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类药材栽培技术杜仲栽培技术_第1页
皮类药材栽培技术杜仲栽培技术_第2页
皮类药材栽培技术杜仲栽培技术_第3页
皮类药材栽培技术杜仲栽培技术_第4页
皮类药材栽培技术杜仲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杜仲栽培技术杜仲栽培技术 2 一、杜仲简介一、杜仲简介 杜仲是非常古老的树种,在地球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以 前)冰川侵袭时,欧亚及北美大陆的众多杜仲植物相继灭绝, 只有我国中部由于复杂地形对冰川的阻挡,使少数杜仲有 幸保留下来,成为世界上杜仲的唯一幸存地。所以人们把 我国的杜仲称之为“活化石植物”。直至1896年杜仲才被引 种欧洲,1899引种到日本,1906年引种到俄国,以后又相 继引种到法国、美国、韩国、朝鲜、德国、匈牙利、印度 和加拿大。 杜仲在国内大多数分布在华中和西南暖温带气候区内,其 中心产区在陕南,湘西北、川东、川北、滇东北、黔北, 黔西、鄂西及豫西甫等地。 张家界市慈利

2、县是杜仲之乡,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 3 二、杜仲形态特征 根 茎 芽 叶 花 果实(种子) 4 5、花、花 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 通常花先于叶开放,或与新叶 同时从鳞芽长出,单生于小枝 基部。雄花簇生,具有短柄, 花梗长约3毫米,雄蕊46枚, 花丝短,花近条形。雌花单生, 也有短柄,子房狭长,柱头2裂, 1室,胚珠2,倒生。 5 6、果实(种子)、果实(种子) 翅果,扁而薄,中间 稍突,长椭圆形,长3 3.5厘米,宽11.5厘米; 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 有薄翅。内含种子1粒,种 子扁平,线形,长1.4 1.5厘米,宽3毫米。染色 体X7。 返回 6 三、杜仲药理 基本信息 药材形态

3、 性味及化学成份 药理作用 药物炮制 药物功用及杜仲宜忌 食疗价值 7 【出处】神农本草经 【类别】树皮类。 【杜仲异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 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 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玉丝皮,扯 丝片。 【来源】该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Oliv. 的树皮。 【性味】甘微辛,温。本经:味辛,平。别录:甘, 温,无毒。1 药性论:味苦。辛,平,无毒,理气补血。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甘,温。归肝、肾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1、

4、基本信息 8 近代医学研究发现,杜仲除传统的医疗功效 外,还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并可降低人 体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硬化。北京医科 大学药学院研究证明,杜仲具有促进记忆、抗 疲劳、抗衰老、抗肿瘤及提高综合免疫力的独 特效用,美国航天局专家认为,杜仲能促进机 体代谢和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可用于加工生产 航天食品和老年保健用品。 返回 9 2、药材形态、药材形态 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 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 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 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 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 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

5、暗紫色。质脆易 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 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 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 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10 3、杜仲性味及化学成分、杜仲性味及化学成分 树皮含杜仲胶610%,根皮约含1012%,树叶含杜仲胶 2%4%。此外,还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碱0.066毫克%、果胶 6.5毫克%、脂肪2.9毫克%、树脂1.76毫克%、有机酸0.25毫克%、酮 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后3.5毫克%)、维生素C20.7毫克%、另外。 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B及-胡萝卜素等,还含有很多人体必

6、须的微量 元素,醛糖、绿原酸。 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67.38%、亚油酸9.97%、 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榈酸4.68%。果实含胶量可达27%,易 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性味 杜仲,甘微辛,温。本经:“味辛,平。”别录:“甘,温,无 毒。”药性论:“味苦。” 入肝、肾经。王好古:“肝经气分。”雷公炮制 药性解:“入肾经。”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化学成分 11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杜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经研 究发现杜仲的皮、叶、枝条、果实和花中含有的成分大致 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木脂素类(lignans) 杜仲膏 2.苯丙素类化合物(penyl

