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郫县古城华韵农业观光及婚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概念规划方案_第1页
成都郫县古城华韵农业观光及婚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概念规划方案_第2页
成都郫县古城华韵农业观光及婚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概念规划方案_第3页
成都郫县古城华韵农业观光及婚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概念规划方案_第4页
成都郫县古城华韵农业观光及婚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概念规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郫县古城华韵农业观光及婚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概念规划方案目录1.总论.51.1项目概况.51.2研究方法及程序.51.3研究结论.72.项目建设背景分析.82.1旅游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82.1.1.国际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82.1.2.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82.1.3.四川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122.2婚庆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132.2.1.中国新婚消费需求分析 .132.2.2.中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153.项目资源条件评价.223.1项目区位、交通条件评价.223.2地质条件评价.233.2.1.项目水文条件.233.2.2.项目地质条件.233.3

2、项目自然资源评价.233.4项目人文历史资源评价.243.5项目基础设施条件评价.243.5.1.供水设施.243.5.2.供电设施.243.5.3.天然气供应.253.5.4.通讯设施.253.6项目资源条件总体评价.254.项目形象定位.264.1城郊旅游开发六大模式.264.1.1.森林公园模式.264.1.2.风景名胜区模式.264.1.3.旅游度假区模式.274.1.4.主题公园模式.284.1.5.体育旅游模式.284.1.6.观光农业模式.284.2成都市及周边旅游项目解析 .294.3项目综合诊断与分析流程.294.4形象定位结论.305.项目概念规划.315.1项目总体规划.

3、315.1.1.规划原则.315.1.2.规划期限.315.1.3.规划目标.315.2项目功能分区.325.2.1.项目功能分区原则.325.2.2.项目功能分区方案.325.3项目开发建设方案.325.3.1.婚庆文化板块.325.3.2.商业休闲板块.335.3.3.生态景观板块.345.3.4.蜜月度假板块.355.4游憩模式设计.355.4.1.商务会议模式.355.4.2.观光游览模式.355.4.3.休闲度假模式.355.5项目概念规划图.356.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96.1环境现状.396.2项目施工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396.2.1.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96.2.2.项

4、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396.3环境保护与防治措施.396.3.1.旅游环境保护措施.396.3.2.环保设施建设.406.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07.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7.1投资估算.417.1.1.投资估算依据.417.1.2.投资估算范围.417.1.3.估算结果.427.1.4.有关说明.427.2项目资金筹措.427.2.1.资金来源渠道.427.2.2.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428.项目财务预测及评价.438.1财务预测.438.1.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438.1.2.经营收入估算.438.1.3.运营成本.438.1.4.税金.448.1.5.财务评价报表.

5、448.1.6.财务评价指标.44(1)盈利能力分析.448.2经济运作分析.51项目经济运作分析表.529.项目社会评价.539.1项目社会影响分析.539.1.1.带动当地市场的繁荣,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539.1.2.提供就业岗位,保证社会稳定.539.1.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539.1.4.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539.1.5.项目实施有助于弘扬地区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549.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49.2.1.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549.2.2.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549.2.3.地区文化状况对本项目的适应程度.549.3社会评

6、价结论.5410. 项目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5510.1组织管理架构.5510.1.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5510.1.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5510.2人力资源配置.5510.2.1.公司定员.5510.2.2.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5610.2.3.员工培训计划.5611. 项目风险管理.5711.1项目风险识别.5711.1.1.政治风险.5711.1.2.市场风险.5711.1.3.社会风险.5711.1.4.生态风险.5711.1.5.财务风险.5811.1.6.突发性风险.5811.2项目风险衡量.58“古城华韵”项目风险衡量表.5811.3项目风险控制.5811.3.1.财务风

7、险控制.59(2)资金回收风险分散.5911.3.2.市场风险分散.5911.3.3.其他风险规避.591.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古城华韵”农业观光及婚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项目业主:绵阳名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地址:四川成都郫县古城镇古城村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目标及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约 150 亩,合 10 万,计划分期分批次投资 1.1 亿元人民币。本项目将农业观光、婚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融为一体,力争打造成为区域型“农业观光及婚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 ,努力打造成为成都市民婚庆的首选场所、郫县新的旅游亮点、热点。项目投资项目总建设投资 1.1 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资金筹措及使用

