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分子机制_第1页
糖尿病的分子机制_第2页
糖尿病的分子机制_第3页
糖尿病的分子机制_第4页
糖尿病的分子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糖尿病的分子机制1111级病理班级病理班2 唐同学,男,唐同学,男,15岁。三个月岁。三个月前受凉感冒,之后常感觉口前受凉感冒,之后常感觉口渴、总想喝水、感觉没有力渴、总想喝水、感觉没有力气,体重减轻气,体重减轻5斤。斤。 诊断:诊断: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 iddm iddm 是人是人类类一一种内种内分泌疾病,多分泌疾病,多数数情情况况下是由自身免疫系下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损伤统损伤了了胰岛胰岛 细细胞所致的胞所致的 当胰当胰腺中超腺中超过过了了9090的的 细细胞受胞受损损时时出出现临现临床表床表现现(空腹高血糖,糖(空腹高血糖,糖

2、尿及尿及酮酮症酸中毒)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的分类 免疫介免疫介导导糖尿病(糖尿病(1a1a) 特特发发性糖尿病性糖尿病(1b)(1b)1a1a研究中使用的动物模型研究中使用的动物模型 nodnod小鼠(非肥胖糖尿病小鼠)小鼠(非肥胖糖尿病小鼠) bbbb大鼠(大鼠(biobreadingbiobreading大鼠)大鼠)证实了证实了t t细胞是细胞是 细胞破坏的启动者和最终效应者细胞破坏的启动者和最终效应者nod小鼠nodnod小鼠的小鼠的mhcmhc中缺乏中缺乏类类e e(与与hla-drhla-dr同源)同源)1a1a发病与发病与hlahla复合物上复合物上dq-adq-a和和dq-bdq

3、-b有关有关自身抗原到底是胰岛素还是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原到底是胰岛素还是谷氨酸脱羧酶(gad)? ?自身免疫的胰腺炎自身免疫的胰腺炎白白细细胞胞: :胰岛胰岛外周外周积积累除了累除了er-mp25+er-mp25+还还有有moma-1+moma-1+巨噬巨噬细细胞胞:bm8+:bm8+巨噬巨噬细细胞胞t t淋巴淋巴细细胞胞:cd4+cd8+:cd4+cd8+b b淋巴淋巴细细胞胞: :对对t t淋巴淋巴细细胞有胞有辅辅助作用(助作用(apcapc)直接和间接直接和间接b b淋巴细胞的辅助作用淋巴细胞的辅助作用nod/jsdnod/jsd小鼠小鼠nod/ltnod/lt小鼠小鼠实验实验发病雌性发

4、病雌性nodnod小鼠小鼠cd4+cd4+和和cd25+cd25+的的t t细胞增多细胞增多未发病雌性未发病雌性nodnod小鼠小鼠cd4+cd4+和和cd25+cd25+的的t t细胞未增多细胞未增多通过通过rt-pcrrt-pcr技术检测发病的技术检测发病的nodnod小鼠的小鼠的cd4+tcd4+t细胞更偏向于分泌辅助细胞细胞更偏向于分泌辅助细胞th1th1的的致炎淋巴因子,其中尤其是致炎淋巴因子,其中尤其是inf-inf-。自身免疫的胰腺炎自身免疫的胰腺炎还还有有研研究表明究表明当当t t细细胞胞诱导发诱导发育育为为th2th2时时不不会会者者产产生生1a1ail-12il-12和和i

5、l-18il-18是是t t淋巴细胞向淋巴细胞向th1th1分化的相关细胞因子分化的相关细胞因子nod/bornnod/born(环磷酰胺加速糖尿病发病的(环磷酰胺加速糖尿病发病的nodnod小鼠)小鼠)ladalada和和1b1blada(成人隐匿性免疫糖尿病)(成人隐匿性免疫糖尿病)1b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颗粒酶颗粒酶b途径途径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ifn-b细胞细胞fasdiscfas受体多聚化受体多聚化诱导诱导表达表达募集募集caspase8/10ddfadd使使caspase8caspase8水解活化水

