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机房建设指导意见要点_第1页
IDC机房建设指导意见要点_第2页
IDC机房建设指导意见要点_第3页
IDC机房建设指导意见要点_第4页
IDC机房建设指导意见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地市级 IDC机房配套建设指导意见随着全业务竞争的全面展开和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2009年我省将完成全省12个地市级IDC机房的配套建设,为规范各地市 IDC机房的配套建设,有效支撑IDC业务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今后将根据IDC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此指导意见做适当修改。一、网络配套建设内容:1、在前期各地市级IDC机房改造(包括机房电源、接地、空 调、主桥架、架空地板、风管等)完成的基础上,完成网络集装架、 列桥架、交流列头柜、综合配线架、综合布线等工程。2、完成各地市级IDC机房网络环境的搭建,包括网络、安全等设备的布署。二、IDC机房网络配套要求:(一)网络分层结构1

2、、Internet 核心层:做为各地市IDC业务的去往CMNET网络的出口,提供IDC业 务接入Internet的能力。此层原则上由各地市城域网中两台城域网核 心路由器构成。2、IDC机房核心层:各地市IDC业务的核心层由两台高端三层交换机及网络安全设备组成,高端三层交换机做为基础业务接入区中各服务器的网关设 备,防火墙做为安全增值业务接入区中各服务器的网关设备。3、IDC机房汇聚接入层:汇聚接入层做为纯二层网络,按功能可分为基础业务接入区和 增值业务接入区,基础业务接入区提供各类基础业务接入网络的能 力,增值业务接入区在提供基础业务的同时还可提供设备的网络安全 防护能力。基础业务接入区与增值

3、业务接入区原则上按物理区域区 分,各区域的大小由各地市根据业务需求确定。(二)网络设备配置地市级IDC机房标准网络配置:一对高端三层交换机,一对高 端防火墙、一台入侵检测设备,二层接入交换机若干(根据机房网络 机架数测算)。此配置将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安全增值设备(安 全扫描、SSL VPN网关等)做适当增加。IDC机房网络设备配套配置设备名称备注高端三层交换机建议采用集采典型配置1的设备高端防火墙建议采用集采典型配置3的设备千兆两端口入侵检测设备(IDS)省公司统一选型后下发二层交换机建议采用集采典型配置2的设备1、高端三层交换机:高端三层交换机要在集团公司三层交换机集采产品范围内选 择。

4、同时应具备以下功能:局域网标准1) IEEE 802.3 :以太网标准(包括 802.3ab/802.3u/802.3z 等)2) IEEE 802.1d :介质存取控制桥标准3) IEEE 802.1q :虚拟网标准4) IEEE 802.1p :优先级5)组播协议支持及流量优化功能6)其它标准硬件结构1)硬、软件采用模块化、无阻塞交换结构;2)背板带宽:大于等于640Gbps;3)吞吐量:大于等于 400Mpps4)设备梢位数:大于等于7个性能指标1)足够数量的交换机的端口容量,至少支持两个 GE光口,24 个 10/100M FE 电口。2)支持同时配置4K个VLAN。3)每端口支持10

5、24个MAC地址,整机支持128K个MAC地 址数4)支持全双工、半双工能力6)交换机的传输时延w 1ms7)交换机具有路由能力,并支持 RIP、OSPF、IS-IS等主流路 由协议8)支持VRRP、策略路由、三层、二层 ACL等功能。9) VRRP可支持同时配置组数A 256组。物理接口1)接口速率:1000Mbps, 100 Mbps, 155M, 622M , 2.5G , 10G2)介质类型:单/多模光纤,非屏蔽双绞线3)接口类型:双绞线 RJ45,光纤ST或SC、LC型等 系统可靠性1)不中断通信情况下,可在线进行电路板的热插拔操作;2)主要部件应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或采用N+1冗

6、余配置3)整机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00,000小时4)双主控及电源等关键部件冗余配置管理规程1) RFC 115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V2)2) RFC 1213 : SNMP MIBII2、高端防火墙:防火墙要在集团公司防火墙集采产品范围内选择。同时应具备 以下功能:性能吞吐M ( bps)*GRAM容量*GFlash容量*6M最大支持连接数皮50k每秒新建连接数身k最大策略数量济0kVPN连接数冷k3DES/AES VPN 吞N00Mpps虚拟防火墙数或5梢位设备梢位数/个支持的接口和模块10GE不作要求千兆多模光口或10/100/1000自适应电口10/100自适

7、应电口不作要求3、二层交换机:高端三层交换机要在集团公司三层交换机集采产品范围内选择。同时应具备以下功能:局域网标准1) IEEE 802.3 :以太网标准(包括 802.3ab/802.3u/802.3z 等)2) IEEE 802.1d :介质存取控制桥标准3) IEEE 802.1q :虚拟网标准4) IEEE 802.1p :优先级5)支持STP协议6)其它标准性能指标1)足够数量的交换机的端口容量3)支持全双工、半双工能力4)交换机的传输时延w 1ms5)支持子VLAN以及不同端口同属一个子 VLAN等功能。物理接口1)接口速率:1000Mbps , 100 Mbps ,2)介质类型