8、计划资金来源及使用 单位:万元项目2008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主要投资方向业主自筹10005000500500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2000500旅游设施建设借调资金1000500旅游设施建设合计1000800010001000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工期启动建设期 2 年,拓展建设期 2 年。1.2 研究方法及程序本项目采用现场实勘、市场调研、访谈、delphi 法、理论研究等方法,对项目进行了战略策划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多次与相关部门领导进行沟通,为项目研究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的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背景分析资源条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财务评价社会评价风

9、险评价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具体研究步骤为:1)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论证旅游业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2)归纳总结目前成都市、郫县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研究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3)从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人文地理、基础设施等方面对项目资源条件进行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4)通过对成都市及本案周边旅游项目的分析,并结合旅游项目六大开发模式和定位的理论方法进行形象定位,提炼出本项目的核心竞争力;5)依据规划理论原则,对项目进行功能分区,并计算其承载能力,设计景区的休憩模式和线路;6)对项目的主题文化、竞争性产品和特色产品进行包装,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10、;7)提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方案;8)进行项目建设环境评价,制定相应的防治和保障措施;9)提出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并进行财务预测及评价;10) 提出公司的组织管理架构和人力资源配置方案;11) 进行项目风险识别及风险衡量,并提出规避措施。1.3 研究结论本报告在全面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条件下,对郫县“古城华韵”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的背景、项目资源、建设规模与方案、资金来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测评分析,并对项目进行形象定位与产品包装,作出项目的概念性规划,得出如下结论: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作为郫县古城镇的又一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成都及周边区县

11、居民休闲旅游的热点区域,并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经济评价可行。财务预测及评价显示,项目预期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具有经济可行性,但投资回收期较长。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及运营不会对旅游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对于存在的某些负面环境影响,可以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甚至消除其影响程度;同时“古城华韵”生态区域面积大,自然恢复功能较强。本项目在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均具有可行性,可顺利启动建设。2.项目建设背景分析2.1 旅游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2.1.1.国际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数据(见图一),可见国

12、际旅游人数将持续增长,预计2009年全世界的旅游人数将同比增长5%左右。在未来十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旅游业的第二大市场。生态旅游、 “非主线旅游”将变得越来越流行,40%的国际游客将前往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汇率浮动及金融危机将对旅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不会影响国际游客数量。图一 国际游客趋势图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统计,欧洲旅游市场依旧是国际游客的主要目的地,而中东地区、亚太地区和非洲地区的国际旅游人数增长较为明显。亚太地区目前旅游业发展得最好,已成为国际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预计 2009 年亚太地区将继续引领世界旅游业的增长。2.1.2.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

13、发展趋势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在1988 年达到 1000 万人次,从 1989 到 1996 年用了七年的时间增加 1000 万人次达到 2000 万人次,另一个 1000 万人次花了 6 年时间于 2002 年达到3000 万人次,到 2006 年达到近 5000(4991)万人次, 2006 年,全年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 4991 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339.49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9%和 15.9%。2007 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 5472 万人次,同比增长 9.6%;旅游外汇收入达 41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5%。尤其是外国人

14、入境市场增幅较为明显,同比增长 17.56%。进入 21 世纪后,除 2003 年受非典影响游客人数和收入下降外,总体来看我国入境旅游形势较好,各种旅游数据呈加速增长的趋势。根据 2007 年来华旅游人数统计,我国入境外国旅游客源市场格局较往年没有较大改变,东亚和东南亚市场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代表国家是韩国、日本,以及新、马、泰、菲律宾等国,其次为美洲的美国和欧洲的俄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

15、50过夜旅游者人数(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人数人数收入收入间隔5年达到近5000万间隔7年达到2000万人次间隔9年达到1000万人次间隔6年达到3000万人次 图二图二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 1978197820072007)罗斯及英、法、德三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中国周边国家例如蒙古、印尼和印度。港澳台地区到中国内陆游客中,香港仍列首位。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 2007 年中国地方接待情况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呈集中分布趋势,集中在沿渤海湾地区,代表地方为北京、山东、辽宁;长江三角洲地区,代表地方为上海、江苏、浙江;珠江三角洲地区,代

16、表地方为广东、福建;西南部地区,代表地方为云南、广西、陕西和四川。经济发展程度和进入便利程度成为了入境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首要因素。中国西南部地区受经济和交通因素的限制,位于前三个首选目的地区域之后,但凭借显著的自然人文优势也成为中国入境旅游的热点区域。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见图三) ,从 1993 年开始,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每年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到 2006 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 13.94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15.0%。其中:城镇居民 5.76亿人次,农村居民 8.18 亿人次。 2006 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 6229.74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17.

