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地市幸福指数的三种统计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_第1页
安徽省各地市幸福指数的三种统计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_第2页
安徽省各地市幸福指数的三种统计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_第3页
安徽省各地市幸福指数的三种统计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_第4页
安徽省各地市幸福指数的三种统计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各地市幸福指数的三种统计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安徽大学 xxx摘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关注于经济的增长,如何让每一个个体更多的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切实成果,享受幸福的生活成为政府和群众共同关注的方向。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石家庄的幸福感排名居于首位所引起的民众对于幸福指数统计结果的质疑,幸福指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我们使用了三种幸福指数统计评价模型(普通因子分析模型、基于离差最大化多属性决策模型、属性权重未知且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对方案无偏好的多属性决策模型),结合安徽省20072009年的统计年鉴,对安

2、徽省各地市的幸福指数进行排名。并对比排名结果和各具体因素的关系,得出不同阶段影响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比三种幸福指数统计评价模型,得出幸福指数的排名对于人民群众应该以分类公布为主,和对于政府等机构应该以总评和分类评价对比为主的不同公布方式。既要充分考虑到公共政策对民众幸福指数产生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民意对幸福指数指标选取的作用;又要积极地反作用于公共政策,有效地发挥幸福指数的政策功能。关键词:幸福指数 安徽省各地市排序 统计评价模型一、 引言21世纪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世纪,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所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其最终的落脚点都

3、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祉,提高民众的幸福度。人们已经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要素已被科学化、数字化,从而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似乎有了一种更为可靠的主观感受。“用数字说话”成为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做什么都离不开统计数字。1952年8月,国家统计局成立,半个多世纪走过来。统计局的统计范围逐渐扩大,很多新概念新指标被提出,扩展到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多项指标,大大更新了人们的观念。2006年,“幸福指数”的概念被提出,这是我国统计史上一件大事,因为“幸福”的指数将逼迫我们反思生活的真正质量,不再是没有“科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的含含糊糊的生活了。人们对幸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追求“幸福感觉”

4、转向追求“幸福指数”,希望能够准确地衡量自己对幸福的把握,从而能更好地追求幸福。二、研究现状总结当代幸福度量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以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为代表,侧重度量微观个体的幸福感,常用方法为幸福指数测量。另一类则是以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为代表,侧重度量宏观总体的幸福程度,典型方法是核算国民幸福总值。总的来看,后者的研究运用更广泛。学界公认,“幸福指数”的概念最初由不丹国王提出,最初是一种用以代替gdp评价国家综合国力的方式,它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组成,并命名为“国民幸福总值(gnh)”。这一创造性的发明将人们评价生活的方式由单纯的依靠于物质经济的发展扩展到更

5、为全面的评价系统。但是,由不丹国王所提出的幸福指数的评价方式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国家的宏观方面,而往往幸福更多的是由社会中一个个人的感受构成,他们感受的幸福更多的是根据身边的事物,而非与其关系较为疏远的“政府善治”等。中国流行的幸福指数的测量方法,似乎介于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之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们对生活总体以及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其二,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感;其三,人们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因此,我们从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居住质量、交通环境、人口素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命健康、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文化休闲、就业机会这十二个方面,选取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恩格尔系数

6、、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单位建设用地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每万人用地面积、大专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高中及中专占总人口比重、初中占总人口比重、小学占总人口比重、总人口文盲率、每万人参与医疗保险的人、低保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每万人拥有的医疗机构数目、每万人拥有的卫生机构人员数、2000年预期寿命、每万人交通事故发生数、每万人火灾发生数、人均绿化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休闲消费额占总消费额百分比、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共二十三个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使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结果,以期得到安徽省的合肥市、淮北市、毫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巢湖市、宣

7、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和黄山市共17个市的幸福指数排名。三、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一) 数据来源本文涉及2007-2009年度安徽省各个市各项指标源数据均来自于对应年度安徽省统计年鉴。(二)指标选择物质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恩格尔系数休闲消费额占总消费额百分比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生活环境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单位建设用地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幸福指数人均绿化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每万人用地面积人口素质大专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高中及中专占总人口比重初中占总人口比重小学占总人口比重总人口文盲率生命健康每万人参与医疗保险的人低保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每万人拥有的医疗机构数目每万人

