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1页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2页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3页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4页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息烽县人民政府二零零五年十二月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 长:赵永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 组 长:徐 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彭 启 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单位:息烽县国土资源局 息烽县水利局息烽县建设局息烽县交通局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委员会主 编: 彭启平 罗湘赣副 主 编: 杨义林 李连友责任编辑: 曹玉志 徐 斌 李元林编委成员: 石 潭 孟凡涛 刘长市 杜黔枫 李小青 邓 斌 目 录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息烽县自然地理、人口、资源及地质环境概况2第三

2、章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13第一节 地质灾害现状13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16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21第一节 易发分区原则及方法21第二节 易发区分区特征22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33第一节 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3第二节 防治规划的目标35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区40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40第二节 防治分区特征42第七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规划工作安排51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确定51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点的确定52第八章 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方案55第九章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61第一节 组织领导措施61第二节 防治管

3、理措施65第三节 预防措施67第四节 资金筹措办法68第五节 法律法规69第六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措施71附 图 1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分布图 1:50000 2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1:50000 3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1:50000 4 贵州省息烽县群测群防网络图 1:50000附 件1、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重要地质灾害点调查报告附 表1、息烽县地质灾害调查点汇总表(附表一)2、息烽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防治点一览表(附表二)3、息烽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次重点防治点一览表(附表三)4、息烽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般防治点一览表(附表四)5、息烽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隐患点一览

4、表(附表五)6、息烽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般隐患点一览表(附表六)7、未纳入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灾害点一览表(附表七)8、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近期防治点一览表(附表八)9、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期防治点一览表(附表九)10、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远期防治点一览表(附表十)11、息烽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近期防治规划年份一览表(附表十一)第一章 前言一、防治规划的意义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宏观性、政策性的

5、文件,以本规划为指导,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本规划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息烽县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年限20062020年,分为近、中、远三个防治期,近期、中期、远期防治规划时间各为5年。二、防治规划的目的随着经济建设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在自然和人为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地质环境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严重地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编制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为适应息烽县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

6、展的需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三、防治规划的依据1、法律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技术依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年3月,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3、基础依据息烽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52015)息烽县城总体规划(19972010年)息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息烽县十一五规划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划(20062020年)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2年12月)第二章 息烽县自然地理、人口、资源及

7、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息烽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乌江河谷南岸斜坡地带,境内地势北西及南东高,中部稍低。息烽县城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与遵义“二点一线”间国家优先发展的黔中产业经济带黄金地带上,隶属贵阳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291065343,北纬265742271945。东邻开阳县,西抵金沙县,南接修文县,北隔乌江与金沙县、遵义县相望。东西长43.45km,南北宽40.1km,全县总面积1036.73km2,县城所在地永靖镇南至贵阳72km,北到遵义县90km。区内有川黔铁路及其支线经过本县,过境铁路长66km;境内主要公路(含县乡公路)有18条,总长374.2km,其中简易公路

8、187.9km;贵遵高等级公路及210国道近南北向穿越县境,是黔北交通要道;另外,区内各乡镇所在地均可通车,乡镇公路基本硬化(沥青或水泥路面),村组公路800km,公路通车旅程达1310km,村通车率达97%,公路网密布,交通便利。2、气象、水文(1)气象测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息烽县气象局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4.3,最高气温36.5(1972年8月27日),最低气温-7.6(1977年1月30日)。近10年(19912001年)年平均降雨量1139.18mm,年度最多降水量出现于1997年,其值为1452.8mm;年度最少降水量出现在1966年,其值为805.

9、0mm,年内降雨在时空上分配不均,每年59月降水集中,占年内降水量的77.4%,日最大降水量为138.7mm ,12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一般小于50mm,为旱季;平均每年发生特大暴雨12次,多发生在58月,降水量地域分布的特征是:东南部的南山一带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在1150mm;西北部的新场、流长、土城坝、乌江沿岸一带降水量偏小,年降水量在950mm左右。(2)水文县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支流,有大小河流13条,流域大于20km2的有12条,其中大于100km2的1条,河流总长183.6km,河网密度17.8km/km2;县界河流有两条,即乌江、洋水河。乌江是息烽与金沙县、遵义县的界河;洋水河是