17、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 4414.74 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 1815.00 亿元。(表一)2007 年中国入境客源统计(中国国家旅游局)国家或地区数量同比增长合 计total 131 873 2875.55香港同胞hongkong 77 948 9085.47澳门同胞macau 23 186 830-5.01台湾同胞taiwan 4 627 8814.86外国人foreigners 26 109 66817.56亚洲小计asia 16 070 32918.20日本japan 3 977 4796.18韩国korea 4 776 75221.73朝鲜korea,d.p.rep. 113

18、 6743.25蒙古mongolia 681 9528.04菲律宾philippines 833 00918.30泰国thailand 611 6153.32新加坡singapore 922 02111.37印尼indonesia 477 10910.18马来西亚malaysia 1 061 96516.64其他others 2 614 75329.79美洲小计america 2 721 03413.10美国u.s.a 1 901 22111.16加拿大canada 577 22015.52墨西哥mexico 46 22421.47其他others 196 36924.42欧洲小计europe

19、 6 207 28717.74英国u.k. 605 0949.50德国germany 556 66311.21法国france 463 39215.22意大利italy 215 21210.18俄罗斯russia 3 003 86724.90瑞士switzerland 64 59411.61瑞典sweden 145 13811.98其他others 959 2488.31大洋洲小计oceania 728 45314.08澳大利亚australia 607 36412.88新西兰new zealand 108 73232.09其他others 12 357-31.99非洲小计africa 379

20、 14129.05其他国家others 3 424-20.2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年度收入0246810121416人数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图三: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19842006)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 中国旅游业 50 年等相关数据整理根据图表(图四)显示从 1998 年至 2002 年国内旅游人次数增长率、旅游收入增长率和人均花费增长率三项指标比较稳定,2003 年由于受非典影响,下降明显,而 2004 年是呈现的报

21、复性增长,05 年增长趋缓,恢复到正常增长率水平。(1)(2)(3) -20-1001020304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份增长率(%)人次数增长率旅游收入增长率人均花费增长率图四: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收入增长率和人均花费增长率费图四: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收入增长率和人均花费增长率费(4)(5)(6)源:根据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2.1.3.四川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四川省旅游局公布的旅游统计数据分析,四川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市场总体上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 年我省接待入境游客 170.89 万人次,外汇收入 51242.

22、84 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 21.8和 29.6,在全国各省市入境旅游接待排名上,接待人次排名在 2007 年上升到 11 名,但外汇收入情况在 2007 年下降到 16 名。我省入境旅游人均停留时间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经旅行社组织的入境游客停留时间相对较长。入境旅游人均天花费略高于国家标准,花费构成依次为长途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景区游览及其他。其中,阿坝州的入境旅游者在长途交通和娱乐上的花费(主要为歌舞晚会)最高,景区游览费用仅次于乐山,在住宿、餐饮和购物上的花费较低于四川其他旅游区域。四川主要外国入境客源市场为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美洲的美国;欧洲的

23、英国、德国、法国。韩国市场 2007 年增长率最大(82.5%) ,欧洲国家(英国、法国)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其他区域,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入境游客增长率也超过 50%.数据说明四川的入境旅游结构逐渐多元化,向更合理的游客结构发展。表二:2007 年 1-11 月四川入境旅游前 12 位客源地统计表客源地名次人数(人次)同比增长()台湾13714945.4日本226997035.4香港317514538.4韩国412870982.5美国510051036.3新加坡674257-2.7泰国760718-16.4英国84699067.2法国93670953.9马来西亚1035370-22.8德国1130

24、12221.1澳门122934427.02007 我省共组织接待国内游客 18569.69 万人次,比去年增长 12.0,国内旅游收入 1179.90 亿元,增长 24.3。根据省旅游局的统计,四川省国内旅游人次花费波动不大,并且平均人次花费较低,花费项目依次为住宿、交通、餐饮、购物、景区游览、娱乐和其他。从国内客源市场看,根据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的相关统计数据,2007 年1-11 月接待的广东省游客居国内省外游客首位,共 32.15 万人次,同比增长92.4,同时增幅较大的还有云南、广西、海南和山东等省,增幅都达到 35以上。2007 年 1-11 月,累计接待北京游客 27.83 万人次,

