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初高中衔接_第1页
文言文初高中衔接_第2页
文言文初高中衔接_第3页
文言文初高中衔接_第4页
文言文初高中衔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进文言文的殿堂走进文言文的殿堂 高中文言文导言 一、心中有考纲,学习不迷茫一、心中有考纲,学习不迷茫 高考考试大纲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1、理解、理解 (1)理解常见)理解常见实词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理解常见虚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句式和用法和用法 (4)理解并)理解并翻译翻译文中的句子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1)筛选筛选文中的文中的信息信息 (2)归纳归纳内容内容要点要点,概括中心概括中心意思意思 (3)分析分析概括概括作者作者在文中的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观点态

2、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 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 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 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 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 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贬蕲州

3、安罝/ 解析: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 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 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 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 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 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

4、郎, 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 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 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 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 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 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 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 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 求状类

5、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 杀的宦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 之。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 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解析:“帝”、“苟”、“死”各分,句意 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 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 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 情办好。 解析:“俱”“面”“庶或”各分,句意分 二、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怎样学习文言文 补充:补充: 1、充分预习,及时复习、充分预习,及时复习 2、做好笔记,

6、坚持积累、做好笔记,坚持积累 3、自主学习,不过度依赖参考、自主学习,不过度依赖参考 书书 三、文言文阅读鉴赏必备知识三、文言文阅读鉴赏必备知识 (一)、文体常识(一)、文体常识 (二)、文学常识(二)、文学常识 (三)、文化常识(三)、文化常识 (四)、文言语法(四)、文言语法 知识知识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文言翻译文言翻译 (四)、文言语法知识(四)、文言语法知识 1 1、文言实词、文言实词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 (2)实词活用)实词活用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4)通假字)通假字 (5)双音词)双音词 (6)兼词)兼词

7、(7)同义复词)同义复词 (8)偏义复词)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文文 言言 实实 词词 通假字通假字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辨析一词多义辨析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 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 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做好笔记,见到一

8、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一定要打破课与课的界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一定要打破课与课的界 限。限。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掌握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掌握一 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同,感情色彩的不同,所形容或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同,感情色彩的不同,所形容或 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 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君与家中期日中(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 期在必醉(期在必醉

9、(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 道不通,度已失期(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期年之后(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邹忌讽齐王讷谏) 例如:期例如:期 约定约定 期望期望 期限期限 满满 通假字辨析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 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 用的现象。一般包括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学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学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 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

10、在理解的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 基础上识记。基础上识记。 通假字通假字-举例举例 为天下唱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亲戚畔之亲戚畔之 (孟子二章孟子二章) 故患有所不辟也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规律:通假字读音按本字读规律:通假字读音按本字读 通假字字义按本字解释通假字字义按本字解释 倡倡 叛叛 避避 无无 古今异义辨析古今异义辨析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 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

11、;但很多词义已经 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转移或感情色彩等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转移或感情色彩等 都发生了变化等,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都发生了变化等,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江江”在在 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如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如“涕涕”古代专古代专 指眼泪,今义则为鼻涕。指眼泪,今义则为鼻涕。 【学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学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 复习时着重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复习时着重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古今对照即可。词义的感情色彩等

12、方面进行古今对照即可。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私我也。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出师表) 例如:例如: 古义:偏爱;今义:个人的。古义:偏爱;今义:个人的。 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卑劣。今义:品质卑劣。 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 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总的来说古

13、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 形容词活用现象;形容词活用现象; 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 【学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学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 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 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 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

14、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例题【例题1】“箕畚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运于渤海之尾” 名名 词: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用箕畚装土石 【例题【例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民不以封疆之界无案牍之无案牍之劳劳形形 句中的句中的“域域”是名词是名词(疆域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限制”; 句中的句中的“劳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使劳劳 累累”(使形之劳使形之劳)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陈胜王陈胜王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请广于君

15、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吾妻之美我者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父利其然也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伤仲永) 为王为王 扩大扩大 以以为美;认为为美;认为美美 认为认为有利可图有利可图 (5)双音词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现代双 音词居多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不知有汉不知有汉,无论无论魏晋魏晋.(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无论:更不用说无论:更不用说. 阡陌阡陌交通交通,鸡犬相闻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交通:动词交