10、息烽县与开阳县的界河。县内较大的河流有潮水河、息烽河、养龙司河、高坎子暗河、温泉河、猫场河、九庄河、瓮桶河、雨淋河,河流总体由西南流向北东,河谷切割较深,两岸陡峻。二、人口息烽县辖10个乡镇,161个行政村,1473个村民组,2个居委会,2003年年末总人口25.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35万人,占总人口的5.2%,农业人口22.88万人,占全县人口数的88.4%,有汉、苗、布依、水、土、满、仡佬、壮、侗、回等18个民族,全县平均人口密度233人/km2,各乡镇以永靖镇人口密度最大,达306人/km2,最小为青山乡,人口密度为140人/km2。三、资源息烽县资源丰富,主要以矿产、土地、药材、

11、旅游等资源为主。主要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磷矿、铝土矿、硫铁矿等。2003年对县境内土地进行了详查,全县共有土地面积1555095亩,人均占地6.33亩。药材有人工栽培的杜仲、五倍子、黄柏、天麻、党参、百勺,野生药用物有金银花,何首乌,龙胆草等,中药材较为丰富。全县共规划四个景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个独立景点。四个景区分别是温泉景区、乌江峡景区、西望山景区、团圆山景区;四个独立景点分别是息烽集中营旧址、玄天洞、张露萍七烈士墓、多缤洞;前三个独立景点于1997年组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在息烽县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与接洽下,引进大量资金,作手开发鹿窝红色旅游区,目前以进入初期建设阶段

12、。纵观全县旅游资源,其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四、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1、社会经济现状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从县情出发,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加速发展三产,推进本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县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全县生产总值,2005年完成23.7亿元,为“十五”计划目标的147.4%,年均增长2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亿元,为计划的109.7%,年均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1亿元,为计划的151.6%,年均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亿元,为计划的129.2%,年均增长13.8%

13、。人均(gdp)9073元,为计划的146.8%,年均增长23.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4.2:63.8:22,第一、二产业比重在2000年基础上分别下降了16.7和上升了20.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农业总产值5.17亿元,为计划的104.3%,年均增长4.6%。粮食总产量完成77216吨,为计划的101.6%。工业总产值完成44.6亿元,为计划的152.3%,年均增长28.4%。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1.3亿元,年均增长28.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92亿元,为计划的100.3%,年均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97亿元,2005年完成10

14、.92亿元(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2亿元),为计划的162.7%,年均增长35.9%。2005年,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亿元,为计划的133.7%,年均增长25.5%。人均财政收入完成484元,为计划的132.2%,年均增长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253元,为计划的108%,年均增长11.9%,在2000年的基础上净增35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372元,为计划的103.1%,年均增长8.6%,在2000年的基础上净增805元。招商引资协议总投资75.7亿元,实际到位境内资金29.4亿元,境外资金350万美元。2005年实际到位资金8.28亿元,境外资金205

15、万美元。“十五”期间,建成了养龙司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一批磷化工、生物制药和绿色食品也陆续投产建成;同时,旅游业也持续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二期工程顺利完工,乌江峡、西望山景区开发稳步推进;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经典景区(鹿窝红色旅游区)已作手开发,目前已进入前期开发工程阶段;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新建县、乡公路39.4km,硬化206.9km,改造村公路58km,硬化261.5km,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农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建成息烽500千伏、永靖110千伏和九庄、石硐、高家坝35千伏变电站;建成鱼简河、上沟水库等一批骨干水利

16、工程和9座乡镇现代化净水厂,治理大水井等10座病险水库,大力实施“三小”工程、“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基本解决。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乡镇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一批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及其它办公楼相继建成;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中化开磷、西洋肥业、信科环化、新科铝业、合力化工、汉方制药、太和药业、银杏鹰药业、味美、美满、苗姑娘、千山旅游等企业入驻息烽,促进了县域经济大发展。2、社会经济发展时值又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开始,县委县政府将领导全县人民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

17、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的问题,坚持“五个统筹”和“六个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长远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抓机遇,强产业,带农村,进前列”的发展思路和 “科学定位,立足创新,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和环境立县三

18、大战略,切实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产业项目、人才队伍和发展环境五大建设,全力打造磷煤化工、制药、绿色食品加工、建材和红色旅游五大产业,着力解决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完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和就业六大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大关系,努力实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形成和历史性跨越五大目标。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增均长18%,预计达54 .5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2.8番,是2005年的2.3倍。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5%,达4.6亿元,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1%,达39亿元;第三产业年

19、均增长15.3%,达10.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2%,达20070元。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2010年达7.25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2010年达1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2010年达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2010年达2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2010年达7.22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范围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010年达12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2010年达4180元。到2020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120亿元

