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1.以下关于美拉德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仅发生在还原糖与脂肪之间B.最适温度为6080℃C.产物包括类黑精和风味物质D.酸性环境能加速反应进程答案:C2.鉴别血燕真伪时,关键指标是检测:A.唾液酸含量B.亚硝酸盐残留量C.胶原蛋白分子量D.重金属铅含量答案:B(注:天然血燕亚硝酸盐含量极低,染色血燕普遍超标)3.制作传统广式烧鹅时,鹅坯充气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受热面积B.防止表皮破裂C.促进脂肪融化D.提升肉质嫩度答案:B(充气使皮与肉分离,烤制时表皮均匀受热不易皱缩)4.下列关于淮扬菜“文思豆腐”刀工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A.豆腐片厚度不超过0.5mmB.细丝长度需达5cm以上C.刀工完成后需用清水浸泡D.可使用机械切片辅助操作答案:D(传统文思豆腐要求纯手工刀工,机械加工会破坏口感)5.低温慢煮(SousVide)技术中,牛肉眼排的最佳温控范围是:A.5055℃B.6065℃C.7075℃D.8085℃答案:A(此温度区间可保留肌红蛋白活性,实现粉润嫩度)6.评定干制鱼翅涨发质量的核心指标是:A.发制率(涨发后重量/干重)B.翅针的完整度与透明度C.腥味去除程度D.口感的软糯度答案:B(翅针是鱼翅的食用主体,完整透明的翅针代表涨发工艺精准)7.制作苏式船点时,澄粉面团的最佳烫制水温是:A.6070℃B.8090℃C.95100℃D.5060℃答案:C(沸水烫制可使澄粉充分糊化,保证面团透明度和可塑性)8.下列关于厨房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CCP)的描述,错误的是:A.冷冻原料的解冻过程可能是CCPB.凉菜制作的拼摆环节无需设为CCPC.熟制食品的中心温度需作为CCP监控D.生食与熟食的交叉污染风险点应设为CCP答案:B(凉菜拼摆直接接触即食食品,微生物污染风险高,需设为CCP)9.计算宴席菜点成本时,调料成本通常按()比例分摊:A.10%15%B.5%8%C.15%20%D.20%25%答案:A(根据中国烹饪协会2024年行业标准,常规宴席调料占比10%15%)10.传统鲁菜“九转大肠”的味型构成是:A.咸鲜为主,略带酸甜B.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C.酱香浓郁,微带麻辣D.甜辣为主,辅以鲜香答案:B(取“九转”寓意,需呈现酸、甜、苦、辣、咸五味平衡)11.以下关于干货原料涨发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A.含胶原蛋白多的原料(如鱼肚)宜用碱发B.质地坚硬的原料(如鲍鱼)需长时间冷水浸泡C.含有苦味物质的原料(如笋干)需沸水焯漂D.挥发性香味物质丰富的原料(如香菇)应用热水泡发答案:C(笋干中的苦苷类物质需通过沸水焯漂去除)12.制作川菜“开水白菜”时,高汤的关键处理步骤是:A.用鸡脯肉、瘦火腿茸“扫汤”B.加入大量姜葱提香C.长时间熬煮至浓稠D.过滤后冷藏分层取清汤答案:A(通过茸泥吸附杂质,实现汤清味醇的效果)13.下列关于创新菜开发的表述,错误的是:A.需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口味习惯B.可突破传统技法但需保证可操作性C.营养搭配无需遵循膳食指南D.菜名设计应体现文化内涵答案:C(创新菜需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要求)14.测定食用油脂酸价时,使用的标准溶液是:A.氢氧化钠乙醇溶液B.盐酸标准溶液C.高锰酸钾溶液D.碘酸钾溶液答案:A(酸价反映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15.