25、同比下降 15.4。2.2 婚庆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2.2.1.中国新婚消费需求分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素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现代社会时尚追求,使得大众生活中婚庆习俗在不断产生变化,从而诞生了有一定规模符合我国国情的婚庆市场,通过这一市场不断完善和扩大,必定使中国婚庆文化走向更个性化和时尚化,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流行趋势。新婚消费需求现状: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 2006 年 3 月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最近 5 年来平均每年全国有 811.36 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 4183 亿元人民

26、币。目前全国每年结婚新人近 1000 万对。新婚人群愿意把积蓄的 31%用于婚庆有关的消费。在新婚消费方面,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游。在结婚人群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目前婚庆消费总额还在不断增长。婚庆这一朝阳产业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婚庆消费总额的不断增长,为从事婚庆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新婚消费结构:统计显示,全国每对新人消费结构为:影楼婚纱照 3526 元,结婚珠宝首饰 5659 元,婚纱礼服 2008 元,婚庆礼仪 746

27、4 元,喜宴水平(不含酒水)1030 元/桌,新居装修 5.6289 万元,蜜月旅游 9304 元,家用电器 16533 元,家具 17263 元;则这些新婚消费已达 138646 元。数据加权统计表明,如果不算购买新居和家用轿车的话,我国城镇居民的新婚消费主要是新居装修(44.75%)、新居用品(含电器和家具,26.86%)及婚庆宴请(12.89%),占总消费的 84.50%,其中新居装修和新居用品属于长期受益性消费。其它消费项目中,蜜月旅游、珠宝首饰、婚礼庆典、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等真正结婚消费不足 15.5%,仅 1.9480 万元,与国外消费的比例仍属较小,增长空间较大,而且其中珠宝首饰

28、仍可属于保值性投入。在结婚消费项目选择上,2006-2007 年新人对仅结婚才需要的主要服务和产品选择中,其首选为婚纱摄影(85.6%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其次为婚宴服务(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然后依次为婚礼服务、蜜月旅游和购买婚纱,即 56.2%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46.4%的新人将安排蜜月旅游;36.6%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区域经济水平及其结婚消费差异分析:在一项对婚礼费用的调查中发现,在城市举办婚礼的平均费用为 62620 元,这里不包含新婚房屋装修、家电家具购买等,在新婚时,对房屋新居装修的费用平均为 56998 元,购买家用电器平均 16680

29、 元,家具为 17494 元。而农村的则在 16100 元。有 88.4%的新人认为结婚时要拍婚纱照,78.7%认为要在酒楼举行宴席。城市举行婚礼的各项费用支出比例序号各项支出费用(元)各项占比(%)1婚宴341200.542买首饰120000.193服装60000.104乐队司仪38000.065拍婚纱照30000.056其他20000.037租用车辆17000.03 合计626201.00农村举行婚礼的各项费用支出比例序号各项支出费用(元)各项占比(%)1宴请60000.37 2 首饰30000.19 3衣服30000.19 4拍婚纱照15000.09 5烟酒糖茶10000.06 6其他1

30、0000.06 7婚礼用车6000.04 合计161001.0结婚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尽管全国许多机构都先后对结婚消费进行过调查,但缺乏全国性的连续调查和报道。为此,这方面的数据零星、不系统。我们力求从宏观上加以描述。(1)结婚消费项目增加,62.9的新人表示要举行婚庆,婚庆的档次也有较大提升,婚礼现场的灯光、音乐、司仪等标准也节节攀升婚车档次一溜排的宝马、凯迪拉克等高档婚车在大街上也能看见;对婚宴气氛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2)结婚消费范围不断扩大,新娘婚纱从以往租用型,变成了挑新款买回家,婚礼现场的灯光、音乐、司仪等标准也节节攀升;(3)现代人的婚礼正由“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新郎新娘

31、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层面,更加追求时尚、健康、文明,个性化、时尚化越来越强化;(4)结婚年龄愈来愈大,结婚人数将逐渐下降,在 2008 年迎来一个新高峰;婚纱照整体市场规模略有扩大,但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婚夫妇数量上的增加;(5)我国的新婚消费集中在节假日,传统观念对结婚择日仍有影响;(6)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里,婚礼出现了新的变化,婚礼的形式、内容、地点变得多样化、个性化;(7)婚庆从“攀比风”、“炫耀风”到流行“婚事应该从简”的观念,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转换成在经济承担能力之内的婚庆行为,得到认可。2.2.2.中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婚庆产业及婚庆产业链定义:婚庆产业,又叫婚庆消