20、,第一产业增加值8亿元,年均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86亿元,年均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26亿元,年均增长11.3%;力争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年均增长13.1%,力争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4.7%。全县人口控制在28.6万人以内(不含机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达42000元,力争达到4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城镇化率达60%以上。加强乡村公路建设,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以县城为中心,构建“一横三环五连线”循环干道网,呈放射状连接10个乡镇。提级改造县乡公路100km,硬化通村公路1100k

21、m,硬化村寨串户路650km;建设迷洗、马家箐等一批水库,维修烂泥沟等3座小型病险水库;建成500kv息烽变电站二期工程,新建220kv小寨坝变电站,110kv西望山、阳朗、马当田变电站,35kv息烽城区、青山、温泉、养龙司、鹿窝等一批大小电站。建设中东部工业经济区,包括(温泉镇,养龙司乡、小寨坝镇、永靖镇和西山金星工业区),重点建设(息烽县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息烽温泉、团园山侏罗纪生态公园、息烽温泉森林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月亮湾水上观光旅游区)等景区;西北旅游经济区,包括(鹿窝乡、流长乡、西山乡),重点建设两大旅游区(乌江红色旅游区、西望山佛教文化山水风光景区);西南生态农业

22、区,包括(九庄镇、石硐乡、青山苗族乡),着力建设(多缤洞景区、青山湖休闲度假区)。五、地质环境概况1、地层岩性息烽县境内出露地层较齐全,从前震旦系第四系,其中缺失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中上统及第三系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为主,分布面积602.2km2,占总面积的58.09%;岩性则以碳酸盐岩为主,分布面积为787.91km2,占总面积的76%,碎屑岩分布面积为248.82km2,占总面积24%(见表1-1)。2、地质构造息烽县境在大地构造上属上杨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拱断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为毕节nne向构造和息烽至都拉营复式向斜中的一部分。以北东向安江断裂为界,北西部褶皱宽缓,南东

23、部褶皱紧密。北西部宽缓褶皱带面积较大,约占全县的2/3,由陈家寨向斜、养龙司向斜、鹿窝向斜、石硐背斜组成,由于褶皱平缓,岩层倾角多在1015之间。东部紧密褶皱带,面积约占全县的1/3,主要褶曲有鹿角向斜、团望山向斜,鹿角向斜北西翼倒转,地层倾角4070,团望山向斜除局部地段较缓(1530),其余地段倾角多在4060之间。断裂发育以走向ne向为主,其中以安江断裂(f5)规模较大。在其西侧,规模较小的断层发育,将区内切为众多断块。断裂多呈压扭性,且多倾向南东,倾角4075。该断裂属北东向松桃碧痕营走滑断裂带,为挽近期活动断裂,对区内环境影响较大。3、地形地貌调查区地处云贵高原梯级斜坡地带,按息烽县

24、农业区划,区内最高点为息烽南极顶,海拔1749.6m,最低点为北东角乌江河床,海拔609.2m,最大高差达1140.4m,一般高差300500m,属中等切割的中低山地形,全县山地和丘陵面积占66.74%,盆地面积占33.26%,以正地形为主,谷坡比大约为1:5。地形坡度15的占33.26%,1525的占30.28%,25的占36.46%。区内地貌按成因主要可分为侵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溶蚀地貌三大类型。其中溶蚀地貌按组合形态可分为岩溶峰丛沟谷及峰丛峡谷、岩溶丘峰谷地、岩溶溶丘洼地等4个类型(图1-1),个体形态则多种多样,如峰丛、谷地、落水洞、漏斗、溶沟、溶槽、石林、石笋、石芽及地下河和溶洞等

25、。表1-1 息烽县地层简表 年代地层段代 号厚 度(m)主 要 岩 性系统组(群)第四系q010亚粘土、粘土、碎石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68长石砂岩与泥岩互层,未见顶下沙溪庙组j2x403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下统自流井群j1zl331泥岩、石英砂岩夹页岩、石英粉砂岩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176 石英砂岩,页岩夹白云岩,页岩夹粉砂岩中统狮子山组t2sh199-262灰岩夹泥质灰岩及白云岩松子坎组t2s112-219泥岩与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互层下统茅草铺组t1m564-785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溶塌角砾岩夜郎组三段t1y372-115泥岩夹粉砂岩二段t1y2254-600中厚层灰白色细晶灰

