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的发展史_第1页
直流电机的发展史_第2页
直流电机的发展史_第3页
直流电机的发展史_第4页
直流电机的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直流电机的发展史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贫僧从东土大贫僧从东土大 唐而来,要到唐而来,要到 西天取天去!西天取天去! 1、直流电动机 1821年9月 法拉第进行水银杯转动实验,首次利用电流磁效应将电能转变为旋转 运动的机械能。 1822年巴洛制成巴洛星形轮电动机。 1823年斯特金制成圆盘式直流电动机。 1831年亨利引入“电动机”(electricmotor)这个名词,提出了制造电动机的设想, 并预言电动机将有广泛应用前景。同年,亨利制成首台摆动式直流电动机。 1832年斯特金制成首台带换向器的直流电动机 1833年里奇发明旋转电磁针。同年他制成台旋转直流电动机。里奇电动机已具有 现代

2、旋转电动机的结构雏形。 1834年达文波特制成一台直流电动机,并尝试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原动机,驱动轮 子前进,开电动机应用之先河。 l837年达文波特的直流电动机发明获得美国专利(No132)。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电机专利。 1839年雅可比进行电动轮船实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电动机实际应用的大型 试验,它打开了电动机应用的大门。 2、直流发电机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制成第一台圆盘 式单极直流发电机。 1 832年皮克西制成永久磁铁手摇直流发电机,它是世 界上首台报导制造的直流发电机。 1 845年惠斯通制成首台电磁铁励磁的直流发电机(以前 用永久磁铁)。 1852年 185

3、6年英法联盟公司成立,并制成蒸汽机驱 动的电磁式直流发电机,发电机首次进入工业、商业 运用领域。 3、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 1838年楞次提出电机既可作发电机运行,又可作电动机运行的电 机可逆原理。 1860年 巴辛诺特应用电机可逆原理,制成第一台既可作发电机运 行,又可作电动机运行的直流电机。 1851年辛斯特登提出用通电线圈代替永久磁铁,作为电机的励磁。 1866年W西门子提出直流电机利用电机剩磁进行自励的原理, 并制成自励直流发电机(Dynamo)。 1 873年方丹在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用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使直流 电动机运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直流电动机的电源问题(在此以前, 直流电动机

4、采用电池作为电源),推动了直流电动机的应用。 二、 直流电机萌芽、发展时期(1821 1895) 从1821年第一台直流电动机雏形诞生到I895年直流发电机在尼亚 加拉瀑布Adams电站水轮发电机国际招标中败北,是直流电机萌 芽发展时期。在此期间,1 880年前后爱迪生和斯旺(JW_Swan, 1828 1914)(图81)独立发明的白炽灯,极大地推动了直流电 的应用,刺激了直流发电机的发展。自此,直流电机一路高歌, 独霸世界。但1895年直流发电机在尼亚加拉瀑布Adam s电站投标 的败北,迅速遏制了直流电机一路飙升的势头和直流电机称雄世 界的局面。1821年 1895年期间,直流电机在理论

5、方面日益完善, 逐渐成熟;在结构方面不断改进,走向统一;在产品方面,由小 到大,从实验室全面进入实际应用领域。 爱迪生 直流电机理论的发展 1、在电路理论方面,1845年,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GRKhchhofO 提出了著名的基尔霍夫电路定律。 2、在直流电机基础理论探索方面,1838年,楞次阐明了电机的可逆 性原理,使发电机的研究和电动机的研究殊途同归 3、1 866年 1 867年初,瓦里(CFVarley)、惠斯通和W 西门子先 后发现直流电机自励原理,为直流电机的大型化和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4、在直流电机换向理论方面,l9世纪末,E阿诺尔德(EArnold)和 拉姆(BGI amine

6、)等建立了古典换向理论 总之,经过人们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到1890年代,直流电机理论 已比较成熟,直流电机设计计算已从经验设计阶段过渡到可以进行理 论分析计算的阶段。 在电磁方面提出的著名的亥 姆霍茨定律对直流电机的发 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直流电机结构的改进 1821年 1895年间是直流电机结构不断改进、逐渐统 一定型的时期。初期,直流电机结构五花八门,与现 今直流电机结构大相径庭,而且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 电机各自独立发展,结构也不尽相同。 1、电枢 早期直流电机电枢多采用螺线管式线圈,输出 功率小,电压波形不好,电机效率也较低。后来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盘形电枢(图85图87)。 18