广式早茶虾饺皮出现“穿底”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澄粉与木薯淀粉比例不当(木薯淀粉过少)B.虾馅水分含量过高C.蒸制时间过长(超过8分钟)D.皮料醒发时间不足答案:B(虾馅水分过多会渗入皮中导致破裂)16.以下关于冷菜拼摆“围边”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提升菜品视觉层次B.平衡菜品营养结构C.弥补主拼造型的不足D.增加菜品的适口性答案:D(围边主要起装饰作用,不直接影响适口性)17.制作京式炸酱面的“炸酱”时,最佳用油量与黄酱的比例是:A.1:1(油:酱)B.2:1C.1:2D.3:1答案:A(油酱比例1:1可使酱料滋润不澥,裹面均匀)18.判定鲜牛奶新鲜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是:A.测定乳脂率B.酒精试验(70%酒精)C.滴定酸度(吉尔涅尔度)D.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答案:B(酒精试验可快速判断蛋白质稳定性,新鲜牛奶无絮状沉淀)19.下列关于厨房设备布局的原则,正确的是:A.冷菜间应靠近传菜口方便出菜B.粗加工间与切配间需物理隔离C.炉灶区应远离排烟系统以减少热量流失D.面点间可与热菜间合并以提高效率答案:B(粗加工易产生污水、垃圾,需与切配间隔离防止污染)20.制作传统潮式卤水时,“吊汤”使用的主要原料组合是:A.老鸡、老鸭、猪筒骨B.牛骨、羊骨、火腿C.鲫鱼、鳝鱼、五花肉D.鸡爪、猪皮、鸡骨架答案:A(老禽畜骨提供丰富胶质和鲜味物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以下属于“中国菜”(菜系)申遗核心技艺的有:A.扬州三把刀(厨刀、修脚刀、理发刀)中的厨刀技法B.佛跳墙的煨制工艺C.金华火腿的腌制与发酵技术D.兰州牛肉面的抻面技法答案:B、C、D(扬州三把刀中仅厨刀技法涉及烹饪,但未单独列入核心技艺)2.影响面团醒发质量的因素包括:A.环境温度与湿度B.酵母活性C.面团的pH值D.面粉的蛋白质含量答案:A、B、C、D(所有选项均影响酵母发酵速度和面团结构)3.以下关于河豚鱼加工的安全规范,正确的有:A.必须由经备案的专业厨师操作B.卵巢、肝脏需单独存放并专业处理C.加工后需保留内脏48小时备查D.可使用高温长时间煮制去除毒素答案:A、B、C(河豚毒素性质稳定,120℃加热2060分钟仅能破坏部分,不可依赖加热去毒)4.下列属于“药食同源”原料的有:A.山药B.莲子C.人参(5年及以下人工种植)D.田七答案:A、B、C(田七未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5.厨房能源管理的优化措施包括:A.更换节能型灶头(热效率≥60%)B.合理安排加工流程减少空烧C.利用蒸箱余热预热原料D.所有设备24小时待机保持温度答案:A、B、C(24小时待机增加能耗,非优化措施)6.鉴别野生大黄鱼与养殖大黄鱼的方法有:A.观察鱼鳔形状(野生更厚实)B.检测肌肉中EPA/DHA比例(野生更高)C.查看体表黏液量(养殖更多)D.称量单位体积重量(野生更重)答案:A、B、D(养殖大黄鱼因饲料充足,体表黏液更多)7.以下关于花色热菜造型的要求,正确的有:A.造型需与味型协调(如象形花篮配清鲜口味)B.可使用可食用金箔作为装饰但需标注C.主配料比例建议为7:3(主料:配料)D.造型高度不宜超过餐盘直径的1/2答案:A、B、D(主配料比例通常为6:4或7:3,但需根据菜品调整)8.影响菜品定价的因素包括:A.原料成本与加工损耗B.目标消费群体的价格敏感度C.市场同类菜品价格水平D.厨师个人知名度答案:A、B、C、D(品牌效应和厨师知名度会影响定价)9.以下关于冷链食品验收的要求,正确的有:A.冷冻食品中心温度应≤18℃B.冷藏食品表面温度应≤5℃C.