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_第1页
五大连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_第2页
五大连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_第3页
五大连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_第4页
五大连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大连池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 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规范紧急救助行为, 提高紧急救助能力, 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 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黑 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救 助应急保障预案和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原则, 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 凡在我市区域内发生的洪涝、干旱、冰 雹、暴雪、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 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1.4 工作原则:( 1)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2)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早解决。( 3)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在市委、市政府和各乡 (镇) 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 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救助管理体制。( 4) 坚持密切配合的原则。充分动员和发挥各部门各 乡镇、村委会、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 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救助系统。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2.1 市自

3、然灾害救助指挥机构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为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的 指挥机构,负责全市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总指挥:市政府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政府办公室主任、市民 政局局长指挥部成员单位:民政局、经济计划局、物价局、科信 局、经委、粮食局、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委员会、卫生局、环保局、 广播电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局、林业局、地震 局、气象局、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中队、科协、红十字 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网通公司、 联通公司、 移动公司、 供电局、电业局。2.2 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 承担全市自然灾害应急

4、管理的协调工作;2) 协调有关部门听取受灾乡(镇) 、村的灾情和抗灾 救灾工作汇报,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支持措施。( 3) 收集、汇总、评估、报告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 抗灾救灾工作情况;(4)召开灾情会商会议,分析、评估灾区形势,提出对 策;( 5) 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赴灾区联合工作组,协助、指 导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2.3 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任务民政局: 组织、协调抗灾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灾情,统 一上报、发布灾情;管理、分配中央、省、市救灾款物并监 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承担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 办公室工作。经济计划局: 安排重大抗灾救灾基建项目,协调有关方 面落实项目建

5、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负责交通运输综合协物价局:加强价格监督管理,保持市场价格稳定。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安排抗灾救灾科研项目。经委:保证公路、铁路畅通。组织跨市区的应急生活必 需品供应,动用储备商品稳定市场。商务局:负责粮食储备和做好应急期间粮食筹集、调运工作教育局:恢复灾区正常教学秩序, 做好校舍的恢复重建。公安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组织灾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做好重点目标的警卫及交通疏导工作,保证灾区治安稳定财政局:负责抗灾救灾资金安排、拨付和监督检查。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协助抢险救灾, 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建设局:协助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以及帮助、指导

6、灾后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的修复、重建等工作。交通局:负责抗灾救灾人员、物资的公路运输和组织提 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抢修被毁公路。网通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负责及时组织力量抢修灾区通讯设备、线路,及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抗灾救灾 通讯畅通。水利局:掌握、发布汛情、旱情,组织、协调、指导全 省防汛、抗旱、抢险工作,对主要河流、水库实施调度,负 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农业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灾民开展生产自救、灾后恢 复生产工作,组织指导灾民较好抢种和补种等工作。卫生局:负责抢救伤病员;开展疫情和环境卫生监测, 对灾区可能出现的重大传染病疫情进行预警;实施卫生防疫 和应急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7、的发生、扩散和蔓延,保 证饮水和食品卫生;组织心理卫生专家赴灾区开展心理救 助。 环保局:负责灾区的环境监测。广播电视局:负责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重 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对市内的药品流通、使用进 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负责对市内食品销售的组织协调、 综合监督。统计局:协助分析、汇总灾情统计数据。林业局:负责沙尘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以及森林火灾 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地震局:组织地震现场地震监视、监测和震情分析会商 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报,做好 救灾气象保障服务。人武部:根据市有关

8、部门和各乡(镇)请求,组织协调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担负解救、转 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运送救灾物资等任务。必要时协助地 方政府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科协: 协调有关学会的抗灾救灾研究工作。红十字会: 参加灾区救灾和伤员救治工作。供电局、供电公司 :负责调集抢修队伍,尽快恢复灾区 被破坏的送发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讯系统,保证灾区用 电。各乡(镇) 、村: 按照市级模式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 领导机构,负责当地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按照市级模式建立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机制,提高区域综合应急救助能 力。三、应急准备3.1 财力准备(1)市经济计划局、财政局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

9、算法和有关规定,安排市级救灾资金预算,并按照 救灾工作分级负责,督促乡(镇)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 2) 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 则,市级财政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3)市政府应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 平实际状况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灾资金补助标准,建立救灾资 金自然增长机制。(4)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市级财政安排的预备费要 重点用于灾民生活救助。3.2 物资准备(1)整合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 级、分类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储备库。市民政局要按照标准 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 在仓储规模、 物资种类和数量、 应急期间保障能力上达到救灾物资储备库要求。灾

10、害多发乡 (镇)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站。2)储备库应储备包括救灾衣被、帐篷、净水设备、食品、药品和冲锋舟等救助所需物资(3)建立救助物资生产厂家名录,签订救灾物资紧急 购销协议,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救灾物 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 4)卫生部门负责药械、药品等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应急衣被、帐篷等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商业 部门负责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储备管理工作,粮食部门负责粮 食、食用油、食盐等物资的储备工作。(5)各乡(镇)将所储备的救灾物资报市级减灾委备 案,以备灾害紧急期间统一调拨。( 6)各乡(镇)、村(屯)要科学选址,在学校、广场、 公园等地点设立避难场所

11、,规定转移路线,设置明确标识。3.3 通信和信息准备(1)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合理 组建灾害信息专用通信网络,加强市、乡两级的救灾通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市政府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平台,2)以市减灾中心为依托,建立部门间灾害信息共享 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预警、3)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系统的作用,建立灾害监测、 评估以及灾害应急辅助决策系统。4)市建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数据库(易发生灾害 乡(镇)的人口、经济状况、地理特点、河流水库、生命线 工程等),使之在预警时能预报出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的群 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失情况,提高灾情收集报告的科技 含量。3.