16、通:动词,交错交错 相通相通 牺牲牺牲玉帛玉帛,弗敢加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必以信.(曹刿论战)牺牲:祭祀(曹刿论战)牺牲:祭祀 用的牲畜用的牲畜 (6)兼词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 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 常见的兼词有常见的兼词有诸诸,焉焉,叵叵,曷曷,盍盍,这种字的读音有的这种字的读音有的 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诸诸是代词是代词之之和介和介 词词于于(于于古音古音w)的合音,的合音,叵叵是否定副词是否定

17、副词不不和动和动 词词可可的合音的合音 焉焉:于是、于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 诸诸:之于“投投诸诸渤海之尾渤海之尾” (7)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 讽齐王纳谏)讽齐王纳谏) “谤谤”和和“讥讥”连用,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连用,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 处的意思处的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乘舟将欲行。”赠汪伦赠汪伦“将将”和和“欲欲” 都是副词都是副词“

18、将要将要”的意思。的意思。 仓廪:仓库仓廪:仓库 仇雠:仇人仇雠:仇人 (8)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 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鸿门宴) “出入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入”的意思的意思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墨子非攻非攻) “园圃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种树的

19、、种菜 的地方的地方”,此处只取,此处只取“园园”之意之意 公公姥姥:偏于:偏于“姥姥” 作作息:偏于息:偏于“作作” (四)、文言语法知识(四)、文言语法知识 2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 (1818个)个) 而、何、乎、乃、其、且、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因、于、与、则、者、之、 之之 二、文二、文 言言 虚虚 词词 其其 而而以以于于 “之之”字的用法字的用法 助词:(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20、立性,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如:怅恨久之。如:怅恨久之。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如:何陋之有。 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如:如:“徐公来,孰视之。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暮寝而思之。” 动词:相当于动词:相当于“去去”、“到到”。如:辍耕之垄上。如:辍耕之垄上。 (口诀:去你的这不译)(口诀:去你的这不译) (四)、文言语法知识(四)、文言语法知识 3 3、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21、(1)判断句)判断句 (2)疑问句)疑问句 (3)被动句)被动句 (4)省略句)省略句 主谓倒装主谓倒装 (5)倒装句)倒装句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6)固定句式)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一一.倒装句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主谓倒装 二二.判断句判断句 三三.省略句省略句 四被动句四被动句 、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文言句式理解 判断句判断句: 被动句被动句: 倒装句倒装句: 省略句省略句: 者

22、,者,也也;者,者,;,也。也。 翻译时加翻译时加“是是” 为为所,翻译时加所,翻译时加“被被”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谓语前置谓语前置翻译时要理清顺序翻译时要理清顺序 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 判断句判断句 文文 言言 句句 式式 古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判古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判 断词,在翻译时要加上判断断词,在翻译时要加上判断 动词动词“是是”。 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判断句判断句: 1.句中用句中用“者者”,句末用,句末用“也也”, 即用即用“者者也也”表示表示(有有 的句中不用的句中不用“者者”,句末用

23、,句末用 “也也”;或者句中用;或者句中用“者者”,句,句 末不用末不用“也也”。 2.句中不用句中不用“者者”,句末也不用,句末也不用 “也也”。 3.用用“为为”、“乃乃”、“则则”等等 词表示。词表示。 翻译下列判断句翻译下列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环滁皆山也。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臣本布衣。臣本布衣。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乃太公兵法也。乃太公兵法也。 被动句被动句 文文 言言 句句

24、式式 古代汉语一般不用介词古代汉语一般不用介词 “被被”,而是借其他的介词,而是借其他的介词 来表示被动。来表示被动。 如:士卒多为所用。如:士卒多为所用。 (3)被动句 1、用介词用介词“于于”、“受受于于”表被动。表被动。 “而君幸而君幸于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十万之众,十万之众,受受制制于于人。人。” 2、用用“为为”、“为为所所”或或“为所为所”表被动。表被动。 “身客死于秦,身客死于秦,为为天下笑。天下笑。” “有如此之势,而有如此之势,而为为秦人积威之秦人积威之所所劫。劫。” “不者,若属皆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为所虏。虏。” 3、用用“见见”、“见见于

25、于”表被动。表被动。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见放。放。” “臣诚恐臣诚恐见见欺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 4、用介词用介词“被被”表被动。表被动。 “舞榭歌台,风流总舞榭歌台,风流总被被雨打风吹去。雨打风吹去。” 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省略句省略句 文文 言言 句句 式式 古汉语中为了用最少的词语表古汉语中为了用最少的词语表 达最多的意义,通常会把某些成达最多的意义,通常会把某些成 分省去。省去主语的情况比较多,分省去。省去主语的情况比较多, 省略介词或介宾结构

