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悖论”,读写结合_第1页
巧用“悖论”,读写结合_第2页
巧用“悖论”,读写结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巧用“悖论” ,读写结合一、回顾情节,初识“悖论”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 背影的写作看似 平淡随意,实则匠心独运,在淡淡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重点推敲了一个数字“四” , 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这是背影中最成功的描写,也是 最扣人心弦、引发读者共鸣的刻画。其间,充溢着浓浓的父 子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种种感悟,每每读之,泪流满面。但是 下课之后,有同学表达了自己的不同 看法。(屏显) 我觉得,文中的父亲不够潇洒,儿子也太过矫情。你看 看父亲,明明说好不送却偏偏去送,说话?唆,动作迟缓;你再看看儿子,一会流泪,一会又流泪(蒋怡佳)生:老师,我也觉得挺矛盾的,明明当时很

2、讨厌父亲, 却又被感动得流泪不已。生:文末父亲写信说道 “我身体平安, 唯膀子疼痛利害, 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为何身体平 安却说大去之期不远了?生:老师,我也有这种感受,只不过是名家作品,我不敢说这样的话(师生大笑,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一石击起千层浪啊。如何理解这些矛盾呢?今天, 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写作思维,那就是“悖论” 。(屏显) 什么是悖论?就是一个矛盾命题,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 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师:举一个例子吧。某同学生病在家,他来学校和不来 学校,两种情况均可。生:他不来,是因为生病休息;他来了,是因为他热爱 学习,克服了困

3、难。师:他明明生病可以不来学校, 但是他来了, 这就是“悖 论”。在矛盾中凸显人物的情感和思 ?S 逻辑、刻画人物的性 格和思想,这就是写作中的“悖论” 。二、回归文本,细嚼“悖论”(一)寻找“悖论”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父亲的言行举止。说好不送 却偏偏要送,无需买橘却执意去买,大家怎么看?让我们回 归文本,在字里行间找寻蛛丝马迹,勾画圈点,找出其中的 “悖论”。(生跳读课文,勾画圈点) 生:文章一开篇就交代,祖母去世、家境惨淡,父亲赋 那年已二十岁”,并已说定让“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按照推理就应当是茶房陪同儿子,但依旧是父亲去送儿子, 这就是“悖论”。闲在家、奔走谋职,所以此刻父亲

4、不必送“我”;而且“我(师生热烈掌声)师:分析丝丝入扣,结论有理有据,表达言简意赅。还有“悖论”吗?生:在身体肥胖、年迈体衰之时,照理就不必去为儿子 买橘子,但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 咛一路小心,这也是 “悖论”。师:好一双火眼金睛!(师生笑声、掌声)(二)理解“悖论”师:两处主要的“悖论”在我们的审视下无所遁形,那 我们接着来看看,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悖论”,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生:第一处“悖论” 父亲说好不送却偏偏要送,从 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我”不放心,怕“我”吃亏,所以 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送“我”,表现出了父亲对“我”深深 的爱。师:父亲不来,父亲就不爱

5、“我”,“我”就可以不高兴 吗?生:不是,父亲不来也安排好了一切,但父亲来了更能 表达出对“我”的深爱。师:好,这就是“悖论”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效果。生:第二处“悖论”一一父亲无需买橘却偏偏去买,他 不顾自己的形象,不顾自己年老体迈,不顾自己身体肥胖也 要执意去,更能刻画出一个为了儿子不惜一切的父亲形象。(师生掌声)师:有感觉。请回到文本,作者是如何将这一次“悖论” 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又入木三分的?(生沉默)师:想一想,如果父亲不是胖子,而是“噔噔噔”很轻 松、很潇洒地把橘子买来了,又会怎样?生:如果父亲不是胖子,而是“噔噔噔”很轻松地、很 潇洒地把橘子买来了,我们不会这样感动,文章就一点诗意

6、也没有了。师:继续挖掘。生:肥胖的父亲偏偏要去买橘子,父亲越是感觉不到自 己的费劲、自己的笨拙,越是忘了自己不雅观的姿态,就越 能流露出心里只有儿子,没有自己的情感。(师生热烈掌声)师:好,有深度,有价值。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从实用 价值来说完全是多余的;但父亲执意自己去,越是不“潇洒”, 不顾艰辛,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就越显示出对儿子的深厚情 感。如果左顾右盼地考虑上下月台的安全,就太理性了,没 有感情可言了。这篇抒情散文以“悖论”取胜,情感的审美 价值和实用理性的反差越大, 越是动人。也恰恰是这样的“悖 论”,才真正地写出了父亲当时的所想所为。若干年后,父 亲看到这篇文章,才会从内心深处得到真

