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粉煤灰作业指导书粉煤灰细度作业指导书1、检测目的 为了有效地进行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检测工作, 统一检测 方法,确保可操作性和试验数据。2、检测标准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3、检测设备 负压筛析仪、天平4、实验步骤1、 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 C烘箱内 烘干至恒温,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称取试样约10g,精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 m2, 倒在 0.075mm 方孔筛网上, 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3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 3min ,开始筛析。4、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 4000 6000Pa。若负压小于40
2、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5、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 筛盖,以防吸附。6、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 颗粒呈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 精确至0.01g,记录筛余物质量 ml。7、称取试样约100g,准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 m3, 倒入0.3mm方孔筛网上,使粉煤灰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 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粉煤灰通过 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
3、。记录筛子上面粉煤灰的质量m4。5、结果计算45卩m方孔筛筛余按下公式计算F=G1 X 100G式中:F 45卩m方孔筛筛余,单位为百分数% );Gi 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G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6、其它事项筛网的校正筛网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它同等级标m0准样品,按4条方法测定。筛网的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K=式中:K 筛网校正系数m 0 标准样品筛余标准值,单位为百分数(%)m-标准样品筛余实测值,单位为百分数(沁计算至 0.1注:1. 筛网校正系数范围为 0.81.2 。2. 筛析 150 个样品后进行筛网校正粉煤灰需水量比作业指导书1、检测目的为了规范试验室对粉煤
4、灰的需水量比检验的工作程序, 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2、检测标准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3、检测设备水泥胶砂搅拌机、天平、流动度跳桌、游标卡尺胶砂种类水泥/g粉煤灰/g标准砂/g加水量/mL对比胶砂250-750125试验胶砂17575750按流动度达到130mm140调整4、检测方法4.1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到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 30秒后的第 二个30秒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升到高速再搅拌30秒。停拌90秒自动开机后的第一个 15秒内用一胶皮刮 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连续搅拌 60
5、秒。各搅拌时间误差在1秒内。4.2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第一层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各方向各划5 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后胶砂应略高试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 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底层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 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7.3、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两边以水 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 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刻开动跳桌,以 每秒钟
6、一次的频率在 25s 1s内完成25次跳动。4.3跳动完毕,用游标卡尺测胶砂底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直径,计算平均值,当流动度达到 130mm140mm 范围内时记录此时的加水量, 当流动度小于130mm或大于 140mm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时为止。5、结果计算(精确1%)X亠 x 100125式中:X需水量比,单位为百分数( %)1_1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 时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 ml )ml)125对比胶砂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计算至 1%粉煤灰含水量作业指导书1、检测目的为了有效地进行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方法,确保可操作
7、性和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2、检测标准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3、检测设备烘箱、天平4、检测方法4.1称取粉煤灰试样约50 g,准确至0.01g,倒人蒸发 皿中。4.2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 C -110 C。4.3将粉煤灰试样放人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 0.01g。5、结果计算含水量按式(C. 1)计算:IV =(妙- Wo)/, X 100( Cl )式中:W含水量,单位为百分数();w烘干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9);wo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9)计算至0.1%粉煤活性指数作业指导书1、检测目的为了规范试验
8、室对粉煤灰活性指数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2、检测依据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7671 -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3、检测设备天平、搅拌机、振实台或振动台、抗压强度试验机4、试验材料4.1水泥:GSB14-1510 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4.2标准砂:符合GB/T17671 -1999 规定的中国ISO标准砂。4.3水:洁净的饮用水。5、试验步骤5.1胶砂配比按下表胶砂种类水泥/g粉煤灰/g标准砂/g水/mL对比胶砂450-1350225试验胶砂31513513502255.2将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GB/
9、T17671规定进行搅拌、试体成型和养护 5.3 试体养护至 28 天,按 GB/T17671 规定分别测定对比 胶砂和试验胶砂的抗压强度。6 、结果计算活性指数按下式计算:H28=(R/R 0) X 100式中:H 28 活性指数,单位为百分数(%)R 试验胶砂 28d 抗压强度, 单位为兆帕( MPa )R0 对比胶砂 28d 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 MPa )粉煤灰安定性作业指导书1 、检测目的为了规范试验室对粉煤灰安定性检验的工作程序, 实现 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2 、检测依据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10、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3、检测设备雷氏夹、沸煮箱、玻璃片4、检测方法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mm、厚度4 mm 5mm的玻璃板,凡与粉煤 灰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 油。1、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准备好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 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 25mm 水温直边刀在 浆体表面轻轻插捣 3 次,然后抹平, 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 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 2h.。2、煮沸 调整好煮沸箱内的水位, 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 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 30min 5min 内升至沸腾。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 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 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 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 30min 5min 内加热至沸并 恒沸 180min 5min.5、结果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奥运会知识科普课件
- 企业文件分类及存档标准参考模板
- 2025国际贸易与实务合同谈判
- 2025租房定金合同范文
- 2025全球版权出让标准版合同
- 化工单位安全培训通报课件
- 厉害我的国课件
- 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机械设备采购合同(零部件)
- 大连安全员考证培训课件
- 钢铁厂的安全教育
- DB11∕T500-2024城市道路城市家具设置与管理规范
- 锂电池pack生产线可行性报告
-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质检数学试卷(一)(含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大纲梳理
- DME糖尿病黄斑水肿
- DB1305∕T 45-2022 小麦品种冀麦325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邢台市)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课件
- 水利信息化水质监测系统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检查记录
- 管理会计学(第6版) 课件 郭晓梅 第1-3章 管理会计导论、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