32、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婚庆产业链属于以产品与服务结合的需求拉动型产业链,而且有多种产品与服务。婚庆产业的核心活动是新建家庭,其产业链主要是围绕着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及婚后蜜月三个不同阶段形成婚庆产业链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新人消费需求为导向,所有企业部分或完全围绕新婚消费主题,以产品、服务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网链。婚庆产业市场容量:根据国家民政局的统计数据,全国 2006 年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 3000 亿元

33、,到 2008 年将上升到 5000 亿元。婚庆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商机的市场,涉及到相关的几十大类品种的产品,如服装、摄影器材、餐饮、旅游、珠宝、礼品、服务等等,婚庆市场前景乐观。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生育高峰期即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群将于 2007 至 2012 年左右进入婚龄。预计婚庆消费额有望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毫无疑问,婚庆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引人注目的增长点!中国的婚庆产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高峰期!不少商家已经觊觎婚宴市场这一蛋糕了。婚庆产业结构: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

34、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 40 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婚庆产业大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1)婚礼服务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婚礼服务行业分工细化,服务范围扩大并日益丰富,已经包括了婚礼咨询、婚礼策划、婚礼化妆、mv 设计拍摄、婚车出租等方面,从简单的服务进入全面提升阶段,向文化层次发展,注重服务和多样性、

35、个性化。不过,目前婚礼服务行业尚无标准,缺少行业规范行为,行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只有上海、河南和无锡成立了婚庆协会,其余地区婚庆行业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正是因为素质不高、缺少创新,造成了整个行业的大范围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2)婚纱摄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婚纱摄影也越来越得到广大青年的普遍关注和热忱参与。据民政部相关资料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1000 万对新人喜结良缘,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 4183 亿元人民币,其中婚纱摄影在整个婚庆支出的比例约为 15%。全国结婚产业调查中心 2006 年 3 月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约有 45 万

36、家婚纱影楼、摄影公司、图片社和摄影工作室,相关行业的人员近 500 万,中国婚纱摄影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且竞争与机遇同在在婚庆消费中,婚纱摄影是婚庆经济的亮点之一。与婚宴、喜糖等婚庆项目相比,婚纱摄影的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利润率大约在 30%-40%。2007 年 10 月 19 日,据商务部披露的最新统计,2006 年全国大型婚纱摄影企业的营业额在 2000 万元以上,中型企业为 800-2000 万元,有的特大型企业年营业额达到 5000 万元以上。全国目前各类人像摄影企业已达 45 万多家,从业人员 600 多万人,年营业额 900 多亿元。目前婚纱摄影市场的特点如下:a婚

37、纱照整体市场规模略有扩大,但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婚夫妇数量上的增加。b城乡的拍照率和拍照花费差距较大。价格原因在城市已经不是新婚夫妇拒绝婚纱照的主要原因;郊区和农村新婚夫妇不拍婚纱照的原因除了价格因素外,还因为本地婚纱照的质量较差;c影楼的知名度也是新婚夫妇选择影楼比较看重的因素;d中小城市的影楼经营还不太规范,自己拥有冲印车间的影楼还不多。用于促销方面的措施和费用也比较少(3)婚纱礼服:在 90 年代以前,婚纱礼服价格高昂,婚纱消费基本上都以租借为主,近年来随着婚纱售价的下调以及对婚纱卫生和个性化的要求,引发了买婚纱的热潮,婚纱礼服的消费量猛增。目前,婚纱“以买代租”的消费时尚已经为多数新

38、婚人群所接受。在很多新婚人群中,租用婚纱的价格为人民币 180 元/次600元/次(视婚纱的新旧程度而定),高档的就要上千元,其实买一件新婚纱的费用也不过如此,而且对新人来说还有永久的纪念价值,因此大部分消费者都倾向于购买婚纱礼服。旧婚纱的消毒处理无法保证,许多新人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选择了“以买代租”的消费模式。世界以上的婚纱品牌都是在中国国内加工贴牌的,由于事前签有协议,这些婚纱是不会在国内销售的。目前中国婚纱礼服业中,具有一定规模、档次和效益的婚纱礼服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潮州、中山、深圳、广州、江苏苏州、福建厦门和泉州等地,他们主要从事贸易加工。现在中国的婚纱批发市场已形成广州、苏州两