7、propanoids) 3.环烯醚萜类(iridoids) 4.黄酮类 5.杜仲胶(gutta-percha) 返回 12 4、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如杜仲降压茶 ) 树皮的提取物及煎剂对人与动物有持久的降压作 用。 13 、利尿作用 利尿与钾关系密切,而杜仲中含钾0.4%。 、其他作用 临床使用杜仲浸剂,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所降低,并改善头晕、失眠等症状。 杜仲树叶中含有杜仲胶、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山奈酚、杜仲甙、筋骨草甙、雷扑妥 甙、哈帕甙乙酸脂、半乳糖醇,另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锌、铜、铁、钙、磷、锰、铅 等。另外杜仲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14 5、药物炮制、药物炮制 杜仲:除去粗皮,洗

8、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 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 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 成分易于煎出。 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一斤,酥二 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 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功用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 胎动不安,高血压。 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

9、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 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杜仲是名贵滋补药 材,其有效成分中除了含有大量已知活性的药用成分外,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 质是杜仲保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15 6、药物功用及杜仲宜忌、药物功用及杜仲宜忌 药物功用 降血压、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气。适用于: 1肝肾

10、亏虚:证见眩晕、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多见于高血压病、眩晕症、脑血 管意外后遗症、慢性肾脏疾病、脊髓灰质炎等。 2肾气不固:证见尿频或尿有余沥、阴下湿痒、阳痿、孕妇体弱、胎动不安或腰坠 痛等。多见于慢性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等。 3用于慢性关节疾病、骨结核、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等疾病而 出现肝肾亏虚征候者 宜:中老年人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腿脚软弱无力,小便余沥者宜食;妇女体质虚弱, 肾气不固,胎漏欲堕及习惯性流产者保胎时宜食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行走过迟,两下 肢无力者宜食;高血压患者宜食。 忌:杜仲性味平和,补益肝肾,诸无所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11、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16 7、食疗价值、食疗价值 杜仲科木本植物杜仲的树皮。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46月剥取, 刮去粗皮,经堆置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切块或丝,盐水炒用。 性能味甘,性温。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参考含杜仲胶、杜仲甙、黄酮类、鞣质。 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镇静、镇痛和利尿作用;有一 定强心作用;能使子宫自主收缩减弱,对子宫收缩药有拮抗作用;有较好的降压作 用,能减少胆固醇有吸收,以炒杜仲的煎剂最好。 用途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阳痿萎尿频;肝

12、肾虚弱,妊娠下 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高血压病。 用法一日1015g。煎汤,浸酒,泡茶,入菜肴。 附方 1,杜仲煨猪腰:杜仲10g,猪肾1个。猪肾剖开,去筋膜,洗净,用花椒、盐 淹过;杜仲研末,纳入猪肾,用荷叶包裹,煨熟食。 源于本草权度。本方主要以杜仲补肝肾、强腰止痛。用于肾虚腰痛,或肝 肾不足,耳鸣眩晕,腰膝酸软。 2,杜仲爆羊肾:杜仲15g,五味子6g,羊肾2个。杜仲、五味子加水煎取浓汁; 羊肾剖开,去筋膜,洗净,切成小块腰花放碗中,加入前汁、芡粉调匀,用油爆炒 至嫩熟,以盐、姜、葱等调味食。 源于箧中方。本方以杜仲补肾强腰,五味子补肾固精。用于肾虚腰痛,遗 精尿频。 3,杜仲寄生

13、茶:杜仲、桑寄生各等分。共研为粗末。每次10g,沸水浸泡饮。 本方用二药补肝肾,降血压。用于高血压而有肝肾虚弱,耳鸣眩晕,腰膝酸软 者。 17 四、环境 条件要求 18 1、温度 杜仲原产我国西南诸省山区,喜温暖而凉爽的气候,从全国各地引 种情况来看,杜仲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年均温度11.717.1、1 月份绝对低温4.119.1、7月份最高温度33.543.6的广大地 区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即我国长江、黄河、淮河及海河流域都适合栽培。 杜仲对寒冷气候适应性极强,成年大树在原苏联外高加索冬季40的 严寒条件下仍能生长。但杜仲幼树及苗木新梢耐寒能力差,在我国北方 冬季往往出现冻害,部分新梢出现