需查验检疫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D.外包装消毒后需静置30分钟再拆封答案:A、B、C、D(符合2024年《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10.传统川菜“麻婆豆腐”的关键制作要点包括:A.豆腐需焯水去除豆腥味B.牛肉末需炒至酥香无生肉感C.豆瓣酱与花椒的比例为2:1D.勾芡需使用二流芡(薄芡)答案:A、B、C(麻婆豆腐需挂厚芡包裹豆腐,二流芡过薄)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1.制作鱼胶时,鱼肉与肥膘的比例应为3:1(鱼肉:肥膘),以保证胶冻的弹性。()答案:×(常规比例为4:1或5:1,肥膘过多会降低弹性)2.厨房消防通道可以临时堆放清洁工具,只要不超过24小时。()答案:×(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禁止任何物品堆放)3.鉴别真假蜂蜜时,滴一滴在纸上,真蜂蜜会迅速渗透。()答案:×(真蜂蜜含高浓度糖分,滴纸后不易渗透,掺水蜂蜜才会渗透)4.制作粤式叉烧时,使用麦芽糖腌制可使成品表皮红亮,这是利用了焦糖化反应。()答案:√(麦芽糖高温下发生焦糖化,产生红棕色物质)5.冷菜间的紫外线消毒灯应在无人时开启,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答案:√(符合《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要求)6.计算菜品成本时,边角料的处理价值应从总成本中扣除。()答案:√(边角料可再利用或出售,需计算其残值冲减成本)7.制作扬州炒饭时,米饭需提前冷藏(4℃)24小时,使米粒松散。()答案:√(冷藏可使米饭水分部分蒸发,炒制时不易粘连)8.葡萄酒与菜品搭配时,甜型葡萄酒应搭配甜味菜品,干型葡萄酒搭配咸味菜品。()答案:×(甜型葡萄酒适合搭配甜或咸鲜菜品,干型葡萄酒更适合搭配油腻或高盐菜品)9.食用碱(碳酸钠)可用于涨发鱿鱼,其原理是破坏蛋白质结构,增加持水率。()答案:√(碱能使蛋白质分子解离,结合更多水分)10.厨房废水排放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其中动植物油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0mg/L。()答案:√(一级排放标准中动植物油限值为10mg/L)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1.简述传统“挂霜”工艺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答案:操作要点:①熬糖:清水与白糖按1:2比例,小火熬至110115℃(拔丝温度前阶段),呈“鱼眼泡”状;②拌糖:离火后快速加入预处理的主料(如花生、桃仁),顺同一方向搅拌,利用空气冷却使糖晶析出;③成霜:糖液均匀包裹主料后,继续搅拌至表面形成白色糖霜。注意事项:①主料需干燥(如油炸后吸净油分),避免水分导致糖霜融化;②熬糖温度不可过高(超过120℃会进入拔丝阶段);③搅拌需快速均匀,防止糖晶结块;④环境温度需控制在25℃以下,避免糖霜返潮。2.分析“老卤”保存不当导致风味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答案:主要原因:①微生物污染:保存温度过高(>10℃)或未密封,导致杂菌繁殖,产生酸败味;②香味物质挥发:长时间敞口存放,乙醇、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流失;③卤料残渣残留:未过滤的肉屑、香料渣分解产生异味;④矿物质沉积:反复使用后,盐、酱油中的金属离子积累,导致卤汁浑浊发苦。