39、大集散地,国内从事婚纱礼服生产销售的经营体超过1500 家,从业人员超过 3 万人。曾经名噪东南亚的广州婚纱一条街,近年受苏州婚纱街冲击,影响式微。目前,国内的婚纱仿冒品过多、质量普遍较差,而品牌货又太贵,这些因素给中国的婚纱消费者带来了困惑。(4)婚宴服务:近年来,结婚的高峰年引发了婚宴市场的火暴。根据各大城市的报纸报道统计,从 2005 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各大饭店的全年婚宴就大多提前排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宴市场消费旺季。婚宴利润相对比较高,即使酒店免费提供一系列新人蜜月套房、喜庆蛋糕、鲜花等优惠,婚宴的利润率也达 30%40%,大部分酒店 5

40、0%以上的利润来自承办婚宴。与此同时,婚宴的档次也明显提升,这两年喜宴投资花费有明显上涨之势,据酒店业内人士介绍,婚宴消费 30 桌以下已是少数,大部分在 50-80 桌之间,有的则超过百桌。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市场消费旺季,各地的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场所、蜜月旅游等企业早在每年的 2、3 月份和 7、8 月份就开始为这两大结婚旺季策划筹备。(1)产业链逐步形成:我国结婚产业在婚礼服务、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生产、婚宴服务四大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下,76 个关联行业相互连接,逐步形成了以结婚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行业集群。婚庆消费市

41、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 40 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2)总量规模: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市场消费旺季,各地的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场所、蜜月旅游等企业早在每年的 2、3 月份和 7、8 月份就开始为这两大结婚旺季策划筹备。各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市场供给总量有所扩大。依据中国婚博会对相关行业专家的调研,全国婚纱影楼平均每年以 10%的速度增加,影楼婚纱销量每年至少

42、以 20%的速度递增; (3)企业规模:中国结婚产业的主要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从业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从从业平均人数来看,全国各城市的婚庆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均很少,婚礼策划企业平均每家从业人员 10 人左右,婚纱摄影企业平均每家 40-60 人,一些婚庆公司甚至只有一间办公室四处到处联系分项服务。尽管婚纱礼服生产企业具有大中型企业,但除中国潮州、厦门等大型生产基地外,手工定制和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还是占大多数。为了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规范,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质,2004 年 4 月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从 2004 年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

43、。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规定 2004 年五一前夕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4)区域市场结构:婚庆行业消费的区域性特点非常明确,婚庆产业的区域性特点也很明确,在全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知名的婚庆策划公司、婚纱摄影公司,在当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区域分布上,结婚产业各行业的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区域性很强,很少出现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企业。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相对发达城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发达的大中城市,在小城市的分布较少。(5)地域性的行业品牌正在形成:由于结婚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除原来相关行业的迁移品牌外,

44、真正全国性结婚产业品牌各地尚未形成,但一批在当地市场份额大、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正在逐渐形成行业品牌,优势企业主导的行业整合将提升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洲、深圳等新婚消费能力很强的地区,已经出现了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这涉及到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等方面。例如色色摄影、金夫人摄影等知名影楼早就实现了全国连锁、本地分区布点的格局。(6)全国缺少婚庆“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市场:市场呈高度分散局面,全国婚纱市场呈广州、上海、苏州三角鼎力局面,但其他各地婚庆产品主要参杂在服装、礼品、小商品市场内,高档产品,珠宝、服装等主要到百货商场、专卖店采购,婚庆公司、摄影公

45、司、鲜花专卖店散居在城市的各角落,市场呈高度分散局面,目前没有真正意义做到婚庆服务“一条龙”服务市场。(7)新市场建设热开始升温:我国婚庆用品批发市场起步较晚,与消费需求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下开始新建各类婚庆用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新市场建设热开始升温,新建婚庆市场多数以摄影器材和婚纱礼物为主题,面积基本在 2 万平米以下,以中小型市场为主。我国婚庆产业存在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婚庆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中国婚庆产业品牌成长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市场的良莠不齐、诚信缺失,使许多新人对新婚消费充满不信任。因此,从行业规律看,婚庆市场洗牌在即,亟须出现强势品牌来提升服务质

46、量。婚庆行业要把握好市场脉搏,提升文化内涵,开发出符合市场的商品。对于日益壮大的婚庆市场,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如对婚庆公司从审批注册到管理,从等级到价位,都应该有一套相应的规定和措施,并且严格把关,规范运作。要树立品牌意识,增强整个产业链的吸引力,树立行业整体信誉形象。(1)产品服务同质化,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2)前景看好但混乱无序,产业服务不规范,“红色投诉”居高不下,诚信问题严重(3)婚庆公司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现象影响行业发展,(4)高端新婚消费市场不成熟,缺乏为高收入新婚人群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5)行业标准欠缺,行业管理力不从心(6)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业资源亟待整合,旺季之后婚庆行