14、抽干现象。杜仲引种到我国南方热带 地区,生长情况很差,且病虫害较多。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冬季温度较高, 不能满足杜仲冬季休眠阶段对低温的要求。 19 2、光照 杜仲属喜光树种,只有在强光、全光条件下才能良好生长。在其他 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生长状况为孤立木优于散生木,散生木又优 于林缘木,林缘木又优于林内木。 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山阳坡、半阳坡 的杜仲树要比山阴坡生长得好。在林内郁闭度高的地方,树冠狭小,树 叶薄且色浅,树冠下方枯枝多,直径生长量小,树皮薄且质量差,同时 结果量少且品质差。在杜仲各种速生丰产林经营时,应时刻关注林木密 度,通过疏伐,严格控制树冠郁闭度,以保证林内树株能得到充足的光

15、 照。 20 五、主要栽培技术五、主要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繁殖方法 苗床管理技术苗床管理技术 造林技术造林技术 抚育技术抚育技术 成年林园管理技术成年林园管理技术 返回 21 (一) 繁殖方法 杜仲繁殖有种子、扦插, 压条及嫁接繁殖四种方 法。 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 22 1、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即取植株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插入疏松润湿的土壤或细沙中, 利用其再生能力,使之生根抽枝,成为新植株。 春夏之交,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长5-6厘米的插条,插人苗床,入土 深2-3厘米,在土温21 -25下,经15 - 30天即可生根。如用0.05毫 升/升奈乙酸处理插条24小时,插条成活率可达80%以上。 2

16、3 2、压条繁 殖 春季选强壮枝条压 入土中,深15厘 米,待萌蘖抽生高 达7- 10厘米时, 培土压实。经15 - 30天,萌蘖基部 可发生新根。深秋 或翌春挖起,将萌 蘖一一分开即可定 植。 24 3、嫁接繁殖 用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母本树上一年生枝作接穗,于 早春切接于砧木上,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5 4、种子繁殖 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于秋季9-10月或春季23月月 均温达10以上时播种,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低温条件。 种子忌干燥,故宜趁鲜播种。如需春播,则采种后应将种子进行层积 处理,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10。或于播种前,用20温水浸种2-3 天,每天换水1-2次,

17、待种子膨胀后取出,稍晒干后播种,可提高发 芽率。条播,行距20 - 25厘米,每亩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后盖草, 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播种2个月左右、幼苗出土后,于阴 天揭除盖草。每亩可产苗木3万-4万株。 26 27 (二) 苗床管理技术 除草、中耕 施肥 灌溉 间苗 病虫害防治 28 1、除草、中 耕 要求:除早、除小、除 了,保持土壤疏松 29 2、施 肥 地面撒施:出苗长 新叶后,每月一次, 每次56公斤尿 素。 叶面喷施:0.5% 的尿素水喷施(病 虫害防治时可加入 或单喷)。 30 3、灌溉 干旱时期苗床灌水。 目的:抗旱促生长 31 4、间苗 要求:去密留稀, 去弱留强。

18、 目的:保苗健壮。 32 5、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立枯病(又名:猝倒病)、根腐病 苗期虫害:小地老虎、土蚕、蛴螬、蝼蛄等 33 苗期病害根腐病 症状 病植株地上部枝叶萎缩 ,严重者慢慢枯死 ,拔 出 病苗一般根皮留在土壤中 ,病株根部至茎部木质部呈条 状 不规则紫色纹 ,病苗叶片干枯后不落。 34 苗期病害根腐病 病 原:主要为镰刀菌 Fusarium sp.属一种 , 属半知菌 亚门真菌;另 , 丝核菌、腐霉菌等也可侵染造成根腐 发生规律:该病原菌属土壤栖居菌 ,遇到发病条件 ,随时可能侵染引 起发病。多在苗圃和 5 年生以下的幼树上 发生 ,68月为该病主要 发生期;低温多湿、高温干燥

