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审美教育论_第1页
第六编审美教育论_第2页
第六编审美教育论_第3页
第六编审美教育论_第4页
第六编审美教育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编 审美教育论 一、审美教育何谓 美育-广义:一切审美活动自身具有的感染、影响、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活动塑造人的系列教育活动。 狭义: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平行的独特的教育方式。 二、西方美育思想简况 1,柏拉图-西方最早系统思考美育的哲学家 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灵魂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再者,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缺点也最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东西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理想国。 第一,特别

2、重视好的艺术的教育功用; 第二,特别反对坏的艺术的坏影响-把坏的诗人赶出理想国 2,亚里士多德 卡塔西斯(拉丁文katharsis )-在恐惧与怜悯里净化陶冶心灵 3,贺拉斯-古代罗马 寓教于乐 4,席勒 1795-审美教育书简或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 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 感性-物质冲动 理性-形式冲动 自由-游戏冲动 席勒美育思想的合理性: 第一,既把美育与其它教育相区分,又把美育目的与审美活动性质内在地统一起来。 第二,说明了美育的价值-拯救已被现代理性主义撕成碎片的现代人 第三,说明了美育的任务-培育人性完整完满的人 三、中国美育思想

3、简况 1,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教育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2,庄子-逍遥游的境界教育 斋心-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宗师 朝彻与见独-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大宗师 3,王国维-现代美育的开创者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臻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知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4,蔡元

4、培-美育代宗教 美育即美感教育 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5,朱光潜 美育可使人解放自由: 第一,渲泄本能升华情感 第二,开阔视野-超越个人的狭隘视野 第三,突破自然性的限制 四、审美教育的内涵 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载体,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完整心灵结构,完善人性结构,圆满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定向教育。 五、审美教育的特点 第一,情感性-美育的首要特性-以情感为领域 第二,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1)过程性-完成美育主要任务(培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理想趣味境界)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 2)全面性-美育对培育受教育者全面能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