47、业面临洗牌 (7)缺乏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营销模式 (8)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各种职业培训不够发达我国婚庆产业的发展趋势:(1)行业分工细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提供的新婚消费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2)服务质量将不断提升,更注重服务档次和内容,有系统的职业取向序列;(3)各类婚庆服务公司合纵连横、行业内与企业间“强强联合”、资源整合, 共赢发展趋势(4)婚庆产业“掘金”行业不断扩充,新婚消费蛋糕持续增大(5)各地区婚庆协会不断成立,将大力提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6)政府更加重视婚庆文化,制定和完善新婚消费行业规范,整治行业市场(7)企业更加注重创建婚庆产业知名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全行业经营管理

48、水平(8)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婚庆产业中将发挥更大的宣传和销售作用3.项目资源条件评价3.1 项目区位、交通条件评价项目交通条件优越:古城镇古城村位于成都市的西北面,处于郫县的最北端,距郫县县城 9 公里,距成都市 20 公里,东与新都龙安镇相邻,西与郫县唐元镇接攘,南与郫县三道堰毗邻,北与新都利济镇隔河相望。沙西线与郫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其余县、镇、村级道路全为沥青路面,分别贯通全镇,使全镇四通八达,基本实现村村通。古城镇按照“西蜀古城”总体规划,特色古镇建设初具规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川西民俗文化旅游城、古典影视建筑城、四川最大的优质奶牛繁育基地。成

49、都平原有名的“草编、竹编、棕编”之乡,“古城柚”种植基地,优质水稻制种基地。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项目交通区位图3.2 地质条件评价3.2.1.项目水文条件郫县“地壤膏腴,江流清白” (郫县志明代版) 。县域土地表层除横山子为老冲积黄泥层外,平坝地区皆为近代河流岷江新冲积灰色细泥沙层,灰色潮土性水稻土是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3.2.2.项目地质条件郫县地区地质状况良好。郫县处于成都平原稳定的扬子台地板块上。 郫县志记载:大地地层结构由下至上分为中生界朱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表层等五层。第三、四层岩性简单,为完整的白垩系基底。大地表层属于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

50、,皆为岷江新冲积灰色水稻土细沙泥层,厚度 0.5-1.5米。一、二层以砂和砾石为主,中间透镜体,孔隙大,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地质专家一致认为,此地质结构对地震波起着“天然减震器”的重要作用。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郫县有历史记载的三千多年来,未发生过灾害性地震。自1970 年省地震局在郫县设置监测台点,配备测震仪器监测的几十年,共测到郫县发生地震 42 次,其中 2.02.5 级地震仅 5 次,1.01.9 级地震 20 次,其余为 0.9 级以下。最大一次地震为 1971 年 11 月 26 日发生在友爱乡的 2.5 级地震。这些地震均未造成破坏性后果,对大多数地震,郫县城乡居民毫无感觉。尽管

51、2008 年汶川发生了 512 大地震,但是郫县经受住了这次大地震的考验,证明郫县这个区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郫县仍然美丽、魅力无限。 19862005 年 20 年中,郫县洪涝、寒潮、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分别为13、36、10、46 次,但均未造成灾难性破坏。查证其他周边地区文献资料相比较,郫县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程度均较小。3.3 项目自然资源评价郫县气候宜人。县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6c,一月平均气温 5c,八月平均 26c 左右。细雨如丝,烟雾迷濛,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更适宜人们安居乐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祖先后辈的辛勤创业,郫县向以物

52、产丰饶著称。它曾经是川西的粮仓,全国粮、油、肉生产基地。据元和郡县志等记载,在唐代,郫筒酒和丝绸制品已成为贡品,成为皇帝奖赏功臣的主要礼品。至今,远扬诗坛的郫筒酒,不可或缺的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堪称蜀绣始祖的郫县女红,仍然是郫县工艺三绝。满仓满罐的粮油,四季常青、四季常新的各色各类蔬菜,更能细细地品尝出川西民间风味。3.4项目人文历史资源评价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魏延屯兵牧马之处。民国三十年(1941 年),开始在此建立乡级行政机构,因乡政府驻地附近有古城遗址,故命名古城乡。2000 年 4 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置古城镇。 古城历经千年,风