26、岩一段t1y127泥岩夹薄板状泥质灰岩二叠系上统长兴龙潭组p2l+c149-464泥岩、砂岩夹灰岩,含煤夹硅质岩下统茅口栖霞组p1q+m113-213 上部灰岩夹有燧石,下部灰岩,底部含燧石及泥质条带梁山组p1l20-45泥岩、石英砂岩互层石炭系下统祥摆组c1x10-30泥岩、石英砂岩夹铝土岩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234-800白云岩,下部含泥质灰岩石冷水组2s210-280泥质条带白云岩,白云岩高台组2g9-22页岩,白云岩或薄层泥质白云岩下统清虚洞组1q133-213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金顶山组1j50-100砂岩,粉砂质页岩明心寺组1m288-400页岩夹粉砂岩牛蹄塘组1n1

27、8-29页岩,底部为白云岩泥岩,含磷矿层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y247-320 白云岩夹硅质白云岩,含磷矿层,底部为含砾细砂岩洋水组z2y14-20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下统南沱组z1n50-150含砾粗砂岩(冰碛砾岩)马路坪组z1m348紫色页岩夹薄层砂岩上板溪群清水江组pt3q未见底 石英砂岩夹硅质板岩,变余砂岩,变余泥砾岩第三章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第一节 地质灾害现状一、地质灾害现状据调查,息烽县目前共有地质灾害点271处,其中按灾种分为滑坡202处,地裂缝15处,崩塌30处,地面塌陷20处,泥石流4处;因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109处,占全县地质灾害点总数的40.6%,因自然因素引

28、发的地质灾害162处,占全县地质灾害点总数的59.4%。调查显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和无危害对象的共有57处,已治理的有2处,已全部搬迁3处,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未完全搬迁,故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9处。息烽县各地质灾害点危害性、稳定性、发展趋势见(附表一)。据统计,全县因地质灾害造成死亡人数1人,损毁房屋86间及毁坏铁路、公路、田土等,直接经济损失达1014.94万元;目前全县尚有20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1147户4981人生命安全及学校、公路、铁路及厂矿等重要工程设施,威胁财产达4318.71万元。(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1、确定原则和依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指对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设

29、施或居民点的安全具有威胁的稳定性差(或稳定性较差)、危险性大(或危险性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其中对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重要设施或居民点的安全具有严重威胁的稳定性差、且变形明显、危险性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确定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另外,威胁30人以上或是威胁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表五);其余为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表六)。2、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原则、地质灾害点稳定性的评价结果,结合地质灾害点的危害对象,确定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209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

30、附表五),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169处(附表六),所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1147户4981人生命安全及学校、公路、铁路及厂矿等重要工程设施,威胁财产达4318.71万元。表2-1 息烽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统计表类型灾害点数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合计隐患情况一要28443140合计162251093209二、地质灾害类型1、滑坡滑坡是息烽县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灾种,全县共有滑坡202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74.5%,受滑坡威胁人口880户3855人,占全县受灾人口数的77.2%,威胁财产3635.56万元,占全县威胁财产总数的84.2%。调查的滑坡以土质中小型

31、滑坡为主。近年来,人为引发的滑坡数量明显增加,滑坡多发育在泥岩、砂岩、灰岩与泥岩、页岩互层地层中,构造部位大多为褶皱紧密,断裂发育,并且人为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另外,山区的居民点、学校、厂矿等房前屋后,存在大量的因削坡建房而引发的小型滑坡、崩塌隐患。这种滑坡、崩塌隐患规模小,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由于致灾体距建筑物近,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2、崩塌崩塌是息烽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全县共有崩塌30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10.73%,威胁人口91户386人,占全县受灾人口总数的7.6%,威胁财产344.9万元,占全县威胁财产总数的7.99%。调查崩塌大多

32、数为岩体崩塌,以小型为主,其诱因主要为自然因数。近年来,随着道路建设,采矿活动加强,人为因素引发的崩塌大幅度上升。3、地裂缝全县共有地裂缝15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5.5%,威胁人口62户206人,占全县受灾人口总数的4.0%,威胁财产165.3万元,占全县受威胁财产总数的3.8%,息烽县地裂缝主要分布于采煤区,地裂缝在规模上以小型为主。(裂缝宽一般0.1几米,最长的达几十甚至上百米,其形成主要是地下进行大面积的开采形成采空区及矿井疏干排水,导致顶板失去支撑,岩体应力平衡被破坏,围岩产生变形,沿构造裂隙等软弱结构面发生错移拉裂,向上延伸至地面形成地裂缝。)4、地面塌陷全县共有地面塌陷20处,占