6、解活化激活效应激活效应caspase3,6,7caspase3,6,7线粒体途径激活效应激活效应caspase-3,6,7cyt-catpapaf-1caspase9caspase9颗粒酶b途径颗颗粒酶粒酶b b存在于存在于ctlctl细细胞和胞和nknk细细胞中胞中t细胞活化之后会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细胞活化之后会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激活激活caspase3,7,8,10caspase(半胱天冬蛋白酶)通过剪切核内底物通过剪切核内底物(核纤层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核纤层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使细胞凋亡使细胞凋亡 ii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依靠胰岛素,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又称非胰岛素依赖

7、糖尿病。所谓的2型糖尿病,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再继续下去,就像强迫一个带病的人干活一样,最终累死。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2型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胰岛 细细胞凋亡的胞凋亡的机制胰岛素的信号的转导通路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是一个四聚体,由两个亚基和两个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两个亚基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其上有胰岛素的结合位点;两个亚基是跨膜蛋白,起信号转导作用。无胰岛素结合时,受体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没有活性。当胰岛素与

8、受体的亚基结合并改变了亚基的构型后,酪氨酸蛋白激酶才被激活,激活后可催化两个反应 使四聚体复合物中亚基特异位点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这种过程称为自我磷酸化将胰岛素受体底物(irs)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十几个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磷酸化的irs能够结合并激活下游效应物。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ir是指机体在一定量的胰岛素水平作用下,葡萄糖摄取和处理能力降低,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不能利用糖,以及肝细胞不能有效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而向血中释放过多葡萄糖,致使血糖浓度增高。(1)从胰岛素基因水平1.1胰岛素分子上的某一个氨基酸被代替,而此氨基酸对胰岛素的生物活性起关键性作用1.2胰岛素原转换为胰岛素的过程中,正常的咸基

9、残端被裂开。b52突变(苯丙氨酸 亮氨酸) ins一级结构改变-受体受体结结合障碍合障碍。65位(精氨酸 非咸性氨基酸) 蛋白酶识别点消失 insins加工障碍加工障碍胰岛素原在c肽和b链之间断裂 妨碍受体妨碍受体识别识别(2)从胰岛素受体水平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234 5 6 78910 11 12 1314 2122胰岛素结合区富含半胱氨酸区域选择性可剪切外显子前受体胯加工区酷氨酸激酶信号肽外显子胰岛素受体基因结构图编码受体的基因改变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正常受体数量减少:受体降解加速:受体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受体再利用障碍: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

10、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此时胰岛素 细胞代偿性分泌大量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持续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降低胰岛素的生物效应,由此恶性循环。(3)从胞内水平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葡萄糖激酶糖原合成酶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基因突变 编码胰岛素受体irs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irs减少引起ir其他因素导致异常 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代谢物(多为ffa、葡萄糖)均可促使irs的丝氨酸磷酸化而抑制酪氨酸磷酸化和胰岛素信号转导,从而导致ir;长期高血糖促使蛋白激酶c活化,催化胰岛素受体底物丝氨酸磷酸化,抑制pi-3k活性,导致ir ikk-的活化进而催化胰岛素受体底物的活化进

11、而催化胰岛素受体底物 (irs)(irs)特定部位的特定部位的ser/thrser/thr残基磷酸化,抑制残基磷酸化,抑制信号分子的信号分子的tyrtyr残基磷酸化残基磷酸化, ,导致导致iri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游离脂肪酸(ffa)释放增多,血清ffa的升高可引起骨骼肌、肝脏的pi-3k活性降低,胰岛素的信号传导通路中断, 致使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引起ir。葡萄糖激酶1b 1c23 7 8 910 exongck结构示意图4 5 61a 在起病早期或伴明显家族史的常见型2型糖尿病中见到gck内含子1b变异。导致该酶的结构改变从而无法将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血

