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如何写出记叙文的真实感人(26张PPT)_第1页
学会如何写出记叙文的真实感人(26张PPT)_第2页
学会如何写出记叙文的真实感人(26张PPT)_第3页
学会如何写出记叙文的真实感人(26张PPT)_第4页
学会如何写出记叙文的真实感人(2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八讲真情实感动人心学会如何写出记叙文的真实感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先乎情者,莫过于真”。所谓“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 但是,在部分同学的作文中,脱离生活、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机械模仿的现象比较严重,一到考试,“屈原、李白、司马迁、苏轼”就忙了起来,以致情感失真,或衰退颓废,表露偏执。那么,怎样才能让记叙文走进我们的真实生活呢? 一、把握生活中的“感动” 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谈何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写记

2、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走进生活中的“感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这就叫“文学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可以讲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感人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把握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 比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的满分作文忧与爱则运用了这样一则文字: 在超市,他拿着一个棕红色的山楂糕,上面被打了黑白的条形码,服务员堆出一脸笑容:“先生,不如买这种促销的吧,它比兰芳斋牌的好卖多了。”他停了一下,却依然将手中的山楂糕放在篮中。回到家,儿子正在看电视,从袋中翻出个红棕色的

3、块状物体,却被扔在一边。“我买了山楂糕,这是你太奶奶原本最爱买给我吃的”“别说了,我又不爱吃,我不知太奶奶是谁!”说着,便翻出一包薯片,咔嚓。 这段文字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真实性,所写的事例紧紧贴近我们的生活,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真”与“假”来揭示“忧与爱”这一主题,让我们觉得真实可信而感人。 二、请你不要忘记“我” 现在的我们的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整篇文章没有“我”的参与。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作文的“真”。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

4、叶花说人情”,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 这也是学生平时写的日记、随笔、书信等表现出较高写作水平的原因。由于写了“我”,写了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及种种喜怒哀乐,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才能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比如,2012年高考广东卷的满分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的一段文字: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之时,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一群爱国人士发出的肺腑之音,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声,领略由盛转衰的悲

5、壮。没有人为杜甫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边,用他的诗、他的才,来表达那股爱国之情。 文章的内容写的是唐朝这个远离我们的时代,但是我们读后并不感觉到时代的久远,反而感觉一切都离我们那么地近。这就是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我”这一人称来表述。所以,在作文中不要忘记“我”。 三、细微之处见真诚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够让人久久品读的生动画面,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作文中只要抓住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就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精妙境界。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

6、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真诚。 比如,2012年高考湖南卷的满分作文我手画我心的一段文字: 曾经看到电视上白沙烟的广告让我深受触动。那段时间因打球受伤住在医院,心情十分忧郁,无意看到电视中两三只白鹤飞过,紧接着一双手大拇指交叉紧扣,其余八个手指头舒展开呈飞翔的翅膀状态。看到这个手势时我心中的积郁一扫而光,因为我从这个手势中看到了自由的心,梦想的心,那是追逐梦想的姿态,那是自由和梦想的姿态。 读了这段文字,我们的脑海马上闪过广告的画面。那交叉紧扣的拇指,还有那呈翅膀飞翔般的其余手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细节放在文中也就成了真实的画面,一个动人的镜头。 总之,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我

7、们要学会用真情动人,成就一篇佳作。 请以“站在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不少于800字。【题目设计】【题目设计】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我们要把题目补充完整。作文题不能让人不知所云,这道题目补题内容切忌大而无当,尽量具体一些,这样容易把握。在文体上看,这个命题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记叙经历,抒发感情的,不妨拟有浓郁情感的题目,如站在车站的门口;确定了记叙文体,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写出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写作指导】【写作指导】 站在车站的门口 车站,一个不断

8、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 【原文在线】【原文在线】 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

9、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地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送别的场景总让我难忘。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开了,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

10、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这是一篇得43分的考场作文。作者选取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的离别之情,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庭的挚爱。选材很好,但是文章在个别细节之处还显得不够完美,有些心理、动作等细节写得还不够真实、细腻。同时,文章的个别语句还需要润色一下,这是我们在升格作文的时候所必须注意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

11、的主角。 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 【升格之作】【升格之作】 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

12、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地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落,落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

13、”,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开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经过升格之后,本文成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为了谋生,当年我送别父母;为了求学,如今父母送我。贴近生活的选材,第一人称的运用在这里都做得很好。更可贵的是,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写得真实、细腻,令人怦然心动。作者把离别这种永恒的人生状态写得入题入骨,读后让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也是成就这篇文章的一个原因。 评分: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题目设计】【题目设计】 仔细审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