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讲群体活动机制与群体挖智技术一、群体的基本问题n1.群体的定义n2.群体的类型和特征n3.群体的发展阶段n4.影响群体活动的结构变量一、群体的基本问题n实际群体是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实际的联系的群实际群体是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实际的联系的群体,比如企业组织和军队组织。体,比如企业组织和军队组织。n虚拟群体的群体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虚拟群体的群体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比如人们按某种特性,如民族、性别、年龄和比如人们按某种特性,如民族、性别、年龄和职业等划分的群体。职业等划分的群体。一、群体的基本问题n1.群体的定义 n群体: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具有相对稳定的
2、关系模式的集合体,这些个体拥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他们认为自己属于这个群体并与群体之外的其他个体相区别。(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n群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n特征:相互依存、彼此意识到对方存在;相互有相对稳定的影响制约关系;这些个体拥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 一、群体的基本问题n2.群体的类型和特征 n两种类型: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n正式群体是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有共同的特定群正式群体是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有共同的特定群体目标,有相应的权利义务规定的群体。体目标,有相应的权利义务规定的群体。n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又称之为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没有正式的组织
3、,又称之为非正式组织,是一种没有正式的组织目标和结构,成员之间关系松散的群体目标和结构,成员之间关系松散的群体n二者关系二者关系n非正式群体的两面性非正式群体的两面性一、群体的基本问题n非正式群体类别情感型;信仰型;爱好型;n存在条件n小道消息的认识一、群体的基本问题n3.群体的发展阶段 n形成阶段:熟悉、探索关系、相互形成阶段:熟悉、探索关系、相互“亲亲”n磨合阶段:相互感知并决定亲疏、承认并选择角色磨合阶段:相互感知并决定亲疏、承认并选择角色n规范阶段:有凝聚力、群体身份感、关系和责任明确规范阶段:有凝聚力、群体身份感、关系和责任明确n工作阶段:安分工互动、模式化活动工作阶段:安分工互动、
4、模式化活动n中止阶段:客观变量出现、原有活动条件失去中止阶段:客观变量出现、原有活动条件失去n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自然产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自然产生的,是自愿产生的,是组织成功的管理的产物,不生的,是自愿产生的,是组织成功的管理的产物,不是依靠权力和高压所能产生的。是依靠权力和高压所能产生的。一、群体的基本问题n4.影响群体活动的结构变量n影响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因素n人际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人事关系和精人际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人事关系和精神状态,影响到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氛围,影响组织内部神状态,影响到组织内部的人际关
5、系氛围,影响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并且因此而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并且因此而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与工作效率。与工作效率。n(良好)文化环境(良好)文化环境n(和谐)利益关系(和谐)利益关系n(增进)感情与理解(增进)感情与理解n(改善)物理隔阂(改善)物理隔阂一、群体的基本问题n4.影响群体活动的结构变量 n角色:期待;同一性;冲突;类型(任务导向、关系导向、利己导向)n规范:先例规范;专业工作要求;权威者表述;事件教训n地位(相对位置):多种象征符号;不同地位表现不同(高者主动、不受约束、使人服从)4.影响群体活动的结构变量n凝聚力(影响因素):加入难度;外部压力;聚
6、合频时;核心成员规模;成果多少n凝聚力的作用:凝聚力的作用:群体团结的基础;稳定队伍的基群体团结的基础;稳定队伍的基础;群体发展的基础;加强协作关系;提高工作础;群体发展的基础;加强协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效率n规模:群体活动功效与规模非正比关系;n群体构成:年令、性别、专业、个性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同质化群体利执行性任务;异质化利创造二、群体活动机制n对群体的行为的有效规范是保证组织行为对群体的行为的有效规范是保证组织行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有效性的重要前提。n1.社会助长 n定义定义:由别人在场所带来效绩提升:由别人在场所带来效绩提升n机制机制:内在紧张;被评价:内在紧张;被评价n条件条件:简单