8、:单/多模光纤,非屏蔽双绞线3)接口类型:双绞线 RJ45,光纤ST或SC、LC型等管理规程1) RFC 115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V2)2) RFC 1213 : SNMP MIBII4、入侵检测设备(IDS):千兆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应该满足以下要求:监控速率:2Gbps (双向)可监控最大TCP连接数:不低于150万端口数:至少2个千兆监控端口(光口),1个管理端口5、标准网络集装架尺寸(宽*深*高):600*1000*2200mm ,各地市可根据托管设 备的具体尺寸要求,可做宽、深方向的适当调整,如选择 600*1200*2200mm 的网络集装架。机柜布置原则上采用“面对面

9、、背 对背”的排列方式。网络集装架内的电源模块需满足12台服务器的双路交流供电需求。网络集装架的机柜门要求具备上锁功能,并且每一机柜的钥匙应为互不相同的。6、维护终端:各IDC机房需配置3 4台维护终端及推车,包括鼠标、键盘、 显示器以便用户和维护工程师对设备进行现场维护。(三)电源设备配置1、设备用电量和类型:根据设备用电不同分别估算所需的交、直流用电量,其中 IDC 机房内除了传输等少量设备外,其它设备均使用交流电,因此IDC机房交直流容量配比一般取 9: 1。机房配套设备估算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一面积估算法和机架估 算法(1)面积估算法(根据机房面积测算用电量,其中机房面积包 括主设备、空

10、调、主走道、列走道等面积)主设备按照1KW/itf计算传输设备按照300W/m2计算,适当考虑扣除 ddf、odf等设 备面积。实际设备装机率按照0.850.9考虑。空调用电量估算法:机房主设备用电量*0.7(2)机架估算法主设备按照34KW/机架计算传输设备按照0.51KW/机架计算,适当考虑扣除DDF、ODF等设备数量。实际设备单机架装机率按照 0.850.9考虑。空调用电量估算法:机房主设备用电量*0.72、开关电源设备配置蓄电池后备时间按照2个小时标准配置;小容量系统配置2组1000AH电池时其容量不宜超过450A/54V;大容量系统配置4组1000AH电池时其容量不宜超过900A/5

11、4V ;原则上不建议每套电源配置4组以上的1000AH蓄电池。(1)蓄电池容量计算:八 KIT Q =1 (t - 25K安全系数:取1.25;I:负荷电流;T:放电小时数2小时;t:环境温度25 C;联放电容量系数,取0.61 ;% :电池温度系数,取0.008;(2)开关电源模块数模块数=N+1=(负载电流+蓄电池容量/10) /模块额定电流+1备用模块按照所需模块/10后取整配备。即:NW10,按照N+1配置模块,当N10,按照N+2配置模块,以此类推3、UPS设备配置单台UPS机架后备电池不宜超过4组,单台满容量后备时间 建议4560分钟之间;原则上单套UPS容量不宜超过400KVA以

12、上;UPS建议采用冗余并机系统以提高系统安全性;UPS系统负载率W70% ;建立UPS双母线架构,双母线UPS宜选配同等容量同等输出 同等架构的系统。UPS电池容量配置需要关联厂家恒功率放电功率来计算。UPS系统需考虑配置谐波控制装置。 对于200kVA及以上的 UPS设备,宜采用高效、12脉冲UPS主机。4、机房空调配置(1)空调土建要求留足够的空调室外机安装平台,平台具有良好的散热环境,不 宜设置在西侧。室外机平台应靠近室内机安装位置,做到两者间距离 最小化。机房层高应满足工艺设备的净高要求,层高分配见下表:层高分配核心机房工艺净高3200 3300mm气体灭火管网高度200mm风管或架空

13、地板净局局度风帽上送风上送风下送风300 500mm350 550mm结构梁及面层高度约为700mm机房层高4500mm4500 4800mm4500 4800mm采用架空地板下送风方式的机房,如果同时设置回风管,则层高应进一步提高。架空地板下部应采用阻燃保温材料(不低于B1级)进行隔热处理,以防止下层顶部结露。当架空地板净空高度n 350mm时,地板下宜布置气体灭火喷头。 机房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按照一个防护分区考虑气体灭火系统。(2)空调送风方式当空调送风距离超过15m时,可考虑在机房两侧设置空调机组 安装区域,或通过提高空调风机风压以及增加回风管道、诱导风机等 辅助手段来满足设备散热需求

14、;核心机房的送风方式应通过对机房平均装机率、机架平均功耗、 维护方便程度、初期成本等几方面的比较后选择合适的送风方式:1)风帽上送风方式对机房层高的要求不高,送风距离不超过10米。风帽上送风方式的冷热通道不封闭,气流组织不合理,不建议选用。2)精确风管上送风方式适用于机房装机功耗不变的机房或者是对现有上送风机房的改造3)地板下送风方式适宜用于新建机房。4)对于机架装机功率大的高密度机房,在采用下送风方式外, 还可采用冷通道封闭、架空地板加地板送风单元、在机房上部设置回 风管道或者采用冷冻水模式的空调系统等辅助措施解决机架高发热 量的问题。(3)空调总冷负荷测算机房空调的总显冷量不得小于机房设备

