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福医大白细胞分类计数_第1页
实验三 福医大白细胞分类计数_第2页
实验三 福医大白细胞分类计数_第3页
实验三 福医大白细胞分类计数_第4页
实验三 福医大白细胞分类计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的目的 1.初步掌握血涂片制作及染色技术。初步掌握血涂片制作及染色技术。 2.学会辨认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学会辨认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 及其分类计数的方法。及其分类计数的方法。 3.记住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记住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2.2.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 1)末梢采血)末梢采血 常规消毒皮肤,穿刺后拭去第一滴血。用常规消毒皮肤,穿刺后拭去第一滴血。用 载玻片的一端刮取血液一小滴。载玻片的一端刮取血液一小滴。(2 2)将推片的平齐端置载玻片上血滴的稍前方,将推片略)将推片的平齐端置载玻片上血滴的稍前方,将推片略 向后移使之与血液接

2、触向后移使之与血液接触血液沿着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血液沿着推片与载玻片的夹 角散开角散开( (推片的拿法推片的拿法)。)。(3 3)以约)以约3030的夹角向前均匀的推动即可制成血涂片,其的夹角向前均匀的推动即可制成血涂片,其 厚薄要适中,衬以白纸时应呈淡的红黄色,且有头、厚薄要适中,衬以白纸时应呈淡的红黄色,且有头、 体、尾之分。体、尾之分。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临检指导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临检指导p10)1.原理原理 由于各种细胞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对染料的反应也不同,导致染色由于各种细胞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对染料的反应也不同,导致染色后在同一张血片上可见到不同的色彩。瑞士染色法是血膜、

3、骨髓和印片的后在同一张血片上可见到不同的色彩。瑞士染色法是血膜、骨髓和印片的常规染色。瑞士染料中含有碱性美蓝和酸性伊红两种成分,它们与细胞内常规染色。瑞士染料中含有碱性美蓝和酸性伊红两种成分,它们与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使细胞显现出不同的色调:的各种物质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使细胞显现出不同的色调:(1)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 色,称嗜酸性物质。色,称嗜酸性物质。(2)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结合,染紫)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结合,染紫 色,

4、称嗜碱性物质。色,称嗜碱性物质。(3)中性物质呈等电状态与美蓝、伊红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称中性)中性物质呈等电状态与美蓝、伊红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称中性 物质。物质。(4)血涂片干后,滴加瑞氏染液数滴于血涂片上(以盖住血)血涂片干后,滴加瑞氏染液数滴于血涂片上(以盖住血 膜为度),静置约膜为度),静置约1min,目的在于用染液的甲醇成分,目的在于用染液的甲醇成分 固定血细胞。固定血细胞。(5)加相当于染液)加相当于染液1.5-2倍量的缓冲液,用吸耳球充分混匀。倍量的缓冲液,用吸耳球充分混匀。(6)冲洗)冲洗 染色约染色约5-10min,即可用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即可用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

5、检。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作血涂片时勿用伤口第一滴血,以免混有来自受损血管的内皮细胞。)作血涂片时勿用伤口第一滴血,以免混有来自受损血管的内皮细胞。 (2)血涂片薄厚适度,过厚时细胞簇集影响形态观察,过薄则白细胞太)血涂片薄厚适度,过厚时细胞簇集影响形态观察,过薄则白细胞太 少不易分类。影响血涂片薄厚的因素为:少不易分类。影响血涂片薄厚的因素为:血滴过大、夹角过大、血滴过大、夹角过大、 推片速度过快则厚;推片速度过快则厚;血滴太小、夹角过小、推片过慢则薄。血滴太小、夹角过小、推片过慢则薄。(3)加瑞氏染液或缓冲液后,切勿干燥(以免血涂片中有渣干扰

6、镜检)。)加瑞氏染液或缓冲液后,切勿干燥(以免血涂片中有渣干扰镜检)。 (4)染色时间的长短根据血膜厚薄、室温及染液配制的时间长短而定。)染色时间的长短根据血膜厚薄、室温及染液配制的时间长短而定。(5)要以流水冲去染液,而不可先弃去染液再冲水,以免留有残渣。)要以流水冲去染液,而不可先弃去染液再冲水,以免留有残渣。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临检指导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临检指导p34)1操作步骤(观察区域的选择)操作步骤(观察区域的选择)(1)低倍镜观察)低倍镜观察 观察白细胞的分布及染色情况。观察白细胞的分布及染色情况。(2)油镜观察)油镜观察 选好厚薄适宜、染色良好且红细胞分布均匀选好厚薄适宜、染

7、色良好且红细胞分布均匀 处,滴加香柏油一滴,用油浸镜观察。一般胞体较大处,滴加香柏油一滴,用油浸镜观察。一般胞体较大 的白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于的白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于 涂片的上下边缘处多见,而胞体较小的白细胞如淋巴涂片的上下边缘处多见,而胞体较小的白细胞如淋巴 细胞则以涂片中心地带为多。细胞则以涂片中心地带为多。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二、白细胞分类计数2.计算计算 通常计数通常计数100个白细胞(必要时可增到个白细胞(必要时可增到200或更多),或更多), 按下图所示方向移动血涂片,同时将所遇到的各类白细胞按下图所示方向移动血涂片,同时将所遇到的各类白细

8、胞 分别记录、直到计数分别记录、直到计数100个白细胞为止,计算每类白细胞个白细胞为止,计算每类白细胞 的数目,即其百分数值。的数目,即其百分数值。分类计数时以画分类计数时以画“正正”字作如下记录:字作如下记录:n中性杆状核中性杆状核 正正n中性分叶核中性分叶核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正正 正正 正正n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一一n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正n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正正 一一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

9、70%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3%-8%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分类时一定要用油镜观察,应同时观察白细胞有无质变。)分类时一定要用油镜观察,应同时观察白细胞有无质变。(2)分类报告时,有核红细胞应另外计数,并观察成熟红细)分类报告时,有核红细胞应另外计数,并观察成熟红细 胞、血小板的形态,注意有无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胞、血小板的形态,注意有无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3)染色结果偏酸时,红细胞偏红,嗜酸性颗粒呈鲜艳的桔)染色结果偏酸时,红细胞偏红,嗜酸性颗粒呈鲜艳的桔 红色,但各种白细胞的核仅染成极淡蓝色或根本不着色红色,但各种白细胞的核仅染成极淡蓝色或根本不着色 常见于甲醇质量不纯、载物片有残余酸或缓冲液常见于甲醇质量不纯、载物片有残余酸或缓冲液ph过低过低 所致。染色结果偏碱时,红细胞呈灰蓝色,中性粒细胞所致。染色结果偏碱时,红细胞呈灰蓝色,中性粒细胞 颗粒为黑蓝色较粗大、似中毒颗粒,核染为深紫蓝色,颗粒为黑蓝色较粗大、似中毒颗粒,核染为深紫蓝色, 着色均匀结构不清,嗜酸性颗粒失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