8、拥有的卫生机构人员数2000年预期寿命每万人交通事故发生数每万人火灾发生数四、三种统计建模(一)、普通因子分析模型因子分析,又叫因素分析,就是通过寻找众多变量的公共因素来简化变量中存在复杂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它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因子分析,可简化变量的个数,得出同时决定各个变量的公共隐形变量。我们将二十三个指标分为四个子系统:物质水平、生活环境、人口素质、生命健康。通过巴特利球形检验(barlett test of sphericity)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确定各子系统内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结合指标的实际

9、意义,各子系统具有的指标为:1、物质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恩格尔系数、休闲消费额占总消费额百分比、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其中由于恩格尔系数越高反应人民生活水平越低,因此使用倒数进行处理。2、生活环境: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单位建设用地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人均绿化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每万人用地面积。3、人口素质:大专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高中及中专占总人口比重、初中占总人口比重、小学占总人口比重、总人口文盲率;其中由于总人口文盲率越高反应当地人口素质较低,因此使用倒数处理。4、生命健康:每万人参与医疗保险的人、低保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每万人拥有的医疗机构数

10、目、每万人拥有的卫生机构人员数、2000年预期寿命、每万人交通事故发生数、每万人火灾发生数;其中每万人交通事故发生数、每万人火灾发生数越大反映了人民生活所受到的潜在威胁越多,因此使用倒数处理。使用spss16.0得到的各城市得分由高到低为:2009年县市物质水平县市生活环境县市人口素质县市生命健康马鞍山 2.768689芜湖市 1.873196合肥市 1.666473马鞍山 1.499336合肥市 1.72952合肥市 1.737687马鞍山 1.606519合肥市 1.398804铜陵市 0.816517黄山市 1.37063铜陵市 1.457745铜陵市 1.258347芜湖市 0.687

11、581马鞍山 0.878347淮北市 1.16862淮北市 0.841541黄山市 0.236482淮南市 0.514687淮南市 0.663729芜湖市 0.757814淮南市 0.101901铜陵市 0.376934蚌埠市 0.487667黄山市 0.59656淮北市 -0.26216蚌埠市 0.298072芜湖市 0.434372蚌埠市 0.368017滁州市 -0.30987淮北市 -0.15282宣城市 -0.29816淮南市 0.357449蚌埠市 -0.35625池州市 -0.17046宿州市 -0.40522宣城市 -0.04147六安市 -0.41831六安市 -0.2851

12、7黄山市 -0.51806池州市 -0.18762池州市 -0.55354巢湖市 -0.64675安庆市 -0.66184安庆市 -0.46369亳州市 -0.59963宿州市 -0.72399六安市 -0.67314滁州市 -0.50984安庆市 -0.63287宣城市 -0.78096阜阳市 -0.90272六安市 -0.7274阜阳市 -0.68977亳州市 -0.9042巢湖市 -0.97945宿州市 -0.73397宿州市 -0.74284安庆市 -1.09202滁州市 -0.98576巢湖市 -1.16499巢湖市 -0.8718阜阳市 -1.13913池州市 -0.99681亳州

13、市 -1.40558宣城市 -0.90365滁州市 -1.15406亳州市 -1.06397阜阳市 -1.843312008年县市物质水平县市生活环境县市人口素质县市生命健康马鞍山 2.825232黄山市 1.836596合肥市 1.914662铜陵市 2.179477合肥市 2.000906铜陵市 1.630908铜陵市 1.508933池州市 1.199124铜陵市 0.630809淮北市 1.198119淮北市 1.365917淮北市 0.915712芜湖市 0.338684马鞍山 1.040608马鞍山 1.069255马鞍山 0.858468淮南市 0.094351合肥市 0.656

