5、检查。 常用的分析电气线路图的方法有两种:常用的分析电气线路图的方法有两种: 查线读图法查线读图法和和逻辑代数法逻辑代数法。电气控制线路图的绘制原则电气控制线路图的绘制原则1. 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主电路和辅助电路;2. 采用采用GB中统一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中统一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3. 电气元件的分布应遵循电气元件的分布应遵循“便于阅读便于阅读”的原的原则;则;4. 同一电气元件的不同部件应标注统一的文同一电气元件的不同部件应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字符号;5. 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6. 尽量减少

6、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符号位置的索引符号位置的索引 用图号、页次、图区编号的组合索引法。用图号、页次、图区编号的组合索引法。 当某一元件相关的各符号元素出现在当某一元件相关的各符号元素出现在只有只有一张图纸一张图纸的不同图区时,索引代号的不同图区时,索引代号只用只用“图区图区”表示。表示。 接触器:接触器: 左栏左栏 中栏中栏 右栏右栏 主触点所在的主触点所在的 辅助常开触点辅助常开触点 辅助常闭触点辅助常闭触点 图区号图区号 所在的图区号所在的图区号 所在的图区号所在的图区号 继电器:继电器: 左栏左栏 右栏右栏 辅助常开触点辅助常开触点 辅助常闭触点辅助常闭触点

7、所在的图区号所在的图区号 所在的图区号所在的图区号车床电气控制原理图车床电气控制原理图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运行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运行电气原理图电气原理图 3。1。1读图读图 分析主电路分析主电路 分析控制电路分析控制电路 分析辅助电路分析辅助电路 电路保护环节:电路保护环节: 1.由熔断器由熔断器FU实现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短路保实现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护。2.由热继电器由热继电器FR实现电动机的长期过载保护实现电动机的长期过载保护. 3.由接触器本身的电磁机构实现欠压和失压保由接触器本身的电磁机构实现欠压和失压保护。护。 在图示的控制电路中,在图示的控制电路中,SB是按钮,是按钮,KM是

8、是接触器,接触器,KM1控制电动机控制电动机M1,KM2控制电控制电动机动机M2,若要起动,若要起动M2,必须,必须( )。 (a)按动按动SB2(b)按动按动SB1 (c)先按动先按动SB1,再按动,再按动SB2SB1KM1KM2SB3KM1SB2KM2KM2SB4KM1基本控制基本控制 自锁控制自锁控制 互锁控制互锁控制 顺序控制顺序控制 工作正常与点动连锁控制工作正常与点动连锁控制 多点控制连锁控制多点控制连锁控制 自动循环控制自动循环控制一、一、起动、自锁控制起动、自锁控制 3。2。1工作过程合上合上QS,按下,按下SB2,KM线圈吸合,线圈吸合,KM 主触点闭合,主触点闭合,电动机运

9、转。电动机运转。KM辅助常开触点闭合,辅助常开触点闭合,自锁。自锁。按下按下SB1,KM线线圈断电,主触点、圈断电,主触点、辅助触点断开,电辅助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动机停止。自锁另一作用:实自锁另一作用:实现欠压和失压保护现欠压和失压保护 3。2。1二、互锁控制二、互锁控制 3。2。2解决解决 加互锁加互锁-在同一时间在同一时间里两个接触里两个接触器只允许一器只允许一个工作的控个工作的控制作用称为制作用称为互锁(联锁)互锁(联锁) 3。2。3解决解决 复合联锁复合联锁正、反转正、反转控制控制 3。2。4控制规律控制规律 当要求甲接触器工作时,乙接触器就不能当要求甲接触器工作时,乙接触器就不能

10、工作,此时应在乙接触器的线圈电路中串工作,此时应在乙接触器的线圈电路中串入甲接触器的动断触点。入甲接触器的动断触点。 当要求甲接触器工作时乙接触器不能工作,当要求甲接触器工作时乙接触器不能工作,而乙接触器工作时甲接触器不能工作,此而乙接触器工作时甲接触器不能工作,此时应在两个接触器的线圈电路中互串入对时应在两个接触器的线圈电路中互串入对方的动断触点。方的动断触点。行程控制行程控制三、顺序控制三、顺序控制 3。2。5控制要求:控制要求:M1启动后才允许启动后才允许M2启动;启动;M2停止后才允许停止后才允许M1停止。停止。控制规律控制规律 当要求甲接触器工作后方允许乙接触器工当要求甲接触器工作后

11、方允许乙接触器工作,则在乙接触器线圈电路中串入甲接触作,则在乙接触器线圈电路中串入甲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器的常开触点。 当要求乙接触器线圈断电后方允许甲接触当要求乙接触器线圈断电后方允许甲接触器线圈断电,则将乙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并器线圈断电,则将乙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并联在甲接触器的停止按钮两端。联在甲接触器的停止按钮两端。顺序控制图图2.5 2.5 手动顺序控制线路图手动顺序控制线路图四、工作正常与点动四、工作正常与点动 3。2。6五、多点控制连锁控制五、多点控制连锁控制 三点控制如何实现? 3。2。7六、自动循环控制六、自动循环控制 图图2-21控制过程 图图2-21 表表2-82.4 2.4 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 降压起动的方法有降压起动的方法有 定子电路串电阻(或电抗)降压起动定子电路串电阻(或电抗)降压起动、星星形形-三角形降压起动三角形降压起动、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和和使用软起动器使用软起动器等。等。 常用的方法是常用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