53、光依然,境内一马平川,河道蜿蜒纵横、农田翠绿、竹林掩映、四季宜人,特别是“古城遗址”的发掘,更彰显西蜀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2000 年 10 月“古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遗址位于郫县县城北约 8 公里的三道堰镇古城村和梓路村,处于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海拔约 565 米,遗址呈长方形,地面存有一圈较完整的工筑城墙,中部存有大房址。城墙长约 620 米,宽约 490 米,面积约 30.4 平方米。是成都平原多处史前城址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遗址。1996年古城遗址与成都平原其他史前城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7 年大规模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全国同时期最大的礼仪性建

54、筑遗迹,引起了文物考古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古城遗址丰富的遗迹种类和文化遗物的出土,对了解夏商时代三星堆(古城)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直接证据,对于全面揭示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考古文化面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对研究古代社会的演进、文化交流、中华文明起源和古代宗教及社会分化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价值。3.5 项目基础设施条件评价3.5.1.供水设施该项目境内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能确保景区日接待上万人的生活和娱乐用水。3.5.2.供电设施古城镇有变电站,目前能保障整个项目用电。3.5.3.天然气供应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现已接至古城镇。3.5.4.通讯设施郫县古城镇古城村一带,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55、全部开通。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发展旅游经济奠定了基础。但目前接待服务设施较差,周边类似农家乐的旅游接待中心也处于刚刚开发状态,所以在开发此旅游项目的同时,应不断完善其相应配套设施。3.6 项目资源条件总体评价综合项目区域资源评价和古城镇旅游发展态势分析,该项目资源评价基本结论如下:(1)项目区位交通条件较为优越,随着成都市西部健康休闲商务新城的开发与建设,这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2)本项目所在地区旅游自然资源较丰富,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多样的自然生态,又有众多的历史人文遗存,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品位高等特点。(3)本项目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文化是一个项目的灵魂,既有千年古

56、城文化又有中西婚庆文化,围绕这两个文化提炼项目的主题可谓最佳的选择。4.项目形象定位4.1 城郊旅游开发六大模式城郊旅游开发主要有观光农业、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体育旅游等六种模式。但现实中的旅游项目往往是以某一模式为核心,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开发,以防产品的单一性造成客户群的过分狭窄而影响项目的可持续经营。4.1.1.森林公园模式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南山幽静古道南山幽静古道开发条件:地形多变,山峦起伏,

57、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典型案例: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 aaaa 级旅游区)、南山植物园(国家 aaaa 级旅游区)、万盛黑山谷生态旅游区(国家 aaaa 级旅游区)、青龙湖森林公园(市级)4.1.2.风景名胜区模式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是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基础条件,以开发、利用、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为基本任务,以此满足人们旅游休闲、陶冶性情的需要。风景名胜区往往需要对景区进行调整和改造,以增加景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良性运转。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万盛石林万盛石林开发条件:优美的自然景观,完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典型案例: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a 级

58、旅游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 级旅游区)、丰都名山旅游风景区(国家 aaaa 级旅游区)4.1.3.旅游度假区模式旅游度假区应是一个融合度假旅游、观光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多种旅游类型的综合性旅游区。度假区的服务项目必须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海兰云天海兰云天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开发条件:有一定的自然风景,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典型案例:璧山白云湖旅游区、九龙坡“海兰云天”旅游度假区4.1.4.主题公园模式主题公园亦称微缩公园,是指按照一定历史实物、历史文献记载,本身景观在某一地方、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公园,且必须具有一个及以上

59、的专题。通过对某一主题的集中体现,创造出一个既具有公园游赏娱乐功能,又具有特殊的园林环境特征的休闲娱乐空间。公园主题应具有鲜明、浓厚的文化色彩,是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深圳民俗文化村深圳民俗文化村开发条件:与大城市或城市群距离近,交通条件优越,无突出的自然人文景观,主题选择具有创造性典型案例:深圳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4.1.5.体育旅游模式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如攀岩、登山、自行车、漂流、钓鱼、游艇、划船、森林抢险、野营

60、、军事教育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条件:拥有适合体育冒险运动的独特资源,有一定的可通达性典型案例:双溪飘流(2005 中国最佳飘流胜地)、万泉河飘流4.1.6.观光农业模式观光农业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一项新型旅游产品。围绕农业生产,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环境保护等为主题,创造一系列具有良性生态环境和特别氛围的旅游活动,形成融主题性、特色性、文化性、参与性于一体,食、住、游、购、娱等综合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旅游产品。该模式可对美化城郊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农业、旅游业) ,实现小城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开发条件:气候及土地条件适合种植相关农作物,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有较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