解决方案:①每次使用后过滤残渣,煮沸10分钟杀菌,冷却至40℃以下存入冰箱(04℃)密封保存;②每周至少煮沸一次(夏季23次),补充适量新卤料(如葱、姜、香料);③定期更换部分老卤(每使用57次更换1/3),避免矿物质过度积累;④若出现轻微酸败,可加入少量高度白酒(52°以上)杀菌,并添加糖色调整风味。3.说明“火候”在川菜“干烧”技法中的具体应用及对成菜质量的影响。答案:干烧技法需分三阶段控火:①初加工阶段:主料(如鱼、肉)需高温炸制(180200℃),使表面快速定型,锁住内部水分;②炒料阶段:中火热锅冷油,下豆瓣酱、姜蒜米炒出红油(120150℃),激发辣椒素和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③收汁阶段:转小火(80100℃)慢烧,使汤汁浓稠入味,最后大火(150℃以上)收至亮油,避免糊锅。影响:火候不足则主料不易酥软,味汁无法渗透;火候过大易导致主料外焦里生,豆瓣酱炒糊产生苦味,收汁时汤汁发苦发黏。4.阐述厨房“五常法”(5S)管理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意义。答案:5S内容:①整理(SEIRI):区分必要与非必要物品,清除无用物品;②整顿(SEITON):将必要物品按使用频率定位放置,明确标识;③清扫(SEISO):每日清洁工作区域,消除卫生死角;④清洁(SEIKETSU):建立标准化清洁流程,维持前3S成果;⑤素养(SHITSUKE):通过培训使员工养成自觉遵守规范的习惯。实施意义:提高操作效率(减少寻找物品时间)、保障食品安全(降低交叉污染风险)、延长设备寿命(及时维护减少损耗)、提升团队凝聚力(规范管理增强责任感)、树立企业形象(整洁环境提升顾客信任度)。5.简述“预制菜”工业化生产中,保持传统风味的关键技术要点。答案:①风味物质保留技术:采用真空低温浓缩、微胶囊包埋等技术,保留原料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如葱香、肉香);②质构控制技术:通过高压处理(HPP)、超低温速冻(35℃以下)维持食材的脆嫩或酥软口感;③调味标准化:建立风味数据库,精确控制盐、糖、香辛料的配比(误差≤0.5%);④热加工模拟:使用智能炒灶模拟传统锅灶的“镬气”(如分段控温、翻炒频率设定);⑤包装防护:采用气调包装(充氮或CO₂)、遮光包装减少风味物质氧化;⑥复热指导:明确复热方式(微波、蒸、炒)及时间温度参数,确保还原传统口感。五、综合分析题(每题10分,共2题)1.某餐饮企业计划推出“新派杭帮菜”系列,要求体现传统与创新结合。作为技术负责人,需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1道代表菜品(需包含菜名、主料、关键工艺);(2)说明该菜品如何体现“传统基础上的创新”;(3)分析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答案:(1)菜品设计:菜名“龙井虾仁2.0”;主料:鲜活河虾(500g)、明前龙井茶叶(5g)、新鲜竹荪(100g);关键工艺:①虾处理:手工剥壳保留虾尾,用食用碱水(浓度0.5%)轻腌3分钟,清水冲净后用蛋清、淀粉上浆(传统上浆升级,碱处理提升脆度);②茶处理:茶叶分两部分,3g用80℃热水泡出茶汁(取茶味),2g用食用油炸至酥脆(取茶香味);③炒制:热锅冷油(150℃)滑炒虾仁至8成熟,加入竹荪(提前用鸡汤煨制)、茶汁快速翻炒,出锅前撒炸脆茶叶。(2)传统与创新结合:保留“龙井虾仁”的核心元素(河虾、龙井茶香);创新点:①引入竹荪增加口感层次(传统仅虾仁配茶叶);②茶叶采用炸制工艺提升香气维度(传统用茶汤提味);③虾的上浆工艺优化(碱处理使虾仁更脆嫩)。(3)市场风险及应对:风险1:老顾客认为“不正宗”;应对:在菜单标注“传统龙井虾仁升级款”,设置对比试吃(传统款与新派款)。风险2:竹荪成本较高影响定价;应对:选择当季竹荪降低成本,或调整主料比例(虾:竹荪=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