15、的散热量,并同时考虑 机房维护结构及照明人员的散热量,总冷负荷应包括围护结构负荷、 维持房间正压的新风负荷、照明负荷及工艺设备负荷。工艺设备负荷 按照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计算,电力设备按照效率损失转化为热能计 算,测算公司如下:1)苏北地区机房空调冷量需求=设备功耗+机房面积*90W电力室空调冷量需求=开关电源终局负荷*0.1+UPS终局负荷 *0.2+电力室面积*90W2)苏南地区机房空调冷量需求=设备功耗+机房面积*120W电力室空调冷量需求=开关电源终局负荷*0.1+UPS终局负荷 *0.2+电力室面积*120W(4)空调配置要求机房空调在预测制冷量的基础上增加 20%的备份制冷量;机房空

16、调要求采用主机N+1冗余模式进行配置,在室内和室外安装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建议 N=5 ;在室内和室外安装空间允许,总制冷量不变的情况下,首选“单台容量较小,空调数量较多”的模式;机房空调的送风量宜满足机房换气次数 30次/h。5、机房照明IDC机房照明需采用 架间照明,平均照度按300500lx取值;工作区内一般照明的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宜小于0.7。非工作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 1/5;机房内应设置备用照明,其照度宜为一般照明的1/10。备用照明宜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6、机房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防雷接地等 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若防雷

17、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 其 余三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并采取防止反击措施。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机房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宜将各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 体连接。7、动环监控机房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包括:开关电源、UPS、蓄电池、空调、机房温湿度、烟感、水浸、图像以及红外灯控等,其 中开关电源、UPS、空调等设备应通过智能采集方式,蓄电池应实现 整组、单体电压的全电量采集。动环监控应与机房改造同步实施,并与 IDC机房同步启用。8、机房配电线架(1)楼层配电、电力电缆楼层使用容量应小于才为!总配电容量的 70%楼层总配电具有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对于超过630A的楼层

18、配电建议采用2套楼层配电系统或采用 母排连接方式。对于楼层配电总进线电缆载流量要考虑到电缆线径、敷设方式、路由长度、散热条件等所有降容系数。(2)走线架主要考虑交流、直流及主走线架,以及列向的强弱电走线架。 强电和弱电、交直流走线架不得混用,并根据相关规范设置安全隔离 距离。9、配电系统估算IDC机房设备用电及空调用电终局总量,结合IDC机房所 在大楼变压器及油机的峰值负荷,评估大楼高低压配电系统是否能够 支撑IDC机房供电需求;变压器负载率W 65%油机负载率W 70%(四)综合布线要求1、IDC机房内网络设备与服务器设备之间的连接必须通过网络 配线架跳线实现。2、每列应设置一网络机架作为本

19、列的综合配线架, 用于安装本列的网络交换机及网络配线单元,综合配线架内的网络配线单元数量 应与本列网络集装架数量相同,且与各架内的网络配线单元一一对 应。3、每个网络机架内安装一个24 口网络配线架,用于连接各服 务器设备。4、根据机房供电和机架散热要求,一般每机架的服务器数不应 超过12台,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空隙不小于1U。按每服务器设备两 条网线的要求完成双绞线的布放。注:实际应用时可能每服务器只通过一条网线连接二层交换机, 多余网线和网络配线架端口预留。(五)设备数量测算1、机房机架数:(1)分项占地面积测算法机房机架数=(机房总面积-电力室面积-传输设备面积-空 调面积-主走道-列走道

20、-电缆井道)/每机架投影占地面积;其中:电力室区域面积应占机房总面积的30%以上传输区域面积应占机房总面积的1015%主走道宽度:18002000mm ;列间距宽度:1、采用上送风方式,最小间距不小于1000mm ; 2、采用下送风方式,最小间距不小于 1000mm ;按照工艺单机架平均发热量计算,2kW3kW时,间距1000 1200mm; 3kW 5kW 时,间距 1200 1500mm;5kW以上时,间距为15001800mm。3、具体列间距宽度 必须结合机架尺寸考虑;空调维修区域宽度:根据具体的空调型号和厂家的技术 要求确定,当空调送风距离超过 15m时,可考虑设置两侧 空调区域;根据上述尺寸,结合拟定IDC机房现场情况,估算可安 装的标准机架数量(2)机架综合占地面积测算法机房机架数=机房可装机面积/每机架综合占地面积机房可装机面积:机房内除电源间外的面积。每机架综合占地面积:2.54平米(一般按3.5测算)2、二层交换机数:根据机房供电和机架散热要求,一般每机架的服务器数不应超 过12台。二层交换机数=机架数 X 12/24注:按24电口二层交换机测算(六)IDC出口链路的配置IDC机房的两台核心出口交换各通过 1条GE链路上行到城域 网中的核心路由器。按IDC机房内每服务器的平均流量为1Mbps测 算。IDC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