26、的短语也常省略介词或介宾结构的短语也常 见,翻译时要补充出来。见,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或异(于)二者之为。或异(于)二者之为。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 “()()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 2、省略谓语动词省略谓语动词。 “一鼓作气,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衰,三()()而竭。而竭。” 3、省略宾语省略宾语。 “尉剑挺,广起,夺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而杀尉。” 4、介词的省略介词的省略。 “今以钟罄置今以钟罄置()()水中。水中。” 补出省略的词语,并翻译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 )见渔人

27、,见渔人,( )乃大惊,乃大惊,( )问问( ) 所从来。所从来。 贫者自南海还,以贫者自南海还,以( )告富者。告富者。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分人。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以待来年,然后已以待来年,然后已( )。 ( )遂去,无他言。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不复见( )。 小惠未遍,民弗从小惠未遍,民弗从( )也。也。 或异或异( )二者之为。二者之为。 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 之之 之之 油油 攘鸡攘鸡 老父老父 良良 老父老父 尔尔 于于 渔人渔人 倒装句倒装句 文文 言言 句句 式式 这是一种古汉语中句子成分这是一种

28、古汉语中句子成分 排列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排列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 种句式,翻译的时候常常要按照种句式,翻译的时候常常要按照 正常的语序翻译。正常的语序翻译。 如:甚矣,汝之不惠。如:甚矣,汝之不惠。 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 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 (5)倒装句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 “甚矣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古之人不余欺余欺也。也。” 3、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蚓无蚓无爪牙爪牙之之利利,筋骨筋骨之之强强。” 4、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公与之乘,公与之乘,战战于于长勺长勺。” 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现代汉语一般都 把宾语

29、放在动词把宾语放在动词 或介词之后,但或介词之后,但 在古汉语中,有在古汉语中,有 时宾语可以放在时宾语可以放在 动词或介词之前,动词或介词之前, 构成特殊的提宾构成特殊的提宾 句式。句式。 其中又可分为其中又可分为: 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宾语前置, 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句宾语前置, 凭借凭借“是是”、 “之之”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何有何有于我哉?(于我哉?( ) 而 山 不 加 增 , 而 山 不 加 增 , 何 苦何 苦 而 不 平 ?而 不 平 ? ( ) 王曰:王曰:“何为何为者也?者也?”( ) 微斯人,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

30、归?(?( ) 子将子将安之安之? ( ) 有什么有什么 愁什么愁什么 干什么干什么 我能和谁一道呢我能和谁一道呢 到哪里到哪里 定语后置 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 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 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 况叫做“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原来是 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状语后置,即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状语后置,即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 作补语,如:作补语,如:“尝射于家圃尝射

31、于家圃”。 这种情况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这种情况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 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 意什么?意什么?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语序。 开小门于大门之侧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 ) 赵急,请救于齐赵急,请救于齐 ( )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公与之乘

32、,战于长勺()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 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 ( 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 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 (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于大门之侧开小门于大门之侧开小门 于齐请救于齐请救 于帝告之于帝告之 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长勺战于长勺战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以当世之事咨臣以当世之事咨臣 以大事寄臣以大事寄臣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并用现代

33、汉语翻译句子。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 惟利是图惟利是图 尝射于家圃尝射于家圃 今子是之不察今子是之不察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韩告急于齐韩告急于齐 何以战何以战 主谓倒装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一一.倒装句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2.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3.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4.主谓倒装主谓倒装 二二.判断

34、句判断句 三三.省略句省略句 1.句中用句中用“者者”,句末用,句末用“也也”,即用,即用“ 者者也也”表示表示(有的句中不用有的句中不用“者者”,句末用,句末用 “也也”;或者句中用;或者句中用“者者”,句末不用,句末不用“也也”。 2.句中不用句中不用“者者”,句末也不用,句末也不用“也也”。 3.用用“为为”、“乃乃”、“则则”等词表示。等词表示。 1.主语省略主语省略 2.谓语省略谓语省略 3.宾语省略宾语省略 4.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省略 5.介词省略介词省略 文文 言言 翻翻 译译 翻译原则翻译原则 信:即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信:即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35、要求要求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雅:即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雅:即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 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 要求要求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达: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达: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 文,如原文的写作风格。文,如原文的写作风格。 要求要求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留留 专用名词、国号、所号、人名、物名、专用名词、国号、所号、人名、物名、 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例: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