14、631淮南市 0.759936黄山市 0.766648黄山市 0.065735淮南市 0.568962蚌埠市 0.560833芜湖市 0.736275亳州市 -0.10945芜湖市 0.473503芜湖市 0.372598淮南市 0.599895滁州市 -0.12177池州市 0.20443宿州市 0.066781合肥市 0.371735蚌埠市 -0.14416蚌埠市 -0.36732黄山市 -0.33595蚌埠市 -0.11815淮北市 -0.38611巢湖市 -0.5757宣城市 -0.38063宣城市 -0.33355六安市 -0.41468宿州市 -0.7747安庆市 -0.6659滁

15、州市 -0.38245宿州市 -0.48664六安市 -0.86461亳州市 -0.70916巢湖市 -0.39757阜阳市 -0.56246亳州市 -0.88933阜阳市 -0.74681宿州市 -0.75294安庆市 -0.7398滁州市 -0.93183六安市 -1.0206安庆市 -0.92151池州市 -0.76836安庆市 -0.97424巢湖市 -1.13148六安市 -1.04076宣城市 -1.00904阜阳市 -1.20823滁州市 -1.17866阜阳市 -1.04784巢湖市 -1.18755宣城市 -1.22657池州市 -1.21937亳州市 -1.07483200

16、7年县市物质水平县市生活环境县市人口素质县市生命健康马鞍山 2.771142马鞍山 1.941832巢湖市 1.90605铜陵市 2.601101芜湖市 0.877183合肥市 1.230523淮南市 1.282625淮北市 1.092837合肥市 0.858996淮南市 1.114223淮北市 1.087652淮南市 0.859639铜陵市 0.832878淮北市 0.963972合肥市 0.860641马鞍山 0.736519淮南市 0.83152芜湖市 0.906602阜阳市 0.573179池州市 0.664693淮北市 0.333521铜陵市 0.775528黄山市 0.445534

17、黄山市 0.598269黄山市 0.255453黄山市 0.295471蚌埠市 -0.13238芜湖市 0.566631蚌埠市 -0.04603蚌埠市 0.149257宣城市 -0.19441合肥市 0.211928亳州市 -0.22586池州市 0.082135宿州市 -0.40533宣城市 -0.21236阜阳市 -0.34183巢湖市 -0.60879马鞍山 -0.4473蚌埠市 -0.41244六安市 -0.35301亳州市 -0.61564池州市 -0.54246滁州市 -0.45152宿州市 -0.62123六安市 -0.68043亳州市 -0.69599巢湖市 -0.57065池

18、州市 -0.73296安庆市 -0.70056芜湖市 -0.96857安庆市 -0.5807巢湖市 -0.8145宣城市 -0.77828安庆市 -1.02571六安市 -0.87801滁州市 -1.03481阜阳市 -0.82974铜陵市 -1.03652宿州市 -0.92064安庆市 -1.23801宿州市 -1.5539滁州市 -1.04016阜阳市 -1.05577宣城市 -1.32914滁州市 -1.60791六安市 -1.2246亳州市 -1.4766使用excel绘制出各子系统下的各市对比图,将合肥市、淮北市、毫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巢湖

19、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和黄山市依次由117编号,如下。由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在物质水平方面10和1(即马鞍山市和合肥市)的物质水平最高,与马鞍山市是以钢铁为主的工业城市,及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相符。11和13(即巢湖市和宣城市)的物质水平最低。在生活环境方面,各市在这三年的波动都相对比较大,总体看来,10(马鞍山市)较好,而8(滁州市)较差。在人口素质方面,1(合肥市)依靠拥有高校的条件具有明显的优势,而8(滁州市)却较低,我们估计由于滁州距离南京是参与评价各市中最近的,这将直接导致滁州地区的人才向南京外流;同时,虽然马鞍山距离南京的距离也较近,但是由于马鞍山本身的工

