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策略_第1页
利用文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策略_第2页
利用文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策略_第3页
利用文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策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用文本渗透传统文化之策略于粉玲 郝爱娣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从先秦散文、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这些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是传承民

2、族文化的主渠道。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要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恰当的策略,把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一、利用古典诗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词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我们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典诗词,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一)

3、通过古诗词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

4、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4、爱父母、亲友的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

5、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二)通过古诗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其精髓,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写道:“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二、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选文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有反映领袖、先烈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的等,这些文章洋溢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文本材料,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一)教学描写桂林山水长城烟台的海等自然山水的文章时,凭借感情朗读,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之美,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感受祖

7、国景色之秀丽,借助音像资料,再现祖国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教学丰碑卢沟桥烽火梅花魂郑成功等与民族精神有关的篇章时,对相关英雄人物的事迹加以补充(引用史料),使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既有形象的感悟,又有理性的分析,达到加以内化的效果。 (三)教学将相和给家乡孩子的信最后的姿势等篇章时,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人应该像蔺相如一样宽容大度,像廉颇一样知错就改,像巴金一样乐于奉献,像鲁迅一样甘为孺子牛,像谭千秋一样先人后己,舍己为人 古人云:“文以载道 ”。语文教材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传承传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