12、4 装备准备市直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市民政部门要配备专用车辆、声像设备、救生船只和移动电 话。乡(镇)易发生自然灾害和防汛期间要配备必要的交通 和通讯工具3.5 人员准备(1)完善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应对自然 灾害的能力。(2)市、乡两级政府要组织民政、公安、气象、卫生、 水利、地震、国土资源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救灾专家队伍,紧 急期间或重大灾害期间参加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建立灾 情会商、现场评估、决策咨询制度。(3)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办公室要同驻军警部队建 立应急期间救灾物资紧急运输保障队伍,落实车辆、人员, 确保救灾物资在灾害发生 24小时内运抵灾区救助

13、灾民。(4)市、乡两级政府要以干部、民兵为主体建立分散 而有组织的应急救援队伍,所有救援队伍都要报上级自然灾 害救助指挥部备案; 建立健全与军队、 预备役、 公安、 武警、 消防、电力、 卫生、 交通、通讯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确保第一时间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迅速转移受灾群众,妥善安排灾民生活。(5)以市、乡(镇)为单位,动员工、青、妇、民兵 组成应急救助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 社会救助应急力量。3.6 社会捐助准备( 1)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 ,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 2)制定市民政局救灾捐赠工作应急预案 ,规范救 灾捐赠的组织

14、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 各个环节的工作。( 3)在市级建立 “慈善超市 ”和社会捐助接收站的基础 上,要把社会捐助接收点向社区、乡村延伸,健全经常性社 会捐助接收网络。( 4 )完善社会捐助表彰制度,为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7 技术和意识准备( 1)开展减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应急 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等常识, 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2)市民政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定期组织乡镇民政助理 的业务培训。不定期开展对各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各类 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3)以市、乡为单位,在灾害多发地区,根据灾

15、害发 生特点,适当组织灾害救助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 挥和响应能力。四、灾情报告与发布4.1 信息收集和发布4.1.1 灾情信息共享。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办公室及 时汇总各类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向成员单位和上级有关单位通报信息4.1.2 灾情信息规范。 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 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 区的需求。(1)灾害损失情况包括以下指标:受灾人口、因灾死 亡人口、 因灾失踪人口、 因灾伤病人口、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受灾乡(镇)(村屯)、饮水困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绝 收面积、毁坏耕地面积;倒塌房屋、损坏房屋;直接经济损 失、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

16、)因灾需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需口粮救济人口、 需救济粮数量;需衣被救济人口、需救济衣被数量;需救济 伤病人口;需恢复住房间数、需恢复住房户数。( 3)已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投亲靠友人口数量、 借住房屋人口数量、搭建救灾帐篷和简易棚人口数量;己救 济口粮人口、已安排口粮救济款、已安排救济粮数量,已救 济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济款、已救济衣被数量;已救济 伤病人口、己安排治病救济款,已安排恢复住房款、已恢复 住房间数、已恢复住房户数。4.1.3 灾情信息报告。要坚持及时、准确、连续、逐级报 告的原则。包括灾情初报、灾情续报、灾情核报。(1)灾情初报: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区域内突发的自 然灾害,凡

17、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最迟不得晚于 灾害发生后 2 小时向市(地)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对 于造成死亡人口 (含失踪人口) 10 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 重大灾害,同时上报省级民政部门。(2)灾情续报:灾情稳定之前,市、乡两级执行24 小时零报告制度。各乡(镇)每天 8 时之前将前一天 24 小时 的灾情向市民政局报告。市民政局每天 9 时之前将截止到前 一天 24 时的灾情向市(地)级民政部门上报,同时向市政 府报告情况。3)灾情核报:各乡(镇)在灾情稳定后的1 个工作日内核查灾情,向市民政局报告。市民政局在灾情稳定后,在 2 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市(地)级民政部门报告。( 4)

18、各乡(镇)要在灾情发生后 2 小时内,用电话、 传真或子电邮件将受灾时段、受灾种类、受灾程度、损失程 度等情况报市民政局。发生特大洪涝、地震灾害时,要一天 一报,灾情稳定后,两天一报灾情,并上报综合性报告。4.1.4 灾情信息核定。各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协调农 业、水利、国土、地震、气象、统计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 会商,核定灾情。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 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专家 评估,核实灾情。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帐、倒塌房屋台帐和 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为恢复重建和开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 依据。灾情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 及时准确的原则 , 市 自然灾