7、任务;熟悉操作:简单任务;熟悉操作二、群体活动机制n2.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n拉力试验:一人拉力试验:一人67公斤,二人公斤,二人122公斤,三人公斤,三人153公斤,四人公斤,四人196公斤公斤n机制机制:责任扩散;无个人评价:责任扩散;无个人评价n避免策略避免策略:贡献可识别化;任务结果对个体重:贡献可识别化;任务结果对个体重要;依个体效绩水平奖惩群体工作要;依个体效绩水平奖惩群体工作二、群体活动机制n3.从众行为 n定义:个体在观念与行为朝向与多数人相一致方向变化的现象n人们在一个集体中长期工作,由于相互的影响人们在一个集体中长期工作,由于相互的影响和同一文化
8、环境的原因,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和同一文化环境的原因,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心理上、思维方式上和价值观的自觉或不一种心理上、思维方式上和价值观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趋同现象。自觉的心理趋同现象。n在集体中,成员往往有意或无意地顺从多数人在集体中,成员往往有意或无意地顺从多数人的观点和意见,从而产生一边倒的观点意见,的观点和意见,从而产生一边倒的观点意见,使得集体决策失去意义,这就是从众行为现象。使得集体决策失去意义,这就是从众行为现象。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n原因n个人利害角度个人利害角度:异众焦虑;标新孤立;群体喜异众焦虑;标新孤立;群体喜欢从众;欢从众;规避责任风险规避责任风险、
9、n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情境确定性;场独立个性;众智英明n组织因素组织因素:群体凝聚力高低;群体凝聚力高低;缺乏足够自信、缺乏足够自信、集体压力、随众心理集体压力、随众心理二、群体活动机制n4.去个性化n定义:走向没个性状态n影响因素:n个人行为被识别状态;n模糊性责任n全球化与地球村的衍化三、群体挖智技术n1.群体决策机制群体决策机制n群体决策群体决策优点优点:信息完整;方案多;集多方专:信息完整;方案多;集多方专长;易接受性长;易接受性n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缺点缺点: 费时;费时; 抑新奇;抑新奇; 分散责任分散责任n群体决策群体决策典型现象典型现象: 意见极化;意见极化; 轻视冒险轻视冒险三、群
10、体挖智技术n2.群体思维机制 n含义:抑制异议、倾向一致意见、缺乏相互质疑、集体合理n预防: 知识警示、 主持者公正、 主持者引导批判质疑、 主持者设置反对者角色、 有二次讨论机会、 外请专家三、群体挖智技术n3.群体挖智技术n头脑风暴法 :决策过程要求决策参与者们决策过程要求决策参与者们围围桌而坐桌而坐,决策主持人,决策主持人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决策决策参与者阐明参与者阐明决策决策问题问题,然后成员在一定的时间然后成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内可以可以 “ 自由自由地地 ” 提出尽可能多的提出尽可能多的决策决策方案方案和思路,期间和思路,期间不允许任何不允许任何人对其他人的发言提人对其
11、他人的发言提出出批评批评,并且并且记录者将记录者将所有的所有的建议建议方案都当场方案都当场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留待稍后再讨论和留待稍后再讨论和进行进行分析。分析。头脑风暴法n有512人参加让人畅所欲言,时间大约为2060分钟,让大家就某一问题展开充分讨论。n讨论原则:打破思想禁忌,思想越新异越好;庭外判决原则。不允许批驳他人的意见;讨论会上不做结论,思路越宽越好德尔菲法(专家挖智技术)德尔菲法(专家挖智技术)n专家群体挖智技术专家群体挖智技术n让专家组成一个群体,根据不见面的原则进行决策。让专家组成一个群体,根据不见面的原则进行决策。其程序是:其程序是: 步骤步骤1 设计问卷设计问卷,征询意见。
12、征询意见。 就预测的内容列出若干问题,规定统一的评就预测的内容列出若干问题,规定统一的评分办法。分办法。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1010人,将上述问题寄给他们,征求其意见。人,将上述问题寄给他们,征求其意见。 通过设计问卷通过设计问卷和和向专家向专家们们发出问卷发出问卷,要求要求参参与者与者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决策的专家只能与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决策的专家只能与组织者联系,相互之间保持组织者联系,相互之间保持背对背的方式背对背的方式,大家以大家以匿名匿名和和独立独立方式方式完成第一组问卷完成第一组问卷。 步骤步骤
13、2 统计归纳。统计归纳。 将专家的意见汇总,对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将专家的意见汇总,对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 组织者组织者将第一组问卷的结果集中在一起统计、将第一组问卷的结果集中在一起统计、归归类类和总结。和总结。 步骤步骤3 沟通反馈。沟通反馈。 组织者组织者将统计结果再反馈给专家,将统计结果再反馈给专家,但是不说明但是不说明每一种意见的提出者和提出的人数。每一种意见的提出者和提出的人数。每个专家每个专家根据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根据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议进行修改。议进行修改。 要求要求每个专家根据这