12、糖增高gck表达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糖原合成酶在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非氧化摄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糖原合成酶(gsy)基因产物起到重要作用。这一过程的受阻可引起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ir,在2型糖尿病患者gsy基因中发现了双核苷酸复序列多态性(tg)。它位于19号染色体载脂蛋白c-2及富含组氨酸的钙结合蛋白基因之间,拥有10个等位基因,杂合度0.82,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胰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 炎症应激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糖毒性作用 脂毒性作用炎症应激 高糖可诱导胰岛细胞il-1合成和分泌,促进fas触发的细胞凋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浸润

13、于胰岛的巨噬细胞也可产生il-135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 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 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 高血糖的致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活性氧簇 (ros)、活性氮(rns)生成和继发的氧化应激反应介导的。ros、rns除直接氧化损害 dna、蛋白质、脂质、大分子物质外,还间接通过核因子b(nf-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nh3末端jun激酗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sapk)、己糖胺等细胞应激敏感途径损害组织。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活化这些通路,但由于胰岛细胞的超氧物歧化酶、

14、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表达量低,进而抗氧化能力低,因此细胞特别易受到氧化应激的损害。 在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处于自由基的慢性增加和细胞内氧化还原调节能力降低的环境,引起 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 各种原因导致的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 腔内的积聚,被称为内质网应激。在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原的合成增加,当超过内质网的负荷,引起内质网应激,其中由蛋白质堆积所引起的一系列后续反应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未折叠蛋白反应首先表现为蛋白质合成暂停,随着应激反应蛋白基因表达,可进一步改善细胞生理状态。但当应激原强度

15、超过细胞自身处理能力时,内质网也会诱导特有的内质网性细胞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糖毒性作用 长期高血糖可能影响参与凋亡的基因表达,通过改变bcl蛋白家族之间的平衡来调节细胞凋亡水平。federici等发现在高葡萄糖(16.7mmol/l) 条件下,高血糖能够持续增加促凋亡基因bad、bid、bik的表达,减少bcl-xl抗凋亡基因的表达,而对bcl-2抗凋亡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高血糖打破了促凋亡和抗凋亡之间的平衡,并向着凋亡的方向发展,促进胰岛细胞凋亡。脂毒性作用 ffa可通过增加合成鞘髓磷脂醇产物一酰基鞘氨醇(一个细胞凋亡信息分子)导致细胞凋亡,酰基鞘氨醇可上调nf-b的表达,而后者又可上调

16、no合酶的表达,使no产生增加;ffa可以通过一氧化氮独立机制的影响使正常的胰岛细胞凋亡。寻找新的致病基因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寻找新的目的基因二实验原理 有方向:根据已有的方向进一步深入 无方向:用基因芯片的方法高通量筛选 科研的基本方法 伽利略:问题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修正假说 结果对比 实验验证 (一)立题 提出问题:该往哪个方向研究? 是围绕胰腺展开 直面疾病 还是舍而取其次转攻其他相关的器官? 文献查询:胰腺 肾脏 原则: 实用性: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可行性:在实验中不超过现有的实验条件 科学性:尽量根据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缩小一下目标范围 先进性:采用交心的前沿的技术和方法,以较

17、先进的理论 作为研究的指导三 实验设计 根据一中筛选的可疑基因,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进一步去除已知的基因 筛选出新的可疑基因 再按可疑度的高低逐个依次研究 于是问题到这一步转化成了:如何确定找到一个可疑的基因是否为致病基因1比较该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分布 原因:人和实验动物(如老鼠)毕竟是不同的, 有些基因实验动物有而人没有, 因此对人类而言也没有进一步的临床意义人类有y不同亲缘性动物对比换下一个关于如何符合: 可以分不同的层次展开1细胞水平:对人类某些组织细胞进行离体培养, 对某些基因进行操作(如基因的敲除、沉默、低表达、过表达) 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2个体水平:小鼠小鼠 猴子猴子 猩猩猩猩验证思路不变 变1 基因 疾病 例:体外高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 检测nicdi表达与肾小球足细胞凋亡关系,并了解信号通路是否介导高糖对notch通路的激活2 疾病 基因,思路:(思路:(1 1)先做基因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