7、66年,W西门予(WSiemens)发明梭形(H形) 电枢(图88), 1867年,西门子一哈尔斯克公司即制成带梭形电 枢的直流发电机(图89)。 环形电枢最早是由巴辛诺特在l860 年提出的(图810), 1880年代开始将成型线圈放入电枢铁心 槽中(图817)或孔中,这种电枢一直 沿用至今。 磁极 在直流电机萌芽期间,磁极最早采用永久磁 铁,主要有直棒形和马蹄形两大类。1845年 前后,人们开始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作为 直流电机的励磁。电磁铁的磁极铁心的形状 五花八门。图8-2l收集、归纳出了l2种磁极 铁心形状。 a为铁壳型,磁通损失较小,当时用的较多; b为向上型,又称卡普(Kapp)

8、型,简单,用得也 较多; c为向下型,必须置于非磁性材料的底板上; d与“c”类似,但只有一个线圈; e为多极直流电机磁极铁心,图中为4极,推 而广之,可以是6、8、10 极,它是现今仍普遍采 用的型式; f为曼彻斯特型,又称Westminster型,早期应 用较多; g为简易型,又称C型; h为采用4个线圈的曼彻斯特型; i为采用1个线圈的铁壳型; J为曼彻斯特环形,早期在小型直流风扇电动 机中广泛采用: k为早期格拉姆(Gramme)型; l为郎德尔(Lundel1)型,一个线圈,曾用于小型 直流电机中。 电刷 早期直流电机换向器的电刷均为铜片电刷,这种电刷较硬,对换向器磨损大, 而且摩擦

9、损耗大,电刷的振动、火花等均比较严重。后来改进采用具有弹性 的铜片电刷、铜丝电刷和铜网电刷。1888年,比利时发明家德波尔(cJvon Depoele,后移居美国,1846 1892)发明用碳材料制作电刷(碳刷), 早期产品 在萌芽发展期,早期直流发电机均采用永久磁铁励磁,发电机功率很小。 1850至1885年间,磁石发电机的功率逐渐增大。l856年 1857年,英法 联盟商会在霍尔姆斯(FHHolmes)主持下设计制造了一台功率略小于 15kW 的直流发电机。 1880年代至1890年代上半叶是直流发 电机的黄金时代,仅在美国,1887年 前,爱迪生就建设了121座直流发电厂。 1886年,

10、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研制 成功100kW 立式直流发电机。图833为 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研制的直流发电机 图834为帕森斯(Parsons)公司1891年 制造的100kW 直流汽轮发电机; 图835为布拉什(Brush)公司1890年 研制的直流发电机; 图836为1890年瑞士Oedikon 公司的直流发电机: 图837为按J霍普金斯和E霍普金 斯设计、制造的曼彻斯特式直流发电机; 1870年代制造的格拉姆电动机,格拉姆电动机不久就用于工厂和矿山。 直流电动机 说到早期直流电动机的应用,不能不提到誉为“电气牵引之父”的美国科学家斯普 拉克1884年 1886年间,斯普拉克完成了多项发明,主要

11、有两项:一是发明了带固 定电刷的恒速无火花直流电动机,解决了当时直流电动机在变负荷时转速不稳的问 题;二是发明电能可以反馈回收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它为直流电动机在电气机 车、电梯上应用、制动减速时回收电能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直流电动机在电气牵 引、电梯等领域的应用。1887年 1888年前,斯普拉克将他的诸多发明成果应用于 世界上第一条大规模无轨电车。 三、平稳发展时期 1880年代,直流电在美国交直流之战中败北,1895年直流发电机在尼亚加 拉瀑布Adams电站5000马力水轮发电机国际竞标中的失利,两大事件重创了 直流电机所向披靡的发展势头,结束了直流电机称霸世界的历史。 面对人们对交流

12、电认识的改变,面对交流电机的优点和交流电机发展咄咄 逼人的势头,直流电机一方面收缩战场,逐渐退出了没有优势的领域。另 一方面,攻克自身的薄弱环节,充分认识和发挥直流电机调节性能优越的 优势。 1、直流电机换向理论的发展 3、通风冷却 4、产品开发 2、直流电机技术的发展 直流电机技术的发展 1920年代开始采用油改性漆、天然树脂 和沥青漆等,绝缘等级进入A级。到 1920年代后期,直流电机已普遍采用A 级绝缘。1936年,开始出现B级的高聚 合物绝缘材料。1949年,直流电机开始 采用环氧树脂、聚酰胺和聚氨酯。1950 年代后期,B级绝缘材料异军突起,迅 速推广,1960年后直流电机已普遍采用 B级绝缘材料。 除绝缘材料外,这一时期铁心用电工钢 片取得了重大进展。20世纪初,直流电 机铁心几乎都采用热轧低碳软钢片或电 磁铁片。早期热轧硅钢片含硅量低,一 般为l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