14、个结果每个专家根据这个结果, ,进行进行慎重地考虑慎重地考虑, , 然后然后再再提出自己的提出自己的第二轮第二轮意见。意见。 步骤步骤4 集中意见。集中意见。 将修改过的意见再寄给专家,如此这般反复几将修改过的意见再寄给专家,如此这般反复几次,最后取得一致意见。次,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组织者组织者把收回的第二轮征询意见再进行统计归把收回的第二轮征询意见再进行统计归纳纳, ,之后之后再反馈给专家再反馈给专家们进行下一步的咨询们进行下一步的咨询。德尔菲法的目的德尔菲法的目的n组织者通过几轮意见的组织者通过几轮意见的征询征询过程,达到各位过程,达到各位专专家家之间意见的充分交流,最终使得参与者的之间
15、意见的充分交流,最终使得参与者的意意见逐渐趋同见逐渐趋同,形成统一的决策方案,形成统一的决策方案。n德尔菲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从众现象和权威服从德尔菲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从众现象和权威服从现象的发生,但是决策时间一般过长。现象的发生,但是决策时间一般过长。权威服从现象权威服从现象n权威是在集体中,因为品德、学识、辈分,名权威是在集体中,因为品德、学识、辈分,名望和威信而对其他人享有一种说服力与威慑力望和威信而对其他人享有一种说服力与威慑力的人。的人。n人们往往会对权威具有一种敬服心理,并且由人们往往会对权威具有一种敬服心理,并且由此产生集体决策过程中的权威服从现象。此产生集体决策过程中的权威服从现象。
16、名义群体法名义群体法挖智技术n名义群体法挖智技术名义群体法挖智技术n名义群体法:名义群体法:n在群体决策时,对群体成员之间进行的讨论和人在群体决策时,对群体成员之间进行的讨论和人际沟通进行限制,群体决策会议首先个人分别表际沟通进行限制,群体决策会议首先个人分别表述自己的决策意见。述自己的决策意见。名义群体法名义群体法挖智技术挖智技术n具体做法是:具体做法是:n产生想法。将需要决策的问题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单产生想法。将需要决策的问题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单独写下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独写下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n记录想法。参与者逐个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案。记录想法。参与者逐个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案。n澄
17、清想法。将所有成员的意见用简明的语言列出来,澄清想法。将所有成员的意见用简明的语言列出来,针对每一条意见进行讨论或澄清其中的问题。针对每一条意见进行讨论或澄清其中的问题。n投票选择方案。每个人单独将意见按照自己的偏好排投票选择方案。每个人单独将意见按照自己的偏好排出顺序,将大家的排序情况汇总,排序在前的意见就作出顺序,将大家的排序情况汇总,排序在前的意见就作为群体决策的方案。为群体决策的方案。阶梯增人法挖智技术n阶梯增人法挖智技术 n先有二人讨论形成决策意见n第三人加入并首先提出意见,形成决策新意见n第四人加入n第五人加入 电子会议法挖智技术n电子会议法挖智技术 n是将名义群体法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食仓储企业绿色评价体系考核试卷
- 硅冶炼过程中的热效率分析与改进考核试卷
- 纤维原料的产销模式和渠道建设考核试卷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名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硕士生求职攻略
-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期中)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外国文学作品原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职业大学《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I(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私立华联学院《游戏中的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3-体育赛事经营管理课件
-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课件
- 动脉采血技术培训课件
- 毕业论文-颚式破碎机结构设计
-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减少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缺陷次数的-PDCA-案例课件
- 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表(最新可打印)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管理培训讲解
- 河南省小麦品种演变
- 智慧节能行业报告:智慧供热和智慧水务
- 正确理解《税收征管法》六十三、六十四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