33、地质灾害点总数的7.4%,威胁人口101户479人,占全县受灾人口总数的9.5%,威胁财产278.45万元,占全县受威胁财产总数的6.4%。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两种,岩溶塌陷引发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及人为工程活动(地面建筑加载及抽吸地下水),采空塌陷分布在采煤区,其形成是由于地下采煤形成一定范围采空区,岩体应力平衡被破坏,围岩失去支撑,岩体产生塑性变形,顶板岩块脱落下层,地表岩土体随之下陷所致,在地表反映出塌坑、塌陷等地质现象。5、泥石流全县共有泥石流4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1.5%,威胁人口27户103人,占全县受灾人口总数的2.05%,威胁财产72.65万元,占全县受威胁财产总数的1.

34、7%。泥石流主要是由于不良地质环境及人为破坏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一、地质灾害引发因素息烽县地质灾害的频发性,与区内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控制下,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其致灾因素叙述如下:(一)、自然因素气象因素息烽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据息烽县气象局资料分析,20012005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125.3mm,最高降水量出现于2002年6月18日22日,降雨量达215.5mm,其雨量为百年一遇,此次降雨引发了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尤其是每年雨季,

35、都发生规模不同、数量不等地质灾害,给国家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危害。(二)人为因素息烽县矿产、土地、旅游等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为我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造成原有地质灾害的变形加剧或引发新的地质灾害。据统计,息烽县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点109处,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40.2%,受威胁人数2155人,受威胁财产2048.86万元。1、矿产资源开采息烽县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磷矿、铝土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为主,矿产资源经多年的采掘、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煤炭资

36、源的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包括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房屋开裂、水土流失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2、公路、铁路建设近年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息烽县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兴修公路、铁路形成了众多的人为高边坡,导致原生岩土体结构的完整性遭受破坏,改变了沿线斜坡的应力状态,从而造成边坡失稳而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同时大量弃渣不和理的堆放,堆放后又未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新的地质灾害。3、建筑施工开挖居民在建房过程中,受地形条件控制,大量的斜坡开挖,开挖后形成陡坡,增大了斜坡的临空面,改变了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常引发一些小型滑坡及土质滑

37、坡,尤其是在残坡积层覆盖较厚的地区,这种现象最普遍,其危害性大,直接威胁新建房屋。4、植被破坏近年来煤价上涨,农民无法承受以煤作为燃料的经济负担,必然薪材作为燃料,这样就造成了乱砍滥伐现象的产生,区域内植被覆盖率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地表风化作用加强,导致斜坡岩土体稳定性降低,地质环境恶化,促成滑坡、崩塌的产生。境内的部分滑坡、崩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人为的植被破坏有关。5、陡坡垦植由于区内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产业结构落后,原有土地产出以不能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生活需求,人们不得不竭力向大地索求,人地矛盾不断恶化,大量陡峻的斜坡被开垦种植,促使了斜坡的松动变形,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

38、形成。6、不合理抽吸地下水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破坏居民房、毁坏农田。二、地质灾害引发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地质灾害致灾因素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上的变化。根据本县地质灾害史及近几十年地质灾害活动趋势,形成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气候降雨等因素的控制。另外,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一些原本相对稳定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引发原有地质灾害的加剧及新地质灾害的产生。例如修路架桥、房屋建筑、厂矿建设等,大量边坡被开挖,破坏岩土体应力结构,导致岩土体失稳变形,从而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永靖镇河丰村辅田五组滑坡

39、,其滑坡的形成就是由于村民开挖坡脚切坡建房,增大坡体临空面,在降雨作用影响下而导致滑坡,造成新建房屋被毁;又如小寨坝镇南山煤矿开采,造成大范围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及山体开裂等地质灾害的产生。由此可见,引发因素的发展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自然因素决定了本县的地质灾害分布、发育情况;公路、房屋、厂矿建设及其它重大工程建设,引发、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从发展趋势分析,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和愈来愈多的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地质灾害的发展呈加剧趋势,近年来,县政府及地方政府已投入大量资金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区内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不容忽视。三、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预测(一)20022005年发展情况2002年12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并提交了报告,调查地质灾害点254处,其中:滑坡处193,崩塌处27,地裂缝处12,地面塌陷18处,泥石流4处。2005年9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种地质灾害点增加到271处,共增加了17处(人为引发的7处,自然引发的10处),其中:滑坡处202,崩塌处30,地裂缝15处,地面塌陷20处,泥石流4处。通过全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县国土资源局及各地方国土资源所的努力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