19、害救助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适时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 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4.2 灾区应急救助灾区应急救助工作应在市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灾 区市县各级政府要成立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下设抢救组、 转移安置组、物资供应组、卫生防疫组、治安组等机构,相 关部门协同参与救助。灾害发生地政府及村级组织要及时采 取先期救助措施,赶赴现场进行救援。一旦发现灾害超出自 身控制能力时,要逐级向减灾委办公室请求增援。4.2.1 抢险与救援。 抢救受困群众工作由当地自然灾害救 助指挥部抢救组负责。抢救组由公安、民兵、武装干部战士 为主,必要时可以启动部队、预备役、武警、消防、电力、 卫生等专业救援

20、队伍的联动机制。(1)依靠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有序高效的指挥,发挥基层民兵和社会志愿者队伍作用,全力抢救伤员和被困群众(2)发挥驻军、武警以及预备役部队的主力军作用, 尽快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工作。(3)发挥专业抢险队伍的作用,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 化的救援手段,在最短时间内把受困群众解救出来,卫生部 门要第一时间实施医疗救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4.2.2 转移与安置。 由当地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转移安置组负责。转移安置组由民政、公安、交警、交通和乡村干部 组成。(1)动员组织。村屯(社区)转移命令由乡(镇)自 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发布;乡(镇)转移命令由市自然灾害救 助指

21、挥部发布。 命令方式包括上门动员、 警报、 媒体发布等(2)疏散转移。要按照各地转移安置预案的安排,就近选择避险场所,疏散受灾群众,交警部门负责调集车辆, 优先保证老人、妇女、儿童、伤病员转移,交通部门要保证 运送灾民的路线和交通畅通(3)住处安置。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学校、仓库等公 共场所, 搭建帐篷等方式, 把转移出来的灾民进一步安置好。 集中安置地点要由电力、 水利、 民政部门解决好电力、 水源、 取暖等问题。使灾民基本生存有可靠的保障。4.2.3 救灾款物的筹集与发放。 由当地自然灾害救助指挥 部物资供应组负责。 物资供应组由民政、 财政、 粮食、商业、 医药、物资、石油、林业等部门人员

22、组成。(1)受灾乡(镇)应尽快筹集、调运方便食品,按人 按日发放,以最快速度解决灾民临时吃饭问题;应急衣被取 暖问题可通过动员未受灾的党员群众应急捐助的办法,在乡 (镇)内解决。(2)根据灾区衣食缺口情况,迅速调拨救灾预备金和 储备物资,启动物资应急采购调拨机制,就近商场、工厂必 须无条件调拨。各级财政、银行及民政、交通、粮食、医药、 商业、物资、石油等部门要迅速响应,积极工作,全力做好 救灾款物的划拨、调运工作。( 3)民政部门和各乡(镇)要认真组织好款物的发放 领取工作,要区分轻重缓急,确保灾民基本生活需要。4.2.4 医疗与防疫。 由市救灾指挥部医疗防疫组负责, 医 疗防疫组由卫生、医疗

23、部门人员组成。(1)卫生医疗部门要组成医疗小分队深入第一线,靠 前抢救,争取时间,最大限度地挽救灾民的生命,减少伤员 的痛苦。(2)在灾区险情基本稳定的同时,要及时开展卫生防 疫工作,控制灾后疫情发生。4.2.5 治安与安抚。公安部门要靠前维持灾区社会治安, 保证救灾物资安全和救援工作有序进行。当地政府要组织基 层干部、党员做好灾民的思想稳定工作,做好宣传、解释、 疏通、 引导工作, 必要时建议安排心理医生 ,开展伤痛病人及 死亡家属的心理调治服务。安定人心,稳定社会。4.2.6 次生灾害的预防和处置。 在应急救援的同时, 民政、 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要派专家进行次生灾害的检查、预 测,及早

24、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帮助受 灾群众度过难关。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5.1 灾后救助(1)民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 难状况评估,核实情况。制定灾后救济工作方案。并与财政 部门配合,汇总核算灾区救助费用,及时结算、给付补助资 金。( 2) 市民政部门每年 9 月( 1 月)下旬开始调查冬令 (春荒)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市 民政局在 10 月 10 日(1 月 10 日)之前将需政府救济人口等 灾民生活困难情况报市政府和黑河市民政局( 3) 根据各乡(镇)人民政府向市政府要求拨款的请 示,结合灾情评估情况, 市民政局下拨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 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令和春荒期间灾民吃饭、穿衣等基本 生活困难。( 4) 灾民救助全面实行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对 确认需政府救济的灾民,由市民政局统一发放灾民救助 卡,灾民凭卡领取救灾款物。( 5) 通过开展社会捐助、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 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问题。( 6) 卫生部门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工作。组 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 病知识, 指导群众搞好环境卫生, 实施饮水和食品卫生监督, 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7)经济计划局、财政、农业、税务、工商等部门落 实好以工代赈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