7、正的慰藉与感动。(屏显)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 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三)深挖“悖论”师:这就是写作中“悖论”的魅力。来,我们继续深挖,想一想,“我”为何流泪?从笑“迂”到流泪,这流泪矫情 吗?生:面对父亲那么多正面言语和行为,儿子都没有被感动,却被父亲并不优美的、笨拙的、没有诗意的背影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也是“悖论”,可见“我”的转变不是突兀的,而是情不自禁的,如果我身在其中,也会感动。(师生掌声)生:老师,我还发现,“我”的这种感动是不能让父亲 发现的,开头对父亲感情的不理解、不珍惜,是无声的,

8、父 亲并没有觉察,故懊悔之情也不便提起,所以,在后来写作 中自己对父亲有愧疚感,“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师:好眼光,有思想!(师生热烈鼓掌)生:老师,我还发现,父亲对于儿子情感的转折毫无感觉,儿子不领情也好,被感动也好,父亲都不在意。因为, 他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是做完了自己认为该做的,就“心 里很轻松”了。所以,若干年后的回忆中,“我”仍会感动,也会流泪。师:其动人之处,恰恰在于双方感情和行为的 “错位”, 这也是“悖论”。所以,从不理解父爱到感动于父爱,“悖论” 鲜明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与情感, 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朱自清在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时说过如下这段话。(屏显)我

9、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 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 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师:“我”还矫情吗?生(齐):不矫情。师:其实,任何经典作品,都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感谢 蒋怡佳的提问,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文本,感受那一份独特 的“父爱”,并体会背影独一无二的言语特质。作者在 这些反常的地方下足功夫,集中描绘“背影”,字里行间蕴 含淡淡的哀愁,抒发了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能取得 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文本显得真挚动人。三、读写结合,学用“悖论”师:作者如此描绘使他极为感动、 终生难忘的 “背影”, 不施浓墨,

10、不用重彩,而是使用“悖论” ,使文章充满了画 面感与真实感,在平实中又见曲折,于细节中呈现温情,将 情节推向高潮。那么,大家想不想运用“悖论”创作属于自 己的 文章?生(齐):想。师:运用“悖论” ,就是用情感方式处理理性问题的方 法,它“反常合道” ,虽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一)选择素材 师:我们运用“悖论”进行创作,首先应当注重选材。 (屏显)1.选出已经完成的事情(虽困难重重,但已经完成)。2.回忆阻碍事情发生的种种条件(最关键,最有价值的 困难)。师:这些条件和事情也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选择最关键 的、最有价值的,如写父亲买橘子,不是说父亲有脂肪肝、 有高血压,而是胖子就好,因为这

11、是外显的,安排这样的细 节和场景,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生思考)生:父亲一向严厉,但这次我考试考差了,他反而对我特别好。 生:母亲生病了,却仍然给我做饭和洗衣服。 生:我跑步中摔了一跤,仍坚持跑完了三 千米 (二)巧妙构思师:我们运用“悖 ?”进行创作,还需要进行构思。如 何构思, 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一学生考试不及格, 发试卷时, 老师严肃地撂下一句话, “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 ”该生一 节课不知所措,下课后惶恐不安地来到办公室。 “放学后, 你再到我办公室来吧。 ”老师一见面就说道。该生一直惴惴 不安地上完课,不知道老师会如何收拾他。好不容易挨到放 学,他磨磨蹭蹭地来到办公室,教师见面就说

12、: “快坐下, 让我给你补补课吧。 ”该生终于释然了。(生思考) 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母亲生病了。室外寒气袭人, 母亲咳嗽连连。我从学校回到家,母亲挣扎着起床,忍着寒 冷,忍着病痛,开始给我做饭(有点哽咽)(师生鼓掌) 生:我跑步时摔了一跤,疼死我了,眼泪花儿都快出来 了。看着老师关切的眼神, 看着同学们健步如飞, 我坚持着, 慢慢地跑完了全程。(师生鼓掌)(三)追求真实师:我们运用“悖论”进行创作,还要细化写作的真实 境界。如何写感人的故事?背影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 但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我们再来看看龙应台的目送。(屏显)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 时,照例拥抱,我的头

13、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 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 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 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他没有, 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 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一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 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 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 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 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 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 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 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节选自龙应台目送师:要使用“悖论”进行写作,除了选材和构思外,需 要将写作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和真实化;还需要细腻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