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案是定交通肇事罪还是故意 杀人罪111 本案是定交通肇事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2008-11-27 16:45 来源:法律教育网【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案情 某日深夜10时许,被告人孙某驾驶汽车,沿一座拱桥下坡时, 由于拱桥桥面的自然拱起遮挡视线, 加之天黑,孙某未发现醉倒在拱 桥另一侧下坡桥面的被害人刘某, 将刘某碾压于车下。事后,孙下车 查看,发现有一人躺在汽车下,想将被害人从车下拉出,但没有拉动, 被告人就用千斤顶将车顶起,将被害人从车底拉出来丢弃在路边,驾 车逃离现场。被害人刘某后来被他人送到医院, 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 亡。经法医鉴定,刘某是由于内脏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交
2、警大队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认定死者刘某趴在桥下坡约5米(桥全 长14米)处偏右位置,经开车试验,该位置在汽车上桥时是不能发 现的,而在汽车从桥顶下坡,如果是夜里,就较难发现,即使发现也 肯定来不及采取措施。 本案在审理中的争议焦点是:刘某因被告人孙某的遗弃行为而延 误救治时间死亡,应定交通肇事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在审理中有不同 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孙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理由是:根据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 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 生交通事故后,为逃
3、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故成立交通肇事罪。 该案的被告人因意外撞伤被害人并致其内脏损伤、创伤性失血,有生 命危险,孙某有送其到医院抢救的义务。但孙某却将被害人从车底拉 出来丢弃路边,驾车逃离现场,致被害人因延误救治时间于当日死亡, 故孙某的行为属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他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原因在于:该起 事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孙某撞人,二是孙某逃逸,前者由于其没 有违反交通管理 法规,而属于意外事件,后者因刘某的危险状态是孙 某的先行行为导致刘某处于危险状态,孙某负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 助的义务而没有救助,所以应孙某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评析 笔
4、者赞同第二种意见。理由阐述如下: 这是一起因意外事件撞伤他人的道路交通事故。 被告人应定何罪 在学理上尚存争议,在司法实践中对此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成为合议 庭意见分歧的焦点。若行为不履行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就是以不作 为的形式实施的危害行为。1孙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不及时救助伤 者,将被害人丢弃路边、逃离现场,致被害人因延误救助时机而经抢 救无效死亡。被害人因意外事件导致死亡而衍生出的是本案的研究价 值所在。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犯故意杀人罪,认为其适用法律是正确 的,没有机械套用交通肇事罪的 法条及相关司法解释,正确地理解了 法律的精神。 一、交通肇事罪与交通事故中意外事件的界限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
5、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 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务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的主管方面, 是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即行为人对自 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 大意而未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里过失是指行为 人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 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 规本身,则可能是明知故犯。而按照刑法典第16条意外事件之规定, 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因为故意或者过失, 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所谓不能预见的原因, 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不但未预见,而且根据
6、其实际能力 和当时的具体条件,行为时也根本不可能预见。2区分交通肇事罪 与交通事故中意外事件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对所造成的重大事故 在主观上是否有过失,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如果不是 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重大事故的,不构 成本罪。而对意外事件之所以不认为是犯罪, 这是由我国刑法所坚持 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所规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在 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 犯罪的过失,因而缺乏构成犯罪和负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不能认定 为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这时对行为人定罪和追究刑事责任, 就 是“客观”归罪,有悖于主客
7、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的要求。具体 到本案而言,死者刘某趴在桥下坡约 5米(桥全长14米)处偏右位 置,交警大队经开车试验, 该位置在汽车上桥时是不能发现的, 而在 汽车从桥顶下坡, 如果是夜里, 就较难发现, 即使发现也肯定来不及 采取措施。 由此可以认定被告人缺乏犯罪的主观条件, 并且对该起事 故的发生不具有预见义务,所以孙某的前一行为属意外事件范畴。 二、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人死亡定罪问题 孙某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主观上没有过错, 不够成交通肇事罪, 但 事后,孙某下车查看, 发现被害人躺在汽车下, 就用千斤顶将车顶起, 将刘某从车底拉出来丢弃在路边, 驾车逃离现场。 被害人刘某后来被 他人送到
8、医院, 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从法律视角来看: 衡量社会 的真正标尺,即犯罪对社会的危害, 3 应当对孙某逃逸的行为依法 追究其刑事责任。 首先,孙某遗弃伤者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不履行先行 行为而引起的救助义务, 原因在于孙某的无过错行为导致刑法保护的 法益处于危险状态时, 其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结果发生 的特定义务。 其次,先行行为不应限于违法行为, 不论是合法行为还 是违法行为均可引起不作为义务而成立不作为犯罪。 既然由于该行为 使某种合法权益处于遭受损害的危险状态, 行为人就没有理由拒绝消 除他能够消除的危险;先前行为的合法性不能保证以后行为的合法 性。第三,不作为的行为形式可以
9、实现故意杀人罪。在我国刑法中, 由不作为形式实现的犯罪由两种类型, 一种是只能由不作为的形式实 现、实际上也由不作为的形式实现的犯罪, 这种情形叫纯正不作为犯。 如我国刑法规定的遗弃罪即属此类; 另一种是既可以由作为实现, 也 可以由不作为实现, 行为人实际上以不作为形式实现的犯罪, 这种情 形叫不纯正不作为犯。如以不作为形式实现的故意杀人罪即属此类。 为何不认为该案应适用交通肇事后逃逸死亡之规定,理由在于,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 为 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这是情节恶劣的首要标志。 一般 情况下,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应在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 处罚。对于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 应在 7 年以上有期徒刑 的幅度内处罚。 当然,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在出现交通事 故后,肇事者不及时抢救被害人, 而是逃离现场, 致使被害人因抢救 不及时而死亡,即可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专项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Unit 16 An English Evening.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一级上剑桥少儿英语
- 第15课 何绍基《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教学设计初中书法练习指导九年级下册川教版
- 生产流程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知识产权组合管理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宠物情绪稳定项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2030口腔种植手术机器人精度验证临床报告
- 2025-2030口腔正畸隐形矫治器专利布局与下沉市场开拓策略研究
- 2025-2030卫星导航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南极科考特种加热装备技术难点与市场空白分析报告
- 2025年氢气传感器市场分析报告
- 后腹膜输尿管切开取石个案护理
- 快消品运营总监职责要点
- 电动公交安全培训
- 电气设备安装维修合同
-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 台州市黄岩区海塘安澜工程(椒江黄岩段海塘)环评报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升初数学复习分类汇编:解方程或比例(学生版+解析)
- 2025年《Java Script程序设计》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元素)
-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出租亚马逊店铺协议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