20、业优势,将有助于人才的保留,与吸引。在生命健康方面14(铜陵市)具有较高的保障性,而8和9(滁州市和六安市)却较差。根据生命健康的具体参评指标来看,这与政府对于人民生命健康保障的投入有关。使用综合排名得到的17各市的综合幸福指数排名为(由高至低):2009年2008年2007年马鞍山 铜陵市 马鞍山 合肥市 马鞍山 淮南市 铜陵市 合肥市 淮北市 芜湖市 淮北市 铜陵市 黄山市 黄山市 合肥市 淮南市 淮南市 黄山市 淮北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蚌埠市 蚌埠市 巢湖市 池州市 池州市 蚌埠市 宣城市 宿州市 池州市 六安市 滁州市 阜阳市 宿州市 亳州市 宣城市 安庆市 宣城市 亳州市 滁州市 巢

21、湖市 六安市 巢湖市 安庆市 宿州市 亳州市 六安市 安庆市 阜阳市 阜阳市 滁州市 对比最终的幸福指数排名与各子系统我们会发现,单纯的物质条件高并不能决定高的幸福指数,虽然物质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政府对生活环境、人口素质、生命健康的投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2008年的铜陵市,它的物质水平在当年排序中为第3位,而生活环境、人口素质都是第2位,生命健康更是位于第1位,这反映了政府对除了经济建设的其他方面的重视对于提高整体民众幸福感具有很明显的作用。在物质水平中2009年排名最后的宣城市,却在幸福指数中排名12,而且,宣城市在2008年和2007年的物质水平排名中都位于最后两名,可是幸福指数的总排

22、名中却中间位置,对比人口素质和生命健康方面会发现,宣城市在这两方面一直居于中上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方面的重视与投入使得即使经济没有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人民对于生活的幸福感却不会较低。这一点应该是物质水平一直较高但是幸福指数总排名却一直较低的芜湖市应该学习借鉴的。但是,还有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是,虽然对于其他方面的重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幸福指数,但是幸福指数总体上还是和物质水平具有很大相似度的。这主要是由于其他方面的提升需要物质经济的支持,因此宣城市等城市如果能够在经济发展上更进一步,幸福指数应该会有飞跃式的发展。(二)基于离差最大化多属性决策模型1、理论准备对于某一多属性决策问题,属性权重

23、信息完全未知,决策矩阵为。a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得到规范化矩阵。假设属性权重向量为,并满足单位化约束条件,则个方案的综合属性值可定义为。多属性决策,一般是对这些方案综合属性值的排序比较。若所有方案在属性下的属性值差异越小,则说明该属性对方案决策与排序所起的作用越小;反之,如果属性能使所有方案的属性值有较大差异,则说明其对决策方案与排序将其重要作用。因此,从方案进行的角度考虑,方案属性值偏差越大的属性(无论其本身的重要性程度如何)应该赋予越大的权重。特别地,若所有方案在属性下的属性值无差异,则属性对方案排序将不起作用,可令其权重为0。对于属性,用表示方案与其他所有方案之间的离差,则可定义令则表示对

24、属性而言,所有方案与其他方案的总离差。根据上述分析,加权向量的的选择应使所有属性对所有方案的总离差最大。为此,构造目标函数为于是,求解权重向量等价于求解如下最优化模型解此最优化模型,作拉格朗日函数求其偏导数,并令求得最优解 由于传统的加权向量一般都满足于归一化约束条件而不是单位化约束条件,因此在得到单位化权重向量后,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令由此得到 2、应用根据对2009年各项指标初步的因子分析的结果,得到决策矩阵,由于因子分析已去量纲,决策矩阵即为规范化矩阵。物质水平生活环境人口素质生命健康合肥市1.7295198191.7376867011.6664730971.398803706淮北市-

25、0.262156339-0.1528182381.1686201530.841541156亳州市-0.599627625-0.904196387-1.063973119-1.405576203宿州市-0.742840923-0.723993574-0.405221241-0.73397246蚌埠市-0.3562549210.2980722410.4876672280.368017102阜阳市-0.689765216-1.139125417-0.902716529-1.84330797淮南市0.1019013430.5146868140.6637288180.357449334滁州市-0.309867753-1.154064975-0.98575641-0.509842897六安市-0.418309715-0.28516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