19、,苗圃地土壤粘重、透气性差、板结、苗 木生长弱;整地粗放、苗床太低、床面不平、圃地积水 ,以及苗圃缺乏 有机肥、土壤贫瘠、连续育苗的老苗圃地 ,易发生该病。 35 苗期病害根腐病 防治方法: (1)选好圃地。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 条件好的地 块育苗 ,尽量避免重茬;长期种植蔬菜、豆类、瓜 类、棉花、 马铃薯的地块也不宜作杜仲苗圃地。 (2)土壤消 毒。播种前 ,每亩 用70 %五氯硝基苯粉剂1 kg、或用硫酸 亚铁粉剂20 kg撒于畦面 ,翻入土壤 中 ,7 d后播种;酸性土壤每亩 撒 20公斤石灰 ,也可 达到消毒目的。 36 (3)种子处理。精选优质无病种子 ,在催芽前 ,用1 %高

20、锰 酸钾溶液浸泡 30分钟消毒。 (4)加强土壤管理。疏松土壤、及时排水 ,也能有效预 防和抵抗根腐病。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 ,可喷施 50 %托布津400800倍 液、或 50 %退菌特 500倍液、或 25 %多菌灵 800倍液 , 均有良好的效果。已经死亡的幼苗或幼树要立即挖除烧毁 , 并在发病处施药杀菌。 37 症 状 : 该病多发生在幼苗出土后2月内和茎部尚未 木质化时期。 发病初期幼苗根基部组织腐烂 ,呈半透明状; 地上茎叶 退色、萎蔫 ,甚至变褐色折倒 ,太阳一晒 ,苗木干枯 ,故 称猝倒病。幼苗进入木质化时 ,根皮和侧根受病菌感染后 萎蔫死亡 ,但因茎部已木质化 ,幼苗虽

21、死但不倒伏 ,病苗 稍弯 曲下垂 ,拔出病株 ,根部已腐烂 ,但见木质部分。 苗期病害立枯病 38 苗期病害立枯病 病原:主要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ehn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该病菌属土壤 栖居菌 ,遇到发病条件 ,随 时可能侵染引起发病。多 发生在 46 月 ,也有发生 在夏 末秋初;低温、高湿、 土壤板结或播种后覆土过 深以及重茬地 易感此病。 防治方法: 参照根腐病防 治。 39 苗期虫 害地 老虎 危害特点 : 以幼虫危害 ,是苗圃 中常见的地下害 虫。 幼虫在三龄以前昼夜活 动 ,多群集在叶或茎上危 害;三 龄以后分散活动 , 白天潜伏于

22、土表层 ,夜间 出土危害咬断幼 苗的根 或未出土的幼苗 ,常常将 咬断的幼苗拖入穴中。 40 一、杜仲简介一、杜仲简介 杜仲是非常古老的树种,在地球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以 前)冰川侵袭时,欧亚及北美大陆的众多杜仲植物相继灭绝, 只有我国中部由于复杂地形对冰川的阻挡,使少数杜仲有 幸保留下来,成为世界上杜仲的唯一幸存地。所以人们把 我国的杜仲称之为“活化石植物”。直至1896年杜仲才被引 种欧洲,1899引种到日本,1906年引种到俄国,以后又相 继引种到法国、美国、韩国、朝鲜、德国、匈牙利、印度 和加拿大。 杜仲在国内大多数分布在华中和西南暖温带气候区内,其 中心产区在陕南,湘西北、川东、

23、川北、滇东北、黔北, 黔西、鄂西及豫西甫等地。 张家界市慈利县是杜仲之乡,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 41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杜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经研 究发现杜仲的皮、叶、枝条、果实和花中含有的成分大致 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木脂素类(lignans) 杜仲膏 2.苯丙素类化合物(penylpropanoids) 3.环烯醚萜类(iridoids) 4.黄酮类 5.杜仲胶(gutta-percha) 返回 42 5、药物炮制、药物炮制 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 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 斑

24、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 成分易于煎出。 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一斤,酥二 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 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功用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 胎动不安,高血压。 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 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杜仲是名贵滋补药 材,其有效成分中除了含有大量已知活性的药用成分外,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 质是杜仲保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43 7、食疗价值、食疗价值 杜仲